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讚普出兵之時,慣常驅使被征服的部族為先鋒,本部兵馬則是作為後援。[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被悉補野氏征服的象雄、蘇毗、吐穀渾、黨項、白蘭等部落的戰士,通常就是衝在第一波當炮灰的角色。這些部族戰時傷亡率極大,分戰利品時則是少得可憐。


    這一批被吐蕃大軍圍殺的蘇毗部落騎士大多都隻有破舊的皮甲,有些甚至連皮甲都沒有,在吐蕃大軍之中,蘇毗部落旗幟下還有數千騎兵,也基本都是如此。反觀尺帶珠丹中軍王旗之下的邏些精銳,居然有三成左右身上罩著鐵片連綴而成的紮甲,手上拿著的長槍大盾重劍也不是蘇毗部落戰士的簡單武器能夠相比的。


    這一次尺帶珠丹帶大軍洶洶而來,第一波上來的肯定還是那些仆從軍,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不過吐蕃中軍那兩萬餘人,顯然才是尺帶珠丹真正能倚重的力量。看這些家夥的裝備,便知道這些人都是可做騎兵也可做步兵。這兩萬多精銳,才是尺帶珠丹此戰最重要的本錢。


    五百多同族被讚普圍殺,剩餘的幾千蘇毗部落戰士極為憤怒,卻沒有一人開口說話。被邏些人征服了一百多年了,這些事情他們已經習慣了。


    馬璘並沒有繼續在吐蕃軍前停留,而是帶著將校們直接回到了受降城中。下馬威給一次就夠了,戰鬥還是要實實在在的打。


    邏些大軍如潮水一般緩緩逼近,站在受降城城頭之上,可以看到大軍之後跟著大量的吐蕃奴隸還有老弱婦孺,驅趕著大量的羊馬犛牛。


    這是吐蕃人作戰時最常見的狀況,靠著這些牲畜可以維持較長一段時間的補給,便於持續作戰。遭遇挫折也可以快速補充兵力再戰。不過壞處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隻能勝不能敗,一旦徹底敗了所有的東西都歸敵人所有。是以唐軍在和吐蕃人的作戰之中。取勝之後繳獲的羊馬犛牛往往數以萬計甚至十萬計。[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密密麻麻的吐蕃人如牆而進,地麵劇烈的震顫著。壕溝內隱藏的象雄老弱男丁一個個興奮的握住手中的武器。他們明知道自己的命運,卻並不感到畏懼。


    這是象雄的複國之戰,必須要取勝。他們身為偉大的象雄王的子民,已經是做好了流血的準備。


    吐蕃大軍在壕溝外麵二裏停了下來,黑壓壓的人群從城頭上看上去便如同是一片海洋。


    受降城背靠大山,緊鄰大道,周圍三麵全部被壕溝重重包圍,城市無法和中原的大城相比。卻窮盡了馬璘的智慧,結合了中原城市和西方堡壘的特點,設計得極為特別。


    城市不是中原城市常見的方形,而是六芒星的形狀,城牆曲曲折折,轉彎極多,八牛弩便隱藏在轉彎之處。縱然敵人有重型攻城器械,想要從城牆上打開缺口也極不容易。


    建造這座城市,馬璘並非是僅僅為了這一戰,而是要把這座城市當做大唐在高原上的一個永久據點。


    城市之外的壕溝是用來削弱吐蕃人的。這是象雄人需要完成的任務,而等到吐蕃人到了八牛弩的射程之內,才是安西健兒出手的時候。


    ……


    支離破碎的草甸。壕溝後鋒利的鐵絲網,一座突兀出現的巨大城市,這一切似乎讓吐蕃人很難適應。吐蕃大軍停下來之後,不斷有遊騎馳出前往查看,卻並沒有立刻發動進攻。


    馬璘站在受降城城頭看著這一幕,嘴角泛出一絲冷笑。


    吐蕃人遠道而來人困馬乏,想要歇息一下乃是正常。象雄人在壕溝裏等待許久,便如同是繃緊的弓弦一般,若是等待太久未免就泄氣了。這樣的事情。他自然是不容許發生。


    馬璘擺了擺手,很快城頭高杆之上掛出了一個裹滿了石灰的少年人頭。整匹的西州大練上寫著“讚普之子”幾個大字,在風中來回飄蕩。大字乃是用鮮血寫就。在白練上顯得極為顯眼。


    吐蕃遊騎來往如飛,這裏的狀況尺帶珠丹肯定會知道。馬璘不信看到自己兒子的人頭之後,這個老家夥還能坐得住。


    果然不出馬璘所料,片刻之後,吐蕃大軍之中蒼涼的號角聲密集的響起,大隊的吐蕃騎兵列好了陣型,開始向著城市緩緩逼近。


    這些人身上隻有簡陋的皮甲,有些連皮甲也沒有,正是被尺帶珠丹征發而來的炮灰部隊。


    騎兵逼近壕溝,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時號角聲再次響起,聲音更加的急促。


    為首的騎兵首領一陣怒吼,騎兵們一個個下了戰馬,拿著武器逼近了第一道壕溝。壕溝內忽然有大量的羌人冒出頭來,迎麵便是一陣箭雨射了過來。


    象雄老弱射術倒也不錯,幾十個倒黴的吐蕃人被射倒在壕溝邊上。見到迎接他們的不是唐軍那種恐怖的弩雨,吐蕃戰士們反倒是有了信心,怒吼著拿著武器衝了上去,直接就跳進了壕溝之內,和象雄人展開了血腥的廝殺。


    壕溝內頓時殺聲一片,雙方的武器都大致相差無幾,狹小的壕溝內根本無法躲避,全部都是硬碰硬。


    一個年邁的象雄戰士把鋒利的吐蕃式長矛刺入對手的肋間,拔出長矛之時卻被一柄重劍拍碎胸骨,用劍的吐蕃戰士卻又被一位象雄少年在腰間刺了一刀,和象雄老者一起倒了下去。


    嘶吼之聲在第一道壕溝內密集的響起,利刃入肉的聲音接連不斷,壕溝內的地麵很快就被鮮血染紅。


    很快第一道壕溝裏的象雄人被清理幹淨,吐蕃人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狂熱的象雄人為了複國悍不畏死,雖然是老弱也給吐蕃人造成極大的殺傷。


    壕溝後是一道高高的土坡,是挖掘壕溝時取土堆成的,拍打得極為結實,上麵紮著鋒利的鐵絲網。吐蕃戰士麵對著這道鐵絲網毫無辦法,隻好跟著幾個逃走的象雄人沿著曲曲折折的壕溝向前追去。


    剛剛轉過一個巷道,迎麵便又是一波箭雨,這麽近的距離,皮甲也無法防禦,頓時吐蕃人又倒了一片。而身後不知從什麽地方又衝出了一波象雄人,全部是拿著鋒利的吐蕃長矛,如樹林一般密集的攢刺過來。前方的象雄人也是拋下了角弓,拿著吐蕃長矛便撲了過來。


    被象雄人從兩麵夾擊,吐蕃人的人數優勢便沒了用處。別的武器在這裏忽然變得極為累贅,長而鋒利的吐蕃長矛在壕溝內占盡了優勢,百餘名吐蕃戰士被四十餘名象雄人持長矛堵在巷道內兩麵夾擊,不一會兒就被殺得幹幹淨淨。


    殺光吐蕃人之後,象雄人很快就消失在巷道之中,後續的吐蕃戰士衝了上來,隻看到一個背影。


    在壕溝之間的地麵之上,還有些曲曲折折的通道,足以容好幾匹戰馬並行,部分吐蕃士兵策馬衝了進去,用羽箭居高臨下的和壕溝內的象雄人對射,然而忽然戰馬一個個嘶鳴著倒了下去。


    掉下戰馬之後,騎士們這才發現原來腳下地麵上全部都是密集的淺坑,戰馬一踏進去便生生折斷馬蹄。象雄人順著坑道的斜坡衝了上來,鋒利的長矛一陣攢刺,便把騎士們全部刺死,又順著斜坡溜進了壕溝。


    壕溝之內,不時響起象雄人短促的命令之聲,一*的象雄人倏忽來去,把湧入壕溝內的吐蕃人包圍截殺。每一個象雄人都對自己駐守的一段壕溝極為熟悉,也學會了聽頭領們發出的那些唐人發明的簡單命令。狹窄的壕溝之內,長而鋒利的藏式長矛成了最恐怖的武器,個人的武勇完全沒了用處。


    有吐蕃人勉力翻上壕溝,迎接他的便是從各個方向飛來的羽箭。他們沒有防禦厲害的紮甲,這麽近的距離之上,直接便是被象雄人射成刺蝟。


    後續的吐蕃士兵並不知道前麵發生了什麽,連綿不斷的跳下壕溝,一旦跳下去之後很快就失去了方向,隻能是跟著同伴茫無目的的衝殺。


    無處無在的巷道,無處不在的象雄人,一隊隊的吐蕃士兵被象雄人偷襲、分割、截殺,在鋒利的藏式長矛之下倒下。


    兩千多吐蕃戰士進入壕溝之中,很快壕溝之內的廝殺聲便平靜下來,濃鬱的血腥之氣在壕溝內飄散,無主的戰馬在壕溝之前來回徘徊不肯離去。幾百名象雄人忽然從斜坡衝出壕溝,把吐蕃人留下的戰馬順著壕溝之間的通道驅趕了回去,全部趕到了受降城下。


    吐蕃人第一次試探性的攻擊,就這麽結束了。


    獨臂的象雄王站在馬璘身邊,目光變得極為明亮。他實在是沒想到戰鬥會是這種局麵,象雄人的老弱居然這麽快就這麽全殲了敵人。


    按照事先的要求,雙方的傷亡被很快報了上來。吐蕃人派出的蘇毗部落戰士超過兩千六百名全部戰死,一個沒能活著回去,象雄人戰死五百餘,傷者基本也是此數。


    五百傷者基本也是失去了戰鬥力,大半都不能再參與作戰了,然而即便是如此,蘇毗部落精兵和象雄老弱的損失比例也是達到了二比一的驚人比例。


    聽著象雄斥候激動的聲音,馬璘淡笑著點了點頭,心中卻是重重鬆了一口氣。


    象雄王李貢布看著馬璘,忽然重重地跪在地上,向著馬璘連連叩拜。(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邊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蔥山跳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蔥山跳蕩並收藏邊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