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之所以看到這三篇策論,特別是對夏策略時眼前一亮,是因為他覺得這些策略確實有可能行之有效。


    司馬光對這對夏策略的判斷還是很有說服力的,因為他也曾在對夏的前線待過過。


    說起司馬光,如今雖然隻有三十五歲,但作為高幹子弟,起點很高,如今也算久經宦海了。當然,現在的他還沒司馬牛的稱號,跟同為神童的王安石,還是非常好的朋友,還沒成為後來那種一輩子的敵人,當然現在的王安石還沒有當上相公,自然也沒有“拗相公”的稱號。


    大宋推崇神童,晏殊、司馬光、王安石都是出名要趁早,司馬光在七歲砸缸救人,從而以急智名揚天下,成為神童代言人之一。


    司馬光七歲時,不但會砸缸,而且舉止行為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一般人家的孩子七歲大概還在玩泥巴呢,但人家司馬光七歲就能跟家裏人講《春秋》了。


    和後來泯然眾人矣的方仲永不同,司馬光在其成長過程中一直表現的出類拔萃,並沒有才氣隨著年紀變大而耗盡。


    所謂的大器晚成,其實一般都是用來給人們勵誌用的,而真正的牛人,必然是從頭牛到尾。


    像司馬光這樣的牛人,十九歲就早早中了進士。


    成年後,司馬光的舉止言行,絕對堪稱士大夫之楷模,不像王安石那麽不講衛生,不通人情。


    年少高中進士,必然是朝中高官們培養的對象。而且司馬光本身也是一個真真的高幹子弟,他爹司馬池,曾經當過禦史台的禦史中丞、三司副使等高級幹部!


    因此自然而然的司馬光高中後,在其仕途上有很多和他老爹的交好的高官好友對司馬光進行扶助和幫襯,所以司馬光的仕途自然要比一般人來得順溜。


    現在的宰相龐籍便是一個對司馬光很是照顧的其老爹的同事兼好友。


    龐籍對司馬光可謂非常欣賞,且愛護有加。


    ?龐籍去河東任並州知州兼河東路安撫使時,就把司馬光帶去,作為其副手,讓其在並州任通判。


    ???龐籍帶司馬光去對夏的前沿,自然也是為司馬光以後的仕途鍍金兼鋪路。


    ????在大宋不缺文官,缺得是能打仗的文官,龐籍帶司馬光去河東,自然也是為了他能對西夏多些了解,以便司馬光日後在朝廷西北有事,朝廷在提到經略西北時,讓他也好有發言權。


    在大宋,去過西北的大臣,隻要幹出點名堂就算進入升官的快車道了。夏竦、範仲淹、韓琦等一大票重臣,都是從西北幹起來的。


    龐籍去了西北以後也不賴,很快便得以回京做了參知政事。


    於是司馬光自然又隨著龐籍回京了。當然,司馬光有了這次去西北的經曆,對其以後的仕途,自然也是大有幫助的。


    起碼以後在朝廷討論西北大事的時候,司馬光會有有更多置喙的資本。


    不要小看這種事兒,有事兒這種事情做好了,便能一朝簡在帝心,平步青雲。


    龐籍對司馬光是真心的扶助和幫襯。


    他為司馬光的前途自然也精心謀劃,一開始龐籍做了參知政事後,便想推薦他去館閣任校理,這也是高級幹部的必經之路,但當時的宰相沒有批準。


    不過,很快龐籍便自己當上了宰相,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拔司馬光集賢院校曆。自此光光一路扶搖直上,如今已經當上大理寺丞,並兼史館檢討,算是實權和未來雙豐收。


    如今司馬光算是正值春風得意之時。


    司馬光本身就是陝州人,對西夏有很深的了解,又曾去河東待過兩年。而且司馬光隨著龐籍在河東時,還曾經組織過過窟野河畔的屯田事宜,因此對這份考卷中的策論中的對夏策略,司馬光自然很有發言權,對其可行與否也算是可以輕易置喙評價的!


    司馬光對於這份考卷中提到的對夏策略,特別是對於在窟野河畔屯田練兵有很深的認同感。


    對於那開拓河湟的的策略,司馬光更是眼前一亮。


    作這份考卷的考生提出的這對夏策略,當真是令人眼前一亮,而且細思起來,這確實應該是有可行性。


    其實看到這開拓河湟的策略,司馬光隱隱猜到了這份卷子的作者。


    這開拓河湟的策略,其實除了一些朝廷的重臣,大都未曾聽說過。當然,就是聽說過,大概也轉頭便忘了。因為當年富弼上的這個奏折並未引起任何重視,也沒有人去可以關注,這份奏折早已湮滅在浩瀚的文德殿的奏折文海中。


    不過司馬光對這開拓河湟的策略確實印象比較深的。


    剛才河東回來時,司馬光有一次去拜見歐陽修,在歐陽修那裏見過這個奏折的副本。因為那時他剛從對夏的前沿回來,所以一直對此奏折印象深刻。


    嗯,雖然司馬光是龐籍一手提拔起來的,而龐籍確實是夏竦為首的守舊派一黨,但是司馬光人緣實在太好了,在東京他跟誰都能談得來。


    所以司馬光和歐陽修這君子黨的旗幟人物之一關係還是非常好的。


    歐陽修對司馬光這個才華橫溢的晚輩也是很看重的,因此和他關係很是不錯。可以說,司馬光和王安石是歐陽修最為看重的兩個青壯派官員。


    司馬光曾聽歐陽修說起過,提出“開拓河湟”策略的,是一個叫鍾浩的年輕士子。司馬光因此對這個年輕士子的名字,還是印象很深的。


    後來司馬光還對這個叫鍾浩的年輕士子做過一些了解:這個年輕士子並非空談之輩,富弼去河東時,把這個年輕士子帶去河東,讓他親自去施展他提出的這對夏策略,而且據說這個年輕士子做得很有成效。


    說起來,司馬光覺得這個年輕士子和自己還是後任,因為富弼正是在龐籍之後,接替他的位置,就任河東安撫使的。鍾浩和司馬光幹得事情都是在窟野河畔謀求利益,所以還真可以說是算得上前後任。


    而且這個叫鍾浩的年輕士子之所以讓人司馬光印象深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因為他有兩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傳世之作的詞作。


    這個叫鍾浩的年輕士子做得那《水調歌頭》中秋詞和《青玉案》元夕詞,哪怕在司馬光這個大文豪來看,也絕對是令人拍案叫絕的,哪怕讓他來填詞,怕是也很難企及。其文采之高,讓司馬光這樣的詩詞文章大家都有些歎服!


    司馬光覺得:這個開拓河湟的策略,到現在還記得的人,真的很少。就算記得的,怕是也絕大多數不會來參加科考。因為記得的怕是都是些重臣,不可能會參加科考。


    其實就算偶爾有人記得這個策略,怕是也不會用心記住,也做不出這麽透徹的分析。因為這個開拓河湟的策略,根本沒被朝廷提起過。


    因此綜合這些,司馬光猜測這份考卷的作者,很有可能就是那個曾經提出過這個策略的年輕士子鍾浩。


    不過司馬光不僅有些疑惑,這個叫鍾浩的年輕士子,應該是文采斐然的,不然也不可能做出那麽名滿天下的詞作。但是看著這份卷子的詩賦,實在是粗疏不堪,太不堪入目,實在不像是一個能做出那等驚才豔豔之詞的才子寫得。


    不過司馬光很快找到了理由,那就是這個叫鍾浩的年輕士子不擅長作應試詩賦。


    這並不是沒有先例的。這應試的詩賦有很多的條條框框束縛,格律韻腳都有明確的規定。對於很多才華橫溢的、卻不習慣被束縛的才子來說,確實是痛苦不堪。以前就曾經出現過好多,文采斐然的才子,做出的應試詩賦卻粗疏不堪的情況。


    很多時候,充滿藝術靈感的詩詞都是妙手偶得的,若是非得加上條條框框的話,這些妙手偶得的詩詞便未必能做出來的。


    司馬光想到此處,不由的越想越覺得的是如此。


    此時司馬光心中覺得這鍾浩絕對是一個才子,不但有文采,還有才幹!他覺得絕對不能讓這個才子因為受條條框框限製,而寫不出好的詩賦落榜。


    其實,隻看到這一篇對夏的策略,司馬光便在心中打定主意取中了的。


    不過司馬光還是耐住性子去看後麵的兩篇策論,當然他也是期待後麵的兩篇策論再看到令其驚喜之處。


    那篇關於治理邊患的靖邊平虜策論,在胡霖看來,也是很是驚豔,但是在司馬光這種真正在邊境待過的人看來,隻能說是中規中矩的。


    司馬光雖然現在也算是清流官,但他可不像那些隻會誇誇其談的清流官一樣,認為這對待邊疆那些地方的邊民和其他民族百姓,隻靠“德政教化”就讓他們馴服和歸化。


    這份考卷中提出的武力和教化並重的策略,是大部分在邊境待過的官員都能總結出的。一手大棒一手胡蘿卜的政策,這些官員也是都懂的。


    不過,這份卷子也算很不錯了。大部分隻知讀聖賢書的考生,是寫不出這些東西的。到現在為止,司馬光批閱的試卷中,還沒看到幾個能看透這些的。


    那些考生的試卷絕大多數,還是在宣揚靠這教化,來時那些化外之民歸化。殊不知,那些化外之民之所以被歸為化外之民,就是因為他們很難被教化。


    這道靖邊平虜的策論,有亮點,但是在司馬光看來,不是太多。不過比起別的考生的卷子來,也算是上等了。


    不過在這道策論裏沒有看到令他眼前一亮的東西,讓司馬光微有失望。


    不過,當司馬光看到這道治黃的策論時,眼睛重新變得大亮起來。


    這策論提出的辦法,有著很多的理論和數據作支撐,不管可不可行,絕對是很有新意的,而且司馬光看來,似乎是很可能行之有效的。


    這篇策論提到的治黃的根本在於治沙,而且說堵不如疏,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束水攻沙”的策略。


    這黃河絕對是盤旋在東京每個居民頭上的一道陰影。


    說起來,東京的上到官員皇家,下到百姓黎庶,大概都對治黃有著自己的一些看法。


    司馬光對這治黃自然也有著自己的一些判斷,今日看到這“束水攻沙”的理論,竟然頗有共鳴之感。


    這份考卷中還提到這黃河的泥沙大都是從上遊的關西和河東的而來。這泥沙增多的原因是這些地區過度砍伐樹木造成的。這些黃土塬地區的黃土地貌,本來就是土質鬆散,少了這些樹木植被的保護,自然容易形成泥沙,既造成了當地的土質流失,也造成了黃河的泥沙增多。


    以前,其實司馬光也關注過這治理黃河的措施,他在河東時,還在專門去河東境內的黃河河道調研過。確實這黃河的泥沙是從關西和河東這一段才開始增多的。


    不過這司馬光倒還真不知道這泥沙增多,跟這黃土塬地區樹木植被破壞嚴重有關。


    此時看這策論中的論斷,司馬光倒是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這黃河的泥沙增多是這麽一回事兒。


    這道策論中不但找出了這黃河泥沙增多的原因,還提出了解決的辦法。


    既然這黃河的泥沙增多是因為這樹木過度砍伐造成了,這對應的辦法自然也是廣種林木。


    這道策論中提出在河東路黃河的東側廣種林木。


    這黃河東側的密集林木若是成長起來,不但能保護黃河的水土流失,還能在戰時,用以阻滯黨項騎兵的進攻。


    司馬光看完這篇策論,也是大是興奮,這些辦法都是行之有效,用之可行的。


    司馬光認為隻憑這兩篇策論,便完全可以取中這份考卷,而且這名次應該給高點。


    司馬光和胡霖也是一樣的心理,對這份考卷極是讚賞,認為作這份試卷的考生絕對是有實幹之才的。


    司馬光有些迫不及待了,沒有把這份考卷跟那些取中的一起等主考官王拱辰去批閱,而是直接拿著這份考卷便去找王主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宰執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元並收藏宰執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