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渝府文院,仲夏請聖觀!”
“大渝府文院,左曉請聖觀!”
“大渝府文院,劉森請聖觀!”
所謂聖觀,即請聖院聖人共同批閱考生書卷。一般而言,府文院批閱會駕臨一位聖人,州文院會有兩位。
三位監牢官員請聖觀之後,便靜心等待聖人駕臨。許多批閱文官也在討論,今年會是哪位聖人駕臨景書院。
“去年,乃鹿門書院一位陳曉半聖駕臨,今年…”
話未說完,竟有三道虛影攜帶者浩瀚文氣籠罩而下,那般浩瀚氣勢,非半聖而是真正的聖人。而且,居然整整三位。
“你們兩個老家夥來此何事?”首先開口說完的,乃聖院大渝的一位聖人。
“哈哈,吾聽說景書院今年有文曲星下凡,特來瞧瞧。”
“非也非也,吾為那鎮國才子而來。”
大渝聖人眉頭緊皺,這兩位聖人雖同屬聖院,但所代表的卻是不同朝堂。而且,還都是大渝敵國。
“開始閱卷!”大渝聖人說道。
三位聖人同時駕臨府文院,素來定力不錯的仲夏也是愣住了。聽得聖音貫耳,方才醒轉,開始招呼劉森和左曉閱卷。
“喂!小家夥,先瞧瞧哪位鎮國才子的文采吧!”仲夏遮遮掩掩的心思立時被聖人看透,稱他小家夥,也是不敢反駁。
“是!”仲夏眼角微微抽搐,不甘心不情願的將崔文試卷抽出。
試卷抽出,即刻就有一種氣勢迎麵而來,是那種不懼千層波濤的大氣。
“好,舉三國一語道出大渝現狀,明暗結合,既不觸怒天子,又隱晦警示天子,一語雙關。”第一句‘東漢末年,一朝之變,諸侯割據’,便博得院君稱讚。
接下來,崔文作答完全避開題目,一字不談大渝現狀。
“好一個然則賊也!”最後一句,端的是讓眾考官眼前一亮。
“這,這真是學生嗎?”夏頜喃喃自語。
強權掌兵,善施於民…
大渝屏障,寸土必爭…
崔文就好像眾觀大局的統帥,又好像善治國理的國相。用‘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來形容,恰到好處。
三位聖人沉默,眾考官自省。他們為官多年,處處自保,雖明知大渝現狀,卻無任何治理之術。
眾觀整張試卷,對外措施,對內舉措,躍然於紙上。倘若當今天子有此魄力,大渝何愁不興盛?
“請聖裁!”
“甲等!”
“甲等!”
“甲等!”
即便是敵國兩位聖人,也是被崔文的大局觀和治國方略所折服。文學不分國界,雖處於敵對狀態,但聖人絕做不出口是心非之舉。
三位聖人同時在書卷上留下文印,裁定為甲等。
緊接著,仲夏抽出另一張書卷,名《行路難》。
仲夏看著試卷,不知不覺的往下讀:“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讀完整首詩,眾官員胸中忽然有著一股氣蓄勢待發,那是一展胸中抱負的強烈願望。
許久,大渝聖人開口說道:“此詩讓我想到兩位聖人,一位是薑尚,一位是伊尹。”
薑尚,又名薑太公。有這麽一句話為世人所熟知,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他九十歲是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從此一展胸中抱負。
另一位是伊尹,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不久被君主湯聘用。
“爾等可覺得慚愧?”大渝聖人低沉道。
“為何?”仲夏等人紛紛抬頭,一臉茫然。
“爾等身在局中,自然糊塗。”大渝聖人輕歎道:“作者用兩位聖人為例,暗諷如今在朝官員。同樣用兩位聖人為例,卻又在激勵那些胸中有抱負,卻又懷才不遇的良材啊!”
先賢李白寫下這首詩,實則是用這兩位人物在激勵自己。
而今,崔文結合大渝現狀寫下這首詩,不僅暗諷,又以聖人激勵,實在妙不可言。
“這首詩的寓意,爾等不解倒也在情理之中。”敵國一位聖人出言道:“停、投、拔、顧四字,不但寫出作者的苦悶心情,又何嚐不是在為那些懷才不遇的良材惋惜。”
“冰塞川,雪滿山。一樣將那些受到挫折的讀書人的苦悶抑鬱心情表達出來,形象躍然於紙上。”
“此等文武全才,何故生於大渝,哀哉,哀哉!”兩位聖人一聲歎息,虛影消失,離開府文院。
他們都知道這種人才,大渝不可能放任他離開。敵國兩位聖人折服,為崔文歎息,為何生在如此腐朽的大渝,一腔抱負,一身才華卻不得施展,實在可悲,實在可歎。
“吾等慚愧!”聽得聖人解析,仲夏等人紛紛低頭。
“哎…”半空傳來一聲長歎,大渝聖人繼續說道:“爾等也無須自卑,大渝現狀如此,還須你等胸有抱負的良材挽救。就像作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之胸懷。”
最後一句,崔文激勵自己,也激勵懷才不遇的良材。
要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表現著崔文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著積極的態度和勇往直前、充滿自信的鬥爭精神。
“此詩可鎮國,十國案首非他莫屬!”大渝聖人說完,身影徐徐消散。
“仲夏,你收了一個好學生啊!”左曉由衷感歎,腳步略顯蹣跚,背影有些落寞。幾十年讀書修行,總是困在文侯境界,並非文采不行,而是沒有崔文那種勇往直前,充滿自信的鬥爭精神。
文院中,除宋係官員還在不明覺厲的批閱試卷外,眾官員都是退出文院,回到房中自省。
一首詩,引得三位聖人降臨,讓得批閱官員自行懺悔。整個文武大陸的曆史上,恐怕也唯有崔文一人而已。
本來滿心歡喜的欣賞鎮國詩,但出乎預料的,是這首鎮國詩所蘊含的寓意,讓得批閱官員慚愧。
今日批閱無疾而終!
……
宋家!
聽得大渝聖人宣布崔文詩出鎮國,乃十國案首後。宋華便慌慌張張的跑回宋府,請出宋家老家主出謀劃策。
“何事驚慌?”宋家後院,在那最不惹眼的茅草房中,透過燭光可見一道枯瘦身影,滿頭白發卻精神奕奕,中氣十足語出如雷動。
外界傳聞宋家老家主已經在十五年前仙逝,這對另外三大豪門而言,比皇帝駕崩更驚喜。
若非宋家老家主隱退,大渝就非如今四大豪門割據,而是宋家一家獨大。這位老家主,也是一手締造宋家神話的傳奇人物。
但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大半生未嚐敗績,最終卻敗在鎮國侯手中,從而假死隱退。
“父親,我懷疑崔鎮後代未死。”宋華輕聲說道。
經過打探調查,宋華確定崔文正是在大敬府殺宋宗後,而逃到景城的凶手。再結合當時的前因後果,發現此人十有八九就是崔鎮之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宋家乃四大豪門之首,你有何不滿?”老家主宋言禹輕聲說道,帶著不容置疑。
“父親可是懷念舊人?”宋華雖不滿,但不敢表現出來,旋即又說道:“而今崔文與我宋家針鋒相對,諫言陛下削弱士族豪門,重掌兵權。”
“糊塗!”宋言禹震怒:“舊人已故,我雖與他惺惺相惜,但在當時都各自為抱負而戰。你怎麽還看不出陛下謀略…”
“何故?”
“你真當天子昏庸?”宋言禹帶著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道:“當初陛下為何選擇宋家,而鏟除鎮國侯?”
“而眼下,我宋家又何嚐不是下一個鎮國侯?”
皇權謀略,豈會那般簡單?
當時,鎮國侯功高蓋主,大渝國內隻知有鎮國,而不知陛下。所以,天子利用宋家鏟除鎮國侯。而眼下,宋家日漸獨大,覆滅之日亦不遠矣。
“父親是說,陛下極可能接這次出題,來削弱士族豪門實力,要整理朝綱,重掌兵權?”宋華忽然驚醒,頓時大驚失色。
“那麽我們更應該將那些大膽諫言的考生扼殺!”宋華麵露狠色。
宋言禹看了一眼宋華,閉目小憩,不再言語。
此時,宋華也無心再待下去,離開茅草屋後,便召集宋家核心弟子集會。
“各位,如今朝堂生變,我宋家絕不能坐以待斃。”
“首先,將那些於我宋家不利的考生試卷統統棄之,不能讓其上榜。”宋華打算不能讓那些不利宋家的言辭,統統罷黜,不能讓其傳入天子眼中。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那些於崔文相同言論的答案,都作廢不上榜。
“可那崔文乃聖人欽點十國案首,且有詩出鎮國,必然要刊登聖道,傳入陛下眼中則是必然。”一位司職閱卷的宋係官員說道。
“此事並不難!”宋雀出言道:“明日便是武試,我們派三位考生連續挑戰,能殺之最好,若不能殺,也要將其廢掉。”
“對!如此以來,一位被廢掉的大才就算不得大才。”宋華眼前一亮:“既然是廢物,那麽天下人自然不會相信,他就是聖人欽點的十國案首,我們大可將其試卷作廢,即便三位考官也無話可說。”
“那便如此,宋山,宋海,宋嶽,你三人明日派前三武試,都挑戰崔文。”宋華想了想,似乎又覺得不妥,又說道:“宋雀,如果有變,你也可上場挑戰,必須將其殺掉或者廢掉!”
“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宋雀舔舔幹涸的嘴唇,道。
剛才聽得老家主的分析,宋華衣衫已是被冷汗侵濕。而此時,有著宋雀壓軸挑戰崔文,便覺得大事可期。
宋華忽然覺得老家主的話有些危言聳聽,現在看來,隻要扼殺掉崔文,那麽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什麽下一個崔家,可笑!”宋華陰沉笑道。
“大渝府文院,左曉請聖觀!”
“大渝府文院,劉森請聖觀!”
所謂聖觀,即請聖院聖人共同批閱考生書卷。一般而言,府文院批閱會駕臨一位聖人,州文院會有兩位。
三位監牢官員請聖觀之後,便靜心等待聖人駕臨。許多批閱文官也在討論,今年會是哪位聖人駕臨景書院。
“去年,乃鹿門書院一位陳曉半聖駕臨,今年…”
話未說完,竟有三道虛影攜帶者浩瀚文氣籠罩而下,那般浩瀚氣勢,非半聖而是真正的聖人。而且,居然整整三位。
“你們兩個老家夥來此何事?”首先開口說完的,乃聖院大渝的一位聖人。
“哈哈,吾聽說景書院今年有文曲星下凡,特來瞧瞧。”
“非也非也,吾為那鎮國才子而來。”
大渝聖人眉頭緊皺,這兩位聖人雖同屬聖院,但所代表的卻是不同朝堂。而且,還都是大渝敵國。
“開始閱卷!”大渝聖人說道。
三位聖人同時駕臨府文院,素來定力不錯的仲夏也是愣住了。聽得聖音貫耳,方才醒轉,開始招呼劉森和左曉閱卷。
“喂!小家夥,先瞧瞧哪位鎮國才子的文采吧!”仲夏遮遮掩掩的心思立時被聖人看透,稱他小家夥,也是不敢反駁。
“是!”仲夏眼角微微抽搐,不甘心不情願的將崔文試卷抽出。
試卷抽出,即刻就有一種氣勢迎麵而來,是那種不懼千層波濤的大氣。
“好,舉三國一語道出大渝現狀,明暗結合,既不觸怒天子,又隱晦警示天子,一語雙關。”第一句‘東漢末年,一朝之變,諸侯割據’,便博得院君稱讚。
接下來,崔文作答完全避開題目,一字不談大渝現狀。
“好一個然則賊也!”最後一句,端的是讓眾考官眼前一亮。
“這,這真是學生嗎?”夏頜喃喃自語。
強權掌兵,善施於民…
大渝屏障,寸土必爭…
崔文就好像眾觀大局的統帥,又好像善治國理的國相。用‘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來形容,恰到好處。
三位聖人沉默,眾考官自省。他們為官多年,處處自保,雖明知大渝現狀,卻無任何治理之術。
眾觀整張試卷,對外措施,對內舉措,躍然於紙上。倘若當今天子有此魄力,大渝何愁不興盛?
“請聖裁!”
“甲等!”
“甲等!”
“甲等!”
即便是敵國兩位聖人,也是被崔文的大局觀和治國方略所折服。文學不分國界,雖處於敵對狀態,但聖人絕做不出口是心非之舉。
三位聖人同時在書卷上留下文印,裁定為甲等。
緊接著,仲夏抽出另一張書卷,名《行路難》。
仲夏看著試卷,不知不覺的往下讀:“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讀完整首詩,眾官員胸中忽然有著一股氣蓄勢待發,那是一展胸中抱負的強烈願望。
許久,大渝聖人開口說道:“此詩讓我想到兩位聖人,一位是薑尚,一位是伊尹。”
薑尚,又名薑太公。有這麽一句話為世人所熟知,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他九十歲是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從此一展胸中抱負。
另一位是伊尹,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不久被君主湯聘用。
“爾等可覺得慚愧?”大渝聖人低沉道。
“為何?”仲夏等人紛紛抬頭,一臉茫然。
“爾等身在局中,自然糊塗。”大渝聖人輕歎道:“作者用兩位聖人為例,暗諷如今在朝官員。同樣用兩位聖人為例,卻又在激勵那些胸中有抱負,卻又懷才不遇的良材啊!”
先賢李白寫下這首詩,實則是用這兩位人物在激勵自己。
而今,崔文結合大渝現狀寫下這首詩,不僅暗諷,又以聖人激勵,實在妙不可言。
“這首詩的寓意,爾等不解倒也在情理之中。”敵國一位聖人出言道:“停、投、拔、顧四字,不但寫出作者的苦悶心情,又何嚐不是在為那些懷才不遇的良材惋惜。”
“冰塞川,雪滿山。一樣將那些受到挫折的讀書人的苦悶抑鬱心情表達出來,形象躍然於紙上。”
“此等文武全才,何故生於大渝,哀哉,哀哉!”兩位聖人一聲歎息,虛影消失,離開府文院。
他們都知道這種人才,大渝不可能放任他離開。敵國兩位聖人折服,為崔文歎息,為何生在如此腐朽的大渝,一腔抱負,一身才華卻不得施展,實在可悲,實在可歎。
“吾等慚愧!”聽得聖人解析,仲夏等人紛紛低頭。
“哎…”半空傳來一聲長歎,大渝聖人繼續說道:“爾等也無須自卑,大渝現狀如此,還須你等胸有抱負的良材挽救。就像作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之胸懷。”
最後一句,崔文激勵自己,也激勵懷才不遇的良材。
要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表現著崔文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著積極的態度和勇往直前、充滿自信的鬥爭精神。
“此詩可鎮國,十國案首非他莫屬!”大渝聖人說完,身影徐徐消散。
“仲夏,你收了一個好學生啊!”左曉由衷感歎,腳步略顯蹣跚,背影有些落寞。幾十年讀書修行,總是困在文侯境界,並非文采不行,而是沒有崔文那種勇往直前,充滿自信的鬥爭精神。
文院中,除宋係官員還在不明覺厲的批閱試卷外,眾官員都是退出文院,回到房中自省。
一首詩,引得三位聖人降臨,讓得批閱官員自行懺悔。整個文武大陸的曆史上,恐怕也唯有崔文一人而已。
本來滿心歡喜的欣賞鎮國詩,但出乎預料的,是這首鎮國詩所蘊含的寓意,讓得批閱官員慚愧。
今日批閱無疾而終!
……
宋家!
聽得大渝聖人宣布崔文詩出鎮國,乃十國案首後。宋華便慌慌張張的跑回宋府,請出宋家老家主出謀劃策。
“何事驚慌?”宋家後院,在那最不惹眼的茅草房中,透過燭光可見一道枯瘦身影,滿頭白發卻精神奕奕,中氣十足語出如雷動。
外界傳聞宋家老家主已經在十五年前仙逝,這對另外三大豪門而言,比皇帝駕崩更驚喜。
若非宋家老家主隱退,大渝就非如今四大豪門割據,而是宋家一家獨大。這位老家主,也是一手締造宋家神話的傳奇人物。
但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大半生未嚐敗績,最終卻敗在鎮國侯手中,從而假死隱退。
“父親,我懷疑崔鎮後代未死。”宋華輕聲說道。
經過打探調查,宋華確定崔文正是在大敬府殺宋宗後,而逃到景城的凶手。再結合當時的前因後果,發現此人十有八九就是崔鎮之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宋家乃四大豪門之首,你有何不滿?”老家主宋言禹輕聲說道,帶著不容置疑。
“父親可是懷念舊人?”宋華雖不滿,但不敢表現出來,旋即又說道:“而今崔文與我宋家針鋒相對,諫言陛下削弱士族豪門,重掌兵權。”
“糊塗!”宋言禹震怒:“舊人已故,我雖與他惺惺相惜,但在當時都各自為抱負而戰。你怎麽還看不出陛下謀略…”
“何故?”
“你真當天子昏庸?”宋言禹帶著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道:“當初陛下為何選擇宋家,而鏟除鎮國侯?”
“而眼下,我宋家又何嚐不是下一個鎮國侯?”
皇權謀略,豈會那般簡單?
當時,鎮國侯功高蓋主,大渝國內隻知有鎮國,而不知陛下。所以,天子利用宋家鏟除鎮國侯。而眼下,宋家日漸獨大,覆滅之日亦不遠矣。
“父親是說,陛下極可能接這次出題,來削弱士族豪門實力,要整理朝綱,重掌兵權?”宋華忽然驚醒,頓時大驚失色。
“那麽我們更應該將那些大膽諫言的考生扼殺!”宋華麵露狠色。
宋言禹看了一眼宋華,閉目小憩,不再言語。
此時,宋華也無心再待下去,離開茅草屋後,便召集宋家核心弟子集會。
“各位,如今朝堂生變,我宋家絕不能坐以待斃。”
“首先,將那些於我宋家不利的考生試卷統統棄之,不能讓其上榜。”宋華打算不能讓那些不利宋家的言辭,統統罷黜,不能讓其傳入天子眼中。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那些於崔文相同言論的答案,都作廢不上榜。
“可那崔文乃聖人欽點十國案首,且有詩出鎮國,必然要刊登聖道,傳入陛下眼中則是必然。”一位司職閱卷的宋係官員說道。
“此事並不難!”宋雀出言道:“明日便是武試,我們派三位考生連續挑戰,能殺之最好,若不能殺,也要將其廢掉。”
“對!如此以來,一位被廢掉的大才就算不得大才。”宋華眼前一亮:“既然是廢物,那麽天下人自然不會相信,他就是聖人欽點的十國案首,我們大可將其試卷作廢,即便三位考官也無話可說。”
“那便如此,宋山,宋海,宋嶽,你三人明日派前三武試,都挑戰崔文。”宋華想了想,似乎又覺得不妥,又說道:“宋雀,如果有變,你也可上場挑戰,必須將其殺掉或者廢掉!”
“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宋雀舔舔幹涸的嘴唇,道。
剛才聽得老家主的分析,宋華衣衫已是被冷汗侵濕。而此時,有著宋雀壓軸挑戰崔文,便覺得大事可期。
宋華忽然覺得老家主的話有些危言聳聽,現在看來,隻要扼殺掉崔文,那麽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什麽下一個崔家,可笑!”宋華陰沉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