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浩聽了呂希哲的話,不由的很是肅然起敬的道:“原來原明賢弟是名門之後啊,失敬,失敬。不知道原明賢弟,是如今哪位呂公家的公子啊?”
鍾浩之所以這麽問,是因為他自從中進士後,知道即將作文官了,自然要對文官官官場有所了解。呂夷簡雖然去世了,他如今他的長子呂公綽,二子呂公弼和三子呂公著,俱都是在朝為官,這呂希哲隻說是呂夷簡的孫子,鍾浩還真不知道他是誰的兒子。
呂希哲回答道:“家父呂名諱公著,如今忝為崇文院檢討、同判太常寺。”
鍾浩聽了呂希哲的回答,不由很是讚歎的道:“原來是希哲是呂檢討的公子,失敬,失敬,為兄對呂檢討也是很是敬仰的!”
鍾浩對這呂希哲的身世倒是真得很是有些讚歎。這呂希哲的一家,在大宋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鍾浩後世是考古研究所的宋文化專家,對這呂氏的名人自然也是非常了解的。這呂希哲雖然沒怎麽聽說過他的名字,其曾伯祖父呂蒙正、祖父呂夷簡、父親呂公著,可是都曾做過宰相的,在大宋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呂希哲的二伯父呂公弼也做過樞密使這西府樞相的。祖孫三代為相,一門四人為相,覺得是當得上大宋望族。
而鍾浩之所以聽了呂希哲是呂公著的兒子後,著實也是很是敬仰,倒不是全是恭維。因為呂希哲的父親呂公著不但做到宰相,還做到過“平章軍國重事”這個大宋最頂級的官職。整個北宋曆史上這“平章軍國重事”,也隻有文彥博和呂公著做到過,隻是這一點便足以留名青史。北宋宰相人數多,又換得勤,這個北宋曆史上除了幾百個宰相和參知政事,但是“平章軍國重事”就隻有這麽兩個,說是隻是做到這個職位便能青史留名,絕對不是虛的。
當然,呂公著的風光要到後麵的神宗朝和哲宗朝才能體現,如今仁宗朝還輪不到他的風光,主要是仁宗朝這個年代的能人實在太多,比他資曆高的也太多,他和王安石、司馬光這些仁宗朝後起之秀還要慢慢熬資曆,等到神宗朝和哲宗朝才能大顯光芒。
呂希哲不禁汗顏道:“慚愧,慚愧,原明隻是托庇於父祖餘蔭,實在汗顏!”說著呂希哲也問鍾浩道:“不知文軒兄父祖官居何職啊?”
鍾浩心道:我爺爺和老爹都是國營工廠的工人,倒是都曾混到過車間主任,這算是職務不?
當然,鍾浩也就是一想,自然不能說出來!這要說出來,這車間主任的職務估計能讓呂希哲懵逼半天。
鍾浩有些尷尬的道:“為兄父祖都是閑居於野的白身百姓,不曾出仕!”
呂希哲一聽鍾浩這話,不由的立即對他刮目相看,很是敬仰起來。
一開始呂希哲聽鍾浩說他如今年紀輕輕是正六下品的朝奉郎,比其自己父親本身就有恩蔭官,又在中進士及第之後,熬了十年資曆才升到從六品的起居郎高時,雖然有些微微驚訝,大是還沒有說是刮目相看的地步。
畢竟如過有父祖恩蔭的話,而且恩蔭都給他的話,多恩蔭上幾次官位大概也能升到七八品!他父親之所以官位有些低,是因為他祖父的兒孫太多,均攤了那些恩蔭的機會去。而若是集中給一個人恩蔭的話,定然官職升的高。若是朝廷給派個差遣,他又能做好的話,怕是還能升上好幾級。若是再能中進士的話,能升到正六品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呂希哲聽鍾浩說他的父祖都是閑居在野的白丁,那鍾浩自然沒有任何恩蔭了。那他如此年輕就做到如此高的官位,就是在是讓人佩服之至了,怕是整個大宋也沒幾個這麽年輕的官員,就憑著自己的本事做到如此官位的。
當下呂希哲很是客套的問起鍾浩的情況來,他實在太好奇鍾浩如此年輕,卻能做到如此高位的。因為這在大宋官員遷轉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鍾浩的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少有的情況了!
反正暑意難消,一時半會睡不著,鍾浩也就跟呂希哲吹牛扯淡起來。
鍾浩吹噓自己是被富弼和歐陽修舉薦為官的,又有進獻土豆和地瓜的功勞,得以加官受爵,而後他又隨著狄青統帥的西軍大軍南下平叛,又得以升官。隨後他中進士後,又原地遷轉兩級,於是便到了正六品了。
鍾浩倒也不算是吹噓,基本上是實話實說。除了他的舉薦人他把範公稍微省略了一下,主要是他記得範公和呂希哲的祖父呂夷簡好像是政敵,鍾浩怕不必要的尷尬,是以將其名字稍稍隱去。
不過在別人聽來,他這一串履曆也很炫目的,關鍵這些事情是鍾浩不到三年內做到的。鍾浩這一番講述,不由的聽呂希哲是不是的一陣驚歎。
呂希哲聽了鍾浩這一連串的履曆,不由的也是佩服萬分。人家文軒兄十七歲時,已經在河西之地,帶領一群乞丐般的廂軍,白手起家,建立其靜羌寨,而且帶領一群乞丐般的廂軍竟然還能全殲黨項騎兵營。而自己真是得祖父恩蔭,得授一個從八品下的散官,比起人家來,實在差距太大了!
呂希哲對鍾浩好一番崇拜,倒是讓鍾浩著實很是自豪了一番。
呂希哲出身名門,卻沒有一點架子,為人很是隨和,談吐也是異常幽默風趣。而鍾浩也是為人隨和之人,又是兩世為人,天南海北都去過的人,見識很是廣博,兩人倒是越聊越投機。
二人聊得興起,呂希哲非得喊過驛卒來,給他們準備一壺好酒和幾碟小菜,他要和鍾浩把酒言歡。
雖然天色已經不早了,但是在呂希哲的五兩銀子丟過去後,驛站的驛卒倒是異常痛快的去給他們準備去了。
果然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在銀子的刺激下,驛站的驛卒的動作異常麻利兒,很快便給鍾浩和呂希哲端上幾碟冷拚小菜和一盤羊肉,外加一壺好酒。天已經不早了,驛站的廚子早就回家了,熱菜自然不好淘換,有冷拚小菜就不錯了!鍾浩和呂希哲二人雖然都算是身份頗為貴重之人,但是卻都是很是隨和之人,倒也沒有非得講究那麽多!
當下二人就就著這冷拚,把酒言歡,天南地北的暢快聊起來。
呂希哲講起家鄉淮南的風土人情,鍾浩很是配合的饒有興趣的問這問那,令呂希哲的談興大濃。
鍾浩聽呂希哲一直說他家是淮南人,卻又要去萊州祭祖,忍不住問起這其中的原由來。
呂希哲一聽鍾浩問起此事,不由的又起了談興。他們呂家可是一直以他們祖宗為榮的。在呂希哲看來,他們東萊呂氏也是很值得自豪的。
當下呂希哲給鍾浩講解起他們這大宋呂氏一門的淵源來。
呂希哲其家雖定居壽州,但是族望卻是東萊呂氏世家,齊太公呂尚後裔。一直是以萊州為其郡望的。呂希哲這一支,實在他的玄祖呂龜祥在大宋太宗年間遷居淮南的。
太宗皇帝太平興國二年其玄祖呂龜祥“登進士及第,為殿中丞,知壽州。有惠政及民,民愛留之,不忍舍去,遂家焉。”從此,他們這一支呂氏家族成員,便定居壽州,成為淮南人。但是東萊呂氏每次重大祭祀,他們壽州呂氏都會派人來共祭的。
說呂尚鍾浩還一時反應不過來,後來一琢磨才想起呂尚就是薑子牙。先秦以前,姓和氏是分開的,呂尚是薑姓呂氏,名尚,字子牙,所以俗稱薑子牙。
薑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也是後世耳熟能詳的一個傳奇人物,據說活到一百三十九歲。
鍾浩心道:最近怎麽老是想到這些長壽人物啊。當然,這薑子牙是事跡年代實在太為久遠,離現在都兩千多年了,是真是假都很難考證了。
說起齊國,鍾浩自然是知道的。自己之所以穿越就是因為在青州的清涼山地區,觸碰了一塊石碑而引發的。雖然那塊石碑像是宋朝的,跟齊國沒什麽關係。但是鍾浩確實知道齊國國君的陵墓便大部分在清涼山地區。鍾浩雖然是考古研究所的宋文化專員,但是既然去清涼山地區考古挖掘古墓,對這齊國的知識做些了解,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據資料上記載:薑齊的國君的陵墓,基本全是在清涼山地區。當然,田氏代齊之後,他們的國君是另外有陵地的。胡說在大宋青州臨淄縣和益都縣交界的齊陵鎮。這個鎮子的名字,據說就是因為田齊的國君陵墓在此,而得名。
鍾浩知道曆史上齊太公薑子牙尚的後代有雖然同是薑姓,但是後來繁衍出很多不同的氏!隻是齊國公族呂氏之外,高氏、國氏兩家也是出於薑姓,皆為齊太公之後。在齊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高氏、國氏世代為齊國上卿,天子所任命,齊國形成呂氏、高氏、國氏三家共保薑姓社稷的局麵。除了這呂氏、高氏、國氏三家,還有十幾個氏。到了後來姓氏逐漸合一,大都是以氏為姓。是以這些同時出於齊太公薑子牙的這一支支薑姓,到最後卻分為十幾個姓。呂希哲特意強調他們是齊國的呂氏,自然是強調他們是齊國國君這一支。因為薑齊的國君這一隻最後姓了呂。
鍾浩聽明白了呂希哲的技術,不由的腹誹:你直接說這東萊呂氏,是齊國國君的後裔便是,用得著非得把自己兩千年前的老祖宗拿出來唬人嗎?再說,薑子牙這都過去兩千的事兒了,就是薑齊被取代,也有一千多年了,誰知道真假?!當然,這年代人們喜歡給自己弄一個很牛的祖宗也是正常,都好往遠古的名人身上扯!就連大唐的國君,不還說老子是他們祖宗嘛!實際上,大概根本就是嘛關係沒有,硬扯上的。
不過鍾浩印象中,田氏代齊也是一件很有名的事情了。他記得《史記》中記載:田氏代齊之後,遷最後一代齊國薑姓國君齊康公於萊州海濱,使食一城,以奉先祀。齊康公卒後,“無子”,“絕無後”,呂氏遂絕其祀的。這東萊呂氏怎麽來的?
鍾浩不禁問了出來。反正睡不著,閑著也是閑著多聽聽這些事情還能打發時間的。
呂希哲司馬遷寫錯了,他們東萊呂氏的《呂氏宗誌》中記載載:“康公在位十九年,大夫田和篡位,遷康公於海濱,至此呂氏亡國。康公子祁,避居於萊。慶公子進奔韓,居陽翟,今之呂氏皆祁、進兩公子之後也。祁居萊生光大,光大生敏。敏生子二,長不韋,秦相有政績,封文信侯,著《呂氏春秋》。次不伐,始遷晉,故呂氏有東萊之號。”
齊康公死後,其子呂祁,避居於萊。後來東萊呂氏也是因為他在萊州避居,這才有了東萊呂氏這個族號!
而且除了他們東萊呂氏自己的《呂氏宗誌》中又記載,後晉是修定的《舊唐書》宰相世係表也記載載:“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封於齊,十九世孫康公貸為田和所篡,遷於海濱。康公七世孫禮,秦昭王十九年自齊奔秦,為柱國、少宰、北平侯。二子,伯昌、仲景。伯昌生青,以令尹從漢高祖,封陽信侯,諡曰胡。唐有隋州刺史仁宗,即其後也。”
所以太史公司馬遷說他們薑姓呂氏在齊康公卒後,“無子”,“絕無後”,呂氏遂絕其祀的記載是完全錯誤的。
說起此事,呂希哲還對司馬遷說他們薑姓呂氏絕祀還是很是有些不忿的。不過他畢竟是文人,對太史公司馬遷這為文人和史家都很很尊敬的先賢,倒是沒好意思破口大罵!
鍾浩聽了呂希哲的話,對他講得他們東萊呂氏輝煌的過望,倒是不感興趣。不過對他說得呂不韋也是薑齊國君後代,倒是頗長見識。鍾浩以前雖然對這呂不韋的事跡耳熟能詳,但還真不知道他也是薑姓呂氏,出自薑齊國君呂氏這一支。
聽呂希哲講完了東萊呂氏的事情,鍾浩又跟呂希哲閑聊了許多別的事情。直到那一壺酒喝淨,這夜裏的氣溫也涼了下來以後,二人這才盡興回房。
……
……
鍾浩之所以這麽問,是因為他自從中進士後,知道即將作文官了,自然要對文官官官場有所了解。呂夷簡雖然去世了,他如今他的長子呂公綽,二子呂公弼和三子呂公著,俱都是在朝為官,這呂希哲隻說是呂夷簡的孫子,鍾浩還真不知道他是誰的兒子。
呂希哲回答道:“家父呂名諱公著,如今忝為崇文院檢討、同判太常寺。”
鍾浩聽了呂希哲的回答,不由很是讚歎的道:“原來是希哲是呂檢討的公子,失敬,失敬,為兄對呂檢討也是很是敬仰的!”
鍾浩對這呂希哲的身世倒是真得很是有些讚歎。這呂希哲的一家,在大宋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鍾浩後世是考古研究所的宋文化專家,對這呂氏的名人自然也是非常了解的。這呂希哲雖然沒怎麽聽說過他的名字,其曾伯祖父呂蒙正、祖父呂夷簡、父親呂公著,可是都曾做過宰相的,在大宋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呂希哲的二伯父呂公弼也做過樞密使這西府樞相的。祖孫三代為相,一門四人為相,覺得是當得上大宋望族。
而鍾浩之所以聽了呂希哲是呂公著的兒子後,著實也是很是敬仰,倒不是全是恭維。因為呂希哲的父親呂公著不但做到宰相,還做到過“平章軍國重事”這個大宋最頂級的官職。整個北宋曆史上這“平章軍國重事”,也隻有文彥博和呂公著做到過,隻是這一點便足以留名青史。北宋宰相人數多,又換得勤,這個北宋曆史上除了幾百個宰相和參知政事,但是“平章軍國重事”就隻有這麽兩個,說是隻是做到這個職位便能青史留名,絕對不是虛的。
當然,呂公著的風光要到後麵的神宗朝和哲宗朝才能體現,如今仁宗朝還輪不到他的風光,主要是仁宗朝這個年代的能人實在太多,比他資曆高的也太多,他和王安石、司馬光這些仁宗朝後起之秀還要慢慢熬資曆,等到神宗朝和哲宗朝才能大顯光芒。
呂希哲不禁汗顏道:“慚愧,慚愧,原明隻是托庇於父祖餘蔭,實在汗顏!”說著呂希哲也問鍾浩道:“不知文軒兄父祖官居何職啊?”
鍾浩心道:我爺爺和老爹都是國營工廠的工人,倒是都曾混到過車間主任,這算是職務不?
當然,鍾浩也就是一想,自然不能說出來!這要說出來,這車間主任的職務估計能讓呂希哲懵逼半天。
鍾浩有些尷尬的道:“為兄父祖都是閑居於野的白身百姓,不曾出仕!”
呂希哲一聽鍾浩這話,不由的立即對他刮目相看,很是敬仰起來。
一開始呂希哲聽鍾浩說他如今年紀輕輕是正六下品的朝奉郎,比其自己父親本身就有恩蔭官,又在中進士及第之後,熬了十年資曆才升到從六品的起居郎高時,雖然有些微微驚訝,大是還沒有說是刮目相看的地步。
畢竟如過有父祖恩蔭的話,而且恩蔭都給他的話,多恩蔭上幾次官位大概也能升到七八品!他父親之所以官位有些低,是因為他祖父的兒孫太多,均攤了那些恩蔭的機會去。而若是集中給一個人恩蔭的話,定然官職升的高。若是朝廷給派個差遣,他又能做好的話,怕是還能升上好幾級。若是再能中進士的話,能升到正六品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呂希哲聽鍾浩說他的父祖都是閑居在野的白丁,那鍾浩自然沒有任何恩蔭了。那他如此年輕就做到如此高的官位,就是在是讓人佩服之至了,怕是整個大宋也沒幾個這麽年輕的官員,就憑著自己的本事做到如此官位的。
當下呂希哲很是客套的問起鍾浩的情況來,他實在太好奇鍾浩如此年輕,卻能做到如此高位的。因為這在大宋官員遷轉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鍾浩的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少有的情況了!
反正暑意難消,一時半會睡不著,鍾浩也就跟呂希哲吹牛扯淡起來。
鍾浩吹噓自己是被富弼和歐陽修舉薦為官的,又有進獻土豆和地瓜的功勞,得以加官受爵,而後他又隨著狄青統帥的西軍大軍南下平叛,又得以升官。隨後他中進士後,又原地遷轉兩級,於是便到了正六品了。
鍾浩倒也不算是吹噓,基本上是實話實說。除了他的舉薦人他把範公稍微省略了一下,主要是他記得範公和呂希哲的祖父呂夷簡好像是政敵,鍾浩怕不必要的尷尬,是以將其名字稍稍隱去。
不過在別人聽來,他這一串履曆也很炫目的,關鍵這些事情是鍾浩不到三年內做到的。鍾浩這一番講述,不由的聽呂希哲是不是的一陣驚歎。
呂希哲聽了鍾浩這一連串的履曆,不由的也是佩服萬分。人家文軒兄十七歲時,已經在河西之地,帶領一群乞丐般的廂軍,白手起家,建立其靜羌寨,而且帶領一群乞丐般的廂軍竟然還能全殲黨項騎兵營。而自己真是得祖父恩蔭,得授一個從八品下的散官,比起人家來,實在差距太大了!
呂希哲對鍾浩好一番崇拜,倒是讓鍾浩著實很是自豪了一番。
呂希哲出身名門,卻沒有一點架子,為人很是隨和,談吐也是異常幽默風趣。而鍾浩也是為人隨和之人,又是兩世為人,天南海北都去過的人,見識很是廣博,兩人倒是越聊越投機。
二人聊得興起,呂希哲非得喊過驛卒來,給他們準備一壺好酒和幾碟小菜,他要和鍾浩把酒言歡。
雖然天色已經不早了,但是在呂希哲的五兩銀子丟過去後,驛站的驛卒倒是異常痛快的去給他們準備去了。
果然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在銀子的刺激下,驛站的驛卒的動作異常麻利兒,很快便給鍾浩和呂希哲端上幾碟冷拚小菜和一盤羊肉,外加一壺好酒。天已經不早了,驛站的廚子早就回家了,熱菜自然不好淘換,有冷拚小菜就不錯了!鍾浩和呂希哲二人雖然都算是身份頗為貴重之人,但是卻都是很是隨和之人,倒也沒有非得講究那麽多!
當下二人就就著這冷拚,把酒言歡,天南地北的暢快聊起來。
呂希哲講起家鄉淮南的風土人情,鍾浩很是配合的饒有興趣的問這問那,令呂希哲的談興大濃。
鍾浩聽呂希哲一直說他家是淮南人,卻又要去萊州祭祖,忍不住問起這其中的原由來。
呂希哲一聽鍾浩問起此事,不由的又起了談興。他們呂家可是一直以他們祖宗為榮的。在呂希哲看來,他們東萊呂氏也是很值得自豪的。
當下呂希哲給鍾浩講解起他們這大宋呂氏一門的淵源來。
呂希哲其家雖定居壽州,但是族望卻是東萊呂氏世家,齊太公呂尚後裔。一直是以萊州為其郡望的。呂希哲這一支,實在他的玄祖呂龜祥在大宋太宗年間遷居淮南的。
太宗皇帝太平興國二年其玄祖呂龜祥“登進士及第,為殿中丞,知壽州。有惠政及民,民愛留之,不忍舍去,遂家焉。”從此,他們這一支呂氏家族成員,便定居壽州,成為淮南人。但是東萊呂氏每次重大祭祀,他們壽州呂氏都會派人來共祭的。
說呂尚鍾浩還一時反應不過來,後來一琢磨才想起呂尚就是薑子牙。先秦以前,姓和氏是分開的,呂尚是薑姓呂氏,名尚,字子牙,所以俗稱薑子牙。
薑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也是後世耳熟能詳的一個傳奇人物,據說活到一百三十九歲。
鍾浩心道:最近怎麽老是想到這些長壽人物啊。當然,這薑子牙是事跡年代實在太為久遠,離現在都兩千多年了,是真是假都很難考證了。
說起齊國,鍾浩自然是知道的。自己之所以穿越就是因為在青州的清涼山地區,觸碰了一塊石碑而引發的。雖然那塊石碑像是宋朝的,跟齊國沒什麽關係。但是鍾浩確實知道齊國國君的陵墓便大部分在清涼山地區。鍾浩雖然是考古研究所的宋文化專員,但是既然去清涼山地區考古挖掘古墓,對這齊國的知識做些了解,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據資料上記載:薑齊的國君的陵墓,基本全是在清涼山地區。當然,田氏代齊之後,他們的國君是另外有陵地的。胡說在大宋青州臨淄縣和益都縣交界的齊陵鎮。這個鎮子的名字,據說就是因為田齊的國君陵墓在此,而得名。
鍾浩知道曆史上齊太公薑子牙尚的後代有雖然同是薑姓,但是後來繁衍出很多不同的氏!隻是齊國公族呂氏之外,高氏、國氏兩家也是出於薑姓,皆為齊太公之後。在齊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高氏、國氏世代為齊國上卿,天子所任命,齊國形成呂氏、高氏、國氏三家共保薑姓社稷的局麵。除了這呂氏、高氏、國氏三家,還有十幾個氏。到了後來姓氏逐漸合一,大都是以氏為姓。是以這些同時出於齊太公薑子牙的這一支支薑姓,到最後卻分為十幾個姓。呂希哲特意強調他們是齊國的呂氏,自然是強調他們是齊國國君這一支。因為薑齊的國君這一隻最後姓了呂。
鍾浩聽明白了呂希哲的技術,不由的腹誹:你直接說這東萊呂氏,是齊國國君的後裔便是,用得著非得把自己兩千年前的老祖宗拿出來唬人嗎?再說,薑子牙這都過去兩千的事兒了,就是薑齊被取代,也有一千多年了,誰知道真假?!當然,這年代人們喜歡給自己弄一個很牛的祖宗也是正常,都好往遠古的名人身上扯!就連大唐的國君,不還說老子是他們祖宗嘛!實際上,大概根本就是嘛關係沒有,硬扯上的。
不過鍾浩印象中,田氏代齊也是一件很有名的事情了。他記得《史記》中記載:田氏代齊之後,遷最後一代齊國薑姓國君齊康公於萊州海濱,使食一城,以奉先祀。齊康公卒後,“無子”,“絕無後”,呂氏遂絕其祀的。這東萊呂氏怎麽來的?
鍾浩不禁問了出來。反正睡不著,閑著也是閑著多聽聽這些事情還能打發時間的。
呂希哲司馬遷寫錯了,他們東萊呂氏的《呂氏宗誌》中記載載:“康公在位十九年,大夫田和篡位,遷康公於海濱,至此呂氏亡國。康公子祁,避居於萊。慶公子進奔韓,居陽翟,今之呂氏皆祁、進兩公子之後也。祁居萊生光大,光大生敏。敏生子二,長不韋,秦相有政績,封文信侯,著《呂氏春秋》。次不伐,始遷晉,故呂氏有東萊之號。”
齊康公死後,其子呂祁,避居於萊。後來東萊呂氏也是因為他在萊州避居,這才有了東萊呂氏這個族號!
而且除了他們東萊呂氏自己的《呂氏宗誌》中又記載,後晉是修定的《舊唐書》宰相世係表也記載載:“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封於齊,十九世孫康公貸為田和所篡,遷於海濱。康公七世孫禮,秦昭王十九年自齊奔秦,為柱國、少宰、北平侯。二子,伯昌、仲景。伯昌生青,以令尹從漢高祖,封陽信侯,諡曰胡。唐有隋州刺史仁宗,即其後也。”
所以太史公司馬遷說他們薑姓呂氏在齊康公卒後,“無子”,“絕無後”,呂氏遂絕其祀的記載是完全錯誤的。
說起此事,呂希哲還對司馬遷說他們薑姓呂氏絕祀還是很是有些不忿的。不過他畢竟是文人,對太史公司馬遷這為文人和史家都很很尊敬的先賢,倒是沒好意思破口大罵!
鍾浩聽了呂希哲的話,對他講得他們東萊呂氏輝煌的過望,倒是不感興趣。不過對他說得呂不韋也是薑齊國君後代,倒是頗長見識。鍾浩以前雖然對這呂不韋的事跡耳熟能詳,但還真不知道他也是薑姓呂氏,出自薑齊國君呂氏這一支。
聽呂希哲講完了東萊呂氏的事情,鍾浩又跟呂希哲閑聊了許多別的事情。直到那一壺酒喝淨,這夜裏的氣溫也涼了下來以後,二人這才盡興回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