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浩從崔老的書房回到崔燁的小院中時,這裏的氣氛已經明顯歡快了許多,剛才鍾浩逃離這裏時的那種有些哀傷和尷尬的氣氛已經不見了,也不知道徐峰是用什麽辦法讓氣氛改變的。
除了崔燁和徐峰在這裏,這客廳鍾浩多了一個人,那就是崔燁的媳婦劉雨夕。鍾浩進來時,三人正相談正歡呢!
鍾浩進來,忙朝劉雨夕笑著行禮道:“小弟文軒見過嫂嫂!”
劉雨夕見鍾浩行禮,不由的笑道:“文軒,快坐,用不著客氣,剛才我們正說你呢!你跟若竹終於成親了,怎麽沒帶若竹一起來聚聚啊,有空讓若竹來找我聊天!”
鍾浩笑道:“回去我就跟若竹說,讓她來找嫂嫂敘舊!”
劉雨夕和富若竹以前在青州時,就是閨中密友。說起來,比鍾浩認識富若竹還要早很多的。而且鍾浩和富若竹的親事,劉雨夕還算半個媒人呢,正是有她的來回傳遞消息,才讓鍾浩和富若竹迅速確定關係。
鍾浩剛才進來時,劉雨夕正在聽徐峰講述中進士後的一係列慶典的風光。這次崔燁因為丁憂沒能去成東京參加科考,劉雨夕隻能聽徐峰講述了。鍾浩來了,少不了也要聽他講述一番。
中午崔燁留徐峰和鍾浩在自己那裏一起吃過了酒席,鍾浩和徐峰這才告辭而去。
其實鍾浩和徐峰本來是打算來約上崔燁一起去醉雲樓聚聚,隻是來到崔府才知道崔燁母親過世。崔燁還處在守孝期間,鍾浩和徐峰自然不好邀請他去青~樓。
崔燁守孝甚誠,中午和徐峰、鍾浩宴飲時,他連酒水也是不喝的,隻是拿茶水代酒,和鍾浩、徐峰他們共飲。鍾浩和徐峰中午時,不禁頗為尷尬,草草用過了席麵,便推說已經酒足飯飽了,撤席而去和崔燁喝茶。
…………………………
去拜訪過崔燁的第二天,鍾浩又和徐峰一起去拜訪了一下青州的父母官知州大人。這些新科進士回鄉,大都免不了要去拜訪一下本州父母官的。
一州之中,這進士可是沒有幾個的。這進士的身份可是相當高的,這些進士若是回鄉,順道去拜訪一下本州的父母官,本州的父母官自然也會很熱情的接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當然,這種順道拜訪,也是為了搞好關係。這一家之中出了進士,自然也算是門楣大振,自然要和本州父母官搞好關係,以後事情自然好辦很多。
雖然知州的級別不低了,但是在這些新科進士們眼中,未必就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像鍾浩這樣的甲科進士,在仕途上往往是一番風順的,怕是用不了幾年,就能做到一州知州級別的官職。
當然,這種知州,隻得是普通州郡。像青州這種望州,又是路治,這青州知州可都是兼任京東路安撫使的。這種級別的知州不是鍾浩幾年就能比擬的。而且這如今青州的這位知州,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鍾浩他們自然來恭敬的去拜訪一下。
如今的青州知州是文彥博,也是曾經當過參知政事的可以呼為相公的人物。
鍾浩雖然和這位文相公沒什麽交集,但是卻對這位文相公很是了解的。
因為鍾浩很小的時候,就聽過“文彥博樹洞取球”的故事。
據說幼年的文彥博,聰明過人。在一次和小夥伴們玩兒球的過程中,不小心把球掉進樹洞裏。小夥伴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把球拿出來。就在大家著急的時候,聰明的文彥博想了一個辦法,讓大家用裝水的工具往樹洞裏倒,球在水的浮力下,很快浮了上來。
這個“文彥博樹洞取球”故事是告訴小朋友,一定要努力學習知識,並學以致用。
而且“文彥博樹洞取球”的這故事,在後世流傳的不比“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少,都是說這大宋的兩位神童小時候的聰明故事。
鍾浩在很小的時候,看小人書就知道這位文彥博文相公了!
而等鍾浩作為考古研究所的宋文化專員後,對看過文彥博的一些資料後,對他的印象最深的是,這位文相公太能活了,足足活到九十二歲高齡。這大概在曆史上那些有傳記的宰執名臣中,應該算是最高齡的了。反正鍾浩印象中,實在沒有什麽名人能有他高壽。
當然,曆史上有傳記的人物,倒是確實有一個,不過不是什麽宰執名臣,而是“藥王”孫思邈。這位藥王在歐陽修主持的編修的《新唐書》中有自己的傳記《孫思邈傳》!
這位藥王據說活了一百多歲,隻有到底多少歲,卻是眾說紛紜。有典籍上記載是一百零二歲的,有的卻說是一百二十多歲,還有說是一百四十多歲。
鍾浩去拜訪歐陽修時,還曾聽他聊起此事。據歐陽修說他主持的《新唐書·孫思邈傳》中記載的是:“永淳初,卒,年百餘歲。”因為沒有考證出其真實的年齡,所以並沒有寫出確切享齡多少!
反正不管哪種說法,這藥王孫思邈的壽齡應該在百歲以上,比文彥博的壽齡應該長些。當然,這位藥王本身精通醫術,又熟習道家養生之術,所以得享遐齡倒是不足為怪。
這為文相公以後也是位高權重的一個人物。這也難怪,這位文相公前些年已經做到參知政事這樣的執政位置,已經是位列相公的人物了,而如今他隻不過四十幾歲。四十歲便做到執政,又活到九十多歲,就是隻是熬資曆,那這五十年下來,也是無人能及的。這文彥博曆仕仁、英、神、哲四朝,薦躋二府,七換節鉞,出將入相五十年。到了最後已是升無可升了。於是隻能以“平章軍國重事”這樣的位在宰相之上的官位授予他。
當然文彥博“平章軍國重事”隻是一種朝廷的最高榮譽職位,基本不參與決策朝廷的軍國重事。在大宋,講究分權平衡的時代,自然不可能出現這種政權、軍權一把抓的權臣。
文彥博是也是大宋第一個任此職位的官員。宋室南遷後,南宋曾先後與金朝、蒙古軍隊長期作戰。軍事領域事務在很長時期內成為南宋中央政府的核心事務之一。隨著政治、軍事形勢的變化,此職也由榮譽職位逐漸演變為權傾朝野的中央政府最高實職。“平章軍國重事”倒是成為政權、軍權一把抓的權臣的得享的職位。
到了南宋寧宗時期,韓琦的曾孫韓侂胄成為第一個任平章軍國事,他不用平章軍國重事稱號,是因為若加上“重”字則權力受限製,即隻能過問重事。而去掉“重”字,則便可以隨意過問軍政之事;大宋宰相又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平章軍國重事”這個職位,也其實叫“同平章軍國重事”。但是韓侂胄,堅決將這個“同”字也去掉,因為若用“同”字,則權力不專。
所以韓侂胄這第一個任平章軍國事、有實權的權臣,當真是“所預者廣”,“所任者專”,獨擅朝政。
到了理宗、度宗時,權臣賈似道也升任“太師、平章軍國重事”,竊位日久,恩寵日隆,位在丞相之上。
於是,平章軍國重事便獨攬軍、政大權,出現了軍政合一的定製,而宰相則屈居於副職的地位。
呃,當然這是後話。一百多年以後的事情跟現在也沒什麽太大關係。
不過鍾浩卻知道一件不算後話的事情,那就是這位文相公將在至和年間,也就是一兩年之後,和自己嶽父富弼一同拜相。而且好像因為自己嶽父的謙讓,文彥博雖然資曆比自己嶽父稍淺,但是卻得拜首相昭文相,自己嶽父則是集賢相。
這兩人都是原先支持慶曆新政,組成這這個班子後,做了一些小範圍的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因此在大宋也是很有名的一對賢相組合。當然,鍾浩之所以記住這個賢相組合,卻不光是因為他們的改革,也是因為“六塔河分流”的治黃方案失敗了,這也是導致他們下台的原因。
當然,鍾浩覺得自己既然來到這個年代,這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卻最終造成黃河更大的泛濫的“六塔河分流”的治黃方案,一定要禁自己的努力去阻止。
若是沒有這個“六塔河分流”治黃方案的失敗,自己嶽父和文彥博應該也不會這麽快下台。雖然在大宋這些宰執們上台、下台也算是家常便飯,今日下了台,說不定什麽時候就上台了,但是鍾浩總歸是希望自己嶽父在台上多待些時候的。
這位文彥博文相公也是“慶曆新政”的支持者,和自己嶽父關係也不錯,鍾浩不管於情於理,自然是要拜訪一下的。再說拜訪一下,搞好關係,也是絕對沒有壞處的。這位文相公可未來可是還有四十多年的政治生命的,一直活躍到哲宗朝的,真正的是一條又長又粗的大腿,普通人抱上這麽一條大腿,不但自己的前途無比光明,就是兒孫的前途,都能沾上非常大的光。
………………………………
這一科青州的取解試是文彥博主持的,他自然也是這一科取中的青州舉子的座師。這些青州舉子考中了進士,回到家鄉,自然於情於理要來拜望一下自己的座師。
當然,鍾浩雖然是青州人,但是是參加的“鎖廳試”,並沒有參加過青州的取解試,算不得文彥博的學生。不過文彥博和自己嶽父也是好友,自己回到青州自然少不得要去拜訪他一番。
鍾浩和徐峰去拜見文彥博時,文彥博也是很是欣喜。對於這麽年輕的進士,他自是願意結交和照顧的,這些很有可能就是以後朝廷的中堅力量。若是結交收攏好了,以後自己執政時,推行自己的政策時,這些就都是自己的支持者。
有些時候,並不是你做到宰相,便一定能把自己的政策推廣下去的,還得有人去執行。若是政策沒人願意執行,甚至是抵製,這些政策最終也隻是流於形式。
從文彥博這裏講,這些青州舉子也算他的學生了,自然有種天然的紐帶關係,也是一種官場資源。雙方多結交一下,對雙方都有好處。現在這些新科進士剛進入官場,大都沒什麽背景和靠山,文彥博幫他們一把。等到日後,文彥博執政時,這些學生自然就是他的堅定擁護者。
是以,文彥博自然對來拜訪的鍾浩很是和顏悅色。當然,鍾浩雖然也是青州籍的新科進士,但是卻不算是文彥博的學生。不過文彥博對他依舊很是熱情,畢竟鍾浩是個甲科進士,比大多數同科進士更有前途,而且他還是自己老友的女婿,自然要對他和顏悅色。
文彥博跟徐峰和鍾浩聊了好一陣子,提點了他們一些官場的訣竅,又留他們吃了一頓便席,這才放他們離開。文彥博這算是對他們有些很是誠懇了,不然怕是這些官場的一些訣竅等,他怕是也輕易不會說。
鍾浩對文彥博感覺還是不錯的,文彥博雖然為人頗為有些剛毅雄健,但是為人頗有君子之風,風評很是不錯。怕是也正是因為文彥博的這個性子,後來為人太君子的自己嶽父富弼才會主動謙讓,讓文彥博作昭文相,主持一係列的改革,而自己作集賢相做好輔助工作。因為這推動改革的事情,少不得遇到許多阻力,需要有人披堅執銳、衝鋒在前,太有君子之風反而做不好此事。
因此,鍾浩覺得沒事兒多來拜訪一下文彥博,和他搞好關係,也是很不錯的。不管怎麽說,這位文相公都是一個很粗的大腿。哪怕是隻衝他能活九十多歲,也該和他多搞好關係,若是仇人,怕是自己到死都要防止他的,畢竟哪怕自己比他年輕二十多歲,也很有可能活不過他。
鍾浩覺得去登州的這差事,也要向文彥博討些主意。人家走過得橋比自己走過的路都多,多問問人家的建議,沒什麽壞處!
……
……
除了崔燁和徐峰在這裏,這客廳鍾浩多了一個人,那就是崔燁的媳婦劉雨夕。鍾浩進來時,三人正相談正歡呢!
鍾浩進來,忙朝劉雨夕笑著行禮道:“小弟文軒見過嫂嫂!”
劉雨夕見鍾浩行禮,不由的笑道:“文軒,快坐,用不著客氣,剛才我們正說你呢!你跟若竹終於成親了,怎麽沒帶若竹一起來聚聚啊,有空讓若竹來找我聊天!”
鍾浩笑道:“回去我就跟若竹說,讓她來找嫂嫂敘舊!”
劉雨夕和富若竹以前在青州時,就是閨中密友。說起來,比鍾浩認識富若竹還要早很多的。而且鍾浩和富若竹的親事,劉雨夕還算半個媒人呢,正是有她的來回傳遞消息,才讓鍾浩和富若竹迅速確定關係。
鍾浩剛才進來時,劉雨夕正在聽徐峰講述中進士後的一係列慶典的風光。這次崔燁因為丁憂沒能去成東京參加科考,劉雨夕隻能聽徐峰講述了。鍾浩來了,少不了也要聽他講述一番。
中午崔燁留徐峰和鍾浩在自己那裏一起吃過了酒席,鍾浩和徐峰這才告辭而去。
其實鍾浩和徐峰本來是打算來約上崔燁一起去醉雲樓聚聚,隻是來到崔府才知道崔燁母親過世。崔燁還處在守孝期間,鍾浩和徐峰自然不好邀請他去青~樓。
崔燁守孝甚誠,中午和徐峰、鍾浩宴飲時,他連酒水也是不喝的,隻是拿茶水代酒,和鍾浩、徐峰他們共飲。鍾浩和徐峰中午時,不禁頗為尷尬,草草用過了席麵,便推說已經酒足飯飽了,撤席而去和崔燁喝茶。
…………………………
去拜訪過崔燁的第二天,鍾浩又和徐峰一起去拜訪了一下青州的父母官知州大人。這些新科進士回鄉,大都免不了要去拜訪一下本州父母官的。
一州之中,這進士可是沒有幾個的。這進士的身份可是相當高的,這些進士若是回鄉,順道去拜訪一下本州的父母官,本州的父母官自然也會很熱情的接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當然,這種順道拜訪,也是為了搞好關係。這一家之中出了進士,自然也算是門楣大振,自然要和本州父母官搞好關係,以後事情自然好辦很多。
雖然知州的級別不低了,但是在這些新科進士們眼中,未必就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像鍾浩這樣的甲科進士,在仕途上往往是一番風順的,怕是用不了幾年,就能做到一州知州級別的官職。
當然,這種知州,隻得是普通州郡。像青州這種望州,又是路治,這青州知州可都是兼任京東路安撫使的。這種級別的知州不是鍾浩幾年就能比擬的。而且這如今青州的這位知州,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鍾浩他們自然來恭敬的去拜訪一下。
如今的青州知州是文彥博,也是曾經當過參知政事的可以呼為相公的人物。
鍾浩雖然和這位文相公沒什麽交集,但是卻對這位文相公很是了解的。
因為鍾浩很小的時候,就聽過“文彥博樹洞取球”的故事。
據說幼年的文彥博,聰明過人。在一次和小夥伴們玩兒球的過程中,不小心把球掉進樹洞裏。小夥伴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把球拿出來。就在大家著急的時候,聰明的文彥博想了一個辦法,讓大家用裝水的工具往樹洞裏倒,球在水的浮力下,很快浮了上來。
這個“文彥博樹洞取球”故事是告訴小朋友,一定要努力學習知識,並學以致用。
而且“文彥博樹洞取球”的這故事,在後世流傳的不比“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少,都是說這大宋的兩位神童小時候的聰明故事。
鍾浩在很小的時候,看小人書就知道這位文彥博文相公了!
而等鍾浩作為考古研究所的宋文化專員後,對看過文彥博的一些資料後,對他的印象最深的是,這位文相公太能活了,足足活到九十二歲高齡。這大概在曆史上那些有傳記的宰執名臣中,應該算是最高齡的了。反正鍾浩印象中,實在沒有什麽名人能有他高壽。
當然,曆史上有傳記的人物,倒是確實有一個,不過不是什麽宰執名臣,而是“藥王”孫思邈。這位藥王在歐陽修主持的編修的《新唐書》中有自己的傳記《孫思邈傳》!
這位藥王據說活了一百多歲,隻有到底多少歲,卻是眾說紛紜。有典籍上記載是一百零二歲的,有的卻說是一百二十多歲,還有說是一百四十多歲。
鍾浩去拜訪歐陽修時,還曾聽他聊起此事。據歐陽修說他主持的《新唐書·孫思邈傳》中記載的是:“永淳初,卒,年百餘歲。”因為沒有考證出其真實的年齡,所以並沒有寫出確切享齡多少!
反正不管哪種說法,這藥王孫思邈的壽齡應該在百歲以上,比文彥博的壽齡應該長些。當然,這位藥王本身精通醫術,又熟習道家養生之術,所以得享遐齡倒是不足為怪。
這為文相公以後也是位高權重的一個人物。這也難怪,這位文相公前些年已經做到參知政事這樣的執政位置,已經是位列相公的人物了,而如今他隻不過四十幾歲。四十歲便做到執政,又活到九十多歲,就是隻是熬資曆,那這五十年下來,也是無人能及的。這文彥博曆仕仁、英、神、哲四朝,薦躋二府,七換節鉞,出將入相五十年。到了最後已是升無可升了。於是隻能以“平章軍國重事”這樣的位在宰相之上的官位授予他。
當然文彥博“平章軍國重事”隻是一種朝廷的最高榮譽職位,基本不參與決策朝廷的軍國重事。在大宋,講究分權平衡的時代,自然不可能出現這種政權、軍權一把抓的權臣。
文彥博是也是大宋第一個任此職位的官員。宋室南遷後,南宋曾先後與金朝、蒙古軍隊長期作戰。軍事領域事務在很長時期內成為南宋中央政府的核心事務之一。隨著政治、軍事形勢的變化,此職也由榮譽職位逐漸演變為權傾朝野的中央政府最高實職。“平章軍國重事”倒是成為政權、軍權一把抓的權臣的得享的職位。
到了南宋寧宗時期,韓琦的曾孫韓侂胄成為第一個任平章軍國事,他不用平章軍國重事稱號,是因為若加上“重”字則權力受限製,即隻能過問重事。而去掉“重”字,則便可以隨意過問軍政之事;大宋宰相又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平章軍國重事”這個職位,也其實叫“同平章軍國重事”。但是韓侂胄,堅決將這個“同”字也去掉,因為若用“同”字,則權力不專。
所以韓侂胄這第一個任平章軍國事、有實權的權臣,當真是“所預者廣”,“所任者專”,獨擅朝政。
到了理宗、度宗時,權臣賈似道也升任“太師、平章軍國重事”,竊位日久,恩寵日隆,位在丞相之上。
於是,平章軍國重事便獨攬軍、政大權,出現了軍政合一的定製,而宰相則屈居於副職的地位。
呃,當然這是後話。一百多年以後的事情跟現在也沒什麽太大關係。
不過鍾浩卻知道一件不算後話的事情,那就是這位文相公將在至和年間,也就是一兩年之後,和自己嶽父富弼一同拜相。而且好像因為自己嶽父的謙讓,文彥博雖然資曆比自己嶽父稍淺,但是卻得拜首相昭文相,自己嶽父則是集賢相。
這兩人都是原先支持慶曆新政,組成這這個班子後,做了一些小範圍的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因此在大宋也是很有名的一對賢相組合。當然,鍾浩之所以記住這個賢相組合,卻不光是因為他們的改革,也是因為“六塔河分流”的治黃方案失敗了,這也是導致他們下台的原因。
當然,鍾浩覺得自己既然來到這個年代,這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卻最終造成黃河更大的泛濫的“六塔河分流”的治黃方案,一定要禁自己的努力去阻止。
若是沒有這個“六塔河分流”治黃方案的失敗,自己嶽父和文彥博應該也不會這麽快下台。雖然在大宋這些宰執們上台、下台也算是家常便飯,今日下了台,說不定什麽時候就上台了,但是鍾浩總歸是希望自己嶽父在台上多待些時候的。
這位文彥博文相公也是“慶曆新政”的支持者,和自己嶽父關係也不錯,鍾浩不管於情於理,自然是要拜訪一下的。再說拜訪一下,搞好關係,也是絕對沒有壞處的。這位文相公可未來可是還有四十多年的政治生命的,一直活躍到哲宗朝的,真正的是一條又長又粗的大腿,普通人抱上這麽一條大腿,不但自己的前途無比光明,就是兒孫的前途,都能沾上非常大的光。
………………………………
這一科青州的取解試是文彥博主持的,他自然也是這一科取中的青州舉子的座師。這些青州舉子考中了進士,回到家鄉,自然於情於理要來拜望一下自己的座師。
當然,鍾浩雖然是青州人,但是是參加的“鎖廳試”,並沒有參加過青州的取解試,算不得文彥博的學生。不過文彥博和自己嶽父也是好友,自己回到青州自然少不得要去拜訪他一番。
鍾浩和徐峰去拜見文彥博時,文彥博也是很是欣喜。對於這麽年輕的進士,他自是願意結交和照顧的,這些很有可能就是以後朝廷的中堅力量。若是結交收攏好了,以後自己執政時,推行自己的政策時,這些就都是自己的支持者。
有些時候,並不是你做到宰相,便一定能把自己的政策推廣下去的,還得有人去執行。若是政策沒人願意執行,甚至是抵製,這些政策最終也隻是流於形式。
從文彥博這裏講,這些青州舉子也算他的學生了,自然有種天然的紐帶關係,也是一種官場資源。雙方多結交一下,對雙方都有好處。現在這些新科進士剛進入官場,大都沒什麽背景和靠山,文彥博幫他們一把。等到日後,文彥博執政時,這些學生自然就是他的堅定擁護者。
是以,文彥博自然對來拜訪的鍾浩很是和顏悅色。當然,鍾浩雖然也是青州籍的新科進士,但是卻不算是文彥博的學生。不過文彥博對他依舊很是熱情,畢竟鍾浩是個甲科進士,比大多數同科進士更有前途,而且他還是自己老友的女婿,自然要對他和顏悅色。
文彥博跟徐峰和鍾浩聊了好一陣子,提點了他們一些官場的訣竅,又留他們吃了一頓便席,這才放他們離開。文彥博這算是對他們有些很是誠懇了,不然怕是這些官場的一些訣竅等,他怕是也輕易不會說。
鍾浩對文彥博感覺還是不錯的,文彥博雖然為人頗為有些剛毅雄健,但是為人頗有君子之風,風評很是不錯。怕是也正是因為文彥博的這個性子,後來為人太君子的自己嶽父富弼才會主動謙讓,讓文彥博作昭文相,主持一係列的改革,而自己作集賢相做好輔助工作。因為這推動改革的事情,少不得遇到許多阻力,需要有人披堅執銳、衝鋒在前,太有君子之風反而做不好此事。
因此,鍾浩覺得沒事兒多來拜訪一下文彥博,和他搞好關係,也是很不錯的。不管怎麽說,這位文相公都是一個很粗的大腿。哪怕是隻衝他能活九十多歲,也該和他多搞好關係,若是仇人,怕是自己到死都要防止他的,畢竟哪怕自己比他年輕二十多歲,也很有可能活不過他。
鍾浩覺得去登州的這差事,也要向文彥博討些主意。人家走過得橋比自己走過的路都多,多問問人家的建議,沒什麽壞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