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在即,一輪火紅的太陽落在西邊。往往在秋日才能看到的景色,奇異的出現在開春的時候。</p>
一位包裹著寒裘的青年人,獨自站在驛站外的曠野上端詳著奇異的天象。</p>
驛站內的爭吵已經持續了好幾日,十一家皇商根本沒有商量個所以然出來。</p>
倒是第一個來到昭陽郡外的唐博,隱隱的遭到其他皇商的排擠和猜忌。</p>
其中畏鄭如虎的三家人更是對唐博熱嘲冷諷,整日把埋怨掛在嘴邊。</p>
就算站在曠野之中, 韓國也隱隱能聽到從驛站中傳來的爭吵聲。</p>
“三鬥米卻要五十貫?!真當鄭人是傻子麽?如今關了城門,對我的不理不睬。若是兩國紛爭再起,這罪過卻是誰的?”</p>
“廣焉也是為了大家好,畢竟四百萬貫的攤派分下來,每一家名義上要出二十萬貫,這不是要人性命麽?”</p>
“湯家主, 莫要說笑。我等吳國皇商逢迎此等攤派,每十年總要抽到一回。每次賠出去的款票,朝廷都是按十分之一衝抵孝敬。便是鄭人也知道這四百萬其實不過是四十萬, 每家這次總要賠個三四萬貫。可這直接與鄭人報價翻了四十多倍,以鄭人的脾氣怕是此事麻煩了。”</p>
驛站內替唐博說話的人不多,這還是幾個世交的人家。就是這幾家也不清楚,唐博為什麽會向鄭人報出那種離譜的價格來?</p>
腳步聲在唐博身後響起,一個聲音傳來。</p>
“廣焉可是受不了那些蠢貨了?”</p>
唐博聞聲轉身對著來人施了一禮,輕笑一聲:“本就是唐某為大人出的謀劃,這些都在某的預料之中,博不過是一時驚訝鄭國居然派來的是這位號稱文采冠於天下的張信之。”</p>
“那張信之或者文采藐視宇內,但這經濟和遠見之能如何會是廣焉的對手?”</p>
說話的人卻是吳國派來交接款票的官員,姓石名喬,在吳國官居鴻臚寺少卿,更是石皇後的族弟。</p>
唐博與石喬本是忘年之交, 他也知道石喬一直看好自己的才華,若非是石喬負責這件事,他也不會主動替石喬出了這個謀劃。</p>
“張信之或許不擅殖貨之事,然鄭主用人向來不俗,其中或許還有其他奧妙,大人不可輕乎!”</p>
石喬點點頭,見唐博不以非議而頹,不以敵非而大意,心中對其的愛才之意一時再次溢滿。</p>
可唐博如今的身份卻偏偏是吳主半個家奴,前年他是還意氣風發的一省舉元。可誰知大鄭南征,取了昭陽等地,唐家家主幾人都沒於戰區。</p>
為了繼承維持衰敗的唐家,唐波不得不放棄科舉,委身商賈。每每想到這裏,就讓石喬意難平。</p>
在他看來,假以時日以唐博的見識和才華,定是宰輔之才。</p>
兩人遣開了身後的奴仆隨從,一前一後的來到了更加遠離驛站的所在。</p>
“那張信之已經到了!”石喬低聲與唐博通報了一句。</p>
唐博點點頭:“來得倒快,我原本以為他會卡著最後一日來,好擺盡鄭人的威風。大人,可是方家傳出來的消息?知道我們報的價格後,又可有幾分怒氣?”</p>
石喬走了幾步,語氣中有些疑惑。</p>
“不是方家傳的消息,而是守將薛雄著人傳出城來的,那張信之請吾等入城, 再談專購價格。”</p>
“哦?這倒是奇了!”唐博一時頓住了腳步,失笑了一聲,“此人比博還要小上三歲,竟有這等好修養?”</p>
“廣焉以為如何應對?”</p>
唐博陪著石喬又在曠野裏走了百十步,這才開了口。</p>
“大人與博的謀劃,便是拖著這交接之事,最理想的狀況便是拖到今年夏收之後。難道是那位張信之已經看穿了吾等的意圖?想著快些完成交接,好甩掉那些包袱。”</p>
“不應該,”石喬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若是他真的同意了按這種購價進行交割,鄭國朝堂將再無張某人的立足之地。隻是想把這件事拖上半年,卻是有些困難。”</p>
唐博勸他:“大人莫要麻煩,古人言事在人為。想發設法的拖著就是了,前一段東邊傳來的消息,沱江一帶冬日沒見半點雨水,沱江已經幾乎見底,被鄭人奪去的沱江郡並四縣之地今夏必然顆粒無收。兩國如今已經定了約,沱江郡城與四縣都將歸還本國,可知如今管理沱江的鄭國官員必然不會用心去做春耕。便是我們交割得最快,收回沱江郡時必然過了春耕,一旦夏收絕斷,沱江並沱陽兩郡十餘萬郡民便會成為流民,他們能往哪裏去?隻能南下往金陵去。”</p>
“國內流賊之禍尚未全消,還有背主的陳家藏在暗處,若是多了這十幾萬流民,一個火星子就能燒遍本國半壁。”唐博幫石喬鞏固了信念,“但凡鄭人還有一絲謀圖天下的企圖,隻要沱江郡還在他們手裏,他們就不得不進行救濟,以收買人心。我們拖到夏收再交接是最好的情況,再不濟也要拖過春荒這段時日。”</p>
對於唐博的話,石喬深以為然。</p>
兩人又聊了一陣,卻很快談到了詩詞文章上,談論的還是張信之“所作”的名篇。</p>
“春花秋月何時了......,”唐博輕歎了一聲,“不知這張信之究竟是何等風采,這位春花秋月的蘇縣主又有何等風姿,敢應對此詞?”</p>
“蘇縣主先不說,明日不就可以見著張信之本人了?”石喬大笑了起來,“希望廣焉不要將這位詩中謫仙給氣紅了臉才好!”</p>
唐博見石喬看頑笑,卻沒有接話。石喬隱隱有些瞧不上大鄭的狀元郎,但是唐博卻不是,料敵從寬向來是他的座右銘。</p>
“按新約,大鄭從我們這裏購置了多少樣貨物,還可以依樣畫葫蘆也賣給我們同樣份額和品類的貨物!屆時那張信之若是個貪的,不妨在這一條上也下下功夫,把時間拖得更長一些。”</p>
次日一早,吳人的車隊終於從昭陽郡南門進入。</p>
但是守將薛雄和同知張哲都沒有出現在現場,這讓石喬與十一家吳國皇商都為之一愣。薛雄不知禮也就算了,堂堂大鄭狀元張信之也會如此不知禮麽?</p>
石喬當即聽從了唐博的建議,領著眾人直奔昭陽府衙。</p>
“還叫諸位曉得,同知大人駐地卻在秀山,不在郡城!大人說過了,過了元宵節再與各位接風,那時再議不遲。”</p>
府衙門口的文吏回答得彬彬有禮,石喬與唐博互看一眼,鄭人想拖?正合他意。</p>
雖然離開昭陽府衙的時候,各大皇商都多少對唐博有些埋怨,但是因為顧忌石家的權勢,無人敢真的發飆。</p>
“廣焉如何看?”馬車中,石喬笑問唐博。</p>
“避而不見,不是正在吾等預料之中麽?”唐博一邊思索一邊回答,“他是從五品,大人也是從五品,按照鄭人的規矩,見我吳國官員須降一級對應。須得一位鄭國正六品的官員接待大人才是應當,可這昭陽郡中大多都是低階官員,今日若是真個迎了我們,倒顯得鄭人自己心急了。隻是,張信之居然要在正月十五之後才見吾等,這一點倒是讓博有些出乎意料。”</p>
“心想事成,豈不是正好?”</p>
麵對石喬的調侃,唐博卻顯得極為謹慎。</p>
正在琢磨時,一個下人突然敲擊了車廂,然後對著伸頭出來的石喬說了幾句話,石喬的臉色當即微微一變。</p>
“大人,發生了何事?”</p>
“好一個張信之,石某真的是小看了他,”石喬臉上露出慎重之意,“昭陽郡中,我們扶持的那個方家前些日子竟然襲殺了秀山縣令。這個張信之到任尹始就直接在秀山升衙,在秀山縣令的靈堂前,利用府試做文章糾隔了方朝禮,又利用方老三皇商的身份作借口,一舉抄了方家。如今方家已經徹底完了。”</p>
聽得張信之的厲害,唐博反而鬆了一口氣。</p>
“博隻看這位張信之將駐地放在秀山,而不在郡城,便知道這位怕不是個好相與的!既然是個有手段的,博反而放心了些。這拖延到十五之後的事,可以肯定是他的策略了,吾等須好生準備,防備此人扮豬吃虎。”</p>
“然也,”石喬為唐博的心態讚歎了一聲,“廣焉果然好心境。這個張信之既然不是個昏庸無能的,想必也是知道我們拖延的原因。如此便可知道,他張信之是拖不起的,而我們則隻管拖著便是!”</p>
唐博很喜歡與石喬談論對策的感覺,兩人的建議總是相輔相成,切合十分。</p>
“我們兩個好說,隻是其他十家那裏怕不會諉過於你,生怕鄭人再次對我大吳用兵,屆時朝廷會問罪下來。”</p>
唐博根本不以為意,言語間滿是胸有成竹之意。</p>
“江北已經有雪,而江南至今無雨。這沿江一帶,我國郡縣怕是要遇上災年。鄭國在北方戰事延綿,就算有兵南來,也沒有那麽多的糧食來救濟占據郡縣的百姓。我料定鄭人至多言語間恫嚇一二,乃至兵馬調動威脅一番,真個南下本國卻是斷然不會。”</p>
“雖然江南幾郡百姓無辜,可為了長久計,石某也不得不做一回狠心人。前些日子,我已經密奏陛下,將江南諸郡的倉糧全部南移。若是有災荒時,也隻準五日一供。”</p>
石喬的話裏帶著一絲顫意,唐博也一時愧然,要不是他的建議,以石喬的脾性是斷然不會做出這種虧心的舉措來的。</p>
張哲沒有去接吳國人,不是因為他不想跌了本國的地位,而是因為他準備給吳國皇商們一個驚喜。</p>
三鬥米五十貫的價格,早讓張哲看出了吳人中有人想拖延的念頭。再聽聽幾位縣丞苦著臉說今冬無雨,張哲便大致猜到了吳人的謀劃。</p>
吳國人是想讓正逢災年的沱江一帶爛在鄭國手裏,在災情緩解之後再接手那一郡四縣之地。</p>
張哲很清楚,在與吳人交接環節中最沒有阻礙的就是那四百萬貫“購物券”的給付,而最大的阻礙將會在用“購物券”從吳國皇商手中購賣貨物的環節。</p>
巧合的是,曹令文查抄方家之後,在呈上來的方家資產單子裏,張哲看到了讓他眼前一亮的東西。</p>
一家製糖作坊和一家造紙作坊,這兩個作坊附帶著百多個工匠。</p>
張哲來前也曾對南吳做過功課。</p>
得知天下糖業盡在南吳!</p>
南吳王室趙氏,二百七十年前就是南方糖業行會的首領,靠著製糖賣糖而發跡。尤其是吳國南方某座大島上,生長著一種奇特的白色矮楓樹,喚作白繡楓。這種楓樹每年都能出產一種白色的糖,被世人稱為白糖或者雪飴。</p>
普通烏糖、紅糖價格都是一斤一貫左右,而雪飴的價格卻一直是有市無價,在南吳國內也要十貫一斤,到了北地的代國境內,聽聞雪飴的價格竟然高達二十多貫!</p>
糖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一種戰略物資。糖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在作戰時戰士們想要吃口熱飯菜有時很難,而高強度的作戰也會讓士兵的體力和耐力極度消耗,若是能直接補充糖分則能大大降低消耗。</p>
有傳聞說,便是在現代居民一次性購白糖十斤以上也要登記。</p>
這種雪飴自問世起,就被掌握在趙氏手中,極為珍惜昂貴。南吳王室如今擁有上萬畝雪飴楓林,每年出產雪飴貨值達數百萬貫。</p>
換言之,被南吳王室掌控的雪飴產業就是南吳官票的等價儲備!</p>
大鄭不產糖,為了獲取這種戰略物資,一直在鼓勵民間開辦製糖作坊,政策優惠也是給到了極處。</p>
方家的這個製糖作坊其實就是個幌子,倉裏存了整整一千斤的紅糖,全是方家從南吳走私來的,為的就是獲得在本國售賣糖貨而且不用交稅的福利。連坊中的奴婢工匠都是昭陽本地人,沒有一個是真的會製糖的。</p>
張哲在看到這個雞肋一般的作坊後,卻暗自心喜,立即用顧家的名義買下了這個作坊。</p>
而另一個造紙作坊也是方家失敗的投資項目。</p>
這個造紙作坊有百名工匠,可造出的紙張顏色太差,庫房裏到處都是近乎帶著澹澹黑色、整體成屎黃色的紙張。每個工匠的身上都有著鞭傷,這是負責造紙坊的管事每天發怒打的。</p>
若不是張哲抄了方家,這些工匠馬上開春就會被賣到南方去挖礦。</p>
張信之之所以顧不上吳國的那些皇商,正是因為他的腦子裏全是食用級活性炭和紙張漂白劑。</p>
在某巴巴上,最便宜的食用級去色活性炭隻要1200元一噸,而最便宜的紙張漂白劑則要1500元一噸。張哲當天就各自下了三噸的訂單。</p>
張哲盯上了白紙和白糖!</p>
在這個時空,就算最白的紙張也帶有微微的乳黃色。而南吳的雪飴申屠貴妃曾送過婉兒一些,可婉兒隻吃了一回就丟開了手,自家廚房裏的白糖那才是雪晶晶好東西。</p>
</p>
雖然網上流傳泥巴水也能幫紅糖去色,可張哲還是選擇了最穩妥的活性炭。這個東西,別人打破天也弄不到。</p>
每噸紙漿要用到的漂白劑、每噸糖水要用的活性炭大約都是十到二十斤左右。張哲讓工匠們開始籌備紙漿,他準備先用雪白的紙張來“擊潰”南吳皇商們的心理防線。</p>
那四百萬貫貨值,他要讓所有的吳國皇商一文不降的吐出來!</p>
一位包裹著寒裘的青年人,獨自站在驛站外的曠野上端詳著奇異的天象。</p>
驛站內的爭吵已經持續了好幾日,十一家皇商根本沒有商量個所以然出來。</p>
倒是第一個來到昭陽郡外的唐博,隱隱的遭到其他皇商的排擠和猜忌。</p>
其中畏鄭如虎的三家人更是對唐博熱嘲冷諷,整日把埋怨掛在嘴邊。</p>
就算站在曠野之中, 韓國也隱隱能聽到從驛站中傳來的爭吵聲。</p>
“三鬥米卻要五十貫?!真當鄭人是傻子麽?如今關了城門,對我的不理不睬。若是兩國紛爭再起,這罪過卻是誰的?”</p>
“廣焉也是為了大家好,畢竟四百萬貫的攤派分下來,每一家名義上要出二十萬貫,這不是要人性命麽?”</p>
“湯家主, 莫要說笑。我等吳國皇商逢迎此等攤派,每十年總要抽到一回。每次賠出去的款票,朝廷都是按十分之一衝抵孝敬。便是鄭人也知道這四百萬其實不過是四十萬, 每家這次總要賠個三四萬貫。可這直接與鄭人報價翻了四十多倍,以鄭人的脾氣怕是此事麻煩了。”</p>
驛站內替唐博說話的人不多,這還是幾個世交的人家。就是這幾家也不清楚,唐博為什麽會向鄭人報出那種離譜的價格來?</p>
腳步聲在唐博身後響起,一個聲音傳來。</p>
“廣焉可是受不了那些蠢貨了?”</p>
唐博聞聲轉身對著來人施了一禮,輕笑一聲:“本就是唐某為大人出的謀劃,這些都在某的預料之中,博不過是一時驚訝鄭國居然派來的是這位號稱文采冠於天下的張信之。”</p>
“那張信之或者文采藐視宇內,但這經濟和遠見之能如何會是廣焉的對手?”</p>
說話的人卻是吳國派來交接款票的官員,姓石名喬,在吳國官居鴻臚寺少卿,更是石皇後的族弟。</p>
唐博與石喬本是忘年之交, 他也知道石喬一直看好自己的才華,若非是石喬負責這件事,他也不會主動替石喬出了這個謀劃。</p>
“張信之或許不擅殖貨之事,然鄭主用人向來不俗,其中或許還有其他奧妙,大人不可輕乎!”</p>
石喬點點頭,見唐博不以非議而頹,不以敵非而大意,心中對其的愛才之意一時再次溢滿。</p>
可唐博如今的身份卻偏偏是吳主半個家奴,前年他是還意氣風發的一省舉元。可誰知大鄭南征,取了昭陽等地,唐家家主幾人都沒於戰區。</p>
為了繼承維持衰敗的唐家,唐波不得不放棄科舉,委身商賈。每每想到這裏,就讓石喬意難平。</p>
在他看來,假以時日以唐博的見識和才華,定是宰輔之才。</p>
兩人遣開了身後的奴仆隨從,一前一後的來到了更加遠離驛站的所在。</p>
“那張信之已經到了!”石喬低聲與唐博通報了一句。</p>
唐博點點頭:“來得倒快,我原本以為他會卡著最後一日來,好擺盡鄭人的威風。大人,可是方家傳出來的消息?知道我們報的價格後,又可有幾分怒氣?”</p>
石喬走了幾步,語氣中有些疑惑。</p>
“不是方家傳的消息,而是守將薛雄著人傳出城來的,那張信之請吾等入城, 再談專購價格。”</p>
“哦?這倒是奇了!”唐博一時頓住了腳步,失笑了一聲,“此人比博還要小上三歲,竟有這等好修養?”</p>
“廣焉以為如何應對?”</p>
唐博陪著石喬又在曠野裏走了百十步,這才開了口。</p>
“大人與博的謀劃,便是拖著這交接之事,最理想的狀況便是拖到今年夏收之後。難道是那位張信之已經看穿了吾等的意圖?想著快些完成交接,好甩掉那些包袱。”</p>
“不應該,”石喬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若是他真的同意了按這種購價進行交割,鄭國朝堂將再無張某人的立足之地。隻是想把這件事拖上半年,卻是有些困難。”</p>
唐博勸他:“大人莫要麻煩,古人言事在人為。想發設法的拖著就是了,前一段東邊傳來的消息,沱江一帶冬日沒見半點雨水,沱江已經幾乎見底,被鄭人奪去的沱江郡並四縣之地今夏必然顆粒無收。兩國如今已經定了約,沱江郡城與四縣都將歸還本國,可知如今管理沱江的鄭國官員必然不會用心去做春耕。便是我們交割得最快,收回沱江郡時必然過了春耕,一旦夏收絕斷,沱江並沱陽兩郡十餘萬郡民便會成為流民,他們能往哪裏去?隻能南下往金陵去。”</p>
“國內流賊之禍尚未全消,還有背主的陳家藏在暗處,若是多了這十幾萬流民,一個火星子就能燒遍本國半壁。”唐博幫石喬鞏固了信念,“但凡鄭人還有一絲謀圖天下的企圖,隻要沱江郡還在他們手裏,他們就不得不進行救濟,以收買人心。我們拖到夏收再交接是最好的情況,再不濟也要拖過春荒這段時日。”</p>
對於唐博的話,石喬深以為然。</p>
兩人又聊了一陣,卻很快談到了詩詞文章上,談論的還是張信之“所作”的名篇。</p>
“春花秋月何時了......,”唐博輕歎了一聲,“不知這張信之究竟是何等風采,這位春花秋月的蘇縣主又有何等風姿,敢應對此詞?”</p>
“蘇縣主先不說,明日不就可以見著張信之本人了?”石喬大笑了起來,“希望廣焉不要將這位詩中謫仙給氣紅了臉才好!”</p>
唐博見石喬看頑笑,卻沒有接話。石喬隱隱有些瞧不上大鄭的狀元郎,但是唐博卻不是,料敵從寬向來是他的座右銘。</p>
“按新約,大鄭從我們這裏購置了多少樣貨物,還可以依樣畫葫蘆也賣給我們同樣份額和品類的貨物!屆時那張信之若是個貪的,不妨在這一條上也下下功夫,把時間拖得更長一些。”</p>
次日一早,吳人的車隊終於從昭陽郡南門進入。</p>
但是守將薛雄和同知張哲都沒有出現在現場,這讓石喬與十一家吳國皇商都為之一愣。薛雄不知禮也就算了,堂堂大鄭狀元張信之也會如此不知禮麽?</p>
石喬當即聽從了唐博的建議,領著眾人直奔昭陽府衙。</p>
“還叫諸位曉得,同知大人駐地卻在秀山,不在郡城!大人說過了,過了元宵節再與各位接風,那時再議不遲。”</p>
府衙門口的文吏回答得彬彬有禮,石喬與唐博互看一眼,鄭人想拖?正合他意。</p>
雖然離開昭陽府衙的時候,各大皇商都多少對唐博有些埋怨,但是因為顧忌石家的權勢,無人敢真的發飆。</p>
“廣焉如何看?”馬車中,石喬笑問唐博。</p>
“避而不見,不是正在吾等預料之中麽?”唐博一邊思索一邊回答,“他是從五品,大人也是從五品,按照鄭人的規矩,見我吳國官員須降一級對應。須得一位鄭國正六品的官員接待大人才是應當,可這昭陽郡中大多都是低階官員,今日若是真個迎了我們,倒顯得鄭人自己心急了。隻是,張信之居然要在正月十五之後才見吾等,這一點倒是讓博有些出乎意料。”</p>
“心想事成,豈不是正好?”</p>
麵對石喬的調侃,唐博卻顯得極為謹慎。</p>
正在琢磨時,一個下人突然敲擊了車廂,然後對著伸頭出來的石喬說了幾句話,石喬的臉色當即微微一變。</p>
“大人,發生了何事?”</p>
“好一個張信之,石某真的是小看了他,”石喬臉上露出慎重之意,“昭陽郡中,我們扶持的那個方家前些日子竟然襲殺了秀山縣令。這個張信之到任尹始就直接在秀山升衙,在秀山縣令的靈堂前,利用府試做文章糾隔了方朝禮,又利用方老三皇商的身份作借口,一舉抄了方家。如今方家已經徹底完了。”</p>
聽得張信之的厲害,唐博反而鬆了一口氣。</p>
“博隻看這位張信之將駐地放在秀山,而不在郡城,便知道這位怕不是個好相與的!既然是個有手段的,博反而放心了些。這拖延到十五之後的事,可以肯定是他的策略了,吾等須好生準備,防備此人扮豬吃虎。”</p>
“然也,”石喬為唐博的心態讚歎了一聲,“廣焉果然好心境。這個張信之既然不是個昏庸無能的,想必也是知道我們拖延的原因。如此便可知道,他張信之是拖不起的,而我們則隻管拖著便是!”</p>
唐博很喜歡與石喬談論對策的感覺,兩人的建議總是相輔相成,切合十分。</p>
“我們兩個好說,隻是其他十家那裏怕不會諉過於你,生怕鄭人再次對我大吳用兵,屆時朝廷會問罪下來。”</p>
唐博根本不以為意,言語間滿是胸有成竹之意。</p>
“江北已經有雪,而江南至今無雨。這沿江一帶,我國郡縣怕是要遇上災年。鄭國在北方戰事延綿,就算有兵南來,也沒有那麽多的糧食來救濟占據郡縣的百姓。我料定鄭人至多言語間恫嚇一二,乃至兵馬調動威脅一番,真個南下本國卻是斷然不會。”</p>
“雖然江南幾郡百姓無辜,可為了長久計,石某也不得不做一回狠心人。前些日子,我已經密奏陛下,將江南諸郡的倉糧全部南移。若是有災荒時,也隻準五日一供。”</p>
石喬的話裏帶著一絲顫意,唐博也一時愧然,要不是他的建議,以石喬的脾性是斷然不會做出這種虧心的舉措來的。</p>
張哲沒有去接吳國人,不是因為他不想跌了本國的地位,而是因為他準備給吳國皇商們一個驚喜。</p>
三鬥米五十貫的價格,早讓張哲看出了吳人中有人想拖延的念頭。再聽聽幾位縣丞苦著臉說今冬無雨,張哲便大致猜到了吳人的謀劃。</p>
吳國人是想讓正逢災年的沱江一帶爛在鄭國手裏,在災情緩解之後再接手那一郡四縣之地。</p>
張哲很清楚,在與吳人交接環節中最沒有阻礙的就是那四百萬貫“購物券”的給付,而最大的阻礙將會在用“購物券”從吳國皇商手中購賣貨物的環節。</p>
巧合的是,曹令文查抄方家之後,在呈上來的方家資產單子裏,張哲看到了讓他眼前一亮的東西。</p>
一家製糖作坊和一家造紙作坊,這兩個作坊附帶著百多個工匠。</p>
張哲來前也曾對南吳做過功課。</p>
得知天下糖業盡在南吳!</p>
南吳王室趙氏,二百七十年前就是南方糖業行會的首領,靠著製糖賣糖而發跡。尤其是吳國南方某座大島上,生長著一種奇特的白色矮楓樹,喚作白繡楓。這種楓樹每年都能出產一種白色的糖,被世人稱為白糖或者雪飴。</p>
普通烏糖、紅糖價格都是一斤一貫左右,而雪飴的價格卻一直是有市無價,在南吳國內也要十貫一斤,到了北地的代國境內,聽聞雪飴的價格竟然高達二十多貫!</p>
糖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一種戰略物資。糖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在作戰時戰士們想要吃口熱飯菜有時很難,而高強度的作戰也會讓士兵的體力和耐力極度消耗,若是能直接補充糖分則能大大降低消耗。</p>
有傳聞說,便是在現代居民一次性購白糖十斤以上也要登記。</p>
這種雪飴自問世起,就被掌握在趙氏手中,極為珍惜昂貴。南吳王室如今擁有上萬畝雪飴楓林,每年出產雪飴貨值達數百萬貫。</p>
換言之,被南吳王室掌控的雪飴產業就是南吳官票的等價儲備!</p>
大鄭不產糖,為了獲取這種戰略物資,一直在鼓勵民間開辦製糖作坊,政策優惠也是給到了極處。</p>
方家的這個製糖作坊其實就是個幌子,倉裏存了整整一千斤的紅糖,全是方家從南吳走私來的,為的就是獲得在本國售賣糖貨而且不用交稅的福利。連坊中的奴婢工匠都是昭陽本地人,沒有一個是真的會製糖的。</p>
張哲在看到這個雞肋一般的作坊後,卻暗自心喜,立即用顧家的名義買下了這個作坊。</p>
而另一個造紙作坊也是方家失敗的投資項目。</p>
這個造紙作坊有百名工匠,可造出的紙張顏色太差,庫房裏到處都是近乎帶著澹澹黑色、整體成屎黃色的紙張。每個工匠的身上都有著鞭傷,這是負責造紙坊的管事每天發怒打的。</p>
若不是張哲抄了方家,這些工匠馬上開春就會被賣到南方去挖礦。</p>
張信之之所以顧不上吳國的那些皇商,正是因為他的腦子裏全是食用級活性炭和紙張漂白劑。</p>
在某巴巴上,最便宜的食用級去色活性炭隻要1200元一噸,而最便宜的紙張漂白劑則要1500元一噸。張哲當天就各自下了三噸的訂單。</p>
張哲盯上了白紙和白糖!</p>
在這個時空,就算最白的紙張也帶有微微的乳黃色。而南吳的雪飴申屠貴妃曾送過婉兒一些,可婉兒隻吃了一回就丟開了手,自家廚房裏的白糖那才是雪晶晶好東西。</p>
</p>
雖然網上流傳泥巴水也能幫紅糖去色,可張哲還是選擇了最穩妥的活性炭。這個東西,別人打破天也弄不到。</p>
每噸紙漿要用到的漂白劑、每噸糖水要用的活性炭大約都是十到二十斤左右。張哲讓工匠們開始籌備紙漿,他準備先用雪白的紙張來“擊潰”南吳皇商們的心理防線。</p>
那四百萬貫貨值,他要讓所有的吳國皇商一文不降的吐出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