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諸葛出山
諸葛玄的豫章太守一職本是袁術任命的,實際上諸葛玄算是袁術的勢力。豫章郡被劉繇的勢力分開之後,豫章幾近孤立,諸葛玄獨立支撐著豫章的大局,舉步為艱。
淩雲帶領大軍經廬江郡向南,穿過廬江之後,抵達豫章地界。
在豫章郡水修縣城外,淩雲等人紮下大營。水修城中,有兵馬三萬,統兵主將名為吳登,是諸葛玄手下大將。
大軍紮營之後,典韋等將紛紛請戰,意欲一舉拿下水修城。淩雲並未應允。
早在出兵豫章之前,淩雲已經研究了諸葛玄的資料。曆史上的諸葛玄也算個人物,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諸葛亮三歲喪母,八歲喪父,而後一直被諸葛玄撫養。諸葛亮能取得後來的成就,其叔父諸葛玄功不可沒。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神化,其生平事跡有很多誇張的成分。但這並不影響淩雲對諸葛亮的評價,在三國時代的謀臣之中,諸葛亮當之無愧排在第一位。
基於這個原因,盡管諸葛玄屬於袁術的部將,但淩雲對他的態度與袁術截然不同。
因為淩雲在水修城外並未興兵,而是先讓大軍休整。
淩雲親筆手書一份,派人送到水修城中,讓吳登盡快轉交給諸葛玄。
吳登接到書信之後,不敢怠慢,當即派人趕往建昌送給太守諸葛玄。吳登知道淩雲大軍兵進揚州,劉繇大軍未經大戰便率眾歸降。以豫章一郡之地,其兵力比劉繇尚且多有不如,更何況統一北方廣大地區的淩雲呢。
本來吳登自己都考慮要不要直接歸降淩雲,畢竟以他三萬兵馬的力量是絕對守不住水修的。隻是淩雲並未發動進攻,他也不能軟弱到不戰而降。正準備相機而動之時,淩雲的書信恰好送到城中。不用看,他也知道信中寫的是什麽。如果諸葛玄能如劉繇一樣率眾歸降,那他也不用背上叛主之名了,這絕對是最好的結果。
淩雲在水修城外的大營中,等了十多天。
這一日,有軍士進入中軍大帳稟報,說諸葛玄派人求見。
淩雲讓人將使者帶進帳中,此人為諸葛玄的別駕司馬,奉豫章太守諸葛玄之命送來降書順表。
降書上說明,諸葛玄將在明日出水修城,帶著兵符印信,率領一眾手下向淩雲歸降。
遣走來使後,淩雲令郭嘉安排明日受降之事。
軍中諸將都很驚異,按他們的想法將采取於收服劉繇的辦法,先擒住對方的大將,讓諸葛玄自知不敵而後才能一心歸降。
沒想到淩雲到了此地就寫書信,更沒想到的是,諸葛玄居然就這樣來降了。
因此,他們對主公淩雲更為佩服,這幾場仗下來,主公幾乎算無遺策。
他們卻不知道,淩雲掌握了諸葛玄的許多資料,曆史上諸葛玄在明年病死,現在他的已是大病纏身,根本失去了爭雄之心。
而諸葛玄考慮更多的則是身後之事,考慮家人安危,他若病死,其家人必得受人庇護。而今天下,能保他諸葛一門平安的人非淩雲莫屬。況且淩雲此時已經兵臨城下,並且書信中極盡誠懇,淩雲即使不相信諸葛玄,也相信諸葛亮會幫助他叔父做出一個明智的選擇。盡管諸葛亮此時才十五歲而已。
次日,受降事宜進行得非常順利,淩雲封諸葛玄繼續為豫章太守,掌管所部兵馬。
諸葛玄見淩雲果然如信中所說,信守承諾,心中自然歡喜。本來豫章之地多有人覬覦,現在毫無損失還找到了淩雲這麽大的靠山,相信以後豫章之地必然固若金湯。隻是他不明白淩雲為何如此厚待自己,即便是劉繇,也是先打後收,並且收複之後還令他率領本部人馬進攻會稽。
在水修城中住了十餘日,郭嘉將淩雲軍中各項律令頒布實施,諸葛玄完照辦。見諸葛玄病體嚴重,淩雲特意通知身在豫州的華佗趕來豫章,對諸葛玄施以救治。
早在收複豫州之前,淩雲就曾派出了大量人手,到各地尋訪三國時代的人才。華佗便是其中之一,淩雲派人給華佗送去了大量錢財和草『藥』,資助他的行醫和研究。
華佗不涉各諸侯之間的征戰,但對淩雲的資助卻大為感激,因此淩雲但有所請求,華佗必定竭盡全力。
諸葛玄聽說淩雲為他敦請神醫華佗,心中非常感激。華佗短時間內還到不了,淩雲也不便多等。
半月後的一天,諸葛玄派人來見淩雲,說諸葛謹和諸葛亮到了。
這二人是淩雲讓諸葛玄給招來的,二人都在建昌,先前並未隨諸葛玄同來。
當淩雲提出要見這二人時,諸葛玄有些吃驚,此兄弟二人,諸葛謹為兄年紀不過二十二歲,諸葛亮亦隻有十五歲。二人雖然薄有才名,卻大可不必讓淩雲如此等待。
更讓諸葛玄驚訝的是,接下來並不是普通的接見,而是淩雲特意安排了一場家宴。
宴會隻有淩雲、諸葛玄、諸葛謹,諸葛亮四人參加。
席間,諸葛亮出言謹慎,卻常有驚人之舉。而諸葛謹也有不俗的表現,雖然此時的諸葛亮尚且年幼,但淩雲並沒有任何輕視之心。而是由衷的感歎,英雄出少年,諸葛亮能有那麽大作為,果然不是幸至。
席間,淩雲問諸葛兄弟二人是否願意投在他的帳下。諸葛亮和諸葛謹欣然應允。
淩雲見此情景,心中大為歡喜,那諸葛謹也非平庸之輩,曆史上的他投在江東孫權麾下建功非小。
實際上諸葛謹和諸葛亮早在接到淩雲的召喚的時候便想到了今日之事,雖然他們不知道淩雲為何看重他們,但二人心中也著實欣喜。
諸葛兄弟都有建功立業之雄心,但觀天下大勢,淩雲一家獨大。照此情形發展,恐怕用不了太長時間,淩雲便能一統天下。到那時四海平定,兄弟再想成就大事,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此時淩雲相邀,剛好淩雲大業未成之時,以後多有建功的機會,所以二人自然不會推辭。
見事情如此順利,淩雲自然高興,當即封二人為別駕司馬。雖然官職不算太大,但對於他們的年齡來說已經算是破格重用了。
即便這樣,淩雲手下的眾將都有些不理解,為何主公會看好這兩人。難道他們果然有出奇之處嗎?
淩雲自然知道眾將的想法,若是按照曆史的發展,而曆史又未被改變,相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知道為什麽淩雲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諸葛玄見淩雲器重兄弟二人,心中老懷快慰,自然不會阻攔。淩雲沒有再繼續等待華佗,他交代完之後,便帶著諸葛兄弟二人起兵開拔,趕往會稽。
劉繇奉令攻打會稽,王朗調集兵馬拚死防禦,劉繇在攻下定陽、新安兩縣之後,兩軍陷入了膠著狀態。
本來淩雲以為以劉繇的兵力和其手下大將,要拿下會稽郡並不會太過困難。隻是劉繇似乎並不擅長軍事,他率領兵馬謹小慎微,不敢大舉進攻。樊能和張英幾次獻計,劉繇都未予采納。致使到現在,還沒有太大的進展。
淩雲在豫章的時候就知道了會稽的戰況,本來他並沒有打算參與到這場戰鬥中,現在一看他不得不親自去處理。
又是近二十日的行軍,淩雲率領大隊人馬趕到會稽郡太東城外。
劉繇一早得到知會,率眾將相迎。
淩雲進得帳中聽劉繇稟告戰事,劉繇皆具實稟報,以戰事拖延之名,向淩雲請罪。
淩雲對這些事早都知曉,他懷疑劉繇是怕軍士多有損傷,所以才未大舉進攻。隻想趁敵不備之時,再采取偷襲的戰術。
劉繇領兵馬五萬,王朗傾全郡之軍七萬餘會聚於太東城內,兩邊兵力比較,還屬王朗略強一些。如今淩雲大軍來到,雙方兵力狀況頓時扭轉,淩雲占盡優勢。
此次前來,淩雲頗覺有些戲劇『性』的意味。因為在《三國演義》中王朗後來降魏,在曹『操』麾下效命。
他的死就是因為此次從豫章帶回來的諸葛亮所致。
當然這隻是戲說,曆史上的王朗之死與諸葛亮並無關聯。但兩個人碰到了一起,也算是一個巧合。
聽劉繇說完,淩雲示意他退到一邊,轉頭問下邊的諸葛亮,“諸葛司馬,不知你有何高見。”
這個稱呼有些生疏,但淩雲也沒辦法,諸葛亮現在年齡還小,總不能稱其為先生吧。而且有一次淩雲喊諸葛亮,脫口而出叫他孔明。可是現在的諸葛亮還未行加冠之禮,孔明兩字還是莫須有的字號。
但諸葛亮聽到之後,豁然眼睛一亮對淩雲說道,“多謝主公賜字。”
淩雲對次哭笑不得,沒想到穿越過來之後,居然變成了自己給他起名字了。
諸葛亮聽到淩雲向他問計,心中也是感到奇怪,淩雲身邊的郭嘉足智多謀,見識深遠,為何還要詢問自己?
幾個轉念之間,他已明白了淩雲的用意,莫不是主公在考教於我?
想到這兒,諸葛亮施禮道,“主公,依在下之見,主公兵強馬壯,一舉破城,擒其賊首王朗,大局定矣。”
淩雲點了點頭,諸葛亮的意思就一個字,打。
這與淩雲的意見不謀而合,既然王朗死抗,那就打他一個生活不能自理。
諸葛出山
諸葛玄的豫章太守一職本是袁術任命的,實際上諸葛玄算是袁術的勢力。豫章郡被劉繇的勢力分開之後,豫章幾近孤立,諸葛玄獨立支撐著豫章的大局,舉步為艱。
淩雲帶領大軍經廬江郡向南,穿過廬江之後,抵達豫章地界。
在豫章郡水修縣城外,淩雲等人紮下大營。水修城中,有兵馬三萬,統兵主將名為吳登,是諸葛玄手下大將。
大軍紮營之後,典韋等將紛紛請戰,意欲一舉拿下水修城。淩雲並未應允。
早在出兵豫章之前,淩雲已經研究了諸葛玄的資料。曆史上的諸葛玄也算個人物,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諸葛亮三歲喪母,八歲喪父,而後一直被諸葛玄撫養。諸葛亮能取得後來的成就,其叔父諸葛玄功不可沒。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神化,其生平事跡有很多誇張的成分。但這並不影響淩雲對諸葛亮的評價,在三國時代的謀臣之中,諸葛亮當之無愧排在第一位。
基於這個原因,盡管諸葛玄屬於袁術的部將,但淩雲對他的態度與袁術截然不同。
因為淩雲在水修城外並未興兵,而是先讓大軍休整。
淩雲親筆手書一份,派人送到水修城中,讓吳登盡快轉交給諸葛玄。
吳登接到書信之後,不敢怠慢,當即派人趕往建昌送給太守諸葛玄。吳登知道淩雲大軍兵進揚州,劉繇大軍未經大戰便率眾歸降。以豫章一郡之地,其兵力比劉繇尚且多有不如,更何況統一北方廣大地區的淩雲呢。
本來吳登自己都考慮要不要直接歸降淩雲,畢竟以他三萬兵馬的力量是絕對守不住水修的。隻是淩雲並未發動進攻,他也不能軟弱到不戰而降。正準備相機而動之時,淩雲的書信恰好送到城中。不用看,他也知道信中寫的是什麽。如果諸葛玄能如劉繇一樣率眾歸降,那他也不用背上叛主之名了,這絕對是最好的結果。
淩雲在水修城外的大營中,等了十多天。
這一日,有軍士進入中軍大帳稟報,說諸葛玄派人求見。
淩雲讓人將使者帶進帳中,此人為諸葛玄的別駕司馬,奉豫章太守諸葛玄之命送來降書順表。
降書上說明,諸葛玄將在明日出水修城,帶著兵符印信,率領一眾手下向淩雲歸降。
遣走來使後,淩雲令郭嘉安排明日受降之事。
軍中諸將都很驚異,按他們的想法將采取於收服劉繇的辦法,先擒住對方的大將,讓諸葛玄自知不敵而後才能一心歸降。
沒想到淩雲到了此地就寫書信,更沒想到的是,諸葛玄居然就這樣來降了。
因此,他們對主公淩雲更為佩服,這幾場仗下來,主公幾乎算無遺策。
他們卻不知道,淩雲掌握了諸葛玄的許多資料,曆史上諸葛玄在明年病死,現在他的已是大病纏身,根本失去了爭雄之心。
而諸葛玄考慮更多的則是身後之事,考慮家人安危,他若病死,其家人必得受人庇護。而今天下,能保他諸葛一門平安的人非淩雲莫屬。況且淩雲此時已經兵臨城下,並且書信中極盡誠懇,淩雲即使不相信諸葛玄,也相信諸葛亮會幫助他叔父做出一個明智的選擇。盡管諸葛亮此時才十五歲而已。
次日,受降事宜進行得非常順利,淩雲封諸葛玄繼續為豫章太守,掌管所部兵馬。
諸葛玄見淩雲果然如信中所說,信守承諾,心中自然歡喜。本來豫章之地多有人覬覦,現在毫無損失還找到了淩雲這麽大的靠山,相信以後豫章之地必然固若金湯。隻是他不明白淩雲為何如此厚待自己,即便是劉繇,也是先打後收,並且收複之後還令他率領本部人馬進攻會稽。
在水修城中住了十餘日,郭嘉將淩雲軍中各項律令頒布實施,諸葛玄完照辦。見諸葛玄病體嚴重,淩雲特意通知身在豫州的華佗趕來豫章,對諸葛玄施以救治。
早在收複豫州之前,淩雲就曾派出了大量人手,到各地尋訪三國時代的人才。華佗便是其中之一,淩雲派人給華佗送去了大量錢財和草『藥』,資助他的行醫和研究。
華佗不涉各諸侯之間的征戰,但對淩雲的資助卻大為感激,因此淩雲但有所請求,華佗必定竭盡全力。
諸葛玄聽說淩雲為他敦請神醫華佗,心中非常感激。華佗短時間內還到不了,淩雲也不便多等。
半月後的一天,諸葛玄派人來見淩雲,說諸葛謹和諸葛亮到了。
這二人是淩雲讓諸葛玄給招來的,二人都在建昌,先前並未隨諸葛玄同來。
當淩雲提出要見這二人時,諸葛玄有些吃驚,此兄弟二人,諸葛謹為兄年紀不過二十二歲,諸葛亮亦隻有十五歲。二人雖然薄有才名,卻大可不必讓淩雲如此等待。
更讓諸葛玄驚訝的是,接下來並不是普通的接見,而是淩雲特意安排了一場家宴。
宴會隻有淩雲、諸葛玄、諸葛謹,諸葛亮四人參加。
席間,諸葛亮出言謹慎,卻常有驚人之舉。而諸葛謹也有不俗的表現,雖然此時的諸葛亮尚且年幼,但淩雲並沒有任何輕視之心。而是由衷的感歎,英雄出少年,諸葛亮能有那麽大作為,果然不是幸至。
席間,淩雲問諸葛兄弟二人是否願意投在他的帳下。諸葛亮和諸葛謹欣然應允。
淩雲見此情景,心中大為歡喜,那諸葛謹也非平庸之輩,曆史上的他投在江東孫權麾下建功非小。
實際上諸葛謹和諸葛亮早在接到淩雲的召喚的時候便想到了今日之事,雖然他們不知道淩雲為何看重他們,但二人心中也著實欣喜。
諸葛兄弟都有建功立業之雄心,但觀天下大勢,淩雲一家獨大。照此情形發展,恐怕用不了太長時間,淩雲便能一統天下。到那時四海平定,兄弟再想成就大事,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此時淩雲相邀,剛好淩雲大業未成之時,以後多有建功的機會,所以二人自然不會推辭。
見事情如此順利,淩雲自然高興,當即封二人為別駕司馬。雖然官職不算太大,但對於他們的年齡來說已經算是破格重用了。
即便這樣,淩雲手下的眾將都有些不理解,為何主公會看好這兩人。難道他們果然有出奇之處嗎?
淩雲自然知道眾將的想法,若是按照曆史的發展,而曆史又未被改變,相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知道為什麽淩雲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諸葛玄見淩雲器重兄弟二人,心中老懷快慰,自然不會阻攔。淩雲沒有再繼續等待華佗,他交代完之後,便帶著諸葛兄弟二人起兵開拔,趕往會稽。
劉繇奉令攻打會稽,王朗調集兵馬拚死防禦,劉繇在攻下定陽、新安兩縣之後,兩軍陷入了膠著狀態。
本來淩雲以為以劉繇的兵力和其手下大將,要拿下會稽郡並不會太過困難。隻是劉繇似乎並不擅長軍事,他率領兵馬謹小慎微,不敢大舉進攻。樊能和張英幾次獻計,劉繇都未予采納。致使到現在,還沒有太大的進展。
淩雲在豫章的時候就知道了會稽的戰況,本來他並沒有打算參與到這場戰鬥中,現在一看他不得不親自去處理。
又是近二十日的行軍,淩雲率領大隊人馬趕到會稽郡太東城外。
劉繇一早得到知會,率眾將相迎。
淩雲進得帳中聽劉繇稟告戰事,劉繇皆具實稟報,以戰事拖延之名,向淩雲請罪。
淩雲對這些事早都知曉,他懷疑劉繇是怕軍士多有損傷,所以才未大舉進攻。隻想趁敵不備之時,再采取偷襲的戰術。
劉繇領兵馬五萬,王朗傾全郡之軍七萬餘會聚於太東城內,兩邊兵力比較,還屬王朗略強一些。如今淩雲大軍來到,雙方兵力狀況頓時扭轉,淩雲占盡優勢。
此次前來,淩雲頗覺有些戲劇『性』的意味。因為在《三國演義》中王朗後來降魏,在曹『操』麾下效命。
他的死就是因為此次從豫章帶回來的諸葛亮所致。
當然這隻是戲說,曆史上的王朗之死與諸葛亮並無關聯。但兩個人碰到了一起,也算是一個巧合。
聽劉繇說完,淩雲示意他退到一邊,轉頭問下邊的諸葛亮,“諸葛司馬,不知你有何高見。”
這個稱呼有些生疏,但淩雲也沒辦法,諸葛亮現在年齡還小,總不能稱其為先生吧。而且有一次淩雲喊諸葛亮,脫口而出叫他孔明。可是現在的諸葛亮還未行加冠之禮,孔明兩字還是莫須有的字號。
但諸葛亮聽到之後,豁然眼睛一亮對淩雲說道,“多謝主公賜字。”
淩雲對次哭笑不得,沒想到穿越過來之後,居然變成了自己給他起名字了。
諸葛亮聽到淩雲向他問計,心中也是感到奇怪,淩雲身邊的郭嘉足智多謀,見識深遠,為何還要詢問自己?
幾個轉念之間,他已明白了淩雲的用意,莫不是主公在考教於我?
想到這兒,諸葛亮施禮道,“主公,依在下之見,主公兵強馬壯,一舉破城,擒其賊首王朗,大局定矣。”
淩雲點了點頭,諸葛亮的意思就一個字,打。
這與淩雲的意見不謀而合,既然王朗死抗,那就打他一個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