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兄能得到歐陽先生的賞識,若有幸成為其高徒,實在幸甚。”
“是啊,漲了學問,得了美名啊,兩全其美。”
“歐陽先生才學出眾,沒準過幾年科舉之時,有擔任主考之可能,到時候薛兄……啊,哈,是吧?”
這事貌似真有可能,別的薛縱沒把握,但是這一件卻覺得可能性極大。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貌似是說蘇軾科舉的時候寫了篇文章非常好,當得上狀元之才。
但是身為主考官的歐陽修看到之後,認定是自己的學生曾鞏的試卷,怕別人說自己徇私,以至於讓蘇軾丟掉了狀元。
這種陰差陽錯的故事真假已經無從考證,但歐陽修當科舉主考官應該確有其事,隻是作為他的學生,著實是占不到一點便宜。
盡管薛縱自己並不想成為蘇軾第二,但是天子一號班裏,你一句我一句,很多人對薛縱羨慕不已。
“不止如此呢,昨天的事情你們可都知道,歐陽先生可今非昔比了。”有人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話來,頓時引起眾人關注。
“昨日發生何事?”
很多人要麽沒有關注,要麽是昨晚去風花雪,來不及關注,所有大部分人都不知清楚。
薛縱也豎起了耳朵,現階段在這方麵自己確實存在信息落後的問題,平民之家自然不如這些勳貴官宦人家消息靈通。
隻聽某一位官宦子弟道:“我是昨晚無意間聽到父親和兄長的談話,才得知的,聽說官家重用了範相公、韓相公還有彥國先生(富弼),還任命了好幾位台諫官員,其中便是以歐陽先生為首的。
而且啊,歐陽先生現在可是在中樞擔任知製誥,知製誥啊,你們想想?”
知製誥,負責幫皇帝草擬詔書,這個薛縱是知道的。
其中權力和地位可想而知,那絕對稱得上是皇帝的親信,天子近臣。
難怪他們說歐陽修今非昔比,擔任了這個職位,那就不簡簡單單是個諫官了,可以說是正經位居中樞要地的大臣。
如此一來,被歐陽修看中,與其保持著緊密的關係,似乎確實是一件大好事,前程似錦幾個字一點都不過分。
不過那個官宦子弟續道:“聽我父親的意思,是官家要推行新政,所以重用這些人……歐陽先生說官家勵精圖治,大宋需要人才可能就是指的這件事。”
新政?!
薛縱頓時一個激靈,腦海中頓時蹦出了四個字——慶曆新政。
這個實在是太有名,曆史書上是專門強調過的,如今正是慶曆三年,範仲淹當朝為參知政事。
如此說來,眼下慶曆新政已經開始了?
聽這些官宦勳貴子弟話裏話外的意思,似乎慶曆新政是以範仲淹和韓琦為首的,歐陽修也是參與其中的。
薛縱心裏通透的同時,一直不屑一顧的呂公孺也一下子反應過來,難怪昨天晚上書房燈火通明,父親深夜未睡,原來當真是出了大事。
新政?到底怎麽個新法?父親又是什麽態度?呂公孺心下開始揣度起來。
至於薛縱,他壓根沒有放在眼裏,被一個知製誥看中算得了什麽?別忘了自己可是宰相家的公子,豈是他可以比的?
但旁人卻不同,那邊有人道:“薛兄,歐陽先生現在身居高位,你若拜在他的門下,必定是大有好處的。”
“是啊,歐陽先生似是對你寄予厚望,是希望你成為新政的後續棟梁吧!”
“我聽說薛兄的《六國論》名揚東京,好像範相公看過之後也讚不絕口,如此說來,薛兄著實是前程遠大啊。”
遠大個毛線!
搞清楚狀況之後,這是薛縱的第一反應。
原因很簡單,曆史上的“慶曆新政”是以失敗告終的。
範仲淹因而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感慨,才有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歐陽修也正是因為此事才被貶謫到了滁州,在山上修建了一座亭子,寫下了很有名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
時間不會很長了,慶曆四年春,滕子京就該重修嶽陽樓了,那麽範仲淹的《嶽陽樓記》還會遠嗎?
如此說來,慶曆新政持續不了多長時間,摻和進去能有什麽好事呢?
而且歐陽修現在看著是風光,但這風光似乎持續不了多長時間,所以呢,被他看中,賞識還算是一件好事嗎?
賞識沒有錯,但若成為他的學生,或者與關係密切,那可就尷尬了。
畢竟這個年代,新政失敗這種事一旦發生,後果會怎樣不言而喻,受牽連幾乎不可避免,而師生關係尤為敏感。
盡管大宋相對比較溫柔,不會像漢朝和唐朝那樣,隻要失敗就要付出生命,甚至禍及家族的代價。
饒是如此,被貶謫或者其他牽連也是不好的。
當然了,貶謫或許隻是一時的。
歐陽修後來也被調回東京,貌似還出任過參知政事,韓琦和富弼就更不用說了,都是後來的宰相,國之重臣。唯獨範仲淹運氣不好,沒幾年就死在了任上,沒能等到起複的機會。
但薛縱不想這樣,十幾歲的年紀,前程似錦的時候,何必趟這趟渾水,走那麽多彎路呢?家中老祖母年紀大了,妹妹年紀還小,讓她們擔驚受怕就更不好了。
從長遠看也不是什麽好事,要知道慶曆新政之所以失敗,就是損害了當權勳貴們的利益。這些人在大宋根深蒂固,勢力龐大,得罪了他們有什麽好處呢?
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現在已經是枝繁茂葉的大樹,可以不在乎狂風暴雨,熬過去之後還能繼續長成參天大樹。但自己現在隻是一棵幼小的小樹苗,稍微一陣風就可能折斷。
這風險完全不是自己能承擔的,所以歐陽修的好意隻能心領了,慶曆新政也須得避而遠之,輕易摻和不得。
畢竟現在自己年紀還小,隻是四門館裏一個普通學生,不參與這等朝廷大事才在情理之中。
恪守本分總是沒錯的,想必歐陽修也不會有什麽微詞……
“是啊,漲了學問,得了美名啊,兩全其美。”
“歐陽先生才學出眾,沒準過幾年科舉之時,有擔任主考之可能,到時候薛兄……啊,哈,是吧?”
這事貌似真有可能,別的薛縱沒把握,但是這一件卻覺得可能性極大。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貌似是說蘇軾科舉的時候寫了篇文章非常好,當得上狀元之才。
但是身為主考官的歐陽修看到之後,認定是自己的學生曾鞏的試卷,怕別人說自己徇私,以至於讓蘇軾丟掉了狀元。
這種陰差陽錯的故事真假已經無從考證,但歐陽修當科舉主考官應該確有其事,隻是作為他的學生,著實是占不到一點便宜。
盡管薛縱自己並不想成為蘇軾第二,但是天子一號班裏,你一句我一句,很多人對薛縱羨慕不已。
“不止如此呢,昨天的事情你們可都知道,歐陽先生可今非昔比了。”有人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話來,頓時引起眾人關注。
“昨日發生何事?”
很多人要麽沒有關注,要麽是昨晚去風花雪,來不及關注,所有大部分人都不知清楚。
薛縱也豎起了耳朵,現階段在這方麵自己確實存在信息落後的問題,平民之家自然不如這些勳貴官宦人家消息靈通。
隻聽某一位官宦子弟道:“我是昨晚無意間聽到父親和兄長的談話,才得知的,聽說官家重用了範相公、韓相公還有彥國先生(富弼),還任命了好幾位台諫官員,其中便是以歐陽先生為首的。
而且啊,歐陽先生現在可是在中樞擔任知製誥,知製誥啊,你們想想?”
知製誥,負責幫皇帝草擬詔書,這個薛縱是知道的。
其中權力和地位可想而知,那絕對稱得上是皇帝的親信,天子近臣。
難怪他們說歐陽修今非昔比,擔任了這個職位,那就不簡簡單單是個諫官了,可以說是正經位居中樞要地的大臣。
如此一來,被歐陽修看中,與其保持著緊密的關係,似乎確實是一件大好事,前程似錦幾個字一點都不過分。
不過那個官宦子弟續道:“聽我父親的意思,是官家要推行新政,所以重用這些人……歐陽先生說官家勵精圖治,大宋需要人才可能就是指的這件事。”
新政?!
薛縱頓時一個激靈,腦海中頓時蹦出了四個字——慶曆新政。
這個實在是太有名,曆史書上是專門強調過的,如今正是慶曆三年,範仲淹當朝為參知政事。
如此說來,眼下慶曆新政已經開始了?
聽這些官宦勳貴子弟話裏話外的意思,似乎慶曆新政是以範仲淹和韓琦為首的,歐陽修也是參與其中的。
薛縱心裏通透的同時,一直不屑一顧的呂公孺也一下子反應過來,難怪昨天晚上書房燈火通明,父親深夜未睡,原來當真是出了大事。
新政?到底怎麽個新法?父親又是什麽態度?呂公孺心下開始揣度起來。
至於薛縱,他壓根沒有放在眼裏,被一個知製誥看中算得了什麽?別忘了自己可是宰相家的公子,豈是他可以比的?
但旁人卻不同,那邊有人道:“薛兄,歐陽先生現在身居高位,你若拜在他的門下,必定是大有好處的。”
“是啊,歐陽先生似是對你寄予厚望,是希望你成為新政的後續棟梁吧!”
“我聽說薛兄的《六國論》名揚東京,好像範相公看過之後也讚不絕口,如此說來,薛兄著實是前程遠大啊。”
遠大個毛線!
搞清楚狀況之後,這是薛縱的第一反應。
原因很簡單,曆史上的“慶曆新政”是以失敗告終的。
範仲淹因而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感慨,才有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歐陽修也正是因為此事才被貶謫到了滁州,在山上修建了一座亭子,寫下了很有名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
時間不會很長了,慶曆四年春,滕子京就該重修嶽陽樓了,那麽範仲淹的《嶽陽樓記》還會遠嗎?
如此說來,慶曆新政持續不了多長時間,摻和進去能有什麽好事呢?
而且歐陽修現在看著是風光,但這風光似乎持續不了多長時間,所以呢,被他看中,賞識還算是一件好事嗎?
賞識沒有錯,但若成為他的學生,或者與關係密切,那可就尷尬了。
畢竟這個年代,新政失敗這種事一旦發生,後果會怎樣不言而喻,受牽連幾乎不可避免,而師生關係尤為敏感。
盡管大宋相對比較溫柔,不會像漢朝和唐朝那樣,隻要失敗就要付出生命,甚至禍及家族的代價。
饒是如此,被貶謫或者其他牽連也是不好的。
當然了,貶謫或許隻是一時的。
歐陽修後來也被調回東京,貌似還出任過參知政事,韓琦和富弼就更不用說了,都是後來的宰相,國之重臣。唯獨範仲淹運氣不好,沒幾年就死在了任上,沒能等到起複的機會。
但薛縱不想這樣,十幾歲的年紀,前程似錦的時候,何必趟這趟渾水,走那麽多彎路呢?家中老祖母年紀大了,妹妹年紀還小,讓她們擔驚受怕就更不好了。
從長遠看也不是什麽好事,要知道慶曆新政之所以失敗,就是損害了當權勳貴們的利益。這些人在大宋根深蒂固,勢力龐大,得罪了他們有什麽好處呢?
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現在已經是枝繁茂葉的大樹,可以不在乎狂風暴雨,熬過去之後還能繼續長成參天大樹。但自己現在隻是一棵幼小的小樹苗,稍微一陣風就可能折斷。
這風險完全不是自己能承擔的,所以歐陽修的好意隻能心領了,慶曆新政也須得避而遠之,輕易摻和不得。
畢竟現在自己年紀還小,隻是四門館裏一個普通學生,不參與這等朝廷大事才在情理之中。
恪守本分總是沒錯的,想必歐陽修也不會有什麽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