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陽君李倧正襟危坐,眼望棋枰那邊的張原,低聲道:“光海君倒行逆施,以致天怒人怨,天使挾上國威德,助在下撥亂反正,實同於壬辰再造之恩,今後敝國事天朝如子侍父,張大人有何要求也盡管明言,在下無有不允。”說罷,凝視張原,看大明朝這位最年少的狀元天使會提出什麽樣的條件?


    張原道:“在下與殿下是初次相見,冒險相助乃是出於大明與朝鮮兩百五十餘年的朝藩恩義,建州奴酋世受皇恩,卻於去年初悍然建國稱汗,這等於是公開與大明決裂,我國朝廷正議討伐不臣,當此之時,光海君罔顧大明世代庇護的恩情,與建奴私下往來,居心叵測,這是我國皇帝和臣民都難以容忍的,貴邦忠義之士也不滿光海君的作為——”


    說到這裏,張原停頓了一下,李倧很識趣地插話道:“建州與敝邦共事天朝,建州對天朝悖逆,敝邦深惡痛絕,若天朝出兵征討建州,敝邦願出數萬之師出鎮江、寬甸夾攻奴酋,當然,這隻是在下及小北派和西人黨對天朝的忠心,而光海君隻怕是陽奉陰違。”


    張原明白李倧話裏的意思,緩緩道:“若此次事成,貴邦臣民願擁戴殿下為王,我回北京必為殿下爭取大明朝廷的冊封。”


    李倧聽張原這麽說,再難淡定,喜形於色,起身長揖,感激之情難以言表,他心裏很清楚,起兵廢黜光海君雖然難,但照目下形勢來推演還是有成功的希望,最難的在於廢黜光海君之後如何迅速穩定局麵,他綾陽君李倧畢竟是光海君之侄,今年也才二十三歲,年輕德薄,難以服從。李氏王族中比他更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大有人在,而若是張原支持他,張原在朝鮮代表的大明朝廷,隻要張原表態支持他李倧。那麽朝鮮的其他蠢蠢欲動的勢力就隻有偃旗息鼓,當此非常時期,名份決定一切,名不正則言不順——


    隻聽張原又道:“但我有個先決條件,在大明與建州交戰期間,大明朝廷要派使臣坐鎮平壤,監護貴邦。”


    李倧好比兜頭被澆了一盆冷水。涼了半截,大明派使臣監護朝鮮,那豈不是在他這個朝鮮國王頭上加了一道緊箍咒、豈不是等於多了一位太上王,他就是做了國王也不痛快啊。


    李倧低聲下氣道:“張大人,在下對天朝的忠心,如日月之皎,若在下能權署朝鮮國事,一切唯天朝馬首是瞻。但天朝派使臣監護敝邦,這實是兩百年來未有之事,敝邦臣民必認為在下喪權。無德治國,在下還有何顏麵在其位!”


    張原道:“殿下放心,遣使監護貴邦隻是權宜之計,當遼東戰事起時再遣使臣來,為了是讓大明與貴邦聯合出兵時能夠配合默契少出紕漏,除此之外,其餘貴邦國政,大明使臣一律不會幹預,這些可以事先約定,我大明既要支持殿下上位。豈會陷殿下於兩難處境。”


    李倧猶疑道:“張大人認定天朝與建州戰事將起?據在下所知,皇帝喜無為而治,並不願大動幹戈。”


    張原道:“殿下說得是,我朝皇帝仁慈厚德,不願輕動幹戈,但此次我出使貴邦。沿途考察邊備,了解建州虛實,發現奴爾哈赤的軍力大漲,而且去年以來建州水災,奴爾哈赤為擺脫困境定會劫掠大明,去年年底建奴間諜在北京陷害柳東溟諸人之事,殿下想必已經知道,如今奴爾哈赤又派納蘭巴克什來見光海君,自是見離間之計不成又來拉攏光海君,由此可見,建奴對大明刀兵相見之期不遠了,大明尊嚴不容踐踏,勢必反擊,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李倧眉頭微皺,心想:“若大明與奴爾哈赤開戰,卻命我朝鮮軍士為前驅,以女真人的凶悍,我朝鮮軍士豈非要大量死傷!”


    張原對李倧的憂慮心知肚明,說道:“殿下,我朝若出兵建州,貴邦軍士張造聲勢牽製奴酋即可,我朝豈會以貴邦為前驅、為主力,這個盡管放心,當年抗倭,我朝將士都是舍生忘死、奮勇爭先。”


    李倧點點頭,但現在還有一點疑慮,那就是張原運籌帷幄好似大明內閣首輔一般,張原雖然是大明狀元、翰林修撰、東宮講官,但想要入閣,沒有二十年的官場資曆幾無可能,所以張原現在說這些,可靠嗎?能保證嗎?


    張原很清楚李倧的想法,又道:“遼東爭戰現在還隻是我的預見,殿下暫不必操心,我的判斷準確與否,不須一年就能一清二楚,而目下,我與殿下要麵對的是光海君。”


    李倧點頭道:“張大人說得是,既然張大人肯支持在下撥亂反正,那在下就與張大人私下作個約定,若遼東戰事起,小邦會主動上奏天朝出兵助剿建奴,那時天朝派使臣來平壤督軍皆可,待戰事平歇,派來監護敝邦的使臣即回天朝複命,張大人以為如何?”


    李倧的如意算盤是:張原如果在大明掌有權勢,那他當然要履約答應大明使臣來監護朝鮮,若張原無權無勢,又豈能以這種私下的約定來束縛他,張原作為使臣與藩國私訂條約本來就犯忌,當然,他李倧也不敢宣揚此事,這關乎他的顏麵,而且李倧對張原遼東戰事將起的判斷還是半信半疑,他認為奴爾哈赤即便要起兵,也是三、五年後的事,現在的大明依然強大,奴爾哈赤不敢捋虎須。


    對於綾陽君李倧私約的提議,張原沒有立即答複,手拈一枚棋子,舉棋不動,突然“啪”的一聲敲在棋枰上,說道:“好,張原就與殿下來訂此君子之約。”站起身道:“殿下請。”


    下棋之處是驛館小廳,簽訂君子之約當然要到張原房中。


    李倧跟著張原來到房間,張原磨墨,請李倧擬條約,李倧道:“張大人大才,還是張大人擬吧。”


    張原不再推讓,提筆寫下《丁巳年黃海道條約》,不須一刻時,一篇應用文一氣嗬成刷到紙上,不用謄清,曉暢明白,主要一條就是朝鮮效忠大明,遼東戰事起時出兵助剿、接受使臣監護其國。


    李倧看了張原擬好的條約,表示同意,正待簽字畫押,張原卻道:“殿下稍待,我去去就來。”匆匆出門去了。


    李倧以為張原是去如廁,就在張原房間等著,大約過了半盞茶時間,張原回來了,身邊跟著一個朝鮮少女,卻是男裝打扮,黑紗帽,高腰白袍,容貌甚是美麗——


    李倧吃了一驚:此女是誰,張原帶她來作甚?


    卻見這少女盈盈拜倒,然後起身,妙目睇視李倧,始終默默無言。


    一邊的張原道:“綾陽君殿下,請仔細看看她。”


    李倧凝目細看,陡然雙眉一揚,驚訝道:“你是貞明姑母?”


    貞明公主頰邊淌下兩行清淚,再次拜倒。


    李倧趕緊也跪倒,伏著身子昂著頭看著這個男裝少女,又驚又喜地道:“貞明姑母果然在人世,好極了,仁穆王大妃日夜思念你呢。”貞明公主是宣祖之女,而李倧是宣祖之孫,所以年長的李倧要稱呼年幼的貞明公主為姑母。


    張原向李倧解釋了貞明公主的處境,李倧心道:“好你個金處士,這幾年貞明公主都在你那裏,卻不向我透露半句口風,但張原這時請出貞明公主意欲何為?”說道:“金處士醫術高超,都不能治好貞明姑母的啞疾嗎,我請禦醫許浚來為姑母診治,定要治好姑母的病。”


    許浚是朝鮮第一名醫,編著了朝鮮的一部重要藥典《東醫寶鑒》,此書號稱朝鮮的《本草綱目》,許浚現供奉於景福宮,是光海君的禦用醫官——


    貞明公主從懷中摸出那本小冊子,雙手呈給李倧。


    李倧接過,就聽張原道:“這書冊最後有仁穆王後的親筆詔書,公主殿下認為綾陽君殿下能擔當撥亂反正的大任,所以把這詔書交給綾陽君殿下,殿下可借此召集有誌之士圖謀大舉。”


    李倧大喜,金處士一直說仁穆王大妃會支持他,他卻沒想到詔書會在貞明公主這裏,有仁穆王大妃的詔書,又有張原支持,大事可成。


    李倧將那本小冊頁交還給貞明公主手裏,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然後接過冊頁,展開來看,心情激蕩,躊躇滿誌——


    張原拿起那份《丁巳年黃海道條約》道:“綾陽君殿下,貞明公主殿下願作此條約的保人,綾陽君殿下意下如何?”


    李倧喜意收斂,心道:“張原老謀深算,說是君子之約,卻讓貞明公主來作保人,這是怕我反悔啊,而貞明公主肯作保,自然也是為了仁穆王大妃日後在朝中繼續施加影響,我要做朝鮮王,必須要得到仁穆王大妃的大力支持,所以難免也要受她牽製。”


    李倧沒有別的選擇,點頭道:“甚好,貞明姑母作保人真是委屈了。”


    當下張原將條約抄錄了兩份,三人簽字畫押,各執一份,這樣的大事在驛館房間中決定,顯然有些不夠隆重,但因為三人尊貴的身份,條約的份量極重。


    李倧起先覺得有些憋屈,簽約過後反而輕鬆了,畢竟現在的朝鮮王可不是他李倧,而是張原要助他奪位,所以張原的條件其實不算苛刻,而且他得到了仁穆王大妃的詔書,他李倧將是此次撥亂反正的大贏家。


    守在門外的穆敬岩這時道:“阮大人來了……**殘的三月即將過去,小道開始穩定更新了,求本月最後的月票。rq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雅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賊道三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賊道三癡並收藏雅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