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幼秋產後身體開始變得不好,精神也更加的敏感、脆弱,往日的知書達理消失不見,如今的她更像是百裏慈記憶中的母親,說起話來總是不給人留情麵,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對人的要求越發的多。
她們之間還有一個共同點:不願意看見劍。
趙幼秋將兒子的早死怪罪到百裏慈的身上。
百裏慈對此心懷內疚, 卻覺得不是劍的問題,而是他的問題。
是他要出人頭地,而不是劍要出人頭地。
母親和妻子所厭煩的或許根本不是劍,而是自己……
三十歲的時候,趙幼秋還是沒生出孩子,百裏慈向上級請示金盆洗手, 退隱江湖。上級的答複永遠是那麽的模棱兩可,既準許, 又挽留,最後拖延著說若是時候到了,自然不無不可——從前將軍府中可有可無的人,這一刻似乎變得至關緊要了!
百裏慈走在街頭,無數年輕人向他投去豔羨的目光。
當年的人一語成讖,百裏慈似乎真的在將軍府混出頭了!
然而他卻有些厭倦,有些疲累。
但是如果真的讓他舍棄這般的生活,他又有些舍不得。
母親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健忘的毛病越發嚴重,記得事情一天比一天少,隻有那句從下念叨到大的話成為了百裏慈難以繞過去的坎兒:不要練劍,你遲早有一天會死於別人的劍下的!
三十五歲的時候,百裏慈出手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但殺的人無一例外的都是鼎鼎有名的角色。將軍的地位也隨之仇敵的死亡一步步高升。名聲、財富成為了百裏慈擁有的最多的東西,但除此之外的東西,百裏慈卻愈發稀缺了。
趙幼秋還是沒有生出來第二個孩子,這幾乎成為了她的心魔。她開始沉溺於宗教之中, 將自己珍貴的信仰交給虛無縹緲的神, 成為了一個不敢殺生,不敢吃肉,不敢飲酒,甚至連夫妻之事做起來都覺得罪惡的衛道者。
何其的悲哀,她的丈夫偏偏是一個人屠!
百裏慈對她失去了感情,但年少時的回憶卻一直在維係著這段關係。
百裏慈走到街頭,看見了童年的玩伴孫火。
孫火開著一家賣麵的攤子,兒女成群。
多年未見,他長得和他父親已經是一般模樣了。
靠著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孫火得到了嶽父的賞識,得以成婚、傳宗接代。
<a id="wzsy" href="http://www.bqgxsydw.com">bqgxsydw.com</a>
百裏慈看見了孫火的妻子,此女長得不算多麽的好看,比起趙幼秋來說差的遠了,但她的笑容卻像是趙幼秋十七歲那年笑出來的模樣,真誠而又明媚。
百裏慈突然有種說不出來的羨慕、嫉妒。
但他沒有打擾孫火的生活。
回到家,百裏慈取出劍,幾次要將之折碎, 可終究沒有作出任何行動。
劍是無辜的,三十五年來一直保持著緘默,自己何必為難它?
這些年一直執著的是自己。
四十歲的時候,母親辭世,一生的痛苦到此有了終點。
百裏慈步入中年,膝下依舊無子。
對劍的執著一如既往。
可這份執著卻讓他感到費解。
“放下劍會是解脫嗎?”
他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喃喃自語。
沒有答案,他不敢嚐試。
隨著年紀增長,他漸漸明白自己沒有退路。
殺的人多了,仇人也便多了,如若放下劍,不會有人輕而易舉的放過他。
對了,將軍也死了,將軍府迎來了新的主人。
隻不過這位新主人的性子卻比較溫柔,不喜殺戮,更喜歡真的利用文官集團去解決問題。百麗慈在這一年裏被選擇性的遺忘了,似乎成為了將軍府難堪回憶的一員。
是時代變了嗎?不,時代永遠不變,變了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百裏慈成為了無用的劍,但他卻沒有感到輕鬆,反而更加的如履薄冰。
失去了保護傘的他,隻能憑借手中的劍去保護一家的安全。
四十五歲的時候,他還活著,並搖身一變成為了劍場之主——他需要自己的力量去對抗敵人。
趙幼秋也有了變化。
神明並沒有憐憫她,給她一個子嗣。
然而這麽多年來,她已經不再保持初心。
她在百裏慈的默許下,開了一間隻對女孩兒開放的私塾,做起了教書的先生。
在這個時代,趙幼秋的行為足夠的驚世駭俗,然而再大的阻力都被百裏慈攔下。
因此,百裏慈的名聲更臭了,然而他並不在意。
好的名聲,壞的名聲,都是名聲,區別是叫人敬畏還是叫人懼怕而已。
在每次旁聽趙幼秋講課的時候,百裏慈都回憶起許多年前的春天。
那時候,趙幼秋也是在這裏一邊聽著鳥語花香,一邊聽著朗朗讀書聲。
或許趙幼秋還是童年時候的她,但百裏慈卻已經不再是童年時的自己了!
他聽不進去趙幼秋用一種幼稚的口吻去講話,像個瘋子。
然而百裏慈並沒有過多幹預趙幼秋的事兒,他還有自己的事要做。
當殺手有當殺手的苦惱,當劍場主人也有當劍場主人的苦惱。
百裏慈必須要考慮如何賺更多的銀子,來維係如今奢靡的生活。
五十歲的時候,百裏慈的劍場成為了方圓百裏最有名的劍場,百裏慈也成為了當世最有名的劍客——這一年,百裏慈幼年時候的師父春叔敖死了,享年一百一十二歲。這樣的壽命讓百裏慈羨慕,然而問及答案,春叔敖的答案卻隻有一個:知天命。
是啊,到了五十歲就該知道自己的天命了!
百裏慈舍棄家人、弟子,開始尋找自己的天命。
五十五歲的時候,百裏慈遊曆了這個國家的每個角落,但他依舊沒有答案。而外麵的世界,似乎又太遙遠、廣闊,他不敢踏足。
回到了家,得知趙幼秋在他出去的這段時間裏死了。
沒留下什麽遺言。
可百裏慈卻敏銳的覺得,趙幼秋一定留下了給他的話。
百裏慈來到了私塾,這個兩人相識的地方。
這裏已經被空置了很久,當年的夫子不知死了多少年。
百裏慈足夠熟悉趙幼秋,一眼就找到了趙幼秋刻意留下的信。
信上隻有寥寥一行字:或許,冬天的雪不應該活到春天。
看著這行字,百裏慈多年以來磨練出的鐵石心腸終於鬆動了。
他懷疑趙幼秋是在怪罪他,可他又覺得趙幼秋是在怪罪自己。
百裏慈沒有答案,或許隻有親自到下麵問問趙幼秋才會知道了。
她們之間還有一個共同點:不願意看見劍。
趙幼秋將兒子的早死怪罪到百裏慈的身上。
百裏慈對此心懷內疚, 卻覺得不是劍的問題,而是他的問題。
是他要出人頭地,而不是劍要出人頭地。
母親和妻子所厭煩的或許根本不是劍,而是自己……
三十歲的時候,趙幼秋還是沒生出孩子,百裏慈向上級請示金盆洗手, 退隱江湖。上級的答複永遠是那麽的模棱兩可,既準許, 又挽留,最後拖延著說若是時候到了,自然不無不可——從前將軍府中可有可無的人,這一刻似乎變得至關緊要了!
百裏慈走在街頭,無數年輕人向他投去豔羨的目光。
當年的人一語成讖,百裏慈似乎真的在將軍府混出頭了!
然而他卻有些厭倦,有些疲累。
但是如果真的讓他舍棄這般的生活,他又有些舍不得。
母親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健忘的毛病越發嚴重,記得事情一天比一天少,隻有那句從下念叨到大的話成為了百裏慈難以繞過去的坎兒:不要練劍,你遲早有一天會死於別人的劍下的!
三十五歲的時候,百裏慈出手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但殺的人無一例外的都是鼎鼎有名的角色。將軍的地位也隨之仇敵的死亡一步步高升。名聲、財富成為了百裏慈擁有的最多的東西,但除此之外的東西,百裏慈卻愈發稀缺了。
趙幼秋還是沒有生出來第二個孩子,這幾乎成為了她的心魔。她開始沉溺於宗教之中, 將自己珍貴的信仰交給虛無縹緲的神, 成為了一個不敢殺生,不敢吃肉,不敢飲酒,甚至連夫妻之事做起來都覺得罪惡的衛道者。
何其的悲哀,她的丈夫偏偏是一個人屠!
百裏慈對她失去了感情,但年少時的回憶卻一直在維係著這段關係。
百裏慈走到街頭,看見了童年的玩伴孫火。
孫火開著一家賣麵的攤子,兒女成群。
多年未見,他長得和他父親已經是一般模樣了。
靠著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孫火得到了嶽父的賞識,得以成婚、傳宗接代。
<a id="wzsy" href="http://www.bqgxsydw.com">bqgxsydw.com</a>
百裏慈看見了孫火的妻子,此女長得不算多麽的好看,比起趙幼秋來說差的遠了,但她的笑容卻像是趙幼秋十七歲那年笑出來的模樣,真誠而又明媚。
百裏慈突然有種說不出來的羨慕、嫉妒。
但他沒有打擾孫火的生活。
回到家,百裏慈取出劍,幾次要將之折碎, 可終究沒有作出任何行動。
劍是無辜的,三十五年來一直保持著緘默,自己何必為難它?
這些年一直執著的是自己。
四十歲的時候,母親辭世,一生的痛苦到此有了終點。
百裏慈步入中年,膝下依舊無子。
對劍的執著一如既往。
可這份執著卻讓他感到費解。
“放下劍會是解脫嗎?”
他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喃喃自語。
沒有答案,他不敢嚐試。
隨著年紀增長,他漸漸明白自己沒有退路。
殺的人多了,仇人也便多了,如若放下劍,不會有人輕而易舉的放過他。
對了,將軍也死了,將軍府迎來了新的主人。
隻不過這位新主人的性子卻比較溫柔,不喜殺戮,更喜歡真的利用文官集團去解決問題。百麗慈在這一年裏被選擇性的遺忘了,似乎成為了將軍府難堪回憶的一員。
是時代變了嗎?不,時代永遠不變,變了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百裏慈成為了無用的劍,但他卻沒有感到輕鬆,反而更加的如履薄冰。
失去了保護傘的他,隻能憑借手中的劍去保護一家的安全。
四十五歲的時候,他還活著,並搖身一變成為了劍場之主——他需要自己的力量去對抗敵人。
趙幼秋也有了變化。
神明並沒有憐憫她,給她一個子嗣。
然而這麽多年來,她已經不再保持初心。
她在百裏慈的默許下,開了一間隻對女孩兒開放的私塾,做起了教書的先生。
在這個時代,趙幼秋的行為足夠的驚世駭俗,然而再大的阻力都被百裏慈攔下。
因此,百裏慈的名聲更臭了,然而他並不在意。
好的名聲,壞的名聲,都是名聲,區別是叫人敬畏還是叫人懼怕而已。
在每次旁聽趙幼秋講課的時候,百裏慈都回憶起許多年前的春天。
那時候,趙幼秋也是在這裏一邊聽著鳥語花香,一邊聽著朗朗讀書聲。
或許趙幼秋還是童年時候的她,但百裏慈卻已經不再是童年時的自己了!
他聽不進去趙幼秋用一種幼稚的口吻去講話,像個瘋子。
然而百裏慈並沒有過多幹預趙幼秋的事兒,他還有自己的事要做。
當殺手有當殺手的苦惱,當劍場主人也有當劍場主人的苦惱。
百裏慈必須要考慮如何賺更多的銀子,來維係如今奢靡的生活。
五十歲的時候,百裏慈的劍場成為了方圓百裏最有名的劍場,百裏慈也成為了當世最有名的劍客——這一年,百裏慈幼年時候的師父春叔敖死了,享年一百一十二歲。這樣的壽命讓百裏慈羨慕,然而問及答案,春叔敖的答案卻隻有一個:知天命。
是啊,到了五十歲就該知道自己的天命了!
百裏慈舍棄家人、弟子,開始尋找自己的天命。
五十五歲的時候,百裏慈遊曆了這個國家的每個角落,但他依舊沒有答案。而外麵的世界,似乎又太遙遠、廣闊,他不敢踏足。
回到了家,得知趙幼秋在他出去的這段時間裏死了。
沒留下什麽遺言。
可百裏慈卻敏銳的覺得,趙幼秋一定留下了給他的話。
百裏慈來到了私塾,這個兩人相識的地方。
這裏已經被空置了很久,當年的夫子不知死了多少年。
百裏慈足夠熟悉趙幼秋,一眼就找到了趙幼秋刻意留下的信。
信上隻有寥寥一行字:或許,冬天的雪不應該活到春天。
看著這行字,百裏慈多年以來磨練出的鐵石心腸終於鬆動了。
他懷疑趙幼秋是在怪罪他,可他又覺得趙幼秋是在怪罪自己。
百裏慈沒有答案,或許隻有親自到下麵問問趙幼秋才會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