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節 香港論策 中宏也是麵色不快,大喊一聲“胡說!”他也不管趙剛臉色難看,自顧自說了下去:鴉片為當年中英戰爭中,英方無可代替之”商品”也——其獲利之豐天下無雙;對於當年英國國庫之收入,亦不可或缺;其有助於英倫之繁榮、”國民所得”之增長,與夫紳士淑女生活水準之提高,也出乎想像——試看近日之香港,巍巍然兀立之高樓大廈,有幾座與鴉片無關?總之,”鴉片貿易”為當年英倫朝野,國脈民命,生計攸關,不可或缺之國際貿易。
女皇與國會,均不惜為之一戰。
英國狼子野心圖謀我中華帝國,豈止一日,然此事亦難載入史冊,故用春秋筆法帶過,散布輿論,將錯處推諉與我,其心可誅!英國國會檔案不昭示乎,英國議員之反對戰爭者,確是事實。
此則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小史之見也。
英國畢竟是個有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嘛!但是英國不會因為這些少數人的存在就放棄對我國的野心。
所以:”鴉片戰爭中英雙方皆為鴉片而戰也。”
否則它就不叫”鴉片戰爭”了。
一七七六年開始的”美利堅獨立戰爭”,是由中國的烏龍茶葉引起的。
該戰爭非為茶葉而戰,因此它就不叫”茶葉戰爭”了。
容閎一席話,有理有力,說得趙剛這個自負文武雙全的大總統麵紅耳赤,不得不站起身來道歉:“榮先生高論。
小字才薄,多謝榮先生指點。”
容閎大咧咧的受了趙剛這一禮。
反問道“然則十九世紀中葉中英之戰是否不論”鴉片”、”溺片”都”非戰不可”呢?”趙剛不敢倉促作答,腦海裏回想著曆史上對這些事情地看法,以及這幾年自己親身體驗得出的看法。
過了半天,方說“斷然不會!”容閎點頭,又問:“為何不會?”這個趙剛卻答不出來,隻得道:“這個小子不知,還請榮先生釋疑。”
容閎答曰:“若無林文忠公”入即正法。
船貨歸官”地鐵腕政策,則”鴉片戰爭”便不會爆發!蓋清廷至此,禁煙已百餘年。
然鴉片之禍,愈禁愈熾;鴉片貿易愈禁愈大。”
鴉片戰爭”原為鴉片而戰嘛!如鴉片之禁令始終隻是一紙具文,則英國又何必發動什麽鴉片戰爭呢?無奈鴉片之禍,至道光中葉已至不可收拾之程度。
世界上任何有自主權的國家,為著一己生存,都非禁不可。”
吾人今日如試一重讀一八三八年(清道光十八年)鴻臚寺卿黃爵滋奏請嚴塞漏卮以培國本〉一折的原文,則知正當進出口商人經營所獲。”
較之鴉片之利,不敵數十分之一。
故夷人之著意,不在彼而在此。”
又說到罰輕癮重,吸毒者”刻不可緩……查舊例:吸食鴉片者。
罪僅枷杖。
其不指出與販者,罪杖一百,徙三年。
然皆係活罪。
斷癮之苦,甚於枷杖與徙。
故甘犯明刑。
不肯斷絕。
若罪以死論,是臨刑之慘急,更苦於斷癮之芶延。
臣知其情願絕癮而死於家,必不願受刑而死於市……”(見黃著《黃少司寇奏疏》)。
這種敘述之真切,以今日紐約毒禍與之相印證,都是符契相合的。
至於那禁煙名句說,煙如不禁。
則將來”不唯無可籌之餉,亦且無可用之兵”。
中國如衰敗到那步田地,則”鴉片戰爭”就沒有”非打不可”之必要了。
這一個境界卻正是英國這個大毒梟,在鴉片戰前所企盼的中國啊!出乎他們意料的則是道光皇帝竟然派出一個有為有守、而敢作敢為的林則徐。
林某既然真地要禁起煙來,真的meanssiness,則這場戰爭才真的就”非打不可”了。
一戰四年,中國大敗虧輸,落得個”五口通商”、”割讓香港”的結果,在本篇正文上,就不必細述了。
“鴉片戰爭”之戰與不戰之權,操之於大英帝國的首相與國會。
林欽差被動應變而已。
他如要認真地禁煙,不管貴欽差是林則徐、張則徐,都要挨打了。
是耶?非耶?”趙剛聽到這裏,已經聽出了意思,感情現在這個容閎開始給自己上課了。
不過容的學識給自己上課倒也不委屈自己,正好借機問一些問題,澄清自己的迷惑之處。
“那我國立國之後,要如何對待英國?”容閎陷入沉思,這些事情可不是容易回答的:“英國在清末和中國一共打了兩仗——一次是”全仗”(”鴉片戰爭”,一八三九~一八四二),兩次是和其他列強合夥來打的”半仗”(”第二次鴉片戰爭”,亦名”英法聯軍”,一八五八~一八六〇;”前段已言之,英國是當今世界上最能隨機應變、十項全能地帝國主義,所以它對我們所打的兩次戰爭的性質和方式也大有不同。
曾兩任英國首相的迪斯瑞理伯爵曾有名言曰:”大英帝國無永恒敵人,亦無永恒朋友,卻有永恒利益。”
所以上述兩次侵華之戰,雖方式不同、性質各異,其為大英帝國地”永恒利益”而戰則一也。
概括地說來,中英鴉片之戰,英國的目標和方式都是以它侵入印度的曆史為模式的。
遠在乾隆五十七年,英王喬治三世遣馬爾尼尼伯爵使華時,彼即深知清軍火器之落後,在軍事上非英國之敵手。
鴉片戰前,英人非但洞悉清軍之不足敵,而清政之頑劣,尤為英方盡覽無遺。
因此縱鴉片一項之入侵,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把中國變成”印度第二”。
其實英人之臣服印度又豈有若何通盤計畫哉?其輩隻是乘勢入侵,得寸進尺。
終於造成既成事實罷了。
其侵華也亦然。
鴉片戰後,則司馬昭之心亦為其血濃於水地自己白種夥伴所共識.六抵廣州履新,目擊英人在華之不擇手段,對中國主權便認為英人有計畫要把中國變成”第二印度”而憂心忡忡。
義氏並專書呈報美國國務卿及總統,籲請華府聯合歐洲其他列強尤其是法俄二國,加以製止。
其後曆任美使所見皆然。
其唯一例外則為第五任美使伯駕。
伯駕原為美國傳教士,鴉片戰前即與鴉片販有親密往還。
戰後為急求深入內地自由傳教。
而支持英國之積極侵華政策。
伯駕以六任美使館代辦而升為第五任公使時,竟籲請華府”占領台灣”,始為布肯南總統所撤職。
但是英國畢竟是個有修養地帝國主義。
鴉片戰後不久英政府便深知獨吞中國之不易。
蓋中國為一高度中央集權之統一大帝國,頗難分而治之如英人之禦印度也。
再者,鴉片戰後俄法美諸強亦接踵而至。
對弱大中國群起而蠶食之;各分其一杯羹固為勢所必至,而一強鯨吞則為時已晚矣。
因此在”太平軍”金田起義之後,英國對華政策乃有極顯著之改變。
在此期中,英人已不再作印度模式之企圖。
而改采聯合法美兩國以武力脅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條約之下,作沿海與內陸之全麵開放。
斯時法美諸強雖亦尾隨英人插足東亞大陸。
然其經濟力量與英商相比則微乎其微。
英政府如能策動列強共逼清廷作全麵開放,則實收其利者,仍隻是大英帝國一國而已。
英國之此項邀請,美政府因疑其動機。
不願加入,而法國則欣然入彀,此即為英法聯軍於一八六〇年攻陷北京之全盤經緯。
北京既陷、圓明園被燒,而清帝鹹豐亦死於承德。
導致宮廷政變,寡婦垂簾。
清室至此對西方帝國主義已完全失去抵抗能力.取予求,簡直是百依百順。
因此清政府於天津、北京兩地與列強所簽諸條約,可說均是據英人所要求之條件為基礎地一邊倒的城下之盟。
強者意索取,弱者俯首聽命——斯即西方今日一些史家所謂促成中國加入”世界社團”、采行”條約體製”之實際經過也。
在此”條約體製”下,清廷隨後簽了一連串的條約,不特把中國重要沿海港口。
遵命全部開放,外人在內河航行、築路開磺、傳教辦學、租地居留亦一概有其條約保護。
英人監督我海關、代辦郵電亦均一概落實,而〈中英北京條約〉(一八六〇)中最狠毒之一附款,則為”販賣鴉片為合法貿易”。
.字。
然中美望廈條約(一八四四),則明訂鴉片為”違禁品”,貿易為走私,美商不得參與。
一八五八年中美天津續約,美使列衛廉原擬重續此條,然為英使額爾金所惡,乃將此條刪除,遂使英人未賣一辭竟將鴉片貿易合法化矣。
既經合法化,”鴉片”這項”商品”在中國進口乃逐年增多,清季竟占全中國外貿總額百分之六十以上;而當時中國進出口貿易之運輸,幾乎亦由英商總攬承包。
英帝國主義之對華發展,至此亦可謂登峰造極矣。
席豐履厚,圓顱方趾,大英帝國之臣民,當時真是傲視萬邦,睥睨全球。
那億萬個貧窮朊髒、麵黃肌瘦、愚昧無知的鴉片鬼”約翰曼”,仰視豪華幽雅地上海”外灘公園”,也就不能與狗同入了。
這便是滿清末季,以英國為軸心的”西方帝國主義”侵華之大略及其嚴重後果之實況。
雖然英國大肆美化,但是史料俱在。
等到大家都可利用相同史料來發掘曆史事實時,是非終必大白。”
你可騙所有人民於一時;騙部分人民於永遠;但你不能永遠欺騙全體人民。”
這正是公正曆史家的信條。
因此當〈中英北京條約〉簽訂之後,英人對華之願望可說已全部達成。
大英帝國雖手下留情,在政治上沒有淪中國為第二印度,但卻取地把中國打成大英殖民地的一切經濟權利。
可是中地。
諸強蜂擁而來,則大英帝國如何保持其在華的既得利益,怎樣維持”現狀”更從而推進之,就變成其後一階段英國對華政策的重心了。
但是,趙總統在幾年之內,就推翻了大清,這讓英國措手不及,前後政策脫節。
但是一旦英國反應過來,一定要讓你承認英國在新的中國享有特權,如果你不允許的話,那麽,第三次鴉片戰爭迫在眉睫,趙總統雖然在上一次戰爭中打敗了英國,但那次與這次有不同,那次無關大局,輸贏不動起亞洲根本。
但是這次一旦輸了,則英國在亞洲的根基動搖,故英國再打,必然傾其國力,再邀歐美列強同至,屆時可就十分難辦了。”
趙剛卻不同意容閎見解:“榮先生說的好,但是我看英國,雖然現在鮮花錦簇。
但是也到了盛極而衰的關鍵之處,近日非洲大陸狼煙四起。
英國一年戰爭下來,損兵折將,空耗金銀無數,我看這一仗之後,英國人處理國際爭端將會由以戰爭解決問題變成以經濟手段解決問題。
在向前幾次那樣大舉進攻中國恐怕無能為力。”
這一點確是十分新鮮,容閎根本就不了解,在他看來非洲不過蠻荒之地,怎麽會動搖英國人地統治地位呢?他不知道,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裏,一個總人口不40萬的小國家,在中國,德國等眾多暗的幫助下,打得英軍一敗再敗,最後增加兵力到55萬,才:小國征服,而高達smenhu億英鎊地高額軍費,讓英國的財政破產,爭保持狂熱的英國人民,在發現了福利大幅度受損的事實後,對戰爭失去了興趣,從此以後一直到一戰,英國人都沒有表現出強烈地戰爭欲望。
跳至
女皇與國會,均不惜為之一戰。
英國狼子野心圖謀我中華帝國,豈止一日,然此事亦難載入史冊,故用春秋筆法帶過,散布輿論,將錯處推諉與我,其心可誅!英國國會檔案不昭示乎,英國議員之反對戰爭者,確是事實。
此則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小史之見也。
英國畢竟是個有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嘛!但是英國不會因為這些少數人的存在就放棄對我國的野心。
所以:”鴉片戰爭中英雙方皆為鴉片而戰也。”
否則它就不叫”鴉片戰爭”了。
一七七六年開始的”美利堅獨立戰爭”,是由中國的烏龍茶葉引起的。
該戰爭非為茶葉而戰,因此它就不叫”茶葉戰爭”了。
容閎一席話,有理有力,說得趙剛這個自負文武雙全的大總統麵紅耳赤,不得不站起身來道歉:“榮先生高論。
小字才薄,多謝榮先生指點。”
容閎大咧咧的受了趙剛這一禮。
反問道“然則十九世紀中葉中英之戰是否不論”鴉片”、”溺片”都”非戰不可”呢?”趙剛不敢倉促作答,腦海裏回想著曆史上對這些事情地看法,以及這幾年自己親身體驗得出的看法。
過了半天,方說“斷然不會!”容閎點頭,又問:“為何不會?”這個趙剛卻答不出來,隻得道:“這個小子不知,還請榮先生釋疑。”
容閎答曰:“若無林文忠公”入即正法。
船貨歸官”地鐵腕政策,則”鴉片戰爭”便不會爆發!蓋清廷至此,禁煙已百餘年。
然鴉片之禍,愈禁愈熾;鴉片貿易愈禁愈大。”
鴉片戰爭”原為鴉片而戰嘛!如鴉片之禁令始終隻是一紙具文,則英國又何必發動什麽鴉片戰爭呢?無奈鴉片之禍,至道光中葉已至不可收拾之程度。
世界上任何有自主權的國家,為著一己生存,都非禁不可。”
吾人今日如試一重讀一八三八年(清道光十八年)鴻臚寺卿黃爵滋奏請嚴塞漏卮以培國本〉一折的原文,則知正當進出口商人經營所獲。”
較之鴉片之利,不敵數十分之一。
故夷人之著意,不在彼而在此。”
又說到罰輕癮重,吸毒者”刻不可緩……查舊例:吸食鴉片者。
罪僅枷杖。
其不指出與販者,罪杖一百,徙三年。
然皆係活罪。
斷癮之苦,甚於枷杖與徙。
故甘犯明刑。
不肯斷絕。
若罪以死論,是臨刑之慘急,更苦於斷癮之芶延。
臣知其情願絕癮而死於家,必不願受刑而死於市……”(見黃著《黃少司寇奏疏》)。
這種敘述之真切,以今日紐約毒禍與之相印證,都是符契相合的。
至於那禁煙名句說,煙如不禁。
則將來”不唯無可籌之餉,亦且無可用之兵”。
中國如衰敗到那步田地,則”鴉片戰爭”就沒有”非打不可”之必要了。
這一個境界卻正是英國這個大毒梟,在鴉片戰前所企盼的中國啊!出乎他們意料的則是道光皇帝竟然派出一個有為有守、而敢作敢為的林則徐。
林某既然真地要禁起煙來,真的meanssiness,則這場戰爭才真的就”非打不可”了。
一戰四年,中國大敗虧輸,落得個”五口通商”、”割讓香港”的結果,在本篇正文上,就不必細述了。
“鴉片戰爭”之戰與不戰之權,操之於大英帝國的首相與國會。
林欽差被動應變而已。
他如要認真地禁煙,不管貴欽差是林則徐、張則徐,都要挨打了。
是耶?非耶?”趙剛聽到這裏,已經聽出了意思,感情現在這個容閎開始給自己上課了。
不過容的學識給自己上課倒也不委屈自己,正好借機問一些問題,澄清自己的迷惑之處。
“那我國立國之後,要如何對待英國?”容閎陷入沉思,這些事情可不是容易回答的:“英國在清末和中國一共打了兩仗——一次是”全仗”(”鴉片戰爭”,一八三九~一八四二),兩次是和其他列強合夥來打的”半仗”(”第二次鴉片戰爭”,亦名”英法聯軍”,一八五八~一八六〇;”前段已言之,英國是當今世界上最能隨機應變、十項全能地帝國主義,所以它對我們所打的兩次戰爭的性質和方式也大有不同。
曾兩任英國首相的迪斯瑞理伯爵曾有名言曰:”大英帝國無永恒敵人,亦無永恒朋友,卻有永恒利益。”
所以上述兩次侵華之戰,雖方式不同、性質各異,其為大英帝國地”永恒利益”而戰則一也。
概括地說來,中英鴉片之戰,英國的目標和方式都是以它侵入印度的曆史為模式的。
遠在乾隆五十七年,英王喬治三世遣馬爾尼尼伯爵使華時,彼即深知清軍火器之落後,在軍事上非英國之敵手。
鴉片戰前,英人非但洞悉清軍之不足敵,而清政之頑劣,尤為英方盡覽無遺。
因此縱鴉片一項之入侵,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把中國變成”印度第二”。
其實英人之臣服印度又豈有若何通盤計畫哉?其輩隻是乘勢入侵,得寸進尺。
終於造成既成事實罷了。
其侵華也亦然。
鴉片戰後,則司馬昭之心亦為其血濃於水地自己白種夥伴所共識.六抵廣州履新,目擊英人在華之不擇手段,對中國主權便認為英人有計畫要把中國變成”第二印度”而憂心忡忡。
義氏並專書呈報美國國務卿及總統,籲請華府聯合歐洲其他列強尤其是法俄二國,加以製止。
其後曆任美使所見皆然。
其唯一例外則為第五任美使伯駕。
伯駕原為美國傳教士,鴉片戰前即與鴉片販有親密往還。
戰後為急求深入內地自由傳教。
而支持英國之積極侵華政策。
伯駕以六任美使館代辦而升為第五任公使時,竟籲請華府”占領台灣”,始為布肯南總統所撤職。
但是英國畢竟是個有修養地帝國主義。
鴉片戰後不久英政府便深知獨吞中國之不易。
蓋中國為一高度中央集權之統一大帝國,頗難分而治之如英人之禦印度也。
再者,鴉片戰後俄法美諸強亦接踵而至。
對弱大中國群起而蠶食之;各分其一杯羹固為勢所必至,而一強鯨吞則為時已晚矣。
因此在”太平軍”金田起義之後,英國對華政策乃有極顯著之改變。
在此期中,英人已不再作印度模式之企圖。
而改采聯合法美兩國以武力脅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條約之下,作沿海與內陸之全麵開放。
斯時法美諸強雖亦尾隨英人插足東亞大陸。
然其經濟力量與英商相比則微乎其微。
英政府如能策動列強共逼清廷作全麵開放,則實收其利者,仍隻是大英帝國一國而已。
英國之此項邀請,美政府因疑其動機。
不願加入,而法國則欣然入彀,此即為英法聯軍於一八六〇年攻陷北京之全盤經緯。
北京既陷、圓明園被燒,而清帝鹹豐亦死於承德。
導致宮廷政變,寡婦垂簾。
清室至此對西方帝國主義已完全失去抵抗能力.取予求,簡直是百依百順。
因此清政府於天津、北京兩地與列強所簽諸條約,可說均是據英人所要求之條件為基礎地一邊倒的城下之盟。
強者意索取,弱者俯首聽命——斯即西方今日一些史家所謂促成中國加入”世界社團”、采行”條約體製”之實際經過也。
在此”條約體製”下,清廷隨後簽了一連串的條約,不特把中國重要沿海港口。
遵命全部開放,外人在內河航行、築路開磺、傳教辦學、租地居留亦一概有其條約保護。
英人監督我海關、代辦郵電亦均一概落實,而〈中英北京條約〉(一八六〇)中最狠毒之一附款,則為”販賣鴉片為合法貿易”。
.字。
然中美望廈條約(一八四四),則明訂鴉片為”違禁品”,貿易為走私,美商不得參與。
一八五八年中美天津續約,美使列衛廉原擬重續此條,然為英使額爾金所惡,乃將此條刪除,遂使英人未賣一辭竟將鴉片貿易合法化矣。
既經合法化,”鴉片”這項”商品”在中國進口乃逐年增多,清季竟占全中國外貿總額百分之六十以上;而當時中國進出口貿易之運輸,幾乎亦由英商總攬承包。
英帝國主義之對華發展,至此亦可謂登峰造極矣。
席豐履厚,圓顱方趾,大英帝國之臣民,當時真是傲視萬邦,睥睨全球。
那億萬個貧窮朊髒、麵黃肌瘦、愚昧無知的鴉片鬼”約翰曼”,仰視豪華幽雅地上海”外灘公園”,也就不能與狗同入了。
這便是滿清末季,以英國為軸心的”西方帝國主義”侵華之大略及其嚴重後果之實況。
雖然英國大肆美化,但是史料俱在。
等到大家都可利用相同史料來發掘曆史事實時,是非終必大白。”
你可騙所有人民於一時;騙部分人民於永遠;但你不能永遠欺騙全體人民。”
這正是公正曆史家的信條。
因此當〈中英北京條約〉簽訂之後,英人對華之願望可說已全部達成。
大英帝國雖手下留情,在政治上沒有淪中國為第二印度,但卻取地把中國打成大英殖民地的一切經濟權利。
可是中地。
諸強蜂擁而來,則大英帝國如何保持其在華的既得利益,怎樣維持”現狀”更從而推進之,就變成其後一階段英國對華政策的重心了。
但是,趙總統在幾年之內,就推翻了大清,這讓英國措手不及,前後政策脫節。
但是一旦英國反應過來,一定要讓你承認英國在新的中國享有特權,如果你不允許的話,那麽,第三次鴉片戰爭迫在眉睫,趙總統雖然在上一次戰爭中打敗了英國,但那次與這次有不同,那次無關大局,輸贏不動起亞洲根本。
但是這次一旦輸了,則英國在亞洲的根基動搖,故英國再打,必然傾其國力,再邀歐美列強同至,屆時可就十分難辦了。”
趙剛卻不同意容閎見解:“榮先生說的好,但是我看英國,雖然現在鮮花錦簇。
但是也到了盛極而衰的關鍵之處,近日非洲大陸狼煙四起。
英國一年戰爭下來,損兵折將,空耗金銀無數,我看這一仗之後,英國人處理國際爭端將會由以戰爭解決問題變成以經濟手段解決問題。
在向前幾次那樣大舉進攻中國恐怕無能為力。”
這一點確是十分新鮮,容閎根本就不了解,在他看來非洲不過蠻荒之地,怎麽會動搖英國人地統治地位呢?他不知道,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裏,一個總人口不40萬的小國家,在中國,德國等眾多暗的幫助下,打得英軍一敗再敗,最後增加兵力到55萬,才:小國征服,而高達smenhu億英鎊地高額軍費,讓英國的財政破產,爭保持狂熱的英國人民,在發現了福利大幅度受損的事實後,對戰爭失去了興趣,從此以後一直到一戰,英國人都沒有表現出強烈地戰爭欲望。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