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小漢子微笑說道:“小馬,莫要著急下結論,好好想一想利害再說。[]先皇駕崩,新皇登基,勢必會清洗老臣,你權勢太大,勢必被新皇所忌,要想保住權力地位,最好莫過於答應我家皇上的條件,將來我家皇上為大唐之主,將軍亦可在磧西列土封疆,世襲罔替。若是小馬你不答應,將來被新皇算計,到時候後悔可就晚了。”


    馬璘居高臨下的看著那瘦小漢子,冷笑道:“你不過是個送信的,學人家當說客可就差得遠了。既然來了,那就不要再想走了。”


    瘦小漢子微笑道:“小馬,我不過是一個使者,你既不答應,我便要回去複命,你要留下我,可是有些不講江湖道義了。”


    “哪個要跟你將江湖道義!”馬璘說著,伸手便掏出了沙漠之鷹。


    那瘦小漢子臉色一變,猛然便是躥了出去,然而身子還在半空,隨著蓬的一聲悶響,瘦小漢子的腦袋便開了花,重重地掉了下來。


    眼看那瘦小漢子鮮血腦漿都流了出來,馬璘吹了吹槍口:“太暴力了……”說著把燧發槍又收了回去。


    親兵們把瘦小漢子的屍體抬了出去,馬璘看著桌上那封信,冷笑了一聲。


    這個李璟,簡直是不知所謂!


    居然敢寫信來招降自己,一個毛頭小子,哪來的這般自信!


    也難怪馬璘惱火。在書信之中,李璟居然要馬璘帶安西軍為他掃蕩天下,然後他來當皇帝。開玩笑。這不是馬打江山驢坐殿麽?真要狠下心來掃平了天下,老子自己不會當皇帝,還要把皇帝白白送給你去做?


    這個時候,馬璘也算明白了李璟為何會鋌而走險,原來是存著這般心思。


    不過你算個什麽玩意兒,居然敢讓某家為你做事!打兩次勝仗,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北海邊上勒石。馬璘勒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李璟勒的是“文成武德,千秋萬世”,就刻在馬璘勒石的邊上,字跡比馬璘這個主將的還要大。這些馬璘自然是早已知道了,本就有點兒煩他,沒有讓人去把李璟的字磨平已經是給他麵子了,現在想來,那個時候的李璟已經是有著不臣之心了。


    李璟敢於自立,存的心思是要倚重自己的力量,然而他把自己章懷太子後人的身份看得太重,認為自己沒有選擇一定會支持他,隻能說是太嫩了點兒。現在自己不造反。並非是尊重皇室,而是為了盛世綿延,既然連皇室都不尊重。一個章懷太子後人的身份在他眼裏,自然是屁都不是。[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當然了,如果自己當真是有著不臣之心,章懷太子後人的身份倒也勉強可以利用一下,將來取了長安之後,以章懷太子後人為號召來收拾殘局大概也容易一些。可能不用殺那麽多人。然而若當真那般做了,李璟也不過是一麵旗幟而已。隻可能成為一個傀儡,且根本不會長命,結局隻會是漢獻帝一般男神你一定會成為我老公的。


    那種時候,出力的乃是自己,憑什麽把皇帝讓給李璟做?傀儡皇帝最終還是要禪讓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以李璟這章懷太子後人為號召平定天下,掃平天下的時間大概能減少一大半……”馬璘心中想著,猛然搖了搖頭。


    這樣的事情,本就是不該想的。沒有了封大夫和段君子,更得保持神智清明,不要意氣用事。大唐絕不能陷入內訌之中,不能給大食文明卷土重來的機會。若是自己這邊在收拾殘局,大食那邊在出一個曼蘇爾一般的雄主,到時候便會更加的麻煩。


    殺了個人,心中的氣便是順了很多。李璟居然敢寫信讓自己歸順,這事實在令人惱火。不過既然明白了李璟的想法,事情便變得好處理了。


    殺死那個使者,也不單單是為了出一口氣。這個家夥在長安以輕身功夫見長,大概沒想到自己能留下他。使者不回遼東報信,李璟便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他定然不敢輕舉妄動南下,肯定是要猛攻新羅,力爭把新羅一舉蕩平,為自己留條後路。既然如此,就讓他發揮下餘熱吧,漢家兒郎的鮮血流在開疆拓土的戰場上,便不算是可惜。


    這算不得一件大事,大唐周圍已經沒了強敵,那麽像新羅還有南詔這樣的地方自然是要蕩平的,之後便是倭國了。既然是擴張,那就得四麵擴張才是,不能單單往西方一麵。李璟現在所做的,不過是把大唐帝國該做的提前進行了,到時候大唐隻剩下摘桃子了。


    這不過是行程中的一個小插曲,第二日開始,大軍略略加快了一些速度,三日之後出了莫賀延磧,正式踏入河西走廊之中。這個地方,其實已經不是屬於磧西了,這裏的士民官吏也不再屬於馬璘所管轄。


    流沙以西馬璘主宰,見到安西軍自然沒什麽,如今過了流沙,見到這麽一支大軍,地方官自然是嚇得不輕。不過知道送來的乃是先皇靈柩,士紳們叩拜痛哭過之後便也沒人敢說什麽。而這個時候,馬璘也終於見到了傳旨命令他護送靈柩去長安的使者。至於傳旨新皇登基讓各路主將入京議功的使者,則是早在柔遠縣時就見到過了。


    使者對於在這裏見到馬璘大軍極為意外,不過對於馬璘而言,如今便是名正言順了。和之前那一撥使者一樣,這些使者也同樣是被馬璘留在軍中,跟隨著大隊一同前往。


    有安西密探跟著張巡的大隊行動,每日裏都有消息傳過來,李璟造反的消息早已傳到了那裏,自然是極為震動,不過至德天子李亨卻是下了命令。言道李璟不過是疥癬之疾,令郭子儀李嗣業二人處置,自己依舊要盡人子之道。繼續呆著大隊人馬去迎接先皇靈柩。消息傳回到長安城,原本浮動的長安人心也變得平靜了些,而李亨仁孝天子的名號,自然是被萬民稱頌。


    既然天子沒有慌,這便沒什麽好怕的。李璟手裏隻有平盧一鎮軍馬,又沒有帶兵南下,實在是算不得什麽大事。


    當然馬璘很清楚。這自然又是張巡矯詔的結果,或者是張巡和陳玄禮合謀矯詔。畢竟植物人重新蘇醒這等狗血事宜。在現實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張巡既然沒有亂了方寸,那就最好不過,馬璘此次要談判的對象便是張巡,他想要麵對的是一個冷靜的張巡。而不是一個亂了方寸的張巡。隻有一個足夠冷靜的張巡,才可能答應他的條件。


    河西走廊向來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在漢人手裏,便能號令西域。這裏自漢時期經過了數百年的開發,已經是變成了人煙稠密之地,比之磧西三州繁華得多。不過如今大唐已經滅了回紇和吐蕃,河西走廊南北兩側亦是大唐的土地,這一條通道自然也沒有之前那麽重要了,然而自中原入西域郎多肉少。這條道路依然是最短的,繞道回紇道和青海都要遠上很多。


    入唐以來,大唐和吐蕃在西域反複爭奪。河西走廊卻始終是在大唐之手,因為這一點,縱然是在局勢最不利的狀況之下,流沙以西還有磧西三州作為大唐西進的橋頭堡。當然時勢更易,如今吐蕃已滅,大唐帝國卻依然如日中天。


    馬璘坐在馬背之上。神色肅穆心中卻是輕鬆,看著不時出現在視野中的村落。秋日的河西走廊。雖不比磧西天高地闊,然風物也堪稱壯美了。


    大唐表麵上繁華,其實也隱藏著危機,盛極而衰,此時是大唐國力最盛的時候,也是危機最大的時候。原本的曆史上是因為安史之亂,現在安史之亂已經消弭,卻依然存在著深重的矛盾。


    回紇已經被滅盡,羌塘上的吐蕃人還有很多,這些各自為戰的羌族無力和強大的大唐對抗,如今隻能在大唐的驅使下相互內耗。論弓仁帶著唐軍占領了邏些,吐蕃帝國的根基沒了,然而論弓仁畢竟是祿東讚的子孫,他總不會將羌人趕盡殺絕。


    白蘭,蘇毗,黨項,一旦中原有事,這些已經殘破的羌族立馬有死灰複燃的可能。一旦中原有事,論弓仁的忠心還會有多少這個便不好說,他畢竟是祿東讚的子孫。吐蕃帝國人口二三百萬,如今死的還沒到一半,一旦中原有事,西山寇盜便又有了機會。


    所以無論如何,中原不能亂,大唐不能亂。亂了就不好收拾了,想要收拾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大到他根本無法接受。


    再過十餘日,就要到烏鞘嶺了。過了河西,要不了幾天就會遇到張巡他們。到了那個時候,大唐帝國的命運將會真正決定,千千萬萬漢民們的命運將真正決定,而大唐帝國將會走向何方,也會真正決定。


    是圖窮匕首見,還是一笑泯恩仇,其實完全取決於張巡。事情已經開始,他便沒有退讓的餘地,畢竟他是帶著一萬人來的。這一萬人在億兆漢民之中,是於他最親近的,不管如何,他也得顧念他們的利益,所以他的線已經畫在那裏,沒法後退,也沒法讓步。


    到了那時,就要看張巡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做出正確的選擇了。


    ……


    多謝書友隆隆書友的打賞^_^


    昨天手一抖,一月稿費沒了/(tot)/~~,說到底還是成績不好,稿費太少,就給孩子賣幾件衣服而已,一月稿費就出去了^_^不過反過來想,要是沒有這些稿費,就得動用工資了,這樣一想就平衡了。


    跳蕩是個謙卑的人,作為新手作者,不敢說自己寫多好,不過還是在努力寫故事的,水平有限,每日兩更卻沒斷過,至少也是努力了。寫這本書一是圓自己的一個夢,二來自然是要掙幾個零花,感謝每一位正版閱讀的兄弟,感謝隆隆書友等打賞本書的兄弟,沒有你們的支持,我也沒有給兒子買兩身好點兒衣服的錢。故事會有寫完的一天,各位兄弟的支持我會永遠記住的。


    不斷更,不爛尾,勿忘初心,這便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其實書的內容自己不能夠滿意,有些劇情糾結墨跡,有的劇情狗血,這些都是實情。終究是水平問題,隻能是慢慢揣摩慢慢提高了。


    其實大部分的看書的兄弟都沒在書評區發過言,也沒加我的書友群,跳蕩依然謝過各位的支持。


    要去接孩子了,哈哈,先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邊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蔥山跳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蔥山跳蕩並收藏邊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