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到,焚香!”
午時到,府試即將開始。但在府試前,參加府試的學子需焚香祭拜孔聖。
崔文從書箱中拿出準備的燃香走出考房,眾學子也都紛紛走出考房,在景書院廣場集合。
廣場中央,聖廟中,在那裏,聳立著一座兩米高的聖像。聖像活靈活現,極其莊嚴,那正是將儒道發揚光大的先驅,孔聖。
“觀聖像!”
所謂觀聖像,即用心眼觀看聖像,心誠尊重。以獲得聖人降才。
學錄宋振邦呼聲落下,眾學子各自催動心眼觀聖像。崔文催動心眼,心懷虔誠觀摩聖像。隱隱約約間,似是瞧見一卷古樸書卷。
“孔聖文寶,春秋書!!”那書卷虛影竟是孔聖文寶春秋書!
孔聖自封聖後,便不見蹤跡。不僅如此,孔聖等諸多同期聖人都杳無蹤跡,實在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天下雖大,誰能讓孔聖等諸聖神秘消失?
忽然——
就在此刻,聖像忽然光華大盛,萬千道光華自書卷虛影中激射而出,旋即直接沒入一道身影體中。
“是景城三大人傑之首,宋雀!”
“心眼觀聖像,書徑通心路,聖前文豪!”
文生開心眼,文豪則通心路。宋雀居然在觀聖像時,得到聖人指引,即將開通心路,天賜文豪。
人群喧嘩,崔文瞥一眼宋雀,隻見他渾身光澤閃爍,寶相莊嚴,雙目緊閉,沉浸其中。
“聖前雙豪!”
“又是景城三大人傑,燕樓。”
崔文視線稍稍右移,燕樓身著樸素,但幹淨整潔,應是寒門弟子。雖然也獲得聖人指引,但身體光澤比較暗淡,不如宋雀那般璀璨。
即使如此,也是引來芸芸學子羨慕。
“焚香!”學錄喝道。
學子們文氣燃香!
“一拜!”
“二拜!”
“再拜!”
三叩首完畢,崔文在考場官員的帶領下,回到考房。
此時,考房書桌上平鋪著一遝試卷。類似試卷,需要學子作答,餘下白卷則是學生寫詩作文所用。
“府試不同鄉試,僅僅作答就是一個考驗。”府試,學子作答並無筆墨,需學子以文氣為墨,水晶筆作答。
倘若文氣不足,修為不夠。恐怕隻能答完試卷試題,再無文氣寫詩作詞,此般自是無法通過府試中舉。
答題開始,考驗就已經開始。
“幸好我已晉級五階文生,書法進入觀微階段,否則根本無法撐到最後的寫詩作詞。”心中一邊想著,崔文將白卷放一旁,再把試卷平鋪在桌麵上,認真讀題。
題一:大渝現狀!
崔文微微皺眉,府試作答不似前世問答題,需要解題,破題。大渝現狀,就算大渝童叟恐也知大渝由內而外的腐朽,但真若如此作答,斷斷討不得好。
府試出題,乃朝廷翰林學士等大儒大賢共同出題,且經過當今天子審核方才立卷。
既然經過天子審核,那麽考的就非讓學子簡述大渝腐朽的現狀,而是需要如何解決大渝腐敗問題的答案。
這是題目中的陷阱,卻也是選拔官員的標準。
“如真有學子傻乎乎的簡述大渝如何如何的腐敗,恐怕永遠不得入朝為官吧。”崔文輕笑道。
旋即提筆作答:“東漢末年,一朝之變,諸侯割據。”
這句委婉點出大渝氏族豪門日漸壯大,倘若某日朝堂變化,很可能會出現三國群雄爭霸的局麵。相信當今天子心中有譜,不然不會如此出題。
由此也可見,朝廷中除氏族豪門外,還有許多大儒大賢擔憂大渝局麵的,方才出此題。
“寒門勢弱,仁義忠孝,摒棄於朝堂之外,衰矣!”
體內文氣消失十分之一,崔文繼續寫到:“天子不立危牆,應舉寒門削氏族,強權以掌兵,善施而於民。”
“大渝有屏障,名曰南海,拒異魔禦妖蠻,寸土必爭。”
“西漠資源豐盛,不容有失。嚴整軍,強練兵,時待內安,再攘外強。”
“內安外定,出祁山戰異魔,大渝之威可廣播於天下,屆時天子之名,必百世流芳。”
崔文心有抱負,最後寫到:讒言順耳,忠言逆。一日為帝,天威浩蕩。即為帝,氏族豪門皆為民,然則賊也!
作答完畢,體內文氣抽出五分之二,試卷上,一個個文字接連閃現而出。那是有文氣凝聚而成的文字。
答完這題,崔文抹掉額頭冷汗,繼續讀題。
餘下幾題,都是比較淺顯的題目,乃傳揚大渝聖人文名的。不外乎問某位聖人的代表作,以及何時何地封聖。
崔文直接催動文閱,查閱各位聖人資料,這種題目簡直就是送分題。
古有‘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談漢唐’。
華夏古代科舉製度,無論漢代的文章也好,亦或唐代的詩歌也罷,都不如當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
而文武大陸則恰恰相反,當今天子不但看重文章,更看重詩詞歌賦。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用來形容文武大陸當今格局,實在貼切。
文章乃平天下,安平民,宣揚天下讀書人文名。詩詞可殺敵,亦可毀滅千軍,實乃一國之強大的根本。
對文武大陸而言,詩詞歌賦的重要性更在文章之上。倘若作出一首戰詩或者戰詞,即便不封萬戶侯,也能成為一什之長。
寫詩作詞是府試必考題目,崔文細看詩詞題,要求並不苛刻。隻需押韻扣題,五言、七言、絕句、詩詞或者賦皆可。
主題則在讀書修行和抱負選擇其一。
“我有文閱,盡覽唐宋等朝代著名作家,但主題卻稍微有些罕見。倘若我不能入得鹿門,宋家必致我於死地。”
崔文沉思許久,隨即默默進入文閱,搜索唐宋等著名作家詩詞。寫景,寫物,在唐宋八大家詩人作家中極其常見,寫讀書修行以及抱負少見。
不多時,崔文腦中閃爍出一個名字,杜甫。
杜甫乃北宋詩人,曾棄筆從戎。‘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都表現出他一展胸中抱負的決心。
但眾觀整首《望嶽》,似乎與主題稍有不合。
繼續搜索間,崔文眼前忽然一亮,提筆寫下:
行路難!!
詩人李白,中唐時期詩人。天寶三年,唐玄宗聽信讒言,罷黜李白翰林官職,旋即憤然離開長安時而作。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遠大的誌向和對前途的堅定信念,極富浪漫主義情調。
而今,崔文受到宋家打壓,但心中有抱負,同樣對前途充滿堅定信念。不僅符合主題抱負,更符合崔文的現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兩句寫下,整個考場頓時筆墨起舞,回蕩著一種浩然氣勢。崔文體內文氣瞬間被抽幹,整個人宛如漏氣的皮球一般,冷汗直刷刷的往下掉。
景書院深處,府文院。
唰!!
仲夏、院君等眾官員立時起身,紛紛朝著某個方向望去,感受著逐漸泯滅的氣勢,心中又是緊張又是可惜。
“那處可是崔文?”夏頜的聲音略顯顫抖。
那般浩瀚氣勢,倘若崔文堅持將詞寫完,即便達不到傳天下,也必將是一首鎮國之作。
“可惜啊!”劉森心中惋惜,道:“崔文僅僅五階文生,尚未達到以文氣寫下鎮國之作的境界。稍等片刻,再看能否續接。”
“哼!”宋華冷哼一聲,冷笑道:“鎮國之作,怕也難以撫平他抄襲傳天下文章的怒氣吧!”
“宋學正好大的口氣!”這時,左曉都不願袖手旁觀,笑道:“宋學正讀書修行幾許?”
“自幼好讀書,至今三十有四年矣。”宋華說道。
“作出幾首傳天下之文章?”
“作出幾首鎮國之詩?”
“作出幾首鳴州之詞?”
連續發問,讓得宋華無言以對。
一旁,夏頜笑著道:“文閱有記載,宋學正尚未作出一首傳天下之文章,更無鎮國之詩詞。一首鳴州,兩首達府…”
“當今天子當真有眼無珠,如此廢物竟然司職書院學正??”仲夏一揮衣袖,道。
“你,你竟敢藐視當今天子!”宋華怒極,直呼仲夏稱謂。
“蔑視天子如何?此乃句句屬實,如果你能司職書院學正。那麽,你宋家宋豪一文傳天下,便可司職書院院君,可你宋家敢嗎?他宋豪敢嗎?。”仲夏緊盯著宋華,當今天子尚還無法懲罰聖院先生。況且,他所言確實不假。
宋華心中有鬼,宋豪怎可能作出傳天下文章,自是不敢再反駁,麵色陰沉,不知再想些什麽。
眾人不再爭辯,視線都直勾勾的盯著崔文所在的位置,期待著可能出現的鎮國之作。
但終究是失望了。
而就在午時末,未時處。那裏再次席卷而起的浩然正氣牽扯著眾人的心,但此刻的氣勢不如先前那般浩瀚。
“鎮國也罷,鳴州也罷,至少能挽救文名!”夏頜心中暗道。
“不對!”左曉目光一凝,道:“那裏不是崔文所在之地。”
“什麽!?”
眾人仔細望去,那裏的確不是崔文考房,而是來自景城三大人傑宋雀考房。
宋華心中狂喜,眉頭上挑:“我倒要瞧瞧你們如何為崔文開脫?”
午時到,府試即將開始。但在府試前,參加府試的學子需焚香祭拜孔聖。
崔文從書箱中拿出準備的燃香走出考房,眾學子也都紛紛走出考房,在景書院廣場集合。
廣場中央,聖廟中,在那裏,聳立著一座兩米高的聖像。聖像活靈活現,極其莊嚴,那正是將儒道發揚光大的先驅,孔聖。
“觀聖像!”
所謂觀聖像,即用心眼觀看聖像,心誠尊重。以獲得聖人降才。
學錄宋振邦呼聲落下,眾學子各自催動心眼觀聖像。崔文催動心眼,心懷虔誠觀摩聖像。隱隱約約間,似是瞧見一卷古樸書卷。
“孔聖文寶,春秋書!!”那書卷虛影竟是孔聖文寶春秋書!
孔聖自封聖後,便不見蹤跡。不僅如此,孔聖等諸多同期聖人都杳無蹤跡,實在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天下雖大,誰能讓孔聖等諸聖神秘消失?
忽然——
就在此刻,聖像忽然光華大盛,萬千道光華自書卷虛影中激射而出,旋即直接沒入一道身影體中。
“是景城三大人傑之首,宋雀!”
“心眼觀聖像,書徑通心路,聖前文豪!”
文生開心眼,文豪則通心路。宋雀居然在觀聖像時,得到聖人指引,即將開通心路,天賜文豪。
人群喧嘩,崔文瞥一眼宋雀,隻見他渾身光澤閃爍,寶相莊嚴,雙目緊閉,沉浸其中。
“聖前雙豪!”
“又是景城三大人傑,燕樓。”
崔文視線稍稍右移,燕樓身著樸素,但幹淨整潔,應是寒門弟子。雖然也獲得聖人指引,但身體光澤比較暗淡,不如宋雀那般璀璨。
即使如此,也是引來芸芸學子羨慕。
“焚香!”學錄喝道。
學子們文氣燃香!
“一拜!”
“二拜!”
“再拜!”
三叩首完畢,崔文在考場官員的帶領下,回到考房。
此時,考房書桌上平鋪著一遝試卷。類似試卷,需要學子作答,餘下白卷則是學生寫詩作文所用。
“府試不同鄉試,僅僅作答就是一個考驗。”府試,學子作答並無筆墨,需學子以文氣為墨,水晶筆作答。
倘若文氣不足,修為不夠。恐怕隻能答完試卷試題,再無文氣寫詩作詞,此般自是無法通過府試中舉。
答題開始,考驗就已經開始。
“幸好我已晉級五階文生,書法進入觀微階段,否則根本無法撐到最後的寫詩作詞。”心中一邊想著,崔文將白卷放一旁,再把試卷平鋪在桌麵上,認真讀題。
題一:大渝現狀!
崔文微微皺眉,府試作答不似前世問答題,需要解題,破題。大渝現狀,就算大渝童叟恐也知大渝由內而外的腐朽,但真若如此作答,斷斷討不得好。
府試出題,乃朝廷翰林學士等大儒大賢共同出題,且經過當今天子審核方才立卷。
既然經過天子審核,那麽考的就非讓學子簡述大渝腐朽的現狀,而是需要如何解決大渝腐敗問題的答案。
這是題目中的陷阱,卻也是選拔官員的標準。
“如真有學子傻乎乎的簡述大渝如何如何的腐敗,恐怕永遠不得入朝為官吧。”崔文輕笑道。
旋即提筆作答:“東漢末年,一朝之變,諸侯割據。”
這句委婉點出大渝氏族豪門日漸壯大,倘若某日朝堂變化,很可能會出現三國群雄爭霸的局麵。相信當今天子心中有譜,不然不會如此出題。
由此也可見,朝廷中除氏族豪門外,還有許多大儒大賢擔憂大渝局麵的,方才出此題。
“寒門勢弱,仁義忠孝,摒棄於朝堂之外,衰矣!”
體內文氣消失十分之一,崔文繼續寫到:“天子不立危牆,應舉寒門削氏族,強權以掌兵,善施而於民。”
“大渝有屏障,名曰南海,拒異魔禦妖蠻,寸土必爭。”
“西漠資源豐盛,不容有失。嚴整軍,強練兵,時待內安,再攘外強。”
“內安外定,出祁山戰異魔,大渝之威可廣播於天下,屆時天子之名,必百世流芳。”
崔文心有抱負,最後寫到:讒言順耳,忠言逆。一日為帝,天威浩蕩。即為帝,氏族豪門皆為民,然則賊也!
作答完畢,體內文氣抽出五分之二,試卷上,一個個文字接連閃現而出。那是有文氣凝聚而成的文字。
答完這題,崔文抹掉額頭冷汗,繼續讀題。
餘下幾題,都是比較淺顯的題目,乃傳揚大渝聖人文名的。不外乎問某位聖人的代表作,以及何時何地封聖。
崔文直接催動文閱,查閱各位聖人資料,這種題目簡直就是送分題。
古有‘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談漢唐’。
華夏古代科舉製度,無論漢代的文章也好,亦或唐代的詩歌也罷,都不如當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
而文武大陸則恰恰相反,當今天子不但看重文章,更看重詩詞歌賦。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用來形容文武大陸當今格局,實在貼切。
文章乃平天下,安平民,宣揚天下讀書人文名。詩詞可殺敵,亦可毀滅千軍,實乃一國之強大的根本。
對文武大陸而言,詩詞歌賦的重要性更在文章之上。倘若作出一首戰詩或者戰詞,即便不封萬戶侯,也能成為一什之長。
寫詩作詞是府試必考題目,崔文細看詩詞題,要求並不苛刻。隻需押韻扣題,五言、七言、絕句、詩詞或者賦皆可。
主題則在讀書修行和抱負選擇其一。
“我有文閱,盡覽唐宋等朝代著名作家,但主題卻稍微有些罕見。倘若我不能入得鹿門,宋家必致我於死地。”
崔文沉思許久,隨即默默進入文閱,搜索唐宋等著名作家詩詞。寫景,寫物,在唐宋八大家詩人作家中極其常見,寫讀書修行以及抱負少見。
不多時,崔文腦中閃爍出一個名字,杜甫。
杜甫乃北宋詩人,曾棄筆從戎。‘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都表現出他一展胸中抱負的決心。
但眾觀整首《望嶽》,似乎與主題稍有不合。
繼續搜索間,崔文眼前忽然一亮,提筆寫下:
行路難!!
詩人李白,中唐時期詩人。天寶三年,唐玄宗聽信讒言,罷黜李白翰林官職,旋即憤然離開長安時而作。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遠大的誌向和對前途的堅定信念,極富浪漫主義情調。
而今,崔文受到宋家打壓,但心中有抱負,同樣對前途充滿堅定信念。不僅符合主題抱負,更符合崔文的現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兩句寫下,整個考場頓時筆墨起舞,回蕩著一種浩然氣勢。崔文體內文氣瞬間被抽幹,整個人宛如漏氣的皮球一般,冷汗直刷刷的往下掉。
景書院深處,府文院。
唰!!
仲夏、院君等眾官員立時起身,紛紛朝著某個方向望去,感受著逐漸泯滅的氣勢,心中又是緊張又是可惜。
“那處可是崔文?”夏頜的聲音略顯顫抖。
那般浩瀚氣勢,倘若崔文堅持將詞寫完,即便達不到傳天下,也必將是一首鎮國之作。
“可惜啊!”劉森心中惋惜,道:“崔文僅僅五階文生,尚未達到以文氣寫下鎮國之作的境界。稍等片刻,再看能否續接。”
“哼!”宋華冷哼一聲,冷笑道:“鎮國之作,怕也難以撫平他抄襲傳天下文章的怒氣吧!”
“宋學正好大的口氣!”這時,左曉都不願袖手旁觀,笑道:“宋學正讀書修行幾許?”
“自幼好讀書,至今三十有四年矣。”宋華說道。
“作出幾首傳天下之文章?”
“作出幾首鎮國之詩?”
“作出幾首鳴州之詞?”
連續發問,讓得宋華無言以對。
一旁,夏頜笑著道:“文閱有記載,宋學正尚未作出一首傳天下之文章,更無鎮國之詩詞。一首鳴州,兩首達府…”
“當今天子當真有眼無珠,如此廢物竟然司職書院學正??”仲夏一揮衣袖,道。
“你,你竟敢藐視當今天子!”宋華怒極,直呼仲夏稱謂。
“蔑視天子如何?此乃句句屬實,如果你能司職書院學正。那麽,你宋家宋豪一文傳天下,便可司職書院院君,可你宋家敢嗎?他宋豪敢嗎?。”仲夏緊盯著宋華,當今天子尚還無法懲罰聖院先生。況且,他所言確實不假。
宋華心中有鬼,宋豪怎可能作出傳天下文章,自是不敢再反駁,麵色陰沉,不知再想些什麽。
眾人不再爭辯,視線都直勾勾的盯著崔文所在的位置,期待著可能出現的鎮國之作。
但終究是失望了。
而就在午時末,未時處。那裏再次席卷而起的浩然正氣牽扯著眾人的心,但此刻的氣勢不如先前那般浩瀚。
“鎮國也罷,鳴州也罷,至少能挽救文名!”夏頜心中暗道。
“不對!”左曉目光一凝,道:“那裏不是崔文所在之地。”
“什麽!?”
眾人仔細望去,那裏的確不是崔文考房,而是來自景城三大人傑宋雀考房。
宋華心中狂喜,眉頭上挑:“我倒要瞧瞧你們如何為崔文開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