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覺得生活挺愉快的,他自認為很多的事情進展的也頗為順利。
首先來說太子朱標在久病後,也休養過來了,現在重新投入到了繁忙的公務當中。再者就是高麗、東瀛那邊的戰事也進展順利,高麗參倒是小事,白銀越來越多的湧入大明,這更加的重要。
藍玉在西番那邊戰事也順利,將賊寇驅趕至罕東之地。這也就是以後的敦煌、酒泉一帶,這也是為了更好的作為跳板,西域之地自然也是朱雄英必須要考慮收複的地方。
朱雄英在仔細的研究著地圖,關西之地需要考慮啊。
安定、阿端、曲先、罕東、赤斤、沙州諸衛,朱雄英覺得這關西七衛的設置屏蔽了西陲,保證了西域往來和入藏的使臣商隊的安全。
這些其實也是一些人眼裏的關外衛,為的自然是鞏固西北邊防,加強對西域地區的控製,維護明朝與阿拉伯和中亞各國的貢路暢通。
其實同樣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為了更好的攻擊一些蒙古部落,不管蒙古是不是分為了瓦剌、韃靼等部落,這些人都是需要警惕的。一旦大明這邊回過神來,就要出手的。
朱雄英的心情很不錯,說到底就是現在西南這邊是比較穩定的,至於江南之地、荊襄等地,哪怕偶爾有著一些小叛亂,但是那些也都是可笑的叛亂,一些衙役就可以平叛。
總的來說,現在的大明境內是比較安全的。現在也就是西南、西域這邊,還是偶爾有些叛亂,或者是這麽一些地方,也是各方勢力在不斷的爭奪。
大明如今處在攻勢,大明現在處在上風,這一點對於朱雄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軍事上的勝利讓朱雄英感覺到非常滿意,而地方的政務上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就是總的來說是風調雨順,大明現在休養生息的政策也很不錯,國富民強不再是一個奢望。
秋高馬肥的季節,朱雄英看著不斷運來的煤球,看著越來越多的布帛、棉花,也覺得很滿意。看起來大明的工匠們,北平府的百姓,不需要擔心這個冬天難捱了。
邊軍那邊也不需要擔心,朱雄英強迫不少人種植棉花,這還是有著一定的功效。一些藩王們的地界也種了棉花,也都是以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被朱雄英大部分收了回來。
剩下的一小部分,自然就是藩王們留著自用,以及老朱一道聖旨,藩王們屁顛屁顛的將那些棉花製成棉被,運往天津、送去高麗或者東瀛。他們要愛兵如子,這些棉被就是送給他們的護衛所用,哪怕他們的衛所在給朝廷打仗。
軍事、民生,或者是很多的政務、吏治,這也都是非常不錯的,一切順利、國泰民安。
朱雄英的北平修建的不錯,不管是城池還是紫禁城。雖然累死了不少戰俘或者死囚,但是通往天津的高速公路,現在修建的也還算不錯,拱衛京師的天津,必須要重視。
朱雄英看起來就是這麽的心安理得,他也沒有感覺到什麽良心不安。有些事情必須要這麽做,接下來他肯定還是會繼續這麽做,甚至還是要進一步的擴大規模。
北平這邊開發了還不夠,遼東之地的開發算起來才是一個無底洞。現如今的生產條件,說實話想要開發遼東之地,想要黑土地成為北大倉,這將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
但是朱雄英覺得小範圍的開發也是有必要的,北邊的軍糧產出,不說完全自給自足吧,但是也需要考慮盡可能的承擔大半。不說完全將這裏變成北大倉,可是顯然也不能是一些人認為的策馬馳騁之地,不能留給一些野人。
還是要一步步來,如今國家內部算是理順了,自然也就需要將一些此前沒有被當做領土,或者是以前不重視的一些地方給開發出來。
現在很多人眼裏,遼東之地是蠻荒之地,開發這些地方是他們認為根本不劃算的事情。但是馬文很清楚,開發這裏不隻是為了得到一個魚米之鄉,可以供給邊軍。
這也是有著一定的戰略意圖,自然也就是擠壓一些部族的生存空間。更重要的是這些蠻荒之地一旦成為了大明子民眼裏的魚米之鄉,農耕文明就可以紮根下來,這才是更加重要的。
大明現在地廣人稀,現在根本不需要擔心沒有耕田可用。現在更需要擔心的是人口不夠,而不是所謂的土地兼並。朱雄英如今想著的開發東北地區,肯定也不是大開發,隻是打下一個楔子而已。
朱雄英繼續計劃著,也在規劃,“江南荊襄之地,這是整個國家的財政中心,主要的糧食基地。但是遼東這邊,需要稍微的提供一點產出,以後越南那些地方也要有點產出。”
“還是不能將財政、糧食安全放在一個區域,大明需要好幾個糧食基地,隻不過一些是主要基地,一些就是要有著次要的基地了。”
“西域這些地方,以後可以多種棉花。好像我們的是亞洲棉,產出還是不如一些歐洲還是其他的棉花。但是也行啊,好歹那邊地方應該是適合種植棉花的,得多努力才行。”
開發,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朱雄英也覺得這樣的一些地方想要開發出來,可不是一些容易的事情,也不是可以立竿見影就可以看出來一些成效的。
將全國看做一個棋盤,不去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這也是老朱教育朱雄英的,這也是讓朱雄英獲益匪淺的。
畢竟他是這個國家的接班人,有些地方就算看似有所虧欠、縮減,但是在其他的地方補出來就好。很多的時候,還是需要有著更好的大局觀,格局是非常重要的。
在朱雄英繼續研究著地圖的時候,徐妙清輕輕的走入宮殿,“夫君,該用膳了。”
“清兒,過來。”朱雄英指著地圖,頗為自得的說道,“陪我看看這輿圖,看看我大明江山!”
徐妙清走了過來,也頗為驕傲的說道,“皇祖父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乃聖人之功!夫君開疆拓土......”
“皇爺爺的功業,自然不需多提,至於我的那些些許功績更是不值一提。”朱雄英笑了起來,對徐妙清說道,“更何況這一次高麗、東瀛之事,還是皇爺爺親自布局、調兵遣將,皇爺爺也隻是為我造勢而已。”
想起來了什麽,朱雄英說道,“半旬後,你先行回應天府,馬上就是寒冬臘月了,你們先回去。今年這一大半年都沒回去了,皇爺爺也該催促我們了。”
徐妙清自然也知道這些事情,朱雄英在北平繼續坐鎮,她自然是陪著過來的。但是眼看著,朱雄英就要準備回去了,作為朱雄英的正妻,徐妙清也是要回去祭祖的。
至於已經成為側妃的練瓊瓊,她回不回去其實不重要,老朱也不會在意的。
朱雄英看著還算豐盛的晚宴,暫時也不需要急著什麽土豆、玉米之類的高產作物。現在的大明有著足夠的糧食產出,可以養活百姓。
說什麽跨海、環球航行之類的事情,朱雄英也覺得稍微有點早,暫時也沒必要好高騖遠,現在的大明也沒有基礎。更何況朱雄英也很清楚,麥哲倫、哥倫布,包括鄭和那些人,他們的航海也是有前人不斷的積累。
現在的大明還不具備那些實力,現在的大明也不需要開始一些特別長的航海冒險,暫時將眼前的一些事情處理好,那就是比什麽都要重要的事情。
這算得上是比較平靜的一年,這也是順利的一年,讓朱雄英比較滿意。他也希望接下來可以繼續保持這樣的步調,將基礎夯實,這是比什麽都要重要的事情,朱雄英還有很多的遠大抱負呢。
徐妙清帶著一些女眷先回應天府了,朱雄英則是繼續坐鎮北平,隻是剛剛在臘月的時候,朱雄英就接到了奏報。
李善長中風,不良與行、口不能言,這也讓朱雄英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想到李善長如今也七十八了,在這個年代絕對算得上是高壽了,這也不需要覺得有什麽好意外的。
大概李善長比起曆史上要好不少,沒有被幾乎滿門抄斬,現在還能安享晚年,這也就不錯了。沒了國公之外,好歹還活著,他的子孫也有著一些機會表現、起複。
隻是朱雄英比較揪心啊,主要就是李祺的能力雖然不錯,但是天津這樣一個關鍵的地方,李祺可能還有些坐鎮不了。
回應天府的時候再看看,找一個能力不俗、經驗豐富的官員,給他安上一些罪名貶斥過來吧。這也是常規操作,朝堂上的那些人品級高,看不上天津知府這個小地方官。
更何況老朱不去貶斥,怎麽能顯得出來小朱的恩德呢,這都是套路啊!
這樣的事情小朱做起來心安理得,老朱和大朱做起這些事情也都是非常得心應手的,他們可以不在乎那些官員的感受,他們在乎的隻是那些文武能不能派上用場!
首先來說太子朱標在久病後,也休養過來了,現在重新投入到了繁忙的公務當中。再者就是高麗、東瀛那邊的戰事也進展順利,高麗參倒是小事,白銀越來越多的湧入大明,這更加的重要。
藍玉在西番那邊戰事也順利,將賊寇驅趕至罕東之地。這也就是以後的敦煌、酒泉一帶,這也是為了更好的作為跳板,西域之地自然也是朱雄英必須要考慮收複的地方。
朱雄英在仔細的研究著地圖,關西之地需要考慮啊。
安定、阿端、曲先、罕東、赤斤、沙州諸衛,朱雄英覺得這關西七衛的設置屏蔽了西陲,保證了西域往來和入藏的使臣商隊的安全。
這些其實也是一些人眼裏的關外衛,為的自然是鞏固西北邊防,加強對西域地區的控製,維護明朝與阿拉伯和中亞各國的貢路暢通。
其實同樣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為了更好的攻擊一些蒙古部落,不管蒙古是不是分為了瓦剌、韃靼等部落,這些人都是需要警惕的。一旦大明這邊回過神來,就要出手的。
朱雄英的心情很不錯,說到底就是現在西南這邊是比較穩定的,至於江南之地、荊襄等地,哪怕偶爾有著一些小叛亂,但是那些也都是可笑的叛亂,一些衙役就可以平叛。
總的來說,現在的大明境內是比較安全的。現在也就是西南、西域這邊,還是偶爾有些叛亂,或者是這麽一些地方,也是各方勢力在不斷的爭奪。
大明如今處在攻勢,大明現在處在上風,這一點對於朱雄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軍事上的勝利讓朱雄英感覺到非常滿意,而地方的政務上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就是總的來說是風調雨順,大明現在休養生息的政策也很不錯,國富民強不再是一個奢望。
秋高馬肥的季節,朱雄英看著不斷運來的煤球,看著越來越多的布帛、棉花,也覺得很滿意。看起來大明的工匠們,北平府的百姓,不需要擔心這個冬天難捱了。
邊軍那邊也不需要擔心,朱雄英強迫不少人種植棉花,這還是有著一定的功效。一些藩王們的地界也種了棉花,也都是以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被朱雄英大部分收了回來。
剩下的一小部分,自然就是藩王們留著自用,以及老朱一道聖旨,藩王們屁顛屁顛的將那些棉花製成棉被,運往天津、送去高麗或者東瀛。他們要愛兵如子,這些棉被就是送給他們的護衛所用,哪怕他們的衛所在給朝廷打仗。
軍事、民生,或者是很多的政務、吏治,這也都是非常不錯的,一切順利、國泰民安。
朱雄英的北平修建的不錯,不管是城池還是紫禁城。雖然累死了不少戰俘或者死囚,但是通往天津的高速公路,現在修建的也還算不錯,拱衛京師的天津,必須要重視。
朱雄英看起來就是這麽的心安理得,他也沒有感覺到什麽良心不安。有些事情必須要這麽做,接下來他肯定還是會繼續這麽做,甚至還是要進一步的擴大規模。
北平這邊開發了還不夠,遼東之地的開發算起來才是一個無底洞。現如今的生產條件,說實話想要開發遼東之地,想要黑土地成為北大倉,這將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
但是朱雄英覺得小範圍的開發也是有必要的,北邊的軍糧產出,不說完全自給自足吧,但是也需要考慮盡可能的承擔大半。不說完全將這裏變成北大倉,可是顯然也不能是一些人認為的策馬馳騁之地,不能留給一些野人。
還是要一步步來,如今國家內部算是理順了,自然也就需要將一些此前沒有被當做領土,或者是以前不重視的一些地方給開發出來。
現在很多人眼裏,遼東之地是蠻荒之地,開發這些地方是他們認為根本不劃算的事情。但是馬文很清楚,開發這裏不隻是為了得到一個魚米之鄉,可以供給邊軍。
這也是有著一定的戰略意圖,自然也就是擠壓一些部族的生存空間。更重要的是這些蠻荒之地一旦成為了大明子民眼裏的魚米之鄉,農耕文明就可以紮根下來,這才是更加重要的。
大明現在地廣人稀,現在根本不需要擔心沒有耕田可用。現在更需要擔心的是人口不夠,而不是所謂的土地兼並。朱雄英如今想著的開發東北地區,肯定也不是大開發,隻是打下一個楔子而已。
朱雄英繼續計劃著,也在規劃,“江南荊襄之地,這是整個國家的財政中心,主要的糧食基地。但是遼東這邊,需要稍微的提供一點產出,以後越南那些地方也要有點產出。”
“還是不能將財政、糧食安全放在一個區域,大明需要好幾個糧食基地,隻不過一些是主要基地,一些就是要有著次要的基地了。”
“西域這些地方,以後可以多種棉花。好像我們的是亞洲棉,產出還是不如一些歐洲還是其他的棉花。但是也行啊,好歹那邊地方應該是適合種植棉花的,得多努力才行。”
開發,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朱雄英也覺得這樣的一些地方想要開發出來,可不是一些容易的事情,也不是可以立竿見影就可以看出來一些成效的。
將全國看做一個棋盤,不去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這也是老朱教育朱雄英的,這也是讓朱雄英獲益匪淺的。
畢竟他是這個國家的接班人,有些地方就算看似有所虧欠、縮減,但是在其他的地方補出來就好。很多的時候,還是需要有著更好的大局觀,格局是非常重要的。
在朱雄英繼續研究著地圖的時候,徐妙清輕輕的走入宮殿,“夫君,該用膳了。”
“清兒,過來。”朱雄英指著地圖,頗為自得的說道,“陪我看看這輿圖,看看我大明江山!”
徐妙清走了過來,也頗為驕傲的說道,“皇祖父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乃聖人之功!夫君開疆拓土......”
“皇爺爺的功業,自然不需多提,至於我的那些些許功績更是不值一提。”朱雄英笑了起來,對徐妙清說道,“更何況這一次高麗、東瀛之事,還是皇爺爺親自布局、調兵遣將,皇爺爺也隻是為我造勢而已。”
想起來了什麽,朱雄英說道,“半旬後,你先行回應天府,馬上就是寒冬臘月了,你們先回去。今年這一大半年都沒回去了,皇爺爺也該催促我們了。”
徐妙清自然也知道這些事情,朱雄英在北平繼續坐鎮,她自然是陪著過來的。但是眼看著,朱雄英就要準備回去了,作為朱雄英的正妻,徐妙清也是要回去祭祖的。
至於已經成為側妃的練瓊瓊,她回不回去其實不重要,老朱也不會在意的。
朱雄英看著還算豐盛的晚宴,暫時也不需要急著什麽土豆、玉米之類的高產作物。現在的大明有著足夠的糧食產出,可以養活百姓。
說什麽跨海、環球航行之類的事情,朱雄英也覺得稍微有點早,暫時也沒必要好高騖遠,現在的大明也沒有基礎。更何況朱雄英也很清楚,麥哲倫、哥倫布,包括鄭和那些人,他們的航海也是有前人不斷的積累。
現在的大明還不具備那些實力,現在的大明也不需要開始一些特別長的航海冒險,暫時將眼前的一些事情處理好,那就是比什麽都要重要的事情。
這算得上是比較平靜的一年,這也是順利的一年,讓朱雄英比較滿意。他也希望接下來可以繼續保持這樣的步調,將基礎夯實,這是比什麽都要重要的事情,朱雄英還有很多的遠大抱負呢。
徐妙清帶著一些女眷先回應天府了,朱雄英則是繼續坐鎮北平,隻是剛剛在臘月的時候,朱雄英就接到了奏報。
李善長中風,不良與行、口不能言,這也讓朱雄英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想到李善長如今也七十八了,在這個年代絕對算得上是高壽了,這也不需要覺得有什麽好意外的。
大概李善長比起曆史上要好不少,沒有被幾乎滿門抄斬,現在還能安享晚年,這也就不錯了。沒了國公之外,好歹還活著,他的子孫也有著一些機會表現、起複。
隻是朱雄英比較揪心啊,主要就是李祺的能力雖然不錯,但是天津這樣一個關鍵的地方,李祺可能還有些坐鎮不了。
回應天府的時候再看看,找一個能力不俗、經驗豐富的官員,給他安上一些罪名貶斥過來吧。這也是常規操作,朝堂上的那些人品級高,看不上天津知府這個小地方官。
更何況老朱不去貶斥,怎麽能顯得出來小朱的恩德呢,這都是套路啊!
這樣的事情小朱做起來心安理得,老朱和大朱做起這些事情也都是非常得心應手的,他們可以不在乎那些官員的感受,他們在乎的隻是那些文武能不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