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煐早早的上朝了,坐在龍椅上的他在耐心的聽著文武百官在奏報政事。
他還是很有耐心的,雖然和老朱知會過一些事情,兩個人也確確實實在這段時間裏仔細的討論過一些事情。但是現在,沒必要立刻在朝堂上提出來,需要一些個合適的時機。
其實朱允煐也很清楚,大明朝雖然開國三十載了,大明朝的國勢也越來越強不假。對於朱允煐來說,也確實是感覺到比較滿意和驕傲的。
“此次朝廷大勝,北邊暫時安寧。”朱允煐緩緩開口,對文武百官說道,“各部且記得協理此事,籌功、封賞之事不得耽擱。都督府、兵部,即刻報上條陳。”
對於朱允煐的話,大家並不會感覺到意外,大家也都覺得應該這麽做。說起來,也因為這些事情就是朱允煐這個皇帝應該做的事情,這是朝堂上袞袞諸公的分內之事。
尤其是開國之初,若是有功的將士的封賞都做不好,那可就要出現大問題了。
朱允煐很清楚一些事情,對於這些事情自然也是比較放心。現如今的一些個事情,他可以放心的去整理,可以在這段時間踏踏實實的去做一些個比較大的變革。
下朝後的朱允煐回到了武英殿,他要處理的事情不少。他也讓人帶來了一大堆資料,朱允煐這個時候也可以踏踏實實的去做一些個事情。
在大明的人口統計、土地製度,這一切都是很嚴肅的話題。因為老朱對戶籍問題無比在乎,以前就有戶帖,就有黃冊。
洪武初年的時候人口看起來很少,甚至不足宋朝時的十分之一。但是這裏麵有著很多隱藏的人口,或者是淪為富戶的佃戶、奴仆。再者就是逃散的,也確實不少。
現如今大明的人口在快速增加,朱允煐也仔細的在研究著大明的人口增長規律。
從洪武一年到十年左右,這段時間是清查人口。從洪武十五年左右,大明開始了‘人口普查’,也包括大明國泰民安,人口開始迅速的增加了。
尤其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後,地方割據勢力幾乎被徹底的消除,大明附近也沒有太多的大敵。人口暴增也不為過,大明的戶籍早就超過了一千萬戶,這還不算一些可能被隱藏的人口。
因為大明的土地早就警告了丈量,現在的土地基本上是在四億畝左右,大明現在每年的稅糧則可以達到三千三百萬石。這些,可是地地道道的稅糧,沒有其他的稅收。
隱瞞土地、投獻,這是存在的。就像隱藏人口一樣,哪怕大明一直是在清查人口、嚴格管控戶籍,不過這樣的事情確確實實是存在的,這也是避免不了的一些事情。
雖然現在還沒有特別完整的統計,但是朱允煐覺得人口達到一億的規模,距離這個數字也不遠了,大明朝的國勢強盛也可以在這裏看得出來了。
當然這一切還不夠,宋朝的時候人口多。沒有那麽一些個燕雲十六州,宋朝的人口也一直都不算少。大明朝的人力資源,還有進一步提升的必要,這也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體現。
朱允煐很清楚這個道理,這也是他現在非常想要推行土改的一個原因,因為大明的土地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多。
土地應該養活更多的人,養活在不斷增加的大明人口,而不是淪為極少數人斂聚財富的一個工具,不能是一些人控製農民們的一些手段。
對於這些事情,朱允煐是很敏感的,他很清楚,現如今的大明確確實實需要做的更好一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朱允煐可不希望到最後的時候,明朝再次出現如同曆史上的那種收不起來稅、養不活人的局麵,他可不希望看到極少數人拿著大明的俸祿哭窮,在賊寇或者異族來到的時候一邊哭窮一邊做好了投敵的準備。
這樣的事情可不是在誇張,不管是吐槽大明的宗室也好,或者是吐槽小冰河時代的到來,這些確實都是大明衰敗的一個原因,甚至那些清談誤國或者是內訌都是原因。
但是歸根到底,還是百姓活不下去了也就隻能造反了。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的叛亂,再加上女真人的虎視眈眈,這才導致中原沉淪。
隻要百姓有地種,隻要百姓能夠活下去,想要出現那麽一些個席卷天下的造反,那就有些難了。不是活不下去,可沒多少人是想要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朱允煐對此是比較有底氣的,有些政策他肯定是需要去處理好,有些政策是他必須要去執行的,他可不一定是要將一些事情留給後世子孫去處理。
心情不錯的朱允煐皺眉看著折子,估計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朝堂上下就需要再次吵鬧起來,絕對沒辦法閑著。
想起來朱允煐當皇帝以來,好像還真的沒辦法完全的清淨,還真的是發生了不少的事情,也都是需要他這個皇帝去處置。
登基之初的時候就是雜亂紛紛,好在朱允煐這個皇太孫地位穩固,再加上老朱有意的扶植,朱允煐對於朝廷的把控一直比較穩。相比起很多新皇帝登基後忙著收權、培植班底,朱允煐可就沒有這方麵的麻煩。
登基的事情暫且不說,一登基就是春闈案。因為南北榜的事情鬧得天下士子議論紛紛,結果就是將衍聖公一係也拖入了這件事情當中,隨即引起更大的議論。
衍聖公依然是衍聖公,因為孔子的尊崇還是有必要的,大明也效仿以前的朝代對孔子尊以王爵。隻是衍聖公,不再是文官之首,不再是正一品的官位。
衍聖公的爵位,隻是七品而已,相比起宋朝高了一級,相比起元朝的三品又降了一些。
孔洙一脈,這也是真正的嫡脈。衍聖公的爵位回到了孔洙一脈,大明朝這是在方方麵麵的確立著一些規矩,嫡長製度的最堅實的支持者就是大明的皇室。
這顯然不是什麽壞事情,朱允煐也一直覺得自己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立賢之類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朱允煐不希望看到後世子孫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還是少點麻煩就好。
多事之秋,也是因為朱允煐剛剛登基就在北邊大打出手,國朝大勝是真的,自然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大明的兵力強盛,看到了大明現在是橫掃八荒。
這樣的一個多事之秋還沒有結束,這登基的第一年還沒有過去呢,朱允煐接下來自然還要做很多的事情,這都是影響朝廷的走勢,影響這個天下的走勢。
甘之如飴,哪怕自己看起來累得不輕,不過朱允煐確確實實是非常享受這一切,他很喜歡這樣的狀態。
說到底他是權力欲很強的人,責任感也不缺,他覺得自己可以治理好天下,而不是坐在帝王的位置上忙著享樂,或者求仙拜佛以期長生。
預熱要開始了,朱允煐這個皇帝不喜歡直接就開門見山的做一些事情。有些事情要順其自然的引導過來,必須要稍微的預熱一下,這樣才好自然而然的開始接下來的一係列大動作。
老朱也是在忙碌著,這個本來就是比較工作狂的皇帝似乎是在‘代班’一次後再次品嚐到了掌控朝堂的樂趣了,他這個時候看起來開始活躍起來了。
文武百官在這個時候是稍微有點傻眼的,不過對於這樣的一些事情也算得上是見怪不怪了。
作為大明朝的臣子就需要學會無縫連接,以前是為皇帝、皇太孫服務,現在是給皇帝和太上皇打工,這些事情對於他們來說確實不算是什麽棘手的事情。
隻是有些人也會感覺到比較擔心,以前太上皇幾乎是不怎麽幹涉朝政的。或者說就算是參與朝政,基本上也是不會在明麵上,頂多也就是在幕後遙控指揮而已。
可是現在太上皇頻繁召見大臣,開始主動要求臣子們將折子送過去,這就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了。
哪怕太上皇要的折子基本上是戶部,是和民生有關的,但是這到底也是直接插手朝政了,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啊。
朱允煐沒有覺得不高興,主要就是因為他知道老朱這麽做的原因,他也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和他的皇爺爺唱雙簧,這樣的事情朱允煐是得心應手的,這也是為了接下來的一些事情做準備。
茹瑺作為吏部尚書,這是所謂的‘天官’,手握實權的他也被認為是朱允煐的最可靠的班底,他現在就是感覺到有些比較棘手。
雖然茹瑺也習慣了說太上皇和皇帝毫無隔閡,或者說底下的朝臣不太需要考慮投靠之類的,但是這也就是相對來說而已。
“陛下,太上皇今日頻詔臣子,眾位同僚私下裏也是議論紛紛。”茹瑺看著朱允煐,語重心長的說道,“陛下是不是要和太上皇聊一聊?”
茹瑺這是絕對的班底,所以他在這個時候才會毫無保留的對朱允煐說出這些事情,這簡直就是在挑撥兩代帝王、讓兩代帝王生出‘嫌隙’啊。
朱允煐不在意這些,笑著說道,“做好本分,這事朕心裏清楚!”
7017k
他還是很有耐心的,雖然和老朱知會過一些事情,兩個人也確確實實在這段時間裏仔細的討論過一些事情。但是現在,沒必要立刻在朝堂上提出來,需要一些個合適的時機。
其實朱允煐也很清楚,大明朝雖然開國三十載了,大明朝的國勢也越來越強不假。對於朱允煐來說,也確實是感覺到比較滿意和驕傲的。
“此次朝廷大勝,北邊暫時安寧。”朱允煐緩緩開口,對文武百官說道,“各部且記得協理此事,籌功、封賞之事不得耽擱。都督府、兵部,即刻報上條陳。”
對於朱允煐的話,大家並不會感覺到意外,大家也都覺得應該這麽做。說起來,也因為這些事情就是朱允煐這個皇帝應該做的事情,這是朝堂上袞袞諸公的分內之事。
尤其是開國之初,若是有功的將士的封賞都做不好,那可就要出現大問題了。
朱允煐很清楚一些事情,對於這些事情自然也是比較放心。現如今的一些個事情,他可以放心的去整理,可以在這段時間踏踏實實的去做一些個比較大的變革。
下朝後的朱允煐回到了武英殿,他要處理的事情不少。他也讓人帶來了一大堆資料,朱允煐這個時候也可以踏踏實實的去做一些個事情。
在大明的人口統計、土地製度,這一切都是很嚴肅的話題。因為老朱對戶籍問題無比在乎,以前就有戶帖,就有黃冊。
洪武初年的時候人口看起來很少,甚至不足宋朝時的十分之一。但是這裏麵有著很多隱藏的人口,或者是淪為富戶的佃戶、奴仆。再者就是逃散的,也確實不少。
現如今大明的人口在快速增加,朱允煐也仔細的在研究著大明的人口增長規律。
從洪武一年到十年左右,這段時間是清查人口。從洪武十五年左右,大明開始了‘人口普查’,也包括大明國泰民安,人口開始迅速的增加了。
尤其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後,地方割據勢力幾乎被徹底的消除,大明附近也沒有太多的大敵。人口暴增也不為過,大明的戶籍早就超過了一千萬戶,這還不算一些可能被隱藏的人口。
因為大明的土地早就警告了丈量,現在的土地基本上是在四億畝左右,大明現在每年的稅糧則可以達到三千三百萬石。這些,可是地地道道的稅糧,沒有其他的稅收。
隱瞞土地、投獻,這是存在的。就像隱藏人口一樣,哪怕大明一直是在清查人口、嚴格管控戶籍,不過這樣的事情確確實實是存在的,這也是避免不了的一些事情。
雖然現在還沒有特別完整的統計,但是朱允煐覺得人口達到一億的規模,距離這個數字也不遠了,大明朝的國勢強盛也可以在這裏看得出來了。
當然這一切還不夠,宋朝的時候人口多。沒有那麽一些個燕雲十六州,宋朝的人口也一直都不算少。大明朝的人力資源,還有進一步提升的必要,這也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體現。
朱允煐很清楚這個道理,這也是他現在非常想要推行土改的一個原因,因為大明的土地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多。
土地應該養活更多的人,養活在不斷增加的大明人口,而不是淪為極少數人斂聚財富的一個工具,不能是一些人控製農民們的一些手段。
對於這些事情,朱允煐是很敏感的,他很清楚,現如今的大明確確實實需要做的更好一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朱允煐可不希望到最後的時候,明朝再次出現如同曆史上的那種收不起來稅、養不活人的局麵,他可不希望看到極少數人拿著大明的俸祿哭窮,在賊寇或者異族來到的時候一邊哭窮一邊做好了投敵的準備。
這樣的事情可不是在誇張,不管是吐槽大明的宗室也好,或者是吐槽小冰河時代的到來,這些確實都是大明衰敗的一個原因,甚至那些清談誤國或者是內訌都是原因。
但是歸根到底,還是百姓活不下去了也就隻能造反了。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的叛亂,再加上女真人的虎視眈眈,這才導致中原沉淪。
隻要百姓有地種,隻要百姓能夠活下去,想要出現那麽一些個席卷天下的造反,那就有些難了。不是活不下去,可沒多少人是想要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朱允煐對此是比較有底氣的,有些政策他肯定是需要去處理好,有些政策是他必須要去執行的,他可不一定是要將一些事情留給後世子孫去處理。
心情不錯的朱允煐皺眉看著折子,估計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朝堂上下就需要再次吵鬧起來,絕對沒辦法閑著。
想起來朱允煐當皇帝以來,好像還真的沒辦法完全的清淨,還真的是發生了不少的事情,也都是需要他這個皇帝去處置。
登基之初的時候就是雜亂紛紛,好在朱允煐這個皇太孫地位穩固,再加上老朱有意的扶植,朱允煐對於朝廷的把控一直比較穩。相比起很多新皇帝登基後忙著收權、培植班底,朱允煐可就沒有這方麵的麻煩。
登基的事情暫且不說,一登基就是春闈案。因為南北榜的事情鬧得天下士子議論紛紛,結果就是將衍聖公一係也拖入了這件事情當中,隨即引起更大的議論。
衍聖公依然是衍聖公,因為孔子的尊崇還是有必要的,大明也效仿以前的朝代對孔子尊以王爵。隻是衍聖公,不再是文官之首,不再是正一品的官位。
衍聖公的爵位,隻是七品而已,相比起宋朝高了一級,相比起元朝的三品又降了一些。
孔洙一脈,這也是真正的嫡脈。衍聖公的爵位回到了孔洙一脈,大明朝這是在方方麵麵的確立著一些規矩,嫡長製度的最堅實的支持者就是大明的皇室。
這顯然不是什麽壞事情,朱允煐也一直覺得自己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立賢之類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朱允煐不希望看到後世子孫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還是少點麻煩就好。
多事之秋,也是因為朱允煐剛剛登基就在北邊大打出手,國朝大勝是真的,自然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大明的兵力強盛,看到了大明現在是橫掃八荒。
這樣的一個多事之秋還沒有結束,這登基的第一年還沒有過去呢,朱允煐接下來自然還要做很多的事情,這都是影響朝廷的走勢,影響這個天下的走勢。
甘之如飴,哪怕自己看起來累得不輕,不過朱允煐確確實實是非常享受這一切,他很喜歡這樣的狀態。
說到底他是權力欲很強的人,責任感也不缺,他覺得自己可以治理好天下,而不是坐在帝王的位置上忙著享樂,或者求仙拜佛以期長生。
預熱要開始了,朱允煐這個皇帝不喜歡直接就開門見山的做一些事情。有些事情要順其自然的引導過來,必須要稍微的預熱一下,這樣才好自然而然的開始接下來的一係列大動作。
老朱也是在忙碌著,這個本來就是比較工作狂的皇帝似乎是在‘代班’一次後再次品嚐到了掌控朝堂的樂趣了,他這個時候看起來開始活躍起來了。
文武百官在這個時候是稍微有點傻眼的,不過對於這樣的一些事情也算得上是見怪不怪了。
作為大明朝的臣子就需要學會無縫連接,以前是為皇帝、皇太孫服務,現在是給皇帝和太上皇打工,這些事情對於他們來說確實不算是什麽棘手的事情。
隻是有些人也會感覺到比較擔心,以前太上皇幾乎是不怎麽幹涉朝政的。或者說就算是參與朝政,基本上也是不會在明麵上,頂多也就是在幕後遙控指揮而已。
可是現在太上皇頻繁召見大臣,開始主動要求臣子們將折子送過去,這就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了。
哪怕太上皇要的折子基本上是戶部,是和民生有關的,但是這到底也是直接插手朝政了,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啊。
朱允煐沒有覺得不高興,主要就是因為他知道老朱這麽做的原因,他也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和他的皇爺爺唱雙簧,這樣的事情朱允煐是得心應手的,這也是為了接下來的一些事情做準備。
茹瑺作為吏部尚書,這是所謂的‘天官’,手握實權的他也被認為是朱允煐的最可靠的班底,他現在就是感覺到有些比較棘手。
雖然茹瑺也習慣了說太上皇和皇帝毫無隔閡,或者說底下的朝臣不太需要考慮投靠之類的,但是這也就是相對來說而已。
“陛下,太上皇今日頻詔臣子,眾位同僚私下裏也是議論紛紛。”茹瑺看著朱允煐,語重心長的說道,“陛下是不是要和太上皇聊一聊?”
茹瑺這是絕對的班底,所以他在這個時候才會毫無保留的對朱允煐說出這些事情,這簡直就是在挑撥兩代帝王、讓兩代帝王生出‘嫌隙’啊。
朱允煐不在意這些,笑著說道,“做好本分,這事朕心裏清楚!”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