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嗬嗬一笑,道,“還是仲中有辦法,就這樣辦吧。[]”淩騰點了下頭,即令人準備,天一亮就令人將傷員送到村中。
安排好一切後,天邊已經露出微光,東方的太陽緩緩升起,新的一天又到了。
麴義不再停留,領著七千人馬,繼續向太原而去。
再說常侯逃了出來後,士兵走失不少,沿路收得軍馬三四千。
常侯神色沮喪,看了身後的一臉毫無士氣的士兵,微微歎了口氣。常侯終於知道什麽是精兵,什麽臨危不亂,袁紹的士兵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常侯沒有想到,居然夜襲都會被麴義的士兵反噬,不僅折了副將,損失的士兵比麴義軍還要多,難怪趙雲會打得匈奴軍繞路而走,不敢再入侵!
常侯亦知道這三四年裏,這些涼州兵都是荒廢了軍事,未曾與正規軍交過戰,交過戰的就是司隸的一些小股山賊和平民百姓,昔日的西涼雄風早已經不再。
常侯越想越有感觸,最後晃了晃頭發花白的頭,對著身邊的親衛道,“行了半夜,叫士兵都就地休息。明天回太原。”士兵一聽,都是高興的隨地坐下來。[]
麴義與淩騰行軍了兩日,就到了猛狼縣。忽然,麴義見前麵兩人策馬跑來,麴義認得這是探馬騎兵。
那兩個探馬兵來到麴義跟前,回報道,“將軍,前麵發現郭裏軍隊的蹤跡!”
麴義大喜,笑道,“終於追上了!”頓了一下,又對親衛道,“傳令下去,裹住馬匹,然後全軍加速前進,襲擊郭裏軍!”
親衛將命令傳下,一時數千匹戰馬齊齊包住馬匹馬蹄。麴義見準備好,於是大喝一聲,“兄弟們,今日便教郭裏知道我軍騎兵厲害!”騎兵聞言,都不作聲,皆重重的額了頭。
麴義看了一會身後騎兵,接著大手一揮,七千匹戰馬也因為這樣麴義的騎兵方追了數日才追上。
今日,郭裏見離太原漸近,三日便可以回晉陽(太原的治所,亦是並州的刺史府),心下微微的舒了口氣。
郭裏見士兵都是疲憊不堪,於是令人停軍休息半個時辰。
郭裏坐下,剛過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見一個士兵神色驚慌的跑來,急道,“刺史,不好不好啦!前麵有一軍不知多少人馬正向我軍殺來。[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郭裏猛然站起,大驚失色,急問,“難道是麴義追到前麵去了?看到軍前掛上什麽軍旗了嗎?”
那士兵道,“好像是‘袁’字旗。”
郭裏一聽到“袁”字,愣呆了一下,忙道,“是袁紹?”但是剛說完就感到不對,袁紹不是還在鄴城嗎?
忽然,身邊的副將道,“可能是袁紹之子袁譚。”郭裏一聽,感到有理,心裏即輕了一下。於是大聲喊道,“快!有敵來襲,迎敵!”
士兵正在好好的休息,突然聽到有敵來襲,都慌亂了,急忙的上馬,慌張的拿起武器。
郭裏正看著士兵備戰,就聽到馬匹踏著大地的聲響傳來,顯然騎兵不是少數。
原來,袁譚揮軍北上救雲中,不想行軍到孟狼的時候,前麵的探馬打聽到前麵有並州軍,正在下馬休息。
袁譚聞報,大喜,即揮軍衝殺過去。
袁譚拍馬來到一小的平原上,就見郭裏的士兵急急忙忙的迎戰。袁譚不等郭裏準備,就大喊道,“士兵們,殺啊!”說完就令曹性、徐旭兩將各領一軍衝殺。
郭裏匆忙的迎戰,兩軍相碰,即看出高下。
袁譚分軍三路,包圍郭裏軍。郭裏見袁譚軍馬包圍過來,大驚,即令副將分出一軍擋住曹性一軍,又分一軍抵住徐旭一軍,自己則領一軍迎上袁譚。
袁譚接上郭裏一軍,指揮騎兵衝殺在前,步兵掩殺在後。郭裏人馬迎戰不及,陣勢擺不開來,一時被袁譚騎兵殺下不少。
郭裏家見己軍不敵袁譚軍,眼下心驚不已,萌生退意。
袁譚三軍圍包下來,郭裏越戰越心驚,驚駭不已,見袁譚士兵英勇無敵,殺得己軍節節敗退,再不敢迎戰。郭裏珍惜性命,哪裏還有勇氣待下去,忙領一軍撤走。
袁譚從遠處見郭裏逃走,又驚又喜,趁機對著還在反抗的郭裏士兵大喊,“郭裏已逃,你們為何還作無謂的反抗!”
郭裏士兵聞郭裏獨自逃去,軍心動搖,士氣大失,又見袁譚軍強悍,再沒有戰心,紛紛投降。
袁譚見郭裏投降,大喜,令人收繳兵器,將士兵集中一處。然後與徐旭領一軍向郭裏追去。
袁譚見碰上郭裏,當然不能放過,如果能在這裏擊殺郭裏,那麽取並州就容易多了。
郭裏領一軍數千人逃了出來,行了一程,正遇上趕來襲擊的麴義、淩騰一軍。郭裏心驚膽寒,險些跌下馬來。
麴義見是一隊狼狽的郭裏軍,心下大喜,高聲大喊進攻,不等郭裏有反應,就率先領軍衝過去。
郭裏見麴義軍雖然不多,卻全是騎兵,雖然驚駭,但是亦不得不戰,於是領軍迎了上去。
麴義借著地勢衝過去,騎兵紛紛大喊,拔箭射去,有的拔出戰刀,向郭裏軍斬去。很多郭裏軍步兵被狼騎兵射倒,被熊虎兩營騎兵借馬勢加刀力一下斬為兩段,兵器折斷。
麴義見郭裏在軍前,即領淩騰指揮人馬,自己則大吼一聲,向郭裏殺去。郭裏武力顯然不錯,與麴義大戰五十回合不敗。
兩人又戰了三十回合,郭裏終於漸漸不敵,刀法漸亂。麴義看出郭裏勢弱,大吼一聲,一刀將郭裏斬為兩段。
而剛好這時袁譚亦領軍追到,一時兩麵夾攻,郭裏軍腹背受敵,被打得大敗。
袁譚不想多殺人,便喊郭裏軍投降,郭裏軍見郭裏已死,於是紛紛放下武器。
麴義來見袁譚,兩人寒暄一番過後,麴義道,“袁將軍,子龍將軍如何?”麴義已經很久沒有收到趙雲的書信。
趙雲自從潛入太原後,為了謹慎,沒有給麴義送過信。
安排好一切後,天邊已經露出微光,東方的太陽緩緩升起,新的一天又到了。
麴義不再停留,領著七千人馬,繼續向太原而去。
再說常侯逃了出來後,士兵走失不少,沿路收得軍馬三四千。
常侯神色沮喪,看了身後的一臉毫無士氣的士兵,微微歎了口氣。常侯終於知道什麽是精兵,什麽臨危不亂,袁紹的士兵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常侯沒有想到,居然夜襲都會被麴義的士兵反噬,不僅折了副將,損失的士兵比麴義軍還要多,難怪趙雲會打得匈奴軍繞路而走,不敢再入侵!
常侯亦知道這三四年裏,這些涼州兵都是荒廢了軍事,未曾與正規軍交過戰,交過戰的就是司隸的一些小股山賊和平民百姓,昔日的西涼雄風早已經不再。
常侯越想越有感觸,最後晃了晃頭發花白的頭,對著身邊的親衛道,“行了半夜,叫士兵都就地休息。明天回太原。”士兵一聽,都是高興的隨地坐下來。[]
麴義與淩騰行軍了兩日,就到了猛狼縣。忽然,麴義見前麵兩人策馬跑來,麴義認得這是探馬騎兵。
那兩個探馬兵來到麴義跟前,回報道,“將軍,前麵發現郭裏軍隊的蹤跡!”
麴義大喜,笑道,“終於追上了!”頓了一下,又對親衛道,“傳令下去,裹住馬匹,然後全軍加速前進,襲擊郭裏軍!”
親衛將命令傳下,一時數千匹戰馬齊齊包住馬匹馬蹄。麴義見準備好,於是大喝一聲,“兄弟們,今日便教郭裏知道我軍騎兵厲害!”騎兵聞言,都不作聲,皆重重的額了頭。
麴義看了一會身後騎兵,接著大手一揮,七千匹戰馬也因為這樣麴義的騎兵方追了數日才追上。
今日,郭裏見離太原漸近,三日便可以回晉陽(太原的治所,亦是並州的刺史府),心下微微的舒了口氣。
郭裏見士兵都是疲憊不堪,於是令人停軍休息半個時辰。
郭裏坐下,剛過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見一個士兵神色驚慌的跑來,急道,“刺史,不好不好啦!前麵有一軍不知多少人馬正向我軍殺來。[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郭裏猛然站起,大驚失色,急問,“難道是麴義追到前麵去了?看到軍前掛上什麽軍旗了嗎?”
那士兵道,“好像是‘袁’字旗。”
郭裏一聽到“袁”字,愣呆了一下,忙道,“是袁紹?”但是剛說完就感到不對,袁紹不是還在鄴城嗎?
忽然,身邊的副將道,“可能是袁紹之子袁譚。”郭裏一聽,感到有理,心裏即輕了一下。於是大聲喊道,“快!有敵來襲,迎敵!”
士兵正在好好的休息,突然聽到有敵來襲,都慌亂了,急忙的上馬,慌張的拿起武器。
郭裏正看著士兵備戰,就聽到馬匹踏著大地的聲響傳來,顯然騎兵不是少數。
原來,袁譚揮軍北上救雲中,不想行軍到孟狼的時候,前麵的探馬打聽到前麵有並州軍,正在下馬休息。
袁譚聞報,大喜,即揮軍衝殺過去。
袁譚拍馬來到一小的平原上,就見郭裏的士兵急急忙忙的迎戰。袁譚不等郭裏準備,就大喊道,“士兵們,殺啊!”說完就令曹性、徐旭兩將各領一軍衝殺。
郭裏匆忙的迎戰,兩軍相碰,即看出高下。
袁譚分軍三路,包圍郭裏軍。郭裏見袁譚軍馬包圍過來,大驚,即令副將分出一軍擋住曹性一軍,又分一軍抵住徐旭一軍,自己則領一軍迎上袁譚。
袁譚接上郭裏一軍,指揮騎兵衝殺在前,步兵掩殺在後。郭裏人馬迎戰不及,陣勢擺不開來,一時被袁譚騎兵殺下不少。
郭裏家見己軍不敵袁譚軍,眼下心驚不已,萌生退意。
袁譚三軍圍包下來,郭裏越戰越心驚,驚駭不已,見袁譚士兵英勇無敵,殺得己軍節節敗退,再不敢迎戰。郭裏珍惜性命,哪裏還有勇氣待下去,忙領一軍撤走。
袁譚從遠處見郭裏逃走,又驚又喜,趁機對著還在反抗的郭裏士兵大喊,“郭裏已逃,你們為何還作無謂的反抗!”
郭裏士兵聞郭裏獨自逃去,軍心動搖,士氣大失,又見袁譚軍強悍,再沒有戰心,紛紛投降。
袁譚見郭裏投降,大喜,令人收繳兵器,將士兵集中一處。然後與徐旭領一軍向郭裏追去。
袁譚見碰上郭裏,當然不能放過,如果能在這裏擊殺郭裏,那麽取並州就容易多了。
郭裏領一軍數千人逃了出來,行了一程,正遇上趕來襲擊的麴義、淩騰一軍。郭裏心驚膽寒,險些跌下馬來。
麴義見是一隊狼狽的郭裏軍,心下大喜,高聲大喊進攻,不等郭裏有反應,就率先領軍衝過去。
郭裏見麴義軍雖然不多,卻全是騎兵,雖然驚駭,但是亦不得不戰,於是領軍迎了上去。
麴義借著地勢衝過去,騎兵紛紛大喊,拔箭射去,有的拔出戰刀,向郭裏軍斬去。很多郭裏軍步兵被狼騎兵射倒,被熊虎兩營騎兵借馬勢加刀力一下斬為兩段,兵器折斷。
麴義見郭裏在軍前,即領淩騰指揮人馬,自己則大吼一聲,向郭裏殺去。郭裏武力顯然不錯,與麴義大戰五十回合不敗。
兩人又戰了三十回合,郭裏終於漸漸不敵,刀法漸亂。麴義看出郭裏勢弱,大吼一聲,一刀將郭裏斬為兩段。
而剛好這時袁譚亦領軍追到,一時兩麵夾攻,郭裏軍腹背受敵,被打得大敗。
袁譚不想多殺人,便喊郭裏軍投降,郭裏軍見郭裏已死,於是紛紛放下武器。
麴義來見袁譚,兩人寒暄一番過後,麴義道,“袁將軍,子龍將軍如何?”麴義已經很久沒有收到趙雲的書信。
趙雲自從潛入太原後,為了謹慎,沒有給麴義送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