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又勸說何進:“從前竇武想誅殺內寵而反為所害,是因為他說的話漏泄出去了,五營百官服從宦官,害怕宦官。現在將軍有大舅這樣的重要地位,兄弟同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都是英俊名士,樂於盡力報命,事情在於掌握,這是天助的時機啊。將軍應當為天下除害,名垂後世。雖周朝的申伯,也不算什麽!現在人主的靈柩在前殿,將軍受詔統率禁兵,不應該隨便出入宮省。”
何進深以為然,於是托病不入陪喪,又不送葬。即與袁紹定計策,並把所定計策告訴了何太後。何太後不聽,說:“宦官統領禁省,自古到今,漢家老規矩,不可廢。況且先帝剛逝世,我怎麽堂而皇之與士人共事呢?”何進不能違反太後意旨,且想誅殺那些為首的。袁紹認為宦官親近皇上,出入號令,現在如果不全部消滅,以後一定要為害。
何太後的母親舞陽君及何苗多次接受各宦官的賄賂,曉得何進要殺害他們,多次告訴何太後,要何太後庇護他們。又說:“大將軍擅殺左右親信,專權以弱皇上。”太後懷疑確實是這樣。
宦官在皇帝左右者有的已幾十年,封侯貴寵,內外勾結極為鞏固。何進新當重任,素來也忌憚他們,雖外有大名,而心中不能決斷,所以事情久不能定下來。袁紹等又為何進謀劃,多召集四方猛將及大批豪傑,使他們都引兵向京城,威脅何太後。何進同意。主簿陳琳勸諫說:“《易》稱‘鹿放走了,就不可捕得了。’
俗話說:“蒙著眼睛捕雀。”微小的東西,尚且不能用得誌來欺騙它,何況國家大事,豈可用詐來取得呢。現在將軍總皇威,掌握兵權,龍驤虎步,或高或下,全在您的心中。這好比燒著火爐子燎毛發,有什麽為難?合於道,違於經,為天人所順。反拋棄利器,尋找外援。大兵集合起來,強的為雄,這是所說的幹戈倒拿,把柄給別人,功決不成,徒徒地成為亂惡的台階。”
何進不聽。
因此西召前將軍董卓駐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發動他所在郡的強弩手,召東郡太守橋瑁駐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光照得城裏通紅,都說要誅殺宦官。何太後還是不同意。
何苗對何進說:“開始我們一路從南陽來,都因貧賤,依靠宮中獲得貴富。國家的事,也不容易!倒了的水不可收回的,應當好好考慮,應與宮中保持友好。”
何進的意思更加狐疑。袁紹擔心何進改變主意,於是威脅他說:“互相結合的形勢已經露出來了,事情不辦,就要發生變故,將軍還等待什麽,為什麽不早決定呢?”
何進於是用袁紹為司隸校尉,持符節,專命擊斷;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袁紹派洛陽方略武吏監視宦官,使董卓等馳驅驛上,準備進兵平樂觀。何太後害怕起來,罷退全體小黃門,使還裏舍,隻留何進平素親近的人,守衛省中。
諸常侍小黃門都去何進那裏請罪,聽何進怎麽處置。何進對他們說:“天下紛紛擾擾,正是諸君為害啊!如今董卓很快就要到了,諸君為什麽不早日各就國呢?”袁紹勸何進就在這時處決他們,一而再,再而三,何進不許。
袁紹又寫信告各州郡,假傳何進的意旨,使逮捕宦官親屬。何進籌謀太久,事情泄漏,宦官害怕想變。張讓的子婦(兒媳婦)是何太後的妹妹,張讓向子婦叩頭說:“老臣得罪,應該與新婦都歸私門。思累世受恩,現在要遠離宮殿,戀戀難舍,請再一次進宮,能夠暫時看望太後、皇上顏色,然後回去,死也無遺憾了。”
子婦對舞陽君說,舞陽君告訴了何太後,於是詔命各常侍都複進宮。八月,何進入長樂請求何太後同意,盡誅殺諸常侍以下,選三署郎進宮守宦宮的住房。
諸宦官互相轉告說:“大將軍托病不居喪,不送葬,現在忽然到宮中來,想幹什麽呢?從前竇氏事竟再起嗎?”張讓等又派人竊聽,完全聽了何進所說的話,於是帶領常侍段珪,畢嵐等幾十人,拿著兵器悄悄地自側門進,埋伏宮中。等到何進出來,便假稱太後詔召進。
何進入坐禁闥,張讓等責問何進說:“天下大亂,也不僅僅是我輩的罪。先帝曾經與太後不和,幾乎把太後廢了,我們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財千萬作為禮物,和悅先帝之意,隻想依托你何氏的門戶而已。現在居然要殺滅我們的種族,太過分了吧?您說宮中汙穢肮髒,公卿以下忠誠廉潔的是誰呢?”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劍斬何進於嘉德殿前。張讓、段珪等矯詔,用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附,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得詔板,懷疑有假,說:“請大將軍出來共同商議。”
中黃門把何進的腦袋擲給尚書,說:“何進謀反,已經殺掉了。”於是袁紹等人借此機會帶兵入宮,將宦官全部殺光。而後董卓依先前召令入京,不久即廢少帝劉辯,另立劉協,又迫殺何太後,殺何太後之母舞陽君,何氏家族滅亡,東漢最後一個外戚專權勢力被鏟除,而漢朝也從此走向了戰亂。
或許這就是天生的宿命,何進直接死於十常侍之手,而十常侍則間接的死在何進之手,因果輪回報應不爽,苦的卻是天下蒼生啊。
當夜裏整個皇宮到處都是喊殺之聲,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並,年少天子劉辯被迫出宮,一路驚嚇,偶遇以“勤王”為名進京的涼州軍閥董卓,回宮後董卓逆行倒施,隻因不喜天子劉辯,從而劉辯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其同父異母弟陳留王劉協繼位為帝,是為漢獻帝。
正當袁紹在內宮大肆屠戮宦官的時候,董卓率領軍隊抵達洛陽西郊,於北邙阪下與少帝和陳留王相遇。董卓無意中得到了一張王牌,他擁簇著少帝,帶著軍隊浩浩蕩蕩地開進洛陽城。在何進決定調董卓領兵入京時,主簿陳琳曾經提醒他說:“大兵一到,強者稱雄,這樣做是倒拿幹戈,授柄於人,不但不能達到目的,恐怕還會引起混亂呢!”
目睹董卓八麵威風,不可一世的模樣,剛剛從泰山募兵回到洛陽的鮑信憂慮地對袁紹說:“董卓擁有強兵,居心叵測,如果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就要陷入被動,如果乘他長途行軍,士馬勞頓,發起突然襲擊,還能擒拿他。”
袁紹見董卓兵強馬壯,心裏害怕,不敢輕舉妄動。鮑信不覺非常失望,帶兵回泰山去了。董卓十分驕橫,決意實行廢立,以建立個人的權威。
他傲慢地對袁紹說:“天下之主,應該選擇賢明的人。劉協似乎還可以,我想立他為帝。如果還不行,劉氏的後裔也就沒有留下的必要了。”袁紹一聽非常生氣,針鋒相對地說:“天底下強大的人,難道隻有董公你麽!”
說完橫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揚長而去。袁紹不敢久留洛陽,他把朝廷所頒符節掛在上東門上,逃亡冀州。
董卓下令通緝袁紹,當時有人勸董卓說:“廢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紹不識大體,因此害怕逃跑,並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緝他太急,勢必激起事變。袁氏四代廣布恩德,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紹招集豪傑,拉起隊伍,群雄都會乘勢而起,那時,關東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製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給他一個郡守當當,那麽,他慶幸免罪,也就不會招惹事端了。”
於是,董卓任命袁紹為勃海太守,賜爵位為邟鄉侯。
為了反抗董卓,曆史上注定悲劇人物的丁原出場了,丁原字建陽,官拜執金吾,領並州刺史,漢靈帝駕崩後,受何進之邀,入洛陽誅殺十常侍,未至,何進已被宦官所殺。之後,丁原與董卓發生衝突,董卓得知丁原手下大將呂布唯利是圖並未得重用,便遣使挑撥誘使呂布將其殺害。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董卓廢少帝為弘農王,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他自署相國,又自稱“貴無上”,性極殘忍。是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殷積。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
在被廢黜一年之後,劉辯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其弟獻帝追諡他為懷王。
於此同時,整個漢末最轟動的事情發生了,曹操刺董,沒錯就是曹操,他原本帶著王允送的七星寶刀想趁著董卓睡覺的時候上去給他一刀,可惜董卓命不該絕,這次行事被呂布撞破,連忙假借獻刀騙過董卓,出門後一路奪馬而逃。
董卓大怒,下令全線通緝,曹操被陳宮所救,卻屠殺呂伯奢全家後,陳宮埋怨他誤殺,曹操就說出了,留名千古的梟雄之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就在京都洛陽上演一幕幕血淚史的時候,原本默不作聲的劉學吾,卻是暗中行動,做最大收益者,在丁原死後,劉學吾就派人全線接手並州,自領並州牧,虎視西涼司隸。
何進深以為然,於是托病不入陪喪,又不送葬。即與袁紹定計策,並把所定計策告訴了何太後。何太後不聽,說:“宦官統領禁省,自古到今,漢家老規矩,不可廢。況且先帝剛逝世,我怎麽堂而皇之與士人共事呢?”何進不能違反太後意旨,且想誅殺那些為首的。袁紹認為宦官親近皇上,出入號令,現在如果不全部消滅,以後一定要為害。
何太後的母親舞陽君及何苗多次接受各宦官的賄賂,曉得何進要殺害他們,多次告訴何太後,要何太後庇護他們。又說:“大將軍擅殺左右親信,專權以弱皇上。”太後懷疑確實是這樣。
宦官在皇帝左右者有的已幾十年,封侯貴寵,內外勾結極為鞏固。何進新當重任,素來也忌憚他們,雖外有大名,而心中不能決斷,所以事情久不能定下來。袁紹等又為何進謀劃,多召集四方猛將及大批豪傑,使他們都引兵向京城,威脅何太後。何進同意。主簿陳琳勸諫說:“《易》稱‘鹿放走了,就不可捕得了。’
俗話說:“蒙著眼睛捕雀。”微小的東西,尚且不能用得誌來欺騙它,何況國家大事,豈可用詐來取得呢。現在將軍總皇威,掌握兵權,龍驤虎步,或高或下,全在您的心中。這好比燒著火爐子燎毛發,有什麽為難?合於道,違於經,為天人所順。反拋棄利器,尋找外援。大兵集合起來,強的為雄,這是所說的幹戈倒拿,把柄給別人,功決不成,徒徒地成為亂惡的台階。”
何進不聽。
因此西召前將軍董卓駐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發動他所在郡的強弩手,召東郡太守橋瑁駐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光照得城裏通紅,都說要誅殺宦官。何太後還是不同意。
何苗對何進說:“開始我們一路從南陽來,都因貧賤,依靠宮中獲得貴富。國家的事,也不容易!倒了的水不可收回的,應當好好考慮,應與宮中保持友好。”
何進的意思更加狐疑。袁紹擔心何進改變主意,於是威脅他說:“互相結合的形勢已經露出來了,事情不辦,就要發生變故,將軍還等待什麽,為什麽不早決定呢?”
何進於是用袁紹為司隸校尉,持符節,專命擊斷;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袁紹派洛陽方略武吏監視宦官,使董卓等馳驅驛上,準備進兵平樂觀。何太後害怕起來,罷退全體小黃門,使還裏舍,隻留何進平素親近的人,守衛省中。
諸常侍小黃門都去何進那裏請罪,聽何進怎麽處置。何進對他們說:“天下紛紛擾擾,正是諸君為害啊!如今董卓很快就要到了,諸君為什麽不早日各就國呢?”袁紹勸何進就在這時處決他們,一而再,再而三,何進不許。
袁紹又寫信告各州郡,假傳何進的意旨,使逮捕宦官親屬。何進籌謀太久,事情泄漏,宦官害怕想變。張讓的子婦(兒媳婦)是何太後的妹妹,張讓向子婦叩頭說:“老臣得罪,應該與新婦都歸私門。思累世受恩,現在要遠離宮殿,戀戀難舍,請再一次進宮,能夠暫時看望太後、皇上顏色,然後回去,死也無遺憾了。”
子婦對舞陽君說,舞陽君告訴了何太後,於是詔命各常侍都複進宮。八月,何進入長樂請求何太後同意,盡誅殺諸常侍以下,選三署郎進宮守宦宮的住房。
諸宦官互相轉告說:“大將軍托病不居喪,不送葬,現在忽然到宮中來,想幹什麽呢?從前竇氏事竟再起嗎?”張讓等又派人竊聽,完全聽了何進所說的話,於是帶領常侍段珪,畢嵐等幾十人,拿著兵器悄悄地自側門進,埋伏宮中。等到何進出來,便假稱太後詔召進。
何進入坐禁闥,張讓等責問何進說:“天下大亂,也不僅僅是我輩的罪。先帝曾經與太後不和,幾乎把太後廢了,我們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財千萬作為禮物,和悅先帝之意,隻想依托你何氏的門戶而已。現在居然要殺滅我們的種族,太過分了吧?您說宮中汙穢肮髒,公卿以下忠誠廉潔的是誰呢?”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劍斬何進於嘉德殿前。張讓、段珪等矯詔,用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附,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得詔板,懷疑有假,說:“請大將軍出來共同商議。”
中黃門把何進的腦袋擲給尚書,說:“何進謀反,已經殺掉了。”於是袁紹等人借此機會帶兵入宮,將宦官全部殺光。而後董卓依先前召令入京,不久即廢少帝劉辯,另立劉協,又迫殺何太後,殺何太後之母舞陽君,何氏家族滅亡,東漢最後一個外戚專權勢力被鏟除,而漢朝也從此走向了戰亂。
或許這就是天生的宿命,何進直接死於十常侍之手,而十常侍則間接的死在何進之手,因果輪回報應不爽,苦的卻是天下蒼生啊。
當夜裏整個皇宮到處都是喊殺之聲,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並,年少天子劉辯被迫出宮,一路驚嚇,偶遇以“勤王”為名進京的涼州軍閥董卓,回宮後董卓逆行倒施,隻因不喜天子劉辯,從而劉辯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其同父異母弟陳留王劉協繼位為帝,是為漢獻帝。
正當袁紹在內宮大肆屠戮宦官的時候,董卓率領軍隊抵達洛陽西郊,於北邙阪下與少帝和陳留王相遇。董卓無意中得到了一張王牌,他擁簇著少帝,帶著軍隊浩浩蕩蕩地開進洛陽城。在何進決定調董卓領兵入京時,主簿陳琳曾經提醒他說:“大兵一到,強者稱雄,這樣做是倒拿幹戈,授柄於人,不但不能達到目的,恐怕還會引起混亂呢!”
目睹董卓八麵威風,不可一世的模樣,剛剛從泰山募兵回到洛陽的鮑信憂慮地對袁紹說:“董卓擁有強兵,居心叵測,如果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就要陷入被動,如果乘他長途行軍,士馬勞頓,發起突然襲擊,還能擒拿他。”
袁紹見董卓兵強馬壯,心裏害怕,不敢輕舉妄動。鮑信不覺非常失望,帶兵回泰山去了。董卓十分驕橫,決意實行廢立,以建立個人的權威。
他傲慢地對袁紹說:“天下之主,應該選擇賢明的人。劉協似乎還可以,我想立他為帝。如果還不行,劉氏的後裔也就沒有留下的必要了。”袁紹一聽非常生氣,針鋒相對地說:“天底下強大的人,難道隻有董公你麽!”
說完橫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揚長而去。袁紹不敢久留洛陽,他把朝廷所頒符節掛在上東門上,逃亡冀州。
董卓下令通緝袁紹,當時有人勸董卓說:“廢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紹不識大體,因此害怕逃跑,並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緝他太急,勢必激起事變。袁氏四代廣布恩德,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紹招集豪傑,拉起隊伍,群雄都會乘勢而起,那時,關東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製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給他一個郡守當當,那麽,他慶幸免罪,也就不會招惹事端了。”
於是,董卓任命袁紹為勃海太守,賜爵位為邟鄉侯。
為了反抗董卓,曆史上注定悲劇人物的丁原出場了,丁原字建陽,官拜執金吾,領並州刺史,漢靈帝駕崩後,受何進之邀,入洛陽誅殺十常侍,未至,何進已被宦官所殺。之後,丁原與董卓發生衝突,董卓得知丁原手下大將呂布唯利是圖並未得重用,便遣使挑撥誘使呂布將其殺害。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董卓廢少帝為弘農王,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他自署相國,又自稱“貴無上”,性極殘忍。是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殷積。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
在被廢黜一年之後,劉辯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其弟獻帝追諡他為懷王。
於此同時,整個漢末最轟動的事情發生了,曹操刺董,沒錯就是曹操,他原本帶著王允送的七星寶刀想趁著董卓睡覺的時候上去給他一刀,可惜董卓命不該絕,這次行事被呂布撞破,連忙假借獻刀騙過董卓,出門後一路奪馬而逃。
董卓大怒,下令全線通緝,曹操被陳宮所救,卻屠殺呂伯奢全家後,陳宮埋怨他誤殺,曹操就說出了,留名千古的梟雄之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就在京都洛陽上演一幕幕血淚史的時候,原本默不作聲的劉學吾,卻是暗中行動,做最大收益者,在丁原死後,劉學吾就派人全線接手並州,自領並州牧,虎視西涼司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