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親弟弟、親侄兒是什麽德行,朱允煐也是心裏有數的。大概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生來會打洞。
朱允熥和桑氏這兩個,他們本身就有些混不吝。再好的孩子在他們跟前,也養成小無賴。
看著朱橚,朱允煐笑著說道,“五叔,春闈已經開始,隻是就現如今來說,這一科可造之材偏少。說不得還要再看看,這些個人要是能厚積薄發倒是好事。”
朱橚有些失望,看起來這一科又是沒有什麽大才子了。
想起來什麽,朱允煐說道,“《孝康大典》到底不同,本該是一部巨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之典籍。雖說現如今已是征召不少人,但是想來也是不夠。”
朱橚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其實就算是編著有《救荒本草》這樣的作品,朱橚也明白他不是什麽文學家。要是沒有一些有才華的人坐鎮,他肯定做不好這些事情。
“解縉倒是有些才華,他本是江西解元,七歲能文、十二歲讀盡《四書》《五經》。雖說早年間因李善長之固被皇爺爺責罰,隻是這些年想來也是有些長進。其母喪事剛結束,咱準備將其調入應天,授總裁之職。”
朱橚立刻說道,“陛下,蔣用文可為副總裁。”
《孝康大典》自然是朱橚主持編纂,而現如今也需要一些有才華的人負責具體的事情。
解縉這個大才子自然不用說,可以委以重任。而蔣用文,少年時過目成誦,主要是在其父親病死後學醫,醫術高超,現在也是大明朝的禦醫。
在朱橚編纂《救荒本草》的過程中,對於蔣用文還是非常認可的。
朱允煐自然是笑著點頭,說道,“這些事情五叔做主就是,咱相信五叔的能耐。就是馬上就要春闈發榜,咱的意思是五叔和允炆,過來陪著咱閱卷。五叔也知道咱的事情,咱的文才有限。”
朱橚就不能忍了,嚴肅說道,“陛下莫要自謙,陛下文采斐然。若是陛下有意科舉精進,想來是能金榜題名。這普天之下誰人不知,陛下詩才驚豔絕倫。”
得,文抄公朱允煐雖然還不是‘詩仙臨凡’,隻是他曾經‘隨口吟誦’的詩,確實是廣為傳播。
這裏頭也有老朱推波助瀾的因素,是在進一步的打造小朱的形象。這裏頭也是因為大明朝的‘文采’,還真的不如唐宋,起碼現階段看起來是這樣。
朱允煐也不尷尬了,雖然他‘作’的詩少,但是在大明初級,還真的是很厲害的。畢竟那本身就是可以傳頌千百年的經典之作,品質是沒的說了。
欺世盜名什麽的,朱允煐也顧不上那麽多了,反正大家都是這麽說,他自己差點也都是被說服了。
和朱橚商量著《孝康大典》的事情,也將朱橚和朱允炆拽過來,甚至還包括蜀王朱椿,這是宗室裏文采比較出色的。
說起來就是朱允煐也需要表現出來一個態度,讓天下士子看到大明皇室對於讀書人的重視。哪怕這也就是‘做個樣子’,但是這樣的做做樣子,有些時候還是比較能夠收邀人心的。
既然這樣就可以相對來說比較輕鬆的收邀人心,看起來成本也不算高、也不麻煩,朱允煐自然也就比較樂意了,這樣的事情是他看起來最有性價比的事情之一了。
至於朱橚幾個也應該感覺到比較開心,他們本身就喜歡讀書,也能說明他們的賢良,以及被皇帝的信任。
其實大明朝現在在做的重大工程,真心來說不算少,也不隻是修書而已。
《孝康大典》,這在不少人的眼裏就是不折不扣的文事盛舉,很多讀書人對此都是心潮澎湃、引以為傲。
而大明朝的龍江造船廠、福建的泉州,也都是在大力的興建海船。這是要進一步的準備發展遠洋的能力,這也是為了接下來的‘下南洋’準備,要去彰顯國威。
隻是這件事情,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而已,畢竟市舶司這些年發展的不錯,大明的水師也一直都是在持續發展壯大。下南洋什麽的,大家並不陌生,隻不過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件事情距離他們比較遙遠而已。
不管是文事還是武事,或者是一些看起來比較長遠的布局,朱允煐一直都是在嚐試著努力去做。
華夏文明一直都是農耕文明,對於大海實際上也不是特別重視。
別看唐宋兩朝都有不錯的遠洋貿易,隻是對於很多的事情,大家骨子裏還是不是特別認可,大家也都普遍覺得土地比起大洋更加重要。
穀晪
朱允煐自然也明白這樣的道理,他很清楚哪怕自己貴為皇帝,可是實際上也沒辦法強行扭轉一些人固執的觀念,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嚐試著慢慢的去讓大家接受、改變一些想法。
其實現在看起來也還算不錯了,因為市舶司持續帶來不菲的收益,也包括在看似蠻荒的東瀛找到了無盡的銀山,這都讓一些人心裏開始嘀咕了。
看起來除了華夏土地,外頭也不見得就是一片蠻荒,也有可能是有著一些個好東西。那些個好東西,甚至還是要超過華夏土地的,這些也確實是讓不少人意外的同時也無法理解。
華夏土地廣袤無邊,這裏富有四海、無所不有。
隻是這些固有的觀念,似乎看起來也是需要有著一些改變了,這對於朱允煐來說也就足夠了。
說到底就是固有觀念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想要一朝一夕去改變什麽,也實在太難了。
比如說裹腳這些,哪怕現在還不像清朝時期的‘三寸金蓮’,但是裹腳的風氣已經不小了。哪怕當今天子反感裹腳,大明宗室女眷一律不得裹腳、大明親王正妃必須是天足。
這些雖然不是以律法的形製出現,隻是很多人心知肚明。可是沒辦法,風氣還是沒辦法徹底扭轉。一些文人士子,還是追求‘修足’,還是喜歡裹腳的‘大家閨秀’。
而那麽一些個世家大族,他們似乎也是接受了沿襲百年的‘傳統’。他們似乎不在意這樣的‘傳統’其實也不算長,甚至是蒙元時期進一步流行。
在朱橚離開皇宮後,朱允煐下旨給朱允炆傳旨,自然也就是希望大明朝的徐王能夠多做點事情,做些他應該比較擅長的一些事情。
合理的利用資源,朱允煐對此也算得上是比較得心應手的,有些事情做起來也可謂是毫不費力。
至於其他人的感受,朱允煐好像還真的不是特別在乎。更何況現在做的這些事情,也不是什麽壞事啊。
既然是這樣,朱允煐自然也就更加的心安理得的。這麽些決定對於他來說,也確確實實算不上什麽難事了,輕輕鬆鬆的也就做出了這樣的一些決斷了。
慢悠悠朝著乾清宮走去的朱允煐覺得有些事情,也確實是需要和老朱說一聲。哪怕朱允煐也很清楚,老朱雖然不會在意一些事情,隻是該尊重老朱的時候,朱允煐一直都是比較尊重的。
“皇爺爺,咱準備給解縉召回來。”朱允煐開門見山,對老朱說道,“讓他協理五叔,幫著一起修《孝康大典》。”
老朱愣了一下,隨即沒好氣的說道,“咱大明缺了他解縉,還就修不好《孝康大典》了?”
對解縉,老朱也確實是比較有怨氣的,老朱不喜歡解縉,這其實也是比較好理解的一件事情。
說到底就是解縉有才華,老朱一度也是很喜歡、器重解縉,甚至一度是將解縉帶在身邊,這是要重點培養的意思。
但是解縉對李善長充滿同情,再者就是初入官場的解縉那時候說是意氣風發也好,說是鋒芒畢露也罷,他確實是在朝堂上得罪了一些人,也結了不少仇。
“咱覺得他在外頭曆練了這麽些年,現如今也確實是該召回來了。”朱允煐笑著,對老朱說道,“這人旁的不說,這文采是沒問題。幫著修書,咱看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老朱也點了點頭,雖然對於解縉是有些失望的。可是老朱也明白,解縉確實是有著一定的才華,還是可以重用的。
朱允煐給老朱泡了壺茶,笑著說道,“咱現在就是準備重文事了,可不能隻是一個武皇帝。要是不重文事,以後的史書說不得咋編排咱幾個。”
老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他大概覺得自己在史書上,可能是要被抹黑的比較厲害,很多文人都不喜歡他。
隻是老朱大概是猜不到,如果是女真人崛起後,會修的《明史》將老朱編排的無比厲害,甚至還是一張麻子臉、其醜無比。
重視文治,這一點自然也是無比重要的。大明朝不需要隻是靠錦繡文章,隻是也不能隻是一群丘八掌國。文功武治,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也是無比重要的。
朱允煐要兩條腿走路,他確確實實沒打算隻是留下一些個‘武皇帝’的形象。
“這一次科舉,也沒有大才。”看著老朱,朱允煐沒好氣的說道,“咱在位這兩科,都很一般啊!”
7017k
朱允熥和桑氏這兩個,他們本身就有些混不吝。再好的孩子在他們跟前,也養成小無賴。
看著朱橚,朱允煐笑著說道,“五叔,春闈已經開始,隻是就現如今來說,這一科可造之材偏少。說不得還要再看看,這些個人要是能厚積薄發倒是好事。”
朱橚有些失望,看起來這一科又是沒有什麽大才子了。
想起來什麽,朱允煐說道,“《孝康大典》到底不同,本該是一部巨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之典籍。雖說現如今已是征召不少人,但是想來也是不夠。”
朱橚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其實就算是編著有《救荒本草》這樣的作品,朱橚也明白他不是什麽文學家。要是沒有一些有才華的人坐鎮,他肯定做不好這些事情。
“解縉倒是有些才華,他本是江西解元,七歲能文、十二歲讀盡《四書》《五經》。雖說早年間因李善長之固被皇爺爺責罰,隻是這些年想來也是有些長進。其母喪事剛結束,咱準備將其調入應天,授總裁之職。”
朱橚立刻說道,“陛下,蔣用文可為副總裁。”
《孝康大典》自然是朱橚主持編纂,而現如今也需要一些有才華的人負責具體的事情。
解縉這個大才子自然不用說,可以委以重任。而蔣用文,少年時過目成誦,主要是在其父親病死後學醫,醫術高超,現在也是大明朝的禦醫。
在朱橚編纂《救荒本草》的過程中,對於蔣用文還是非常認可的。
朱允煐自然是笑著點頭,說道,“這些事情五叔做主就是,咱相信五叔的能耐。就是馬上就要春闈發榜,咱的意思是五叔和允炆,過來陪著咱閱卷。五叔也知道咱的事情,咱的文才有限。”
朱橚就不能忍了,嚴肅說道,“陛下莫要自謙,陛下文采斐然。若是陛下有意科舉精進,想來是能金榜題名。這普天之下誰人不知,陛下詩才驚豔絕倫。”
得,文抄公朱允煐雖然還不是‘詩仙臨凡’,隻是他曾經‘隨口吟誦’的詩,確實是廣為傳播。
這裏頭也有老朱推波助瀾的因素,是在進一步的打造小朱的形象。這裏頭也是因為大明朝的‘文采’,還真的不如唐宋,起碼現階段看起來是這樣。
朱允煐也不尷尬了,雖然他‘作’的詩少,但是在大明初級,還真的是很厲害的。畢竟那本身就是可以傳頌千百年的經典之作,品質是沒的說了。
欺世盜名什麽的,朱允煐也顧不上那麽多了,反正大家都是這麽說,他自己差點也都是被說服了。
和朱橚商量著《孝康大典》的事情,也將朱橚和朱允炆拽過來,甚至還包括蜀王朱椿,這是宗室裏文采比較出色的。
說起來就是朱允煐也需要表現出來一個態度,讓天下士子看到大明皇室對於讀書人的重視。哪怕這也就是‘做個樣子’,但是這樣的做做樣子,有些時候還是比較能夠收邀人心的。
既然這樣就可以相對來說比較輕鬆的收邀人心,看起來成本也不算高、也不麻煩,朱允煐自然也就比較樂意了,這樣的事情是他看起來最有性價比的事情之一了。
至於朱橚幾個也應該感覺到比較開心,他們本身就喜歡讀書,也能說明他們的賢良,以及被皇帝的信任。
其實大明朝現在在做的重大工程,真心來說不算少,也不隻是修書而已。
《孝康大典》,這在不少人的眼裏就是不折不扣的文事盛舉,很多讀書人對此都是心潮澎湃、引以為傲。
而大明朝的龍江造船廠、福建的泉州,也都是在大力的興建海船。這是要進一步的準備發展遠洋的能力,這也是為了接下來的‘下南洋’準備,要去彰顯國威。
隻是這件事情,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而已,畢竟市舶司這些年發展的不錯,大明的水師也一直都是在持續發展壯大。下南洋什麽的,大家並不陌生,隻不過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件事情距離他們比較遙遠而已。
不管是文事還是武事,或者是一些看起來比較長遠的布局,朱允煐一直都是在嚐試著努力去做。
華夏文明一直都是農耕文明,對於大海實際上也不是特別重視。
別看唐宋兩朝都有不錯的遠洋貿易,隻是對於很多的事情,大家骨子裏還是不是特別認可,大家也都普遍覺得土地比起大洋更加重要。
穀晪
朱允煐自然也明白這樣的道理,他很清楚哪怕自己貴為皇帝,可是實際上也沒辦法強行扭轉一些人固執的觀念,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嚐試著慢慢的去讓大家接受、改變一些想法。
其實現在看起來也還算不錯了,因為市舶司持續帶來不菲的收益,也包括在看似蠻荒的東瀛找到了無盡的銀山,這都讓一些人心裏開始嘀咕了。
看起來除了華夏土地,外頭也不見得就是一片蠻荒,也有可能是有著一些個好東西。那些個好東西,甚至還是要超過華夏土地的,這些也確實是讓不少人意外的同時也無法理解。
華夏土地廣袤無邊,這裏富有四海、無所不有。
隻是這些固有的觀念,似乎看起來也是需要有著一些改變了,這對於朱允煐來說也就足夠了。
說到底就是固有觀念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想要一朝一夕去改變什麽,也實在太難了。
比如說裹腳這些,哪怕現在還不像清朝時期的‘三寸金蓮’,但是裹腳的風氣已經不小了。哪怕當今天子反感裹腳,大明宗室女眷一律不得裹腳、大明親王正妃必須是天足。
這些雖然不是以律法的形製出現,隻是很多人心知肚明。可是沒辦法,風氣還是沒辦法徹底扭轉。一些文人士子,還是追求‘修足’,還是喜歡裹腳的‘大家閨秀’。
而那麽一些個世家大族,他們似乎也是接受了沿襲百年的‘傳統’。他們似乎不在意這樣的‘傳統’其實也不算長,甚至是蒙元時期進一步流行。
在朱橚離開皇宮後,朱允煐下旨給朱允炆傳旨,自然也就是希望大明朝的徐王能夠多做點事情,做些他應該比較擅長的一些事情。
合理的利用資源,朱允煐對此也算得上是比較得心應手的,有些事情做起來也可謂是毫不費力。
至於其他人的感受,朱允煐好像還真的不是特別在乎。更何況現在做的這些事情,也不是什麽壞事啊。
既然是這樣,朱允煐自然也就更加的心安理得的。這麽些決定對於他來說,也確確實實算不上什麽難事了,輕輕鬆鬆的也就做出了這樣的一些決斷了。
慢悠悠朝著乾清宮走去的朱允煐覺得有些事情,也確實是需要和老朱說一聲。哪怕朱允煐也很清楚,老朱雖然不會在意一些事情,隻是該尊重老朱的時候,朱允煐一直都是比較尊重的。
“皇爺爺,咱準備給解縉召回來。”朱允煐開門見山,對老朱說道,“讓他協理五叔,幫著一起修《孝康大典》。”
老朱愣了一下,隨即沒好氣的說道,“咱大明缺了他解縉,還就修不好《孝康大典》了?”
對解縉,老朱也確實是比較有怨氣的,老朱不喜歡解縉,這其實也是比較好理解的一件事情。
說到底就是解縉有才華,老朱一度也是很喜歡、器重解縉,甚至一度是將解縉帶在身邊,這是要重點培養的意思。
但是解縉對李善長充滿同情,再者就是初入官場的解縉那時候說是意氣風發也好,說是鋒芒畢露也罷,他確實是在朝堂上得罪了一些人,也結了不少仇。
“咱覺得他在外頭曆練了這麽些年,現如今也確實是該召回來了。”朱允煐笑著,對老朱說道,“這人旁的不說,這文采是沒問題。幫著修書,咱看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老朱也點了點頭,雖然對於解縉是有些失望的。可是老朱也明白,解縉確實是有著一定的才華,還是可以重用的。
朱允煐給老朱泡了壺茶,笑著說道,“咱現在就是準備重文事了,可不能隻是一個武皇帝。要是不重文事,以後的史書說不得咋編排咱幾個。”
老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他大概覺得自己在史書上,可能是要被抹黑的比較厲害,很多文人都不喜歡他。
隻是老朱大概是猜不到,如果是女真人崛起後,會修的《明史》將老朱編排的無比厲害,甚至還是一張麻子臉、其醜無比。
重視文治,這一點自然也是無比重要的。大明朝不需要隻是靠錦繡文章,隻是也不能隻是一群丘八掌國。文功武治,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也是無比重要的。
朱允煐要兩條腿走路,他確確實實沒打算隻是留下一些個‘武皇帝’的形象。
“這一次科舉,也沒有大才。”看著老朱,朱允煐沒好氣的說道,“咱在位這兩科,都很一般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