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令、軍政、民部,重臣複出重掌兵權。
英王府,昔日車如流水馬如龍,今朝門庭冷落少客來。英王稱病數日不上朝,拉斷了弓弦折斷了長劍,密室滿地古玩玉器的碎片。
“一子落錯,滿盤皆亂,溫輕柔,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先生,如今該當如何?”
將獨孤英困在三河灣,借機大肆宣揚太子軟弱郡主怯戰,英王世子適時慷慨陳情,自願去邊關領兵破敵以挽回皇族聲譽,有軍政大臣輔佐,有落日盟友相助,一舉擊退傭兵得勝回朝,權貴世家必將重新衡量誰更適合繼承王位。
千算萬算,唯獨低估了獨孤英的膽魄,想不到她敢率兵深入草原,以數萬學兵逼得部落結盟,報捷的使者一進京城,獨孤無憂臉色便陰沉如水,智計百出號稱智狐,敗在幾個少女手中,他比英王更憤慨。
“如今之計不求傷人但求自保。清輝郡主,以國為名的封號,若說陛下對太子充滿慈愛,對郡主已是感到萬分欣慰,此時殿下切莫要強爭,會適得其反。”
英王望著屋頂思慮再三,半晌才吐出一口悶氣,形勢比人強,由不得不低頭。
“先生,我若從此閉門讀書修煉,不參與皇族是非,你覺得能躲過秋後算賬的危險嗎?”
智狐輕歎口氣:“遲了,太子繼位不會清算,殿下必能保住榮華富貴,但清輝郡主其勢已成,若要動手,太子也攔不住。”
“殿下,王妃派人探視。”密室外傳來親衛的稟報聲,英王快步迎出去,端妃宮中總管含笑傳話:“王妃口諭:陛下龍體安泰,殿下不必過份憂心。”
“有勞總管大人,請移步。”英王還待客氣,總管已拱手告辭:“王妃還等著回音,改天再來叨擾殿下。”
“邊關不寧,父王難以清修,煩請總管回稟:兒臣難以常伴左右,唯有母妃寬解心懷了。”
送走宮中總管,英王吩咐親衛清掃密室,與獨孤無憂在回廊間散布,臉上憂憤之色不減,目光卻多了幾分神采。
“居家為父子,立朝是君臣。殿下,還是端妃娘娘睿智啊,嗬嗬嗬,太子監國七年羽翼漸成,陛下大權雖說從未旁落,但難免會起防範之心,民部與軍政先後離職,剪除掉殿下和太子親信,陛下在警告百官臣僚,清輝帝國到底是誰當家做主。”
智狐的分析很快得到驗證,老國王突然降下旨意,英王親領城衛軍兼督察院使,其他王子也各有差事,帝國各部各院日常事務,分管諸王酌情處置以練達政務,雖仍由太子居中統籌協調,但老國王七日一視朝,實際上取消了監國攝政的名號。
畫廊環水,邁過小橋又一春,垂柳拂地,落英繽紛,曲徑通幽總無盡,秋風漸寒,百花凋零,而太子府依然姹紫嫣紅,宛若春天仍未離去。
“繁華如夢,縱留得滿目清翠,到頭來依舊物是人非。”發髻高挽,羽衣飄飄,秋風裏小船隨波逐流,伊人赤足攪出滿池漣漪。
“小姐,時辰夠了,換上靴子吧。”侍女手捧青襪黑靴,扶起麗人坐回艙中。
“去請太子爺,好幾天躲在雕欄後,莫以為能瞞住我。”
船靠岸,侍女無聲退下,須臾太子上船拿起船槳,駕起小船緩緩向前,麗人斜臥在錦褥上,心痛地瞧著日漸憔悴的容顏。
“七年了,這還是你第九次有空為我撐船。”太子妃幽幽開口,自從太子監國,書案上總是公文如山,難得有閑情共賞美景,太子笑著賠罪:“是我食言了,不過今後每天都來,直到瑛兒回來。”
“要撞橋墩上了。”太子妃輕呼一聲,太子忙擺正船頭,堪堪擦著青石撐出橋洞,自我解嘲道:“我的心事總瞞不過你,是不是又偷偷翻閱公文了?”
“以前是瑛兒偷看,回來背給我聽,自從去了標營,隻好親自去翻閱了,瞞不過暗衛。後宮幹政是皇族大忌,隨你怎麽處罰。”
太子笑應道:“父王得知都沒吱聲,我為何要處罰?嗬嗬,多少次遇到難題,還不是你籌謀解決,都怪我軟弱,害你累壞了身子。”
“哼,知道軟弱,就不會有意挺直腰。攝政七年,你處處讓著他母子,人家可不領情,都把瑛兒逼到了絕地。要不多納幾個側妃,趁早生個龍孫,免得瑛兒替無情的父親受累。”
“瑛兒去標營,父王還不是聽了你的建議,她才十二歲,就孤身一人去了邊關。”太子放下船槳,毫無儀態地躺進船艙,一臉輕鬆地安慰:“分掉權柄也不全是壞事,我正好偷閑陪你。父王臨朝視事,遇事不像我處置起來有諸多掣肘,沒人再敢暗算邊關學兵。”
“原來你都知道啊,害我白擔心,咯咯,別太懶散,以免惹得父王生厭。”
“母後去時我尚年幼,不會沒留下後手,千萬別讓她亂來,放心吧,翠華宮管保是瑛兒最好的護身符,如今我越軟弱對瑛兒越有利。”
船艙簾幕低垂,無人照管的小船,孤零零隨流水飄蕩,岸上的侍衛見怪不怪,默默地履行著護衛的職責。
京都城外,一輛馬車在官道上疾馳,跟隨在車後的數十名勁裝騎士,男的英俊女的靚麗一個個神采飛揚,渾不理行人詫異的目光。
“師父,姐姐好久沒寫信來了。”馬車內,七八歲的小男孩端坐一側,身子不因馬車的顛簸而有絲毫搖晃,坐在身旁的宮裝女子不答反問:“三年不見,你想姐姐還是想禮物?”
“姐姐每次寫信,都會給我捎來禮物,但我還是更想姐姐。”提起姐姐,男孩掩不住興奮,有些膽怯地看向師父:“師兄們私下說,姐姐領兵打了勝仗,就要回來了,肯定會帶給我好多禮物。”
“姐姐會給你帶來天下,天下間最好的禮物,想要不讓人搶走,你就好好練武,長大了才能保護姐姐。”
“等我長大,欺負姐姐的人,全殺了,砍成幾段喂狼。”
男孩還未完全褪去的童音,提起殺人卻沒半分害怕,宮裝打扮的師父一掌輕拍在他頭上:“你一人雙劍能殺幾個?要保護姐姐,除了練武還得讀書,有勇有謀才能像姐姐一樣領兵打勝仗。”
馬車向著京都奔馳,困倦的小男孩睡了過去,宮裝女子細心地給他拉好披風,名鎮京都的幻公子,俏臉上全是慈愛。
京都政局變化的消息,通過各種途徑向帝國傳遞,勳戚權貴世家豪門,紛紛召集智囊們商議,猜測老國王到底是何用意,諸王分領政務,去了太子監國名號,但若說太子失勢,清輝郡主入主翠華宮又是唱得哪出戲。
最憂心的莫過翔雲王,幕僚們各有各的見解,理由都足夠充分,商議幾天又回到原題,太子與英王,誰更得老國王歡心,結論依舊是眾說紛紜,讓翔雲郡王好幾次差點按捺不住性子發火。
“王爺,我們遠離京都,隻能得知結果,聽不到事前商議的聲音,所得的結論難免有失偏頗。不妨問問三王子,他去了京都,多少能聽聞些風聲。”
提起卓越,翔雲王氣不打一處來:“問過了,說得很詳細,結果還是那句話,跟著郡主走,嗬嗬,我翔雲王府子弟,成了清輝郡主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在積翠關忙他的商會,比對我王府的事情還上心。”
“王爺,三王子能如此做正好,如今局勢不明朗,最好兩不得罪,就算英王將來上位,三王子還在淩波標營掛著名,軍令如山,誰也扣不來罪責。”
“罪責?他就算扣來又能奈我何!我擔心其中另有陰謀,開戰前夕,在翔雲郡兩麵,各有上百營精兵暗中集結,秦國公和華國公借口探望孫女,偷偷溜去淩波標營,據我所知,直到王府傾全力支援郡主,兩人隨後才回了京都,其間軍令大臣的行蹤無從揣摩,嗬嗬嗬,陛下還真下了血本,想拿我開刀啊。”
“百萬大軍壓境,難道非要逼得郡王府打出反旗,陛下就不怕帝國內亂?”
翔雲王緩緩搖頭:“貴族子弟雲集邊關,雖說大多不是各家嫡係子孫,但畢竟血肉相連啊,大戰一起死傷狼藉,貴族再難擰成一股繩,有些鼠目寸光的家夥,還不定會把怒火燒向王府。”望著滿堂親信將領,翔雲王給出了當初果斷轉向支持郡主的真正原因:“陛下集結部隊時,我們將精兵猛將派出應對,而東海王卻遲遲未出兵,事後回複說當時正領兵剿殺海盜,得知消息後已來不及策應。”
“唇亡齒寒,東海王就不怕下一個輪到他!”
“四家郡王各處邊陲,彼此沒有利害衝突,數千年守望相助,東海王竟敢違背祖宗血誓!”
長史低垂的眉頭舒展開來,終於想通了其中關節,等將領們的吵鬧聲停歇才開了口:“王爺,軍令大臣去了東海,陛下是真要動手,我若猜得不錯,東海王當時已身不由己了。”
“武聖!”
適才的吵鬧變成了一片沉寂,軍令大臣若抱著魚死網破的決心,暗算東海王不是沒成功的可能,護衛的武宗們稍有疏忽就會讓其擒住東海王,外邊再多的兵將也唯有放下刀槍。
“東海王受製不出兵,三家郡王聯合也能擋住攻擊,前提是各家公侯出兵策應,給陛下施加足夠的內部壓力,否則削藩之策就會在翔雲郡取得成功。”
長史寬慰道:“王爺果斷轉向郡主,將一場危機消弭於無形,為何退兵後反鬱鬱寡歡?陛下年事已高,失去了良機,以後很難再找到機會,東海王吃了一次暗虧,王府護衛不會再留出大的破綻。武聖違誓出手,自會有人和他算賬。”
“你能想到這節,陛下不會忘記,我就是想不明白,軍令敢出手,他的底氣何在?是孤注一擲,還是有所憑仗?兩敗俱傷讓敵國趁亂而入,皇族不願看到,各家郡王更不想讓祖宗封地淪入敵手,何況還要搭上郡主和貴族子弟性命。除非陛下喪失了理智,但以他的修為,又絕無可能。”
謎團解不開,事情還得做,翔雲王府一如既往大力支持燕寧商會,但卻將關城外的守軍調回,收縮兵力緊守流沙、風雲和積翠三城,打定主意不參與學兵戰事。(未完待續。)
英王府,昔日車如流水馬如龍,今朝門庭冷落少客來。英王稱病數日不上朝,拉斷了弓弦折斷了長劍,密室滿地古玩玉器的碎片。
“一子落錯,滿盤皆亂,溫輕柔,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先生,如今該當如何?”
將獨孤英困在三河灣,借機大肆宣揚太子軟弱郡主怯戰,英王世子適時慷慨陳情,自願去邊關領兵破敵以挽回皇族聲譽,有軍政大臣輔佐,有落日盟友相助,一舉擊退傭兵得勝回朝,權貴世家必將重新衡量誰更適合繼承王位。
千算萬算,唯獨低估了獨孤英的膽魄,想不到她敢率兵深入草原,以數萬學兵逼得部落結盟,報捷的使者一進京城,獨孤無憂臉色便陰沉如水,智計百出號稱智狐,敗在幾個少女手中,他比英王更憤慨。
“如今之計不求傷人但求自保。清輝郡主,以國為名的封號,若說陛下對太子充滿慈愛,對郡主已是感到萬分欣慰,此時殿下切莫要強爭,會適得其反。”
英王望著屋頂思慮再三,半晌才吐出一口悶氣,形勢比人強,由不得不低頭。
“先生,我若從此閉門讀書修煉,不參與皇族是非,你覺得能躲過秋後算賬的危險嗎?”
智狐輕歎口氣:“遲了,太子繼位不會清算,殿下必能保住榮華富貴,但清輝郡主其勢已成,若要動手,太子也攔不住。”
“殿下,王妃派人探視。”密室外傳來親衛的稟報聲,英王快步迎出去,端妃宮中總管含笑傳話:“王妃口諭:陛下龍體安泰,殿下不必過份憂心。”
“有勞總管大人,請移步。”英王還待客氣,總管已拱手告辭:“王妃還等著回音,改天再來叨擾殿下。”
“邊關不寧,父王難以清修,煩請總管回稟:兒臣難以常伴左右,唯有母妃寬解心懷了。”
送走宮中總管,英王吩咐親衛清掃密室,與獨孤無憂在回廊間散布,臉上憂憤之色不減,目光卻多了幾分神采。
“居家為父子,立朝是君臣。殿下,還是端妃娘娘睿智啊,嗬嗬嗬,太子監國七年羽翼漸成,陛下大權雖說從未旁落,但難免會起防範之心,民部與軍政先後離職,剪除掉殿下和太子親信,陛下在警告百官臣僚,清輝帝國到底是誰當家做主。”
智狐的分析很快得到驗證,老國王突然降下旨意,英王親領城衛軍兼督察院使,其他王子也各有差事,帝國各部各院日常事務,分管諸王酌情處置以練達政務,雖仍由太子居中統籌協調,但老國王七日一視朝,實際上取消了監國攝政的名號。
畫廊環水,邁過小橋又一春,垂柳拂地,落英繽紛,曲徑通幽總無盡,秋風漸寒,百花凋零,而太子府依然姹紫嫣紅,宛若春天仍未離去。
“繁華如夢,縱留得滿目清翠,到頭來依舊物是人非。”發髻高挽,羽衣飄飄,秋風裏小船隨波逐流,伊人赤足攪出滿池漣漪。
“小姐,時辰夠了,換上靴子吧。”侍女手捧青襪黑靴,扶起麗人坐回艙中。
“去請太子爺,好幾天躲在雕欄後,莫以為能瞞住我。”
船靠岸,侍女無聲退下,須臾太子上船拿起船槳,駕起小船緩緩向前,麗人斜臥在錦褥上,心痛地瞧著日漸憔悴的容顏。
“七年了,這還是你第九次有空為我撐船。”太子妃幽幽開口,自從太子監國,書案上總是公文如山,難得有閑情共賞美景,太子笑著賠罪:“是我食言了,不過今後每天都來,直到瑛兒回來。”
“要撞橋墩上了。”太子妃輕呼一聲,太子忙擺正船頭,堪堪擦著青石撐出橋洞,自我解嘲道:“我的心事總瞞不過你,是不是又偷偷翻閱公文了?”
“以前是瑛兒偷看,回來背給我聽,自從去了標營,隻好親自去翻閱了,瞞不過暗衛。後宮幹政是皇族大忌,隨你怎麽處罰。”
太子笑應道:“父王得知都沒吱聲,我為何要處罰?嗬嗬,多少次遇到難題,還不是你籌謀解決,都怪我軟弱,害你累壞了身子。”
“哼,知道軟弱,就不會有意挺直腰。攝政七年,你處處讓著他母子,人家可不領情,都把瑛兒逼到了絕地。要不多納幾個側妃,趁早生個龍孫,免得瑛兒替無情的父親受累。”
“瑛兒去標營,父王還不是聽了你的建議,她才十二歲,就孤身一人去了邊關。”太子放下船槳,毫無儀態地躺進船艙,一臉輕鬆地安慰:“分掉權柄也不全是壞事,我正好偷閑陪你。父王臨朝視事,遇事不像我處置起來有諸多掣肘,沒人再敢暗算邊關學兵。”
“原來你都知道啊,害我白擔心,咯咯,別太懶散,以免惹得父王生厭。”
“母後去時我尚年幼,不會沒留下後手,千萬別讓她亂來,放心吧,翠華宮管保是瑛兒最好的護身符,如今我越軟弱對瑛兒越有利。”
船艙簾幕低垂,無人照管的小船,孤零零隨流水飄蕩,岸上的侍衛見怪不怪,默默地履行著護衛的職責。
京都城外,一輛馬車在官道上疾馳,跟隨在車後的數十名勁裝騎士,男的英俊女的靚麗一個個神采飛揚,渾不理行人詫異的目光。
“師父,姐姐好久沒寫信來了。”馬車內,七八歲的小男孩端坐一側,身子不因馬車的顛簸而有絲毫搖晃,坐在身旁的宮裝女子不答反問:“三年不見,你想姐姐還是想禮物?”
“姐姐每次寫信,都會給我捎來禮物,但我還是更想姐姐。”提起姐姐,男孩掩不住興奮,有些膽怯地看向師父:“師兄們私下說,姐姐領兵打了勝仗,就要回來了,肯定會帶給我好多禮物。”
“姐姐會給你帶來天下,天下間最好的禮物,想要不讓人搶走,你就好好練武,長大了才能保護姐姐。”
“等我長大,欺負姐姐的人,全殺了,砍成幾段喂狼。”
男孩還未完全褪去的童音,提起殺人卻沒半分害怕,宮裝打扮的師父一掌輕拍在他頭上:“你一人雙劍能殺幾個?要保護姐姐,除了練武還得讀書,有勇有謀才能像姐姐一樣領兵打勝仗。”
馬車向著京都奔馳,困倦的小男孩睡了過去,宮裝女子細心地給他拉好披風,名鎮京都的幻公子,俏臉上全是慈愛。
京都政局變化的消息,通過各種途徑向帝國傳遞,勳戚權貴世家豪門,紛紛召集智囊們商議,猜測老國王到底是何用意,諸王分領政務,去了太子監國名號,但若說太子失勢,清輝郡主入主翠華宮又是唱得哪出戲。
最憂心的莫過翔雲王,幕僚們各有各的見解,理由都足夠充分,商議幾天又回到原題,太子與英王,誰更得老國王歡心,結論依舊是眾說紛紜,讓翔雲郡王好幾次差點按捺不住性子發火。
“王爺,我們遠離京都,隻能得知結果,聽不到事前商議的聲音,所得的結論難免有失偏頗。不妨問問三王子,他去了京都,多少能聽聞些風聲。”
提起卓越,翔雲王氣不打一處來:“問過了,說得很詳細,結果還是那句話,跟著郡主走,嗬嗬,我翔雲王府子弟,成了清輝郡主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在積翠關忙他的商會,比對我王府的事情還上心。”
“王爺,三王子能如此做正好,如今局勢不明朗,最好兩不得罪,就算英王將來上位,三王子還在淩波標營掛著名,軍令如山,誰也扣不來罪責。”
“罪責?他就算扣來又能奈我何!我擔心其中另有陰謀,開戰前夕,在翔雲郡兩麵,各有上百營精兵暗中集結,秦國公和華國公借口探望孫女,偷偷溜去淩波標營,據我所知,直到王府傾全力支援郡主,兩人隨後才回了京都,其間軍令大臣的行蹤無從揣摩,嗬嗬嗬,陛下還真下了血本,想拿我開刀啊。”
“百萬大軍壓境,難道非要逼得郡王府打出反旗,陛下就不怕帝國內亂?”
翔雲王緩緩搖頭:“貴族子弟雲集邊關,雖說大多不是各家嫡係子孫,但畢竟血肉相連啊,大戰一起死傷狼藉,貴族再難擰成一股繩,有些鼠目寸光的家夥,還不定會把怒火燒向王府。”望著滿堂親信將領,翔雲王給出了當初果斷轉向支持郡主的真正原因:“陛下集結部隊時,我們將精兵猛將派出應對,而東海王卻遲遲未出兵,事後回複說當時正領兵剿殺海盜,得知消息後已來不及策應。”
“唇亡齒寒,東海王就不怕下一個輪到他!”
“四家郡王各處邊陲,彼此沒有利害衝突,數千年守望相助,東海王竟敢違背祖宗血誓!”
長史低垂的眉頭舒展開來,終於想通了其中關節,等將領們的吵鬧聲停歇才開了口:“王爺,軍令大臣去了東海,陛下是真要動手,我若猜得不錯,東海王當時已身不由己了。”
“武聖!”
適才的吵鬧變成了一片沉寂,軍令大臣若抱著魚死網破的決心,暗算東海王不是沒成功的可能,護衛的武宗們稍有疏忽就會讓其擒住東海王,外邊再多的兵將也唯有放下刀槍。
“東海王受製不出兵,三家郡王聯合也能擋住攻擊,前提是各家公侯出兵策應,給陛下施加足夠的內部壓力,否則削藩之策就會在翔雲郡取得成功。”
長史寬慰道:“王爺果斷轉向郡主,將一場危機消弭於無形,為何退兵後反鬱鬱寡歡?陛下年事已高,失去了良機,以後很難再找到機會,東海王吃了一次暗虧,王府護衛不會再留出大的破綻。武聖違誓出手,自會有人和他算賬。”
“你能想到這節,陛下不會忘記,我就是想不明白,軍令敢出手,他的底氣何在?是孤注一擲,還是有所憑仗?兩敗俱傷讓敵國趁亂而入,皇族不願看到,各家郡王更不想讓祖宗封地淪入敵手,何況還要搭上郡主和貴族子弟性命。除非陛下喪失了理智,但以他的修為,又絕無可能。”
謎團解不開,事情還得做,翔雲王府一如既往大力支持燕寧商會,但卻將關城外的守軍調回,收縮兵力緊守流沙、風雲和積翠三城,打定主意不參與學兵戰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