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太陽就快要下去了,元明炬等了一整日的人,終於到了,他起身,整了整衣袍,就跟著進了宮。[.超多好看小說]
宮中嚴陣以待。
元明炬一眼過去,太後高踞堂上,阿碧在身後,手邊是南平王世子元昭詡按劍而立――他是見證人,又是羽林衛統領,肩負皇城內外安危,照例是該在場。
堂下分左右。左邊坐著的紫袍老者,年七十許,頜下一把美髯,相貌威嚴,想是李老太爺――也對,這樣大的事,該有長輩出麵。他背後站著的,自然就是李十一郎了。雖然進宮不能戴孝,也還是去了全身金的玉的,一襲灰白色長袍,素淨得連隱紋都沒有,腰間束帶也換了布。
右邊陳許被捆了個結結實實,他是跪著的。
陳許也就罷了,李十一郎瞧著元明炬進來,一雙濃眉眼見得就豎了起來,若非是在宮裏,恐怕人已經撲了上來。
饒是如此,猶咬牙切齒道:“好賊子!”
李老太爺拍了拍他的手。
元明炬原沒打算理會,待聽到“賊子”兩個字,觸動心結,到底沒忍住,往李十一郎臉上看了一眼。李家死了不少人,這是徐遇安告訴他的,他當時冷笑一聲,想的卻是,能死多少,有他家死得多麽。
他還敢看他!他還有臉看他!他還有臉帶著這麽一副漫不經心的表情看他!李十一郎掙得眼眶都紅了。
然而元明炬也就看這一眼,並不給他發作的借口和機會,就中規中矩到太後麵前,行禮見過太後。
太後道:“李家兄妹前日進西山打獵,路上被伏擊,一路追殺到蘭陵公主莊子上,天幸三娘不在,十七郎在,認出伏擊者是羽林衛,九郎你手下的幢帥陳許帶隊。如今李家告到哀家麵前,求哀家主持公道――九郎,陳許說是出自你的命令,你有什麽話說?”
這幾句話出來,在場知情的、不知情的,都沒有特別意外。
世事從來都如此,沒有根底,背景單薄,沒有足以讓人忌憚的實力,這個鍋他不背,誰背?
就連元明炬自己,也並不十分意外――換他在太後那個位置,未必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他沉默了片刻,卻問:“可有傷亡?”
太後料不到他會問這個,下意識往昭詡看去。昭詡心道看我做什麽,這等事,難道不該問李十一郎?
好在周城還真給了他數據,當下不假思索,應聲道:“李家部曲死亡二十三人,重傷九人,輕傷十二。[.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李家八娘子……不幸亡故。”說到這裏,偏頭向李十一郎,輕聲道:“阿翁節哀,李兄節哀。”
――話對兩個人說,看的卻隻有李十一郎。
在昭詡看來,李家子孫眾多,八娘溫柔敦厚,卻不是個出眾的。李家諸人進莊時候,她就已經重傷不治,她的兄弟姐妹猶吃得下,睡得著。更別說李家老太爺了,他記不記得這個孫女,都成問題。
倒是李十一郎這個與她一母同胞的兄長,多少有幾分真心――可像他與三娘。
果然,李老太爺隻微點了點頭,以示謝意,李十一郎卻是眼圈一紅,咬緊牙關沒有言語。
“李家八娘子不幸亡故”幾個字到元明炬耳中,元明炬不由心裏一沉,雖然一早對局麵有所預料,這條消息不過是雪上加霜。沒有它,李家也放他不過――如果他真是凶手,或者被迫背鍋的話。
這一念過去,元明炬就開口請求道:“太後可允我問陳許幾句話?”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太後道:“準!”
“陳許!”元明炬微微抬眸,喝道:“你既是奉命殺人,可有手令?”
元明炬接手羽林衛一年不到,他不比於家世代積威,也不如昭詡背靠大樹,又有戰場上的功勞打底。他家世薄,資曆淺,性子又和軟,羽林衛原就不太服他,也得虧這大半年裏沒什麽事,才沒出亂子――然而若非如此,陳許也未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貪功求進。
所以他這一喝,陳許也不驚慌――還不如昨兒在莊子上昭詡那一耳光來得驚,隻道:“並無手令。”
“那是口諭?”
“正是。”
“何人傳達的口諭――可是我?”
“並非將軍。”這件事上,陳許不敢說謊。
一旦他開口說“是”,元明炬下一步必然逼問他在何時、何地――誰敢擔保他胡亂報出的時間點上,元明炬身邊無人?雖然在陳許看來,他的這個上司未必有這麽聰明,但是他不敢冒這個險。
他已經試過冒險,以求富貴,他失敗了。
如今隻能盡全力補救,不能出錯,一個字都不能錯,再錯一步,必死無疑。這裏任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碾死他,不會比碾死一隻螞蟻更費勁。所以他說的話,九成九都是真的,隻有半句謊話――
他麵無表情地說:“是個姓柳的小黃門,拿了將軍的信物,傳的口諭。”
“什麽信物?”
“就是將軍此刻,腰間所佩之玉。”陳許說。
腰間佩玉……元明炬不由自主手摸到玉上,溫潤的觸感。他知道陳許是在說謊,但是他知道沒有用,誰能作證?即便是這段時間裏見過他的人,誰又能拍著胸脯保證,這塊玉一直在他身上?
沒有人會格外留意一塊玉。
所以他無法自證清白。
好口齒,好技巧!他心裏咬牙。然而已經到這份上,除了硬著頭皮繼續執行徐遇安的策略,他再沒有別的選擇。
元明炬定定神,說道:“臣無法證明這枚玉佩不曾離身。”
陳許低著頭,唇邊一抹苦笑,果然是這樣。
“但是!”陳許這一點慶幸未完,就聽得元明炬加重語氣,問道:“在座各位當真覺得,以我的身份,支使得動宮中小黃門?”
李家老太爺連眉毛都沒有動一根。是不是元明炬假傳諭旨追殺他李家子弟,對元明炬固然性命攸關,對他,則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事動用了羽林衛,太後須給他一個交代,須給他李家以補償。
至於報仇……李家老太爺也並沒有十分放在心上。他希望這件事能讓十一郎懂得,重要的永遠是利益,隻有利益。死了的人已經死了,活著的人要盡力從中得到最多的利益,才不辜負她的死亡。
而不是無謂的傷心,或者憤怒。
隻是這孩子……他瞥了李十一郎一眼,看樣子還沒有悟到這一點。
“……我知道李家為什麽懷疑我,不就是因為我的嫡母是李家人麽。”元明炬環顧左右,話鋒一轉,卻淡淡地道:“先父寵妾滅妻,李夫人心懷嫉恨,剜了我母親的眼睛,我父親因此而反。”
李家老太爺也就罷了,其餘,莫說昭詡和李十一郎、陳許幾個少年郎,就是太後,也還是頭一次聽說――她從前隻知道京兆王謀反。宗室王謀反,曆朝曆代都不罕見,已經時過境遷,也就沒有過多追問,不料……竟有這樣一段內情,堪稱傳奇,瞧著元明炬眼下姿容,想他母親,應是不俗。
昭詡想的卻是:奇怪,李夫人剜了他母親――想是京兆王的愛妾――的眼睛,京兆王精算是遷怒,也該遷怒李家,怎麽就造反了呢。莫非當時李家勢大,借先帝打壓了他?
他這樣想,也不算太錯。
不過,他畢竟年紀小,不清楚當年情勢。打壓京兆王的並非宣武帝,而是周皇後為姻親出頭――她妹妹嫁給了李夫人的弟弟。周皇後得寵,周家權勢熏天,京兆王要保全愛妾,除了造反,還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李家老爺子眼皮子耷拉了下來。他隱隱猜到元明炬說起這段舊事的用意。當年宣武帝猝死,周肇回朝被殺,他判斷出周家大勢已去,迅速逼死了周夫人,又為兒子另娶高門,與周家劃清界限。
這個兔崽子怎麽知道的――難不成他那對死鬼爹媽十年前還能未卜先知地把這些來龍去脈都教了他?
不能啊……定是他背後有人!
原本李家老太爺對凶手是不是元明炬並不十分肯定,當然也不在意,但是元明炬這幾句話下來,他心裏已經驚到了。八娘一個丫頭片子,沒了固然可惜,也不動搖根本。部曲沒了,再買就是;這要是因為翻起這些陳年舊事,招來太後清算――他最清楚太後對周家的忌諱,那就得不償失了。
卻聽元明炬繼續往下說道:“……然而李夫人已經去世多時,便我遷怒李家,這十年都等過來了,為什麽不再等十年?”
――如果說十年前他因為動不了李家而放棄複仇,那麽十年後的今天,他仍然動不了,但是再過十年,誰知道他能爬到什麽位置。
這是從動機上為自己辯解,李十一郎有些動色,太後卻在懊悔:早知道九郎這般能言善辯……
“便是我真要為先父母報仇,別的也就罷了,羽林衛如何動得――羽林衛並非私兵,也沒有為我封口的義務,一旦事發……無旨出動,便非我指使,我也難逃失察之過。”這說辭,倒與昭詡相類,不過昭詡說“失察”是客氣,他作為陳許直係上司,卻是真的了,“……請太後明察!”
話到這裏,有意無意,眼風往李老爺子臉上一轉。徐遇安是這樣交代的,實則他並不清楚李家老爺子為什麽要忌憚他提父親造反之事――他那時候小,近十年的監禁生涯限製了他的眼光。今日的意外又來得倉急,來不及細問。
宮中嚴陣以待。
元明炬一眼過去,太後高踞堂上,阿碧在身後,手邊是南平王世子元昭詡按劍而立――他是見證人,又是羽林衛統領,肩負皇城內外安危,照例是該在場。
堂下分左右。左邊坐著的紫袍老者,年七十許,頜下一把美髯,相貌威嚴,想是李老太爺――也對,這樣大的事,該有長輩出麵。他背後站著的,自然就是李十一郎了。雖然進宮不能戴孝,也還是去了全身金的玉的,一襲灰白色長袍,素淨得連隱紋都沒有,腰間束帶也換了布。
右邊陳許被捆了個結結實實,他是跪著的。
陳許也就罷了,李十一郎瞧著元明炬進來,一雙濃眉眼見得就豎了起來,若非是在宮裏,恐怕人已經撲了上來。
饒是如此,猶咬牙切齒道:“好賊子!”
李老太爺拍了拍他的手。
元明炬原沒打算理會,待聽到“賊子”兩個字,觸動心結,到底沒忍住,往李十一郎臉上看了一眼。李家死了不少人,這是徐遇安告訴他的,他當時冷笑一聲,想的卻是,能死多少,有他家死得多麽。
他還敢看他!他還有臉看他!他還有臉帶著這麽一副漫不經心的表情看他!李十一郎掙得眼眶都紅了。
然而元明炬也就看這一眼,並不給他發作的借口和機會,就中規中矩到太後麵前,行禮見過太後。
太後道:“李家兄妹前日進西山打獵,路上被伏擊,一路追殺到蘭陵公主莊子上,天幸三娘不在,十七郎在,認出伏擊者是羽林衛,九郎你手下的幢帥陳許帶隊。如今李家告到哀家麵前,求哀家主持公道――九郎,陳許說是出自你的命令,你有什麽話說?”
這幾句話出來,在場知情的、不知情的,都沒有特別意外。
世事從來都如此,沒有根底,背景單薄,沒有足以讓人忌憚的實力,這個鍋他不背,誰背?
就連元明炬自己,也並不十分意外――換他在太後那個位置,未必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他沉默了片刻,卻問:“可有傷亡?”
太後料不到他會問這個,下意識往昭詡看去。昭詡心道看我做什麽,這等事,難道不該問李十一郎?
好在周城還真給了他數據,當下不假思索,應聲道:“李家部曲死亡二十三人,重傷九人,輕傷十二。[.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李家八娘子……不幸亡故。”說到這裏,偏頭向李十一郎,輕聲道:“阿翁節哀,李兄節哀。”
――話對兩個人說,看的卻隻有李十一郎。
在昭詡看來,李家子孫眾多,八娘溫柔敦厚,卻不是個出眾的。李家諸人進莊時候,她就已經重傷不治,她的兄弟姐妹猶吃得下,睡得著。更別說李家老太爺了,他記不記得這個孫女,都成問題。
倒是李十一郎這個與她一母同胞的兄長,多少有幾分真心――可像他與三娘。
果然,李老太爺隻微點了點頭,以示謝意,李十一郎卻是眼圈一紅,咬緊牙關沒有言語。
“李家八娘子不幸亡故”幾個字到元明炬耳中,元明炬不由心裏一沉,雖然一早對局麵有所預料,這條消息不過是雪上加霜。沒有它,李家也放他不過――如果他真是凶手,或者被迫背鍋的話。
這一念過去,元明炬就開口請求道:“太後可允我問陳許幾句話?”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太後道:“準!”
“陳許!”元明炬微微抬眸,喝道:“你既是奉命殺人,可有手令?”
元明炬接手羽林衛一年不到,他不比於家世代積威,也不如昭詡背靠大樹,又有戰場上的功勞打底。他家世薄,資曆淺,性子又和軟,羽林衛原就不太服他,也得虧這大半年裏沒什麽事,才沒出亂子――然而若非如此,陳許也未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貪功求進。
所以他這一喝,陳許也不驚慌――還不如昨兒在莊子上昭詡那一耳光來得驚,隻道:“並無手令。”
“那是口諭?”
“正是。”
“何人傳達的口諭――可是我?”
“並非將軍。”這件事上,陳許不敢說謊。
一旦他開口說“是”,元明炬下一步必然逼問他在何時、何地――誰敢擔保他胡亂報出的時間點上,元明炬身邊無人?雖然在陳許看來,他的這個上司未必有這麽聰明,但是他不敢冒這個險。
他已經試過冒險,以求富貴,他失敗了。
如今隻能盡全力補救,不能出錯,一個字都不能錯,再錯一步,必死無疑。這裏任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碾死他,不會比碾死一隻螞蟻更費勁。所以他說的話,九成九都是真的,隻有半句謊話――
他麵無表情地說:“是個姓柳的小黃門,拿了將軍的信物,傳的口諭。”
“什麽信物?”
“就是將軍此刻,腰間所佩之玉。”陳許說。
腰間佩玉……元明炬不由自主手摸到玉上,溫潤的觸感。他知道陳許是在說謊,但是他知道沒有用,誰能作證?即便是這段時間裏見過他的人,誰又能拍著胸脯保證,這塊玉一直在他身上?
沒有人會格外留意一塊玉。
所以他無法自證清白。
好口齒,好技巧!他心裏咬牙。然而已經到這份上,除了硬著頭皮繼續執行徐遇安的策略,他再沒有別的選擇。
元明炬定定神,說道:“臣無法證明這枚玉佩不曾離身。”
陳許低著頭,唇邊一抹苦笑,果然是這樣。
“但是!”陳許這一點慶幸未完,就聽得元明炬加重語氣,問道:“在座各位當真覺得,以我的身份,支使得動宮中小黃門?”
李家老太爺連眉毛都沒有動一根。是不是元明炬假傳諭旨追殺他李家子弟,對元明炬固然性命攸關,對他,則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事動用了羽林衛,太後須給他一個交代,須給他李家以補償。
至於報仇……李家老太爺也並沒有十分放在心上。他希望這件事能讓十一郎懂得,重要的永遠是利益,隻有利益。死了的人已經死了,活著的人要盡力從中得到最多的利益,才不辜負她的死亡。
而不是無謂的傷心,或者憤怒。
隻是這孩子……他瞥了李十一郎一眼,看樣子還沒有悟到這一點。
“……我知道李家為什麽懷疑我,不就是因為我的嫡母是李家人麽。”元明炬環顧左右,話鋒一轉,卻淡淡地道:“先父寵妾滅妻,李夫人心懷嫉恨,剜了我母親的眼睛,我父親因此而反。”
李家老太爺也就罷了,其餘,莫說昭詡和李十一郎、陳許幾個少年郎,就是太後,也還是頭一次聽說――她從前隻知道京兆王謀反。宗室王謀反,曆朝曆代都不罕見,已經時過境遷,也就沒有過多追問,不料……竟有這樣一段內情,堪稱傳奇,瞧著元明炬眼下姿容,想他母親,應是不俗。
昭詡想的卻是:奇怪,李夫人剜了他母親――想是京兆王的愛妾――的眼睛,京兆王精算是遷怒,也該遷怒李家,怎麽就造反了呢。莫非當時李家勢大,借先帝打壓了他?
他這樣想,也不算太錯。
不過,他畢竟年紀小,不清楚當年情勢。打壓京兆王的並非宣武帝,而是周皇後為姻親出頭――她妹妹嫁給了李夫人的弟弟。周皇後得寵,周家權勢熏天,京兆王要保全愛妾,除了造反,還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李家老爺子眼皮子耷拉了下來。他隱隱猜到元明炬說起這段舊事的用意。當年宣武帝猝死,周肇回朝被殺,他判斷出周家大勢已去,迅速逼死了周夫人,又為兒子另娶高門,與周家劃清界限。
這個兔崽子怎麽知道的――難不成他那對死鬼爹媽十年前還能未卜先知地把這些來龍去脈都教了他?
不能啊……定是他背後有人!
原本李家老太爺對凶手是不是元明炬並不十分肯定,當然也不在意,但是元明炬這幾句話下來,他心裏已經驚到了。八娘一個丫頭片子,沒了固然可惜,也不動搖根本。部曲沒了,再買就是;這要是因為翻起這些陳年舊事,招來太後清算――他最清楚太後對周家的忌諱,那就得不償失了。
卻聽元明炬繼續往下說道:“……然而李夫人已經去世多時,便我遷怒李家,這十年都等過來了,為什麽不再等十年?”
――如果說十年前他因為動不了李家而放棄複仇,那麽十年後的今天,他仍然動不了,但是再過十年,誰知道他能爬到什麽位置。
這是從動機上為自己辯解,李十一郎有些動色,太後卻在懊悔:早知道九郎這般能言善辯……
“便是我真要為先父母報仇,別的也就罷了,羽林衛如何動得――羽林衛並非私兵,也沒有為我封口的義務,一旦事發……無旨出動,便非我指使,我也難逃失察之過。”這說辭,倒與昭詡相類,不過昭詡說“失察”是客氣,他作為陳許直係上司,卻是真的了,“……請太後明察!”
話到這裏,有意無意,眼風往李老爺子臉上一轉。徐遇安是這樣交代的,實則他並不清楚李家老爺子為什麽要忌憚他提父親造反之事――他那時候小,近十年的監禁生涯限製了他的眼光。今日的意外又來得倉急,來不及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