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後病逝,享年51歲,葬於明孝陵,諡號孝慈皇後。
在老朱傷心欲絕的時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已經就藩的藩王們,在這個時候也少不了要回來祭拜。
老朱傷心欲絕,馬皇後和他相濡以沫,兩口子起於微末。
朱雄英需要考慮搬出坤寧宮了,現在他也不適合繼續住在坤寧宮了。搬回東宮,這也是朱雄英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太子東宮現在沒有太子妃,側妃呂氏暫理東宮事。而馬皇後過世,李妃攝六宮事。
老朱傷心欲絕,有些會不過來神。好在還有太子,讓他有些許安慰。
忙著批閱奏章的老朱聽到了小太監的匯報,“陛下,太孫來了。”
朱雄英拎著食盒,進入奉天殿後說道,“皇爺爺,該用膳了。”
“英兒啊。”老朱露出一點笑容,說道,“咱沒胃口,你吃吧。”
“皇爺爺,我可是答應了皇祖母的,要照顧好皇爺爺起居。”朱雄英一邊布菜,一邊說道,“皇爺爺,可莫要讓我在皇祖母跟前失信。”
一個小太監有些緊張、為難,不過還是小心翼翼的靠了過來。隻是還沒有動手試毒,就被老朱一腳踹飛。以前這些,都是馬皇後親自主管的。
也不是滿漢全席,隻是一些比較家常、普通的食物,不過朱雄英還是很注意葷素搭配的。
老朱吃著飯,想起來什麽說道,“你皇祖母走了,這些時日咱也忙的厲害,你怎麽回東宮了?是不是太子在瞎說什麽?”
“皇爺爺,皇祖母不在了,我住在坤寧宮也不好。”朱雄英笑著說道,“其實若不是我自小在皇祖母跟前長大,一直住在那裏也有悖禮製。”
老朱冷哼一聲,什麽禮製不禮製的,這還不是要看他怎麽來看。
“也是,你現在也長大了。要是你皇祖母還在,你住在坤寧宮也就住在那,沒事,現在搬回去也好。”老朱吃著飯菜,隨口說道,“就是咱想太孫......”
想起來了什麽,老朱放下筷子。
以前如果處理完政事還可以回坤寧宮,他知道老妻、孫兒會坤寧宮等著他。可是現在一切都變了,妻子離開了,孫兒也搬走了。
有些事情,或許時間才是最好的良藥。不過也很有可能,哪怕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未必能夠真正的做到讓人心裏的傷痕得到痊愈。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馬皇後的離世,確實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隻不過現在有些人是有意識的在忽略一些事情。
雖然也有朝廷大臣在不斷的說著續立六宮之主,但是老朱根本不可能采納這樣的建議,他的心裏皇後永遠隻是一個人,那個位置不可能有其他人能坐。
皇後的位置沒有人可以取代,很多朝廷大臣、文武百官也就認了。可是東宮一直不續立太子妃,這也不叫個事啊。
老朱的心裏有著小本本呢,那些請奏續立太子妃的大臣、勳貴,老朱都記在心裏,也會分析這些人的動機。
搬回東宮的朱雄英,他看起來越發忙碌了。
除了每天一個半時辰讀書,半個時候練武、半個時辰聽兵法之外,他還需要照料老朱的一日三餐。尚膳監掌印太監已經習慣了,每日都要來向太孫匯報情況。
老朱也習慣了,他知道這些食物都是尚膳監做的。隻不過他更習慣的是除非有特殊情況,要不然都是他的太孫拎著食盒過來,陪著他用膳。
朱雄英不知道他被後宮裏的一些妃嬪咒罵過多少次,因為現在的皇帝陛下有些時候辦完事了,或者剛剛和妃嬪聊完天。絕大多數時間是不會留宿或者陪著聊天,原因是擔心耽誤和太孫用膳,還要教導太孫呢。
“太孫,按照太孫的吩咐,匠人也多有摸索。匠人用石炭末加水和黃土混合,可製成炭球。”
“匠人將篩子掛起來......灑勻、晾曬,經過大約五天的時間,待其幹透便可用。”
朱雄英耐心的聽著,煤炭的使用在國內早就有了。煤鋪這些,在元朝的時候,在一些地方也都有了。所以煤炭有‘炭毒’這樣的事情,很多人也都知道了。
而朱雄英也很認真,撿起一塊核桃大小的煤球。
蜂窩煤暫時還沒有出現,但是朱雄英覺得自己可能是將一個在未來會被淘汰,但是現在足夠先進的行業給帶出來了。
搖煤球,這曾經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行業,隻不過在蜂窩煤出現後會被淘汰。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朱雄英交待工部仔細研究,總算是稍微的搞出來了煤球了。
朱雄英微微點頭,隨即說道,“好,列個條陳,報給太子殿下。”
說完這些,朱雄英說道,“你,帶些煤球隨我進宮。”
激動啊,小小的工部管事,如今有機會進皇宮、可以得見龍顏。也虧得他努力,在這兩年的時間裏一直很努力,帶著手底下的將人,總算是將太孫說的那些東西給製出來了。
一路上,朱雄英也沒少說些事情,比如說成本、比如說煤球的燃燒效果等等。
“皇爺爺,孫臣給手下人請賞了。”到了奉天殿,朱雄英往地上一趴。
朱標放下狼毫筆,瞪著朱雄英說道,“胡說些什麽?”
“太子殿下,兒臣兩年前曾向皇祖母立誌,要讓百姓吃飽穿暖、在冬日裏不被凍死。”朱雄英很堅定、很果決,“兩年來,兒臣始終不敢怠慢。今日工部總算製成煤球,雖不能讓天下子民冬日裏都暖和著,但是好歹有些幫助。”
老朱和朱標都知道這些事情,或者說朱雄英這麽一提,他們也想起來了。
老朱笑眯眯的看著朱雄英,問道,“哦?英兒,快說說。”
“皇爺爺,煤球就在殿外。”朱雄英笑著說道,“都是石炭末加黃泥、水,成本不高。雖不能說所有人都用得起,但是普通人家燒起來,比木柴該是要省些。邊軍苦寒,冬日裏也可以取暖。隻是炭毒需謹慎,得稍微通風。”
這一下老朱和朱標認真起來了,如果真的和木炭差不多成本,那麽這些個煤球,說不定能夠派上更大的用場。畢竟有些地方,尤其是邊軍所在的地方,不一定有太多木柴。
朱雄英還是能夠做些事情的,雖然他現在做的事情也隻是一些小事,或者隻是幫忙稍微的改進一些小東西。
但是這也都是有效果的,朱雄英的表現自然也被很多有心人關注著。
禮部尚書趙瑁上奏,請立朱雄英為皇太孫。
朱元璋心動了,因為他的長孫馬上就要十歲了。按照皇明祖訓,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次嫡子並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冊、銀印。
再等等,眼看著太孫就要滿十歲了,老朱不可能不動心。
朱標最近壓力有些大,因為他的父皇越來越嗜殺了。雖然他知道這是為了整頓吏治,隻是有些時候太過慘烈。
元朝末年的官僚機構極為腐朽,官吏貪腐成性,以至於老朱在建國後十分注意政風甚至達到矯枉過正的地步。他一方麵提倡廉潔,要求各級官吏遵紀守法,廉政愛民。另一方麵對於官吏犯法特下重典,以嚇阻官吏貪汙腐敗。
前兩年的空印案,讓朱標有些擔心。
這是因因空白蓋印公務文書而引發的案件,朝廷製度,每年各個布政使司下屬府州縣都需派出審計官吏前往京師戶部,核對其所在衙門繳納中央官府的錢糧、軍需事宜。
所有賬目必須和戶部審核後完全相符方能結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項不符就必須駁回重新造冊,且須再蓋上原地方機關大印才算完成。
但交通並不發達,往來路途遙遠,如果需要發回重造勢必耽誤相當多的時間,所以前往戶部審核的官員都備有事先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
這原本是從元朝既有的習慣性做法,錢糧在運輸過程中會有損耗,所以從運送一直到戶部接收時的數字一定不會相符,在路上到底損耗了多少,官員們無法事先預知,隻有到了戶部將要申報之時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額,所以派京官員都習慣用空印文書在京城才填寫實際的數目。
但是老朱聽說了,覺得這是官員相互勾結的欺君重罪,因而下令處罰所有相關官員,他誅殺了數百名官員。
他的父皇要是開始殺人,沒有人能攔得住。
在老朱傷心欲絕的時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已經就藩的藩王們,在這個時候也少不了要回來祭拜。
老朱傷心欲絕,馬皇後和他相濡以沫,兩口子起於微末。
朱雄英需要考慮搬出坤寧宮了,現在他也不適合繼續住在坤寧宮了。搬回東宮,這也是朱雄英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太子東宮現在沒有太子妃,側妃呂氏暫理東宮事。而馬皇後過世,李妃攝六宮事。
老朱傷心欲絕,有些會不過來神。好在還有太子,讓他有些許安慰。
忙著批閱奏章的老朱聽到了小太監的匯報,“陛下,太孫來了。”
朱雄英拎著食盒,進入奉天殿後說道,“皇爺爺,該用膳了。”
“英兒啊。”老朱露出一點笑容,說道,“咱沒胃口,你吃吧。”
“皇爺爺,我可是答應了皇祖母的,要照顧好皇爺爺起居。”朱雄英一邊布菜,一邊說道,“皇爺爺,可莫要讓我在皇祖母跟前失信。”
一個小太監有些緊張、為難,不過還是小心翼翼的靠了過來。隻是還沒有動手試毒,就被老朱一腳踹飛。以前這些,都是馬皇後親自主管的。
也不是滿漢全席,隻是一些比較家常、普通的食物,不過朱雄英還是很注意葷素搭配的。
老朱吃著飯,想起來什麽說道,“你皇祖母走了,這些時日咱也忙的厲害,你怎麽回東宮了?是不是太子在瞎說什麽?”
“皇爺爺,皇祖母不在了,我住在坤寧宮也不好。”朱雄英笑著說道,“其實若不是我自小在皇祖母跟前長大,一直住在那裏也有悖禮製。”
老朱冷哼一聲,什麽禮製不禮製的,這還不是要看他怎麽來看。
“也是,你現在也長大了。要是你皇祖母還在,你住在坤寧宮也就住在那,沒事,現在搬回去也好。”老朱吃著飯菜,隨口說道,“就是咱想太孫......”
想起來了什麽,老朱放下筷子。
以前如果處理完政事還可以回坤寧宮,他知道老妻、孫兒會坤寧宮等著他。可是現在一切都變了,妻子離開了,孫兒也搬走了。
有些事情,或許時間才是最好的良藥。不過也很有可能,哪怕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未必能夠真正的做到讓人心裏的傷痕得到痊愈。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馬皇後的離世,確實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隻不過現在有些人是有意識的在忽略一些事情。
雖然也有朝廷大臣在不斷的說著續立六宮之主,但是老朱根本不可能采納這樣的建議,他的心裏皇後永遠隻是一個人,那個位置不可能有其他人能坐。
皇後的位置沒有人可以取代,很多朝廷大臣、文武百官也就認了。可是東宮一直不續立太子妃,這也不叫個事啊。
老朱的心裏有著小本本呢,那些請奏續立太子妃的大臣、勳貴,老朱都記在心裏,也會分析這些人的動機。
搬回東宮的朱雄英,他看起來越發忙碌了。
除了每天一個半時辰讀書,半個時候練武、半個時辰聽兵法之外,他還需要照料老朱的一日三餐。尚膳監掌印太監已經習慣了,每日都要來向太孫匯報情況。
老朱也習慣了,他知道這些食物都是尚膳監做的。隻不過他更習慣的是除非有特殊情況,要不然都是他的太孫拎著食盒過來,陪著他用膳。
朱雄英不知道他被後宮裏的一些妃嬪咒罵過多少次,因為現在的皇帝陛下有些時候辦完事了,或者剛剛和妃嬪聊完天。絕大多數時間是不會留宿或者陪著聊天,原因是擔心耽誤和太孫用膳,還要教導太孫呢。
“太孫,按照太孫的吩咐,匠人也多有摸索。匠人用石炭末加水和黃土混合,可製成炭球。”
“匠人將篩子掛起來......灑勻、晾曬,經過大約五天的時間,待其幹透便可用。”
朱雄英耐心的聽著,煤炭的使用在國內早就有了。煤鋪這些,在元朝的時候,在一些地方也都有了。所以煤炭有‘炭毒’這樣的事情,很多人也都知道了。
而朱雄英也很認真,撿起一塊核桃大小的煤球。
蜂窩煤暫時還沒有出現,但是朱雄英覺得自己可能是將一個在未來會被淘汰,但是現在足夠先進的行業給帶出來了。
搖煤球,這曾經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行業,隻不過在蜂窩煤出現後會被淘汰。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朱雄英交待工部仔細研究,總算是稍微的搞出來了煤球了。
朱雄英微微點頭,隨即說道,“好,列個條陳,報給太子殿下。”
說完這些,朱雄英說道,“你,帶些煤球隨我進宮。”
激動啊,小小的工部管事,如今有機會進皇宮、可以得見龍顏。也虧得他努力,在這兩年的時間裏一直很努力,帶著手底下的將人,總算是將太孫說的那些東西給製出來了。
一路上,朱雄英也沒少說些事情,比如說成本、比如說煤球的燃燒效果等等。
“皇爺爺,孫臣給手下人請賞了。”到了奉天殿,朱雄英往地上一趴。
朱標放下狼毫筆,瞪著朱雄英說道,“胡說些什麽?”
“太子殿下,兒臣兩年前曾向皇祖母立誌,要讓百姓吃飽穿暖、在冬日裏不被凍死。”朱雄英很堅定、很果決,“兩年來,兒臣始終不敢怠慢。今日工部總算製成煤球,雖不能讓天下子民冬日裏都暖和著,但是好歹有些幫助。”
老朱和朱標都知道這些事情,或者說朱雄英這麽一提,他們也想起來了。
老朱笑眯眯的看著朱雄英,問道,“哦?英兒,快說說。”
“皇爺爺,煤球就在殿外。”朱雄英笑著說道,“都是石炭末加黃泥、水,成本不高。雖不能說所有人都用得起,但是普通人家燒起來,比木柴該是要省些。邊軍苦寒,冬日裏也可以取暖。隻是炭毒需謹慎,得稍微通風。”
這一下老朱和朱標認真起來了,如果真的和木炭差不多成本,那麽這些個煤球,說不定能夠派上更大的用場。畢竟有些地方,尤其是邊軍所在的地方,不一定有太多木柴。
朱雄英還是能夠做些事情的,雖然他現在做的事情也隻是一些小事,或者隻是幫忙稍微的改進一些小東西。
但是這也都是有效果的,朱雄英的表現自然也被很多有心人關注著。
禮部尚書趙瑁上奏,請立朱雄英為皇太孫。
朱元璋心動了,因為他的長孫馬上就要十歲了。按照皇明祖訓,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次嫡子並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冊、銀印。
再等等,眼看著太孫就要滿十歲了,老朱不可能不動心。
朱標最近壓力有些大,因為他的父皇越來越嗜殺了。雖然他知道這是為了整頓吏治,隻是有些時候太過慘烈。
元朝末年的官僚機構極為腐朽,官吏貪腐成性,以至於老朱在建國後十分注意政風甚至達到矯枉過正的地步。他一方麵提倡廉潔,要求各級官吏遵紀守法,廉政愛民。另一方麵對於官吏犯法特下重典,以嚇阻官吏貪汙腐敗。
前兩年的空印案,讓朱標有些擔心。
這是因因空白蓋印公務文書而引發的案件,朝廷製度,每年各個布政使司下屬府州縣都需派出審計官吏前往京師戶部,核對其所在衙門繳納中央官府的錢糧、軍需事宜。
所有賬目必須和戶部審核後完全相符方能結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項不符就必須駁回重新造冊,且須再蓋上原地方機關大印才算完成。
但交通並不發達,往來路途遙遠,如果需要發回重造勢必耽誤相當多的時間,所以前往戶部審核的官員都備有事先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
這原本是從元朝既有的習慣性做法,錢糧在運輸過程中會有損耗,所以從運送一直到戶部接收時的數字一定不會相符,在路上到底損耗了多少,官員們無法事先預知,隻有到了戶部將要申報之時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額,所以派京官員都習慣用空印文書在京城才填寫實際的數目。
但是老朱聽說了,覺得這是官員相互勾結的欺君重罪,因而下令處罰所有相關官員,他誅殺了數百名官員。
他的父皇要是開始殺人,沒有人能攔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