第一百八十二章
淩雲用兵
涼州的一處大堂。
馬騰、韓遂、馬超、龐德,一幹文武將官齊聚一堂。
“父親,不要猶豫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現在淩雲多處用兵,遼東之『亂』雖然穩定,但他不敢輕易撤兵。豫州,趙雲雖然節節敗退,但袁術並非就一敗塗地,暫時他還有周旋的餘地。無論結果如何,他暫時能吸引趙雲所部。漢中張魯已投靠淩雲,如今益州戰場,淩雲正步步緊『逼』。若劉璋再敗,天下大部便都歸淩雲所有。以我西涼之地,如何能夠扭轉乾坤。父親此時若不與劉璋聯手,錯過時機就晚了。”馬超急急說道。
馬騰聽完馬超的話,把頭轉向了韓遂。
韓遂皺了皺眉,“大哥,孟起之言雖有道理。隻是小弟心裏有些擔心。若我們出兵攻占司州,淩雲勢必回兵相救,至那時益州危局暫解。可劉璋得以自保之後,還會繼續發兵嗎?到那時,我西涼大軍獨鬥淩雲,大哥可有幾分把握取勝。”
馬騰點了點頭,沉『吟』不語。
而後他又將目光轉向龐德,“令明,你有何看法。”
“主公,恕末將直言,淩雲錢糧充足,後方穩定,士氣正旺,現在實不宜與其爭鋒,以末將之見,不若坐山觀虎鬥,而後再做計較。”龐德說道。
其餘諸將紛紛點頭,以示同意。
馬騰見此情景,做出總結陳詞,“諸位之言有理,如今大勢所趨,實在不宜出兵。”
而後他轉向馬超,“超兒,兩方交兵,不隻依靠主將勇猛,天時、地利、人和、兵力、糧草無一不影響著戰局。望超兒能熟讀兵書,靈活利用,切莫逞一時之勇。”
馬超聞言,躬身施禮,“孩兒謹記。”
宛城,張繡的府邸。
張繡的案幾上擺著劉璋的書信。
一謀士正在說道,“主公,如今大戰雖然剛剛開始,但劉璋已折損了十萬兵馬。老將軍新逝,宛城之軍如何與淩雲抗衡。”
張繡猶豫著說道,“本公的師弟,如今正在劉璋帳下統兵,師父曾留有訓語,讓我師兄弟二人彼此扶持,這可如何是好。”
張繡師從東漢武學名家童淵,與張任是是師兄弟,二人一同學藝,感情很不錯。
那謀士知道這件事情,勸解道,“主公,張任將軍武藝飛凡,即便兵敗,也有自保之力。如過他落難之時,主公予以援手,亦不違師訓。”
張繡點了點頭,“先生所言有理,那淩雲橫空出世,勢頭太猛,一宛城彈丸之地,根本無法匹敵。看來大漢天下要變天了。”
荊州,襄陽城。
劉表的的老巢之中,荊州牧劉表亦在升堂議事。
劉表手拿著劉璋寫給他的信件,望著堂下謀臣武將,“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堂下走出一人,高聲說道,“稟主公,淩雲其誌不小,先奪幽州,後進兵冀、並、青、徐等州,如今處出兵,其心可見。他必有吞並天下之心,如今益州又遭到其攻擊,在下主張與劉璋形成聯盟共同抵抗淩雲。”
劉璋點了點頭,“子柔之言有理。”
說話那人姓蒯名良字子柔,是劉表非常倚重的謀士。
蒯良見劉表已經表態,不再多說什麽,退了幾步進入隊列。
此時,隊列中又站出一人,此人也是劉表的親信,名為蔡瑁。
蔡瑁抱拳道,“主公,如今荊州剛剛平定不久,米糧不足,兵力尚弱,急待休養生息,如貿然出兵,將會使我荊州失去最佳的休養良機。不若暫觀其形勢發展,再做計較。”
劉表同樣點了點頭道,“言之有理。”
蔡瑁退回了隊列,他見劉表兩次都說同樣的話,心裏非常沒底,不知道劉表到底是怎麽想的。
劉表又問了一圈,眾多謀武將主張各自不同,有主張出兵的,有主張不出兵的。
最後劉表說道,“諸位的意見本公都知道了,劉季玉(劉璋的字)與本公,同為漢室宗親,雖有心重振漢室,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天下戰『亂』頻繁,各路諸侯兵戈四起,本公自然不能坐視不管。雖然不能迎請當今天子,重振大漢朝綱,但劉季玉有難,本公自然要拉他一把。以告列祖列宗。這是於公,於私,若劉璋為淩雲所滅,則荊州失去半麵屏障,淩雲隻要加以休整,必然會兵犯荊州。到那時,誰來救荊州?”
眾人兩聲稱是。
“蔡瑁聽令”劉表下令。
“末將在”
“令你領軍二十萬,開赴漢中,協助劉璋大軍共抗淩雲。”
蔡瑁高聲應道,“末將領令。”
劉表繼續說道,“蒯良聽令”
“屬下在”
“令你即日起,廣招兵馬,囤積錢糧,荊州進入戰備狀態。”
……
漢中郡,南鄭城。
大堂之上,淩雲正在調兵遣將。
“高覽聽令”
“末將在”
“令你領兵五千,在這裏,這裏,在這一帶故布疑兵,將張任的大軍拖在山中。如有機會可進行襲擾,以安全為主,其餘相機行事。”淩雲用手指點著沙盤下令。
“於禁聽令”淩雲繼續下令。
“末將在”
“令你領軍五千,居於高覽右側,與高覽相互配合,務必使益州軍不能順利前進。”
“末將領令。”
“楊任聽令,楊昂、張衛聽令。”
楊任等三人應聲出列,齊聲說道,“末將在。”
“給你三人八萬兵馬,楊任無主將,楊昂、張衛為副將,你等從此地悄悄入山,在這裏埋伏,三日後劫取益州軍糧草。押糧主將為張鬆,共有兵馬兩萬人。務必不得使一粒糧食進入武都郡。”
“末將領令。”
三人得令,退進隊列,暗中三人各自尋思,如此隱秘的軍事行動,如何被主公探知。後來一想也見怪不怪了,淩雲向來消息靈通,神出鬼沒的,誰能以正常之理揣測啊。
秋風起處,無邊落葉隨風而起。
肅殺的秋風中,一支大軍在呼喊著衝向一座城池。這支大軍有三萬多人,指揮大軍的主將正是徐晃。
徐晃與李典、文醜兵分三路,各自攻取城池。
李典所部攻取了武都郡的故道城,文醜所部攻取了武都郡的沮縣,徐晃攻取了武都郡的河池城。
此三城皆在武都郡的東側,緊鄰漢中郡。
取下三城之後,三路大軍繼續深入武都郡腹地。
武都郡兵馬較少,每一城都隻有守軍兩三千人左右,三路大軍以數萬人馬攻取,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按照軍紀,大軍破城之後安撫百姓,秋毫無犯,雖然城池易主,對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太多影響。甚至幾名大將還開倉放糧周濟生活有困難的百姓,雖然時日尚且短,百姓已經接受了淩雲的大軍。
徐晃現在送攻取的城池名為上祿城,此時城門已經破開,大軍如『潮』水般湧了進去。
城中的守軍根本沒做任何抵擋,大軍進城之後,全都乖乖歸降。
徐晃按慣例繼續安撫百姓,同時令軍士將城中糧草和軍用物資全部裝車運走,拉到臨近的河池城。
另一邊,李典和文醜也相繼攻占了武都郡的另兩坐城,下辨城和武都道。城中的糧草等物資亦被押解回河池城。
此時武都郡的七個縣已經被徐晃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下了六座。
剩餘一座名為羌道城,此城在武都郡的西南方,距離其他各城都較遠,位置偏僻。羌道城再往南就是益州的陰平郡,實在算的上是益州腹地,淩雲並沒對這個小城動手。
徐晃等人取了下辨,上祿、武都道之後,並未在這三城駐軍,而是押著俘虜,回到河池和沮縣。
隻留下三座空城給張任。
淩雲的大軍雖然精悍,但是在數量上暫時卻不及益州軍,他不想讓兵力太過分散。隻得集中在一起,對抗張任。
武都郡太守黃權,因為手下兵馬太少,在淩雲的三路大軍奔襲之時便撤到了羌道城。不是他不想作戰,而是這麽少的兵力根本無法與淩雲的大軍對抗。在羌道城,他躲了一段時間,聽說淩雲的大軍撤離了,他才帶著一眾親信返回那幾座城池。
想要靠他自己的力量奪回其餘三城,是根本不可能的,他現在隻能盼望著張任的二十萬大軍早些到來。
而此時的張任率軍已經出發七八天的時間了,在茫茫大山中,他帶領兵馬艱難地行進。
“報,張將軍。”前麵山頭發現淩雲的軍旗。
張任皺了皺眉,命令旁邊幾名軍士,“到附近看看。”
那幾名軍士都不願意去查看,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張任一瞪眼睛,“速去速回,否則軍法無情。”
見張任把軍法又搬了出來,萬般無奈之下,他們隻得小心地向發現軍旗的地方靠近。
這一路上,本來三四天就能走完的路程,張任足足都了七八天。不是隊伍的行進速度不夠快,而是路上出現了太多的意外。
而出現最多的意外就是軍鼓和軍旗,比如正行進間,忽然聽到前麵傳來鼓聲,張任不得不停下隊伍。,占據有利地形準備做戰。
可是等了許久,鼓聲突然消失了,為了安全起見,他不得不派出探馬前去打探。可是,他左等右等,派出去的探馬卻一直沒回來。
張任更加感到情況不妙,繼續派出數百人的探馬團,但依然如同先前一樣,泥牛入海一去不回。
張任深恐再中了淩雲的計策,隻得率領大軍繞路行進。選擇路途的時候,他有了經驗教訓,再也不敢在林木茂盛的山穀中走,而是挑選一些地勢開闊的地方,防止對方用火攻。
而他即便改了路程,卻會聽到軍士稟告,在前麵的某處樹林中發現了軍旗,如同此時一般。
既然接到軍情稟報,張任自然不能置之不理,隻得再次派人打探。若派出去的人少了,探馬肯定就回不來了。若派出去的人多了,基本上一無所獲,什麽都沒能發現。隻是看到那些軍旗是淩雲的兵馬故布的疑兵之計。
疑兵之計,張任自然很容易判斷出來。但他不知道淩雲究竟派出了多少大軍,如果派出的人數較多,肯定會對他的大軍構成威脅。
因而張任不得不每次都加了萬分小心,如是再出師不利,劉璋若治他個二罪歸一,恐怕就沒有人能求下情來。
路上遇到的阻撓虛虛實實,張任哪次都不敢大意,一百次是疑兵之計,但隻要其中有一次是真的,對他的打擊都將是致命的。
所以,他寧肯走得慢一些,也不願輕易以身赴險。
甚至在夜間宿營之時,營地位置也是選了又選,大營的防禦做得非常細致,深恐被淩雲偷襲。
如此左一折騰,右一折騰,延遲了他的行軍時間,致使徐晃等三路大軍從容地攻取了城池,又從容退去。
張任所帶的糧草,隻夠大軍半個月的用度,如今在山中就被拖延了七八天,若再不想出好辦法,加快行進速度,那隻得在山中等張鬆的糧草大軍了。
但劉璋是派他去支援武都郡的,並不是讓他等待救援的。張任隻好咬著牙,盡可能地在安全的時候加快行進速度。
淩雲用兵
涼州的一處大堂。
馬騰、韓遂、馬超、龐德,一幹文武將官齊聚一堂。
“父親,不要猶豫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現在淩雲多處用兵,遼東之『亂』雖然穩定,但他不敢輕易撤兵。豫州,趙雲雖然節節敗退,但袁術並非就一敗塗地,暫時他還有周旋的餘地。無論結果如何,他暫時能吸引趙雲所部。漢中張魯已投靠淩雲,如今益州戰場,淩雲正步步緊『逼』。若劉璋再敗,天下大部便都歸淩雲所有。以我西涼之地,如何能夠扭轉乾坤。父親此時若不與劉璋聯手,錯過時機就晚了。”馬超急急說道。
馬騰聽完馬超的話,把頭轉向了韓遂。
韓遂皺了皺眉,“大哥,孟起之言雖有道理。隻是小弟心裏有些擔心。若我們出兵攻占司州,淩雲勢必回兵相救,至那時益州危局暫解。可劉璋得以自保之後,還會繼續發兵嗎?到那時,我西涼大軍獨鬥淩雲,大哥可有幾分把握取勝。”
馬騰點了點頭,沉『吟』不語。
而後他又將目光轉向龐德,“令明,你有何看法。”
“主公,恕末將直言,淩雲錢糧充足,後方穩定,士氣正旺,現在實不宜與其爭鋒,以末將之見,不若坐山觀虎鬥,而後再做計較。”龐德說道。
其餘諸將紛紛點頭,以示同意。
馬騰見此情景,做出總結陳詞,“諸位之言有理,如今大勢所趨,實在不宜出兵。”
而後他轉向馬超,“超兒,兩方交兵,不隻依靠主將勇猛,天時、地利、人和、兵力、糧草無一不影響著戰局。望超兒能熟讀兵書,靈活利用,切莫逞一時之勇。”
馬超聞言,躬身施禮,“孩兒謹記。”
宛城,張繡的府邸。
張繡的案幾上擺著劉璋的書信。
一謀士正在說道,“主公,如今大戰雖然剛剛開始,但劉璋已折損了十萬兵馬。老將軍新逝,宛城之軍如何與淩雲抗衡。”
張繡猶豫著說道,“本公的師弟,如今正在劉璋帳下統兵,師父曾留有訓語,讓我師兄弟二人彼此扶持,這可如何是好。”
張繡師從東漢武學名家童淵,與張任是是師兄弟,二人一同學藝,感情很不錯。
那謀士知道這件事情,勸解道,“主公,張任將軍武藝飛凡,即便兵敗,也有自保之力。如過他落難之時,主公予以援手,亦不違師訓。”
張繡點了點頭,“先生所言有理,那淩雲橫空出世,勢頭太猛,一宛城彈丸之地,根本無法匹敵。看來大漢天下要變天了。”
荊州,襄陽城。
劉表的的老巢之中,荊州牧劉表亦在升堂議事。
劉表手拿著劉璋寫給他的信件,望著堂下謀臣武將,“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堂下走出一人,高聲說道,“稟主公,淩雲其誌不小,先奪幽州,後進兵冀、並、青、徐等州,如今處出兵,其心可見。他必有吞並天下之心,如今益州又遭到其攻擊,在下主張與劉璋形成聯盟共同抵抗淩雲。”
劉璋點了點頭,“子柔之言有理。”
說話那人姓蒯名良字子柔,是劉表非常倚重的謀士。
蒯良見劉表已經表態,不再多說什麽,退了幾步進入隊列。
此時,隊列中又站出一人,此人也是劉表的親信,名為蔡瑁。
蔡瑁抱拳道,“主公,如今荊州剛剛平定不久,米糧不足,兵力尚弱,急待休養生息,如貿然出兵,將會使我荊州失去最佳的休養良機。不若暫觀其形勢發展,再做計較。”
劉表同樣點了點頭道,“言之有理。”
蔡瑁退回了隊列,他見劉表兩次都說同樣的話,心裏非常沒底,不知道劉表到底是怎麽想的。
劉表又問了一圈,眾多謀武將主張各自不同,有主張出兵的,有主張不出兵的。
最後劉表說道,“諸位的意見本公都知道了,劉季玉(劉璋的字)與本公,同為漢室宗親,雖有心重振漢室,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天下戰『亂』頻繁,各路諸侯兵戈四起,本公自然不能坐視不管。雖然不能迎請當今天子,重振大漢朝綱,但劉季玉有難,本公自然要拉他一把。以告列祖列宗。這是於公,於私,若劉璋為淩雲所滅,則荊州失去半麵屏障,淩雲隻要加以休整,必然會兵犯荊州。到那時,誰來救荊州?”
眾人兩聲稱是。
“蔡瑁聽令”劉表下令。
“末將在”
“令你領軍二十萬,開赴漢中,協助劉璋大軍共抗淩雲。”
蔡瑁高聲應道,“末將領令。”
劉表繼續說道,“蒯良聽令”
“屬下在”
“令你即日起,廣招兵馬,囤積錢糧,荊州進入戰備狀態。”
……
漢中郡,南鄭城。
大堂之上,淩雲正在調兵遣將。
“高覽聽令”
“末將在”
“令你領兵五千,在這裏,這裏,在這一帶故布疑兵,將張任的大軍拖在山中。如有機會可進行襲擾,以安全為主,其餘相機行事。”淩雲用手指點著沙盤下令。
“於禁聽令”淩雲繼續下令。
“末將在”
“令你領軍五千,居於高覽右側,與高覽相互配合,務必使益州軍不能順利前進。”
“末將領令。”
“楊任聽令,楊昂、張衛聽令。”
楊任等三人應聲出列,齊聲說道,“末將在。”
“給你三人八萬兵馬,楊任無主將,楊昂、張衛為副將,你等從此地悄悄入山,在這裏埋伏,三日後劫取益州軍糧草。押糧主將為張鬆,共有兵馬兩萬人。務必不得使一粒糧食進入武都郡。”
“末將領令。”
三人得令,退進隊列,暗中三人各自尋思,如此隱秘的軍事行動,如何被主公探知。後來一想也見怪不怪了,淩雲向來消息靈通,神出鬼沒的,誰能以正常之理揣測啊。
秋風起處,無邊落葉隨風而起。
肅殺的秋風中,一支大軍在呼喊著衝向一座城池。這支大軍有三萬多人,指揮大軍的主將正是徐晃。
徐晃與李典、文醜兵分三路,各自攻取城池。
李典所部攻取了武都郡的故道城,文醜所部攻取了武都郡的沮縣,徐晃攻取了武都郡的河池城。
此三城皆在武都郡的東側,緊鄰漢中郡。
取下三城之後,三路大軍繼續深入武都郡腹地。
武都郡兵馬較少,每一城都隻有守軍兩三千人左右,三路大軍以數萬人馬攻取,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按照軍紀,大軍破城之後安撫百姓,秋毫無犯,雖然城池易主,對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太多影響。甚至幾名大將還開倉放糧周濟生活有困難的百姓,雖然時日尚且短,百姓已經接受了淩雲的大軍。
徐晃現在送攻取的城池名為上祿城,此時城門已經破開,大軍如『潮』水般湧了進去。
城中的守軍根本沒做任何抵擋,大軍進城之後,全都乖乖歸降。
徐晃按慣例繼續安撫百姓,同時令軍士將城中糧草和軍用物資全部裝車運走,拉到臨近的河池城。
另一邊,李典和文醜也相繼攻占了武都郡的另兩坐城,下辨城和武都道。城中的糧草等物資亦被押解回河池城。
此時武都郡的七個縣已經被徐晃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下了六座。
剩餘一座名為羌道城,此城在武都郡的西南方,距離其他各城都較遠,位置偏僻。羌道城再往南就是益州的陰平郡,實在算的上是益州腹地,淩雲並沒對這個小城動手。
徐晃等人取了下辨,上祿、武都道之後,並未在這三城駐軍,而是押著俘虜,回到河池和沮縣。
隻留下三座空城給張任。
淩雲的大軍雖然精悍,但是在數量上暫時卻不及益州軍,他不想讓兵力太過分散。隻得集中在一起,對抗張任。
武都郡太守黃權,因為手下兵馬太少,在淩雲的三路大軍奔襲之時便撤到了羌道城。不是他不想作戰,而是這麽少的兵力根本無法與淩雲的大軍對抗。在羌道城,他躲了一段時間,聽說淩雲的大軍撤離了,他才帶著一眾親信返回那幾座城池。
想要靠他自己的力量奪回其餘三城,是根本不可能的,他現在隻能盼望著張任的二十萬大軍早些到來。
而此時的張任率軍已經出發七八天的時間了,在茫茫大山中,他帶領兵馬艱難地行進。
“報,張將軍。”前麵山頭發現淩雲的軍旗。
張任皺了皺眉,命令旁邊幾名軍士,“到附近看看。”
那幾名軍士都不願意去查看,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張任一瞪眼睛,“速去速回,否則軍法無情。”
見張任把軍法又搬了出來,萬般無奈之下,他們隻得小心地向發現軍旗的地方靠近。
這一路上,本來三四天就能走完的路程,張任足足都了七八天。不是隊伍的行進速度不夠快,而是路上出現了太多的意外。
而出現最多的意外就是軍鼓和軍旗,比如正行進間,忽然聽到前麵傳來鼓聲,張任不得不停下隊伍。,占據有利地形準備做戰。
可是等了許久,鼓聲突然消失了,為了安全起見,他不得不派出探馬前去打探。可是,他左等右等,派出去的探馬卻一直沒回來。
張任更加感到情況不妙,繼續派出數百人的探馬團,但依然如同先前一樣,泥牛入海一去不回。
張任深恐再中了淩雲的計策,隻得率領大軍繞路行進。選擇路途的時候,他有了經驗教訓,再也不敢在林木茂盛的山穀中走,而是挑選一些地勢開闊的地方,防止對方用火攻。
而他即便改了路程,卻會聽到軍士稟告,在前麵的某處樹林中發現了軍旗,如同此時一般。
既然接到軍情稟報,張任自然不能置之不理,隻得再次派人打探。若派出去的人少了,探馬肯定就回不來了。若派出去的人多了,基本上一無所獲,什麽都沒能發現。隻是看到那些軍旗是淩雲的兵馬故布的疑兵之計。
疑兵之計,張任自然很容易判斷出來。但他不知道淩雲究竟派出了多少大軍,如果派出的人數較多,肯定會對他的大軍構成威脅。
因而張任不得不每次都加了萬分小心,如是再出師不利,劉璋若治他個二罪歸一,恐怕就沒有人能求下情來。
路上遇到的阻撓虛虛實實,張任哪次都不敢大意,一百次是疑兵之計,但隻要其中有一次是真的,對他的打擊都將是致命的。
所以,他寧肯走得慢一些,也不願輕易以身赴險。
甚至在夜間宿營之時,營地位置也是選了又選,大營的防禦做得非常細致,深恐被淩雲偷襲。
如此左一折騰,右一折騰,延遲了他的行軍時間,致使徐晃等三路大軍從容地攻取了城池,又從容退去。
張任所帶的糧草,隻夠大軍半個月的用度,如今在山中就被拖延了七八天,若再不想出好辦法,加快行進速度,那隻得在山中等張鬆的糧草大軍了。
但劉璋是派他去支援武都郡的,並不是讓他等待救援的。張任隻好咬著牙,盡可能地在安全的時候加快行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