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洋,這對於朱允煐來說肯定是一個無比重要的事情。讓海洋文明被大家更多的認識到,這也是朱允煐需要做的事情,他需要起一個引導的作用。
實際上大明對於海洋文明有著一定的認知了,畢竟大明朝現在的水師不再隻是執著於內河,他們現在也馳騁在大洋上,也一次次的從南洋帶回來一些珠寶、糧食,這都是好東西。
朱允煐也覺得時機成熟了,從大明開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在經曆了三十餘年的勵精圖治,農業經濟恢複了。在手工業方麵,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再加上一直以來在努力發展的規模龐大的官營造船業,這也使得大明朝有著更多的基礎了。
造船業的發達,羅盤的使用,航海經驗的積累,大批航海水手的養成,航海知識的增加,這些也都可以算得上朱允煐對於這一次龐大船隊下西洋的一個底氣所在了。
他可不隻是為了單純的宣揚國威,這確實有一定的想法。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大明朝早就廢除了‘不征之國’,所以大明朝必然是以武力為後盾。要是能夠以不動兵戈的方式實現威服眾邦,構建以明帝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格局,那自然最好。
但是要是有些番邦不認可這些,那大明朝的軍隊顯然也就可以有著一定的實力了。
朱允煐坐在武英殿,緩緩問道,“馬三寶,朕問你船隊可曾準備齊全。”
馬三寶立刻流利回答,“啟奏陛下,船隊有海舡、海舟、海風船、海運船、寶船。有九桅十二帆、到三桅五帆或大八櫓、六櫓等。分寶船、坐船、戰船、馬船、糧船、水船等。共計一百五十艘,將士一萬三千人。”
朱允煐緩緩點頭,又問道,“朕欲意以你為正使,你以為如何?”
馬三寶以頭搶地,激動萬分,“奴婢謝陛下隆恩,奴婢無以為報,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之恩。”
朱允煐這時候又問道,“你辦事速來謹慎,也是勤學,朕倒是放心。隻是此次下南洋,必然是以戰艦為主。雖說你這些時日也學了些,但是如何海戰,你可懂?”
大明朝的船隊實際上也就是海上特混艦隊,有一百多艘餘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遠洋海船組成,這樣一個規模宏大,人員眾多,組織嚴密的船隊,馬三寶未必就能全部指揮的動。
實際上此前朱允煐也聽取了一些建議,這支船隊必然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
也就是船隊由舟師、兩棲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舟師就是艦艇部隊,基本單位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叫前營、後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部隊用於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莊嚴威武。
馬三寶這個時候就說道,“啟奏陛下,奴婢也知曉自己粗鄙,不懂武事,奴婢以為當有朝廷大將統帥大軍。”
朱允煐緩緩點頭,隨即說道,“指揮大軍,你倒是欠缺些火候。不過你到底是朕身邊的人,朕有諸多謀劃,好些事情也不能隻是用兵即可。”
軍隊,這也隻是為了某些政治,不能單純的就是認為軍隊可以解決一切。
所以這一次馬三寶也算得上被委以重任了,他不是什麽監軍,單純的就是正使。代表著大明朝的使者,代表著大明朝的朝廷,這一點不需要多擔心什麽。
至於軍事指揮方麵,就不需要馬三寶親自指揮了,朱允煐必然會給馬三寶派出一些精兵強將。
海戰、航海之類的,大明朝也是有著足夠出色的將領。
在馬三寶離開後,徐輝祖、常茂以及李景隆自然也奉詔入殿,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和他們商議。
都是親近人,朱允煐也自然的賜座,這也算是給了他們一些體麵。說起來這三位必然也都是死後封王的,未必就是本人的功勞,而是祖輩的功勞,都是三代王爵。
朱允煐就笑著開口,說道,“這也都不是外人,也都知道咱雖然好武事,可是到底少了些天分。說起來表哥最是知曉這些事情,咱年幼也是聰穎、善於洞察人心,學文倒是不費事。就是這調兵遣將、行軍布陣,總是不得其門。”
李景隆就很會說話,“陛下善將將,臣等萬萬不及。”
朱允煐哈哈大笑,其他人可以率領百萬大軍衝鋒陷陣,那是他們的將才、帥才,朱允煐這個皇帝萬萬不及。但是也沒關係,朱允煐這個皇帝隻需要將將領們牢牢控製,讓這些將領各盡其才就好,這也是一種運籌帷幄。
朱允煐笑了笑之後,在自戀後問道,“此次水師大軍,你們以為何人可以擔當大任?”
徐輝祖這個時候直接說道,“陛下,臣以為罪臣俞通淵最為合適。”
俞通淵,也就是俞通海、俞通源之弟,也就是當初威震巢湖的大水匪俞廷玉的幼子。可以說俞廷玉和廖永安,就是老朱早期的主力水師的主力。
廖永安和俞廷玉率巢湖水軍投靠朱元章,依靠著嫻熟的駕船技巧,屢敗元朝水軍,使得老朱有了渡江的資本,為老朱統一江南打下了基礎。渡江之後屢立戰功,攻克多座城市,為擴大疆域作出了貢獻,特別是在水軍方麵,彌補了老朱的不足。
隻不過廖永安在和張士誠大戰的時候被俘,堅持不降八年後被殺。而他的弟弟,就是廖永忠。
而俞廷玉在攻取安慶的過程中戰死,而他的大兒子俞通海在攻占平江時中流失,隨後傷重而死,這一位也是在鄱陽湖水戰中救下老朱、燒船獻計、居功首位。
隻可惜他無後,而他的二弟南安侯俞通源也曾跟隨徐達南征北戰,隻是早年病死,也因為卷入胡惟庸桉被廢除了爵位。
至於俞家的老小俞通淵雖然不如他的父兄勇武,不過一度也是越巂侯,隻是因為受到胡惟庸桉牽連而被廢除了爵位。
朱允煐就歎了口氣,說道,“河間郡公、虢國公功大,皇祖父想起往事,每每歎息。隻是俞通淵到底失爵,不好統帥大軍。還是召返回京吧,想來也是來得及。”
俞家就在巢湖,離應天府也是比較近的。雖然俞通淵不能獨領大軍,但是到底是一員宿將,鎮得住場麵。
這些其實也算得上成全一段佳話,要是俞通淵能夠建功立業,說不定還能複爵。
其實俞通淵本身也就是靠著父兄的功勞才有機會出頭,隨徐達征戰時雖有一定功勞,但是在明初的那批名將當中不算亮眼。要不是念及俞廷玉、俞通海的功勞,俞通淵也不會被封封越巂侯。
李景隆這個時候就說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大江之上雖有海寇,朝廷有善戰水師。船大炮利,些許小寇不足為慮。臣知曉大軍尚有步卒數千,故濟寧衛指揮僉事平定之子平安驍勇善戰,可帥大軍。”
這一下就有意思了,平安的父親平定其實也是早期就跟隨老朱的,在他戰死後,平安繼承其父之職。最主要的是成為了老朱的養子,字‘保兒’。
別看平定當年也是在常遇春賬下效力,也是在跟隨常遇春攻克元大都時戰死。但是真的要說起來,這也是大明朝的‘宗室’,起碼名義上是這樣,這也是老朱現在在世的養子之一。
常遇春忽然間覺得有些意思,因為不管是俞通淵還是平安,實際上和常係都算關係不錯。
朱允煐不置可否的時候,常茂就說道,“陛下,臣以為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陳瑄......”
朱允煐立刻擺手,直接說道,“彥純還有大用,無需出兵。”
陳瑄可是了不得的人物,早年以舍人的身份隨侍大將軍藍玉、深受器重。在西南的那段時間立下不小的功勞,最主要的是他早些年也是在朱允煐賬下效力,在張赫和朱壽先後病逝後,一直在負責總督海運。
既然皇帝都這麽說了,常茂自然也就不會多說什麽了。他確實想要舉薦陳瑄,覺得陳瑄有些才華,要是立下一些功勳的話,封侯拜將不在話下。
但是現在就不好說了,因為陛下顯然對陳瑄還有安排。其實這也是陳瑄的一個機會,別看他似乎沒有張赫、朱壽顯赫,那兩位是開國侯爵,自然有些分量。
但是陳瑄也不需要擔心,因為他一直都是皇帝陛下的心腹,自然也不缺少建功立業的機會。
徐輝祖想了想,再次提出一個人,“陛下,江陰侯吳高善識水戰。”
朱允煐就樂了,說道,“中山公,朝中大將如雲。江陰侯此番出征高麗尚未回返,無需讓他再掛帥出征。”
吳高就算得上優秀的官二代了,他的父親就是早年跟隨老朱起兵的吳良。
其實也就是朱允煐心胸大度,因為吳高的妹夫就是朱允煐的七叔朱榑。這一位曾經在朱允煐巡視北邊的時候屢有輕慢,但是朱允煐一直都沒有放在心上。
常茂左看右看,忽然說道,“陛下,臣以為罪臣吳禎之子吳忠,可堪大任!”
徐輝祖和李景隆嚇了一大跳,覺得也就是常茂才敢舉薦吳忠。
吳忠的父親可是靖海侯吳禎,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參與了平定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的戰爭,在老朱欽定的開國功臣中位列第二十。他精通海戰,曾督理海運,率軍遠赴琉球一帶,剿滅倭寇。
但是他被追定為胡惟庸逆黨,所以靖海侯爵位被廢除。當然了,這也是吳良之弟。說起來的話,也就是吳高的堂弟。
朱允煐想了想,說道,“召吳忠。”
這一下常茂也開心了,看起來他還是給陛下舉薦了可用之人。至於那人值不值得用、能不能用,自然有陛下聖裁就是,他隻需要將認為可靠、可用的人舉薦出來就好。
朱允煐其實挺欣慰的,他的手底下還是有著一大票精兵強將。或許不如老朱打天下的時候猛將如雲,但是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出現朝中無大將的局麵。
而且也需要承認在朱允煐的這些將領當中,雖然也有一部分是開國老將,不過也有一大票比較有出息的將門子弟。將門子弟當中確實有不少紈絝,隻是要說武勳係統已經腐敗,那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了。
手底下還是有著那麽一大票可用之人,朱允煐自然也就覺得比較安心。他接下來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自然也就需要更多有才華的將帥,他不怕壓製不住這些人。
徐輝祖、常茂、李景隆也都覺得這一次能夠和陛下商議軍國大事頗有收獲,他們舉薦的一些人確實得到了陛下的信任,可以有機會建功立業,可以在陛下無比重視的下南洋的大事中出力。
或許他們舉薦了一些人,也或多或少的有著那麽一些自己的小心機。但是不管怎麽說,他們舉薦的人也都算得上可用之人,絕對不是將庸庸碌碌之輩推上去。
畢竟這三位已經位極人臣,他們確實有著自己的一些利益集團,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維護皇帝的利益。所以舉薦的這些人,也都算得上恰如其分吧。
而且這一次的舉薦,看起來也是看到了不一樣的皇帝。
很多人都說英示皇帝刻薄,甚至可以說有那麽點記仇。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吳忠也好、俞通淵也罷,雖然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成為了罪臣,被廢除了爵位。
不過現在也有起複的機會,現在就要看他們有沒有那個本事抓住這些機會了。
這對於武勳集團來說肯定是一個好消息了,畢竟前些年,甚至近一段時間,陸陸續續也有一些人因為犯事被罷官、削去了爵位。哪怕比起尋常百姓強,可是相比起勳貴,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
但是陛下不計前嫌,這也算是給與了他們一個機會。
朱允煐其實想法很簡單,有些罪臣可以用,比如說遭受無妄之災的。但是有些人,肯定是不能用,甚至也根本沒機會用,因為那些觸犯了皇帝底線的,基本上滿門都沒個好下場。
用人,也是學問。
實際上大明對於海洋文明有著一定的認知了,畢竟大明朝現在的水師不再隻是執著於內河,他們現在也馳騁在大洋上,也一次次的從南洋帶回來一些珠寶、糧食,這都是好東西。
朱允煐也覺得時機成熟了,從大明開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在經曆了三十餘年的勵精圖治,農業經濟恢複了。在手工業方麵,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再加上一直以來在努力發展的規模龐大的官營造船業,這也使得大明朝有著更多的基礎了。
造船業的發達,羅盤的使用,航海經驗的積累,大批航海水手的養成,航海知識的增加,這些也都可以算得上朱允煐對於這一次龐大船隊下西洋的一個底氣所在了。
他可不隻是為了單純的宣揚國威,這確實有一定的想法。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大明朝早就廢除了‘不征之國’,所以大明朝必然是以武力為後盾。要是能夠以不動兵戈的方式實現威服眾邦,構建以明帝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格局,那自然最好。
但是要是有些番邦不認可這些,那大明朝的軍隊顯然也就可以有著一定的實力了。
朱允煐坐在武英殿,緩緩問道,“馬三寶,朕問你船隊可曾準備齊全。”
馬三寶立刻流利回答,“啟奏陛下,船隊有海舡、海舟、海風船、海運船、寶船。有九桅十二帆、到三桅五帆或大八櫓、六櫓等。分寶船、坐船、戰船、馬船、糧船、水船等。共計一百五十艘,將士一萬三千人。”
朱允煐緩緩點頭,又問道,“朕欲意以你為正使,你以為如何?”
馬三寶以頭搶地,激動萬分,“奴婢謝陛下隆恩,奴婢無以為報,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之恩。”
朱允煐這時候又問道,“你辦事速來謹慎,也是勤學,朕倒是放心。隻是此次下南洋,必然是以戰艦為主。雖說你這些時日也學了些,但是如何海戰,你可懂?”
大明朝的船隊實際上也就是海上特混艦隊,有一百多艘餘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遠洋海船組成,這樣一個規模宏大,人員眾多,組織嚴密的船隊,馬三寶未必就能全部指揮的動。
實際上此前朱允煐也聽取了一些建議,這支船隊必然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
也就是船隊由舟師、兩棲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舟師就是艦艇部隊,基本單位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叫前營、後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部隊用於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莊嚴威武。
馬三寶這個時候就說道,“啟奏陛下,奴婢也知曉自己粗鄙,不懂武事,奴婢以為當有朝廷大將統帥大軍。”
朱允煐緩緩點頭,隨即說道,“指揮大軍,你倒是欠缺些火候。不過你到底是朕身邊的人,朕有諸多謀劃,好些事情也不能隻是用兵即可。”
軍隊,這也隻是為了某些政治,不能單純的就是認為軍隊可以解決一切。
所以這一次馬三寶也算得上被委以重任了,他不是什麽監軍,單純的就是正使。代表著大明朝的使者,代表著大明朝的朝廷,這一點不需要多擔心什麽。
至於軍事指揮方麵,就不需要馬三寶親自指揮了,朱允煐必然會給馬三寶派出一些精兵強將。
海戰、航海之類的,大明朝也是有著足夠出色的將領。
在馬三寶離開後,徐輝祖、常茂以及李景隆自然也奉詔入殿,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和他們商議。
都是親近人,朱允煐也自然的賜座,這也算是給了他們一些體麵。說起來這三位必然也都是死後封王的,未必就是本人的功勞,而是祖輩的功勞,都是三代王爵。
朱允煐就笑著開口,說道,“這也都不是外人,也都知道咱雖然好武事,可是到底少了些天分。說起來表哥最是知曉這些事情,咱年幼也是聰穎、善於洞察人心,學文倒是不費事。就是這調兵遣將、行軍布陣,總是不得其門。”
李景隆就很會說話,“陛下善將將,臣等萬萬不及。”
朱允煐哈哈大笑,其他人可以率領百萬大軍衝鋒陷陣,那是他們的將才、帥才,朱允煐這個皇帝萬萬不及。但是也沒關係,朱允煐這個皇帝隻需要將將領們牢牢控製,讓這些將領各盡其才就好,這也是一種運籌帷幄。
朱允煐笑了笑之後,在自戀後問道,“此次水師大軍,你們以為何人可以擔當大任?”
徐輝祖這個時候直接說道,“陛下,臣以為罪臣俞通淵最為合適。”
俞通淵,也就是俞通海、俞通源之弟,也就是當初威震巢湖的大水匪俞廷玉的幼子。可以說俞廷玉和廖永安,就是老朱早期的主力水師的主力。
廖永安和俞廷玉率巢湖水軍投靠朱元章,依靠著嫻熟的駕船技巧,屢敗元朝水軍,使得老朱有了渡江的資本,為老朱統一江南打下了基礎。渡江之後屢立戰功,攻克多座城市,為擴大疆域作出了貢獻,特別是在水軍方麵,彌補了老朱的不足。
隻不過廖永安在和張士誠大戰的時候被俘,堅持不降八年後被殺。而他的弟弟,就是廖永忠。
而俞廷玉在攻取安慶的過程中戰死,而他的大兒子俞通海在攻占平江時中流失,隨後傷重而死,這一位也是在鄱陽湖水戰中救下老朱、燒船獻計、居功首位。
隻可惜他無後,而他的二弟南安侯俞通源也曾跟隨徐達南征北戰,隻是早年病死,也因為卷入胡惟庸桉被廢除了爵位。
至於俞家的老小俞通淵雖然不如他的父兄勇武,不過一度也是越巂侯,隻是因為受到胡惟庸桉牽連而被廢除了爵位。
朱允煐就歎了口氣,說道,“河間郡公、虢國公功大,皇祖父想起往事,每每歎息。隻是俞通淵到底失爵,不好統帥大軍。還是召返回京吧,想來也是來得及。”
俞家就在巢湖,離應天府也是比較近的。雖然俞通淵不能獨領大軍,但是到底是一員宿將,鎮得住場麵。
這些其實也算得上成全一段佳話,要是俞通淵能夠建功立業,說不定還能複爵。
其實俞通淵本身也就是靠著父兄的功勞才有機會出頭,隨徐達征戰時雖有一定功勞,但是在明初的那批名將當中不算亮眼。要不是念及俞廷玉、俞通海的功勞,俞通淵也不會被封封越巂侯。
李景隆這個時候就說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大江之上雖有海寇,朝廷有善戰水師。船大炮利,些許小寇不足為慮。臣知曉大軍尚有步卒數千,故濟寧衛指揮僉事平定之子平安驍勇善戰,可帥大軍。”
這一下就有意思了,平安的父親平定其實也是早期就跟隨老朱的,在他戰死後,平安繼承其父之職。最主要的是成為了老朱的養子,字‘保兒’。
別看平定當年也是在常遇春賬下效力,也是在跟隨常遇春攻克元大都時戰死。但是真的要說起來,這也是大明朝的‘宗室’,起碼名義上是這樣,這也是老朱現在在世的養子之一。
常遇春忽然間覺得有些意思,因為不管是俞通淵還是平安,實際上和常係都算關係不錯。
朱允煐不置可否的時候,常茂就說道,“陛下,臣以為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陳瑄......”
朱允煐立刻擺手,直接說道,“彥純還有大用,無需出兵。”
陳瑄可是了不得的人物,早年以舍人的身份隨侍大將軍藍玉、深受器重。在西南的那段時間立下不小的功勞,最主要的是他早些年也是在朱允煐賬下效力,在張赫和朱壽先後病逝後,一直在負責總督海運。
既然皇帝都這麽說了,常茂自然也就不會多說什麽了。他確實想要舉薦陳瑄,覺得陳瑄有些才華,要是立下一些功勳的話,封侯拜將不在話下。
但是現在就不好說了,因為陛下顯然對陳瑄還有安排。其實這也是陳瑄的一個機會,別看他似乎沒有張赫、朱壽顯赫,那兩位是開國侯爵,自然有些分量。
但是陳瑄也不需要擔心,因為他一直都是皇帝陛下的心腹,自然也不缺少建功立業的機會。
徐輝祖想了想,再次提出一個人,“陛下,江陰侯吳高善識水戰。”
朱允煐就樂了,說道,“中山公,朝中大將如雲。江陰侯此番出征高麗尚未回返,無需讓他再掛帥出征。”
吳高就算得上優秀的官二代了,他的父親就是早年跟隨老朱起兵的吳良。
其實也就是朱允煐心胸大度,因為吳高的妹夫就是朱允煐的七叔朱榑。這一位曾經在朱允煐巡視北邊的時候屢有輕慢,但是朱允煐一直都沒有放在心上。
常茂左看右看,忽然說道,“陛下,臣以為罪臣吳禎之子吳忠,可堪大任!”
徐輝祖和李景隆嚇了一大跳,覺得也就是常茂才敢舉薦吳忠。
吳忠的父親可是靖海侯吳禎,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參與了平定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的戰爭,在老朱欽定的開國功臣中位列第二十。他精通海戰,曾督理海運,率軍遠赴琉球一帶,剿滅倭寇。
但是他被追定為胡惟庸逆黨,所以靖海侯爵位被廢除。當然了,這也是吳良之弟。說起來的話,也就是吳高的堂弟。
朱允煐想了想,說道,“召吳忠。”
這一下常茂也開心了,看起來他還是給陛下舉薦了可用之人。至於那人值不值得用、能不能用,自然有陛下聖裁就是,他隻需要將認為可靠、可用的人舉薦出來就好。
朱允煐其實挺欣慰的,他的手底下還是有著一大票精兵強將。或許不如老朱打天下的時候猛將如雲,但是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出現朝中無大將的局麵。
而且也需要承認在朱允煐的這些將領當中,雖然也有一部分是開國老將,不過也有一大票比較有出息的將門子弟。將門子弟當中確實有不少紈絝,隻是要說武勳係統已經腐敗,那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了。
手底下還是有著那麽一大票可用之人,朱允煐自然也就覺得比較安心。他接下來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自然也就需要更多有才華的將帥,他不怕壓製不住這些人。
徐輝祖、常茂、李景隆也都覺得這一次能夠和陛下商議軍國大事頗有收獲,他們舉薦的一些人確實得到了陛下的信任,可以有機會建功立業,可以在陛下無比重視的下南洋的大事中出力。
或許他們舉薦了一些人,也或多或少的有著那麽一些自己的小心機。但是不管怎麽說,他們舉薦的人也都算得上可用之人,絕對不是將庸庸碌碌之輩推上去。
畢竟這三位已經位極人臣,他們確實有著自己的一些利益集團,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維護皇帝的利益。所以舉薦的這些人,也都算得上恰如其分吧。
而且這一次的舉薦,看起來也是看到了不一樣的皇帝。
很多人都說英示皇帝刻薄,甚至可以說有那麽點記仇。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吳忠也好、俞通淵也罷,雖然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成為了罪臣,被廢除了爵位。
不過現在也有起複的機會,現在就要看他們有沒有那個本事抓住這些機會了。
這對於武勳集團來說肯定是一個好消息了,畢竟前些年,甚至近一段時間,陸陸續續也有一些人因為犯事被罷官、削去了爵位。哪怕比起尋常百姓強,可是相比起勳貴,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
但是陛下不計前嫌,這也算是給與了他們一個機會。
朱允煐其實想法很簡單,有些罪臣可以用,比如說遭受無妄之災的。但是有些人,肯定是不能用,甚至也根本沒機會用,因為那些觸犯了皇帝底線的,基本上滿門都沒個好下場。
用人,也是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