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正心裏的詫異越來越濃。賀蘭氏給他的路,他起初覺得荒謬,甚至疑心過自己是不是再次判斷失誤。
建議元明修入關的是他。
元明修的死,要說他不恨,那肯定是假的。但接踵而來的困境,讓他沒有太多時間沉溺在痛苦裏。說到底,那不是他背叛他。判斷失誤這件事,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他不是神,他不勉強自己背負這麽重的債。
世人都以為他恨陸揚,其實他恨慕容泰更多一點。
陸揚指責元明修無德,他是認的。他無從反駁。到長安的這半年裏,元明修暴戾更甚於從前。他盡心盡力地為他奔走,他指責他陷他於困境,一次,再次。他無從辯解。他原以為慕容泰是個可靠的人。
便陸揚不可靠,有元明炬和慕容泰齊心協力輔佐,局麵原是可以扭轉過來。是他看錯了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算盤。慕容泰之前在他身上下功夫,讓他信他可靠,無非為了這一日——迎天子入關。他想要個名正言順,而不是受製於人。就如同兩百年前魏武王挾天子以令諸侯。
漸漸的連他的族人也開始持觀望態度。
所謂大廈將傾。他原以為他們會是一對君臣佳話,他全心信任他,他義膽忠肝,一次一次力挽狂瀾,有始有終。奈何人力有時竭。他有時候疑心留在洛陽才是對的——但是後悔無濟於事。
以南平王世子對羽林衛的經營,他不出麵、不出手也就罷了,他既出手,自然是雷霆一擊,內外隔絕,他們站不住的。元明炬當時不可能回師來救,他們手裏的人又時時有反噬之憂。
當時是隻能走。
一路西奔到黃河,黃河水滔滔,君臣相顧,淒然濕襟。那時候他與他說:“有一天我們會回來,對不對?”
他說:“是,陛下。”
他後來呼他“陛下”。早年有時也叫他“十九郎”。那時候他們身無官職,有很多的時間讀書,飲酒,遊獵,訪客,無憂無慮的日子。他是他最信任的人,這種信任,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他的父兄。
那時候他以為他們還能回來,他也以此為誌,到終於回來的時候,就隻剩了他一個人。
街道與屋宇都還是舊時模樣,就連擦肩而過的人,都仿佛似曾相識——當然那不是真的,洛陽城裏權貴換了一輪。
他與賀蘭氏說:“我是絕路之人。”
他與她同是絕路之人:陸揚死了,他手裏的勢力雖然如今還聽命於她,但是不可能長久。她不能再給予他們以利益,從前的恩情便會慢慢兒淡去——人都是這樣的,舊情支撐不了以後的日子。
他原以為要費一番唇舌才能說動這個女人轉投洛陽——畢竟,她與蘭陵公主的恩怨眾所周知。但是意料之外,她隻是沉默,待聽完他的計劃,方才說了一個字:“好。”痛快得讓他目瞪口呆。
“怎麽,王郎君與我痛陳利害,不是為了說服我?”賀蘭氏當時笑道,“如今我已經被說服了,王郎君反而不敢相信?”
王思正遲疑道:“難道夫人不顧慮蘭陵公主?”
賀蘭氏笑了一笑:“當初的事,想必王郎君是有所耳聞。之後我與表妹各自婚嫁,都與從前再不相幹。如今我又跳——她怎麽也不會為難一個出家人。”
王思正猜想她含混帶過的“從前”該是指宋王,啊不,如今該說吳主了。這位也真真算是個奇人。
“更何況,”賀蘭氏又道,“我娘還在洛陽呢。”她漫不經心地往東看了一眼。
他知道他沒有退路。
而賀蘭氏不過是個女人,隻要她肯放手權勢,雖然過得不好,也還是能過的。她如今還年輕,也還美貌,鹹陽王遺孀,安定郡公遺孀,便沒人敢娶進家門,願意擲千金一親芳澤的定然為數不少。
何況這個女人當初能在蘭陵公主威逼下找到鹹陽王這條出路,之後又能把安定郡公握在手心裏,不是沒有手段。
他隻是賭她不會甘心放手權勢——在這方麵,她和他是一樣的。一旦嚐過那等滋味,那等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滋味,不會有人甘心。
她打發了他來洛陽。她交代他的那些人、那些事聽來都頗為不可思議。她從前是南平王的親眷沒有錯,但是她那時候才多大,在洛陽能有幾日,進宮又得幾回,如何能在宮中埋下這樣長遠的人脈?
他甚至猶豫過,不知道這會不會是個陷阱。興許蘭陵公主根本就不會帶他進宮,不會讓他有麵聖的機會。
但是偏偏,都一步一步到眼前來。
嘉敏要插手,昭詡原是不肯。
從前是他們父子雙雙出了意外,他這兩個妹子才不得已出來管事。到如今,他又很指著她們能相夫教子,有個公主的樣子——當然嘉言他已經不指望了——但是嘉敏也沒有讓他指望得成的意思。
再說了,王思正從前是元明修跟前第一等得意人,可沒少給他出過主意。縱不計前嫌,這三國爭雄當口,怎麽好信他?當時說道:“長安有人歸正是好事,至於真假,自有朕與諸卿分辨,三娘就不要多管了。”
嘉敏可憐兮兮道:“我倒是想不管,就怕表姐又整我。”
她提到賀蘭初袖,昭詡啞口無言。要說慕容泰、元明炬,他有大把的理由讓她回公主府或出城消夏,或者去看看玉郎也好——玉郎可纏人。但是他這位好表妹,還當真隻有他妹子最清楚。
因沉吟道:“三娘怎麽看阿袖頻頻派人來京?”
嘉敏道:“表姐的心思不好猜,不過這兩個人是不是表姐派來的,倒是可以試上一試。”
“怎麽試?”
王思正被帶進這間除了一桌、一坐再無長物,連窗戶都沒有一扇的屋子裏,心裏頭倒是靜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似他這種,連天下都丟過的人,再不成一次,頂了不起是把命丟了。
等了約莫有半個時辰,外頭進來兩個人,舉止都是好的,說話也和氣。隻是針對他獻出來的行軍路線反複盤詰,諸如這裏地勢如何,關卡誰在守,副將是誰,糧道是否通暢,如被圍,能守幾日之類。
問得極細;又問長安形勢。王思正自元明修死後被排擠得厲害,許多細枝末節並不十分清楚,但有問,隻答,不知道的便搖頭說不知道。
一人問,一人記,一問一答,轉瞬兩個時辰過去,便傳了飯食進來,兩人退了出去。
到下午,再進來兩人,卻不是上午的人,拿來問的話也不同,他們問的是:“徐將軍是陸將軍親信,素以善戰聞名,如今人在長安,卻為什麽王郎君認為他會守不住華州,而最終投降?”
王思正道:“徐將軍是陸將軍親信,如今陸將軍已經過世,餘子碌碌,不足以駕馭其麾下人馬。天子示好,徐將軍必然得到天子信重,洛陽來伐,定然奔赴前線。玉璧城是重鎮,卻也是塊飛地,天子不忍棄,慕容將軍卻素來不主張守,一旦戰事膠著,慕容將軍切斷補給,徐將軍戰意不堅,定然會降。”
那人卻奇道:“為什麽王郎君認為徐將軍會投向天子,而不是慕容將軍?”
——這裏是洛陽,關於長安的時局可以問得直接一點,不必像在長安時候拐彎抹角,維持表麵的平衡。
王思正道:“因為他是陸將軍親信。”
陸揚的親信,便日後會另尋山頭,各找出路,如今陸揚屍骨未寒,這個名字卻還有一二威懾力。賀蘭氏打的就是這個時間差——她知道她的影響力就隻有這麽久,她必須在事情發生之前安排妥當。
他們是各有歸處——他們得按著她的意思往她希望的方向各奔前程。
那人又問:“餘將軍也是陸將軍親信,卻為什麽會投奔慕容將軍?”
王思正道:“餘將軍性情剛烈耿直,在聖人手裏必能如魚得水。”——元明炬性子軟,他能忍餘晉無禮,慕容泰忍不得。
邊上人又記了。再問其餘義州、邵州、恒州、岐州、鳳州守將,王思正都一一答了,那人表麵上看不出什麽,心裏卻是驚的,這個布局的人擺明了是要把關中拱手相送,而且送得相當徹底。
待到天色將暮,又退了出去。
如是二三日,這兩組人交替來問,問的問題越來越深入,而始終再沒有見到過蘭陵公主,就更別說天子了。送進來的食物起初還好,到次日便差些,到第三日,連水都不太幹淨了。王思正也是世家公子出身,雖然跟著元明修西奔是吃了些餐風露宿的苦頭,卻還是個講究人,當時皺眉,強忍著喝了。
到第四日,一上午回答得口幹舌燥,到進食的時候,卻沒有送水進來,下午再來人問,王思正便不由麵上作色:“蘭陵公主這是什麽意思?”
那問話的人笑道:“這是宮裏,卻不是公主府——公主已經回府了,王郎君不知道嗎?”
王思正心裏一沉:難道南平王世子與大將軍的關係,已經惡化到了蘭陵公主都插不進手的地步了嗎?
卻問:“那你們天子待要如何處置我?”
那人嗤笑道:“我們天子?王郎君這話可是不妥,都說天無二日,國中焉能有二君?”
王思正舔了一下幹涸的唇,他不知道如今這宮裏還有個韓狸——他的情況並不比他好多少。
建議元明修入關的是他。
元明修的死,要說他不恨,那肯定是假的。但接踵而來的困境,讓他沒有太多時間沉溺在痛苦裏。說到底,那不是他背叛他。判斷失誤這件事,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他不是神,他不勉強自己背負這麽重的債。
世人都以為他恨陸揚,其實他恨慕容泰更多一點。
陸揚指責元明修無德,他是認的。他無從反駁。到長安的這半年裏,元明修暴戾更甚於從前。他盡心盡力地為他奔走,他指責他陷他於困境,一次,再次。他無從辯解。他原以為慕容泰是個可靠的人。
便陸揚不可靠,有元明炬和慕容泰齊心協力輔佐,局麵原是可以扭轉過來。是他看錯了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算盤。慕容泰之前在他身上下功夫,讓他信他可靠,無非為了這一日——迎天子入關。他想要個名正言順,而不是受製於人。就如同兩百年前魏武王挾天子以令諸侯。
漸漸的連他的族人也開始持觀望態度。
所謂大廈將傾。他原以為他們會是一對君臣佳話,他全心信任他,他義膽忠肝,一次一次力挽狂瀾,有始有終。奈何人力有時竭。他有時候疑心留在洛陽才是對的——但是後悔無濟於事。
以南平王世子對羽林衛的經營,他不出麵、不出手也就罷了,他既出手,自然是雷霆一擊,內外隔絕,他們站不住的。元明炬當時不可能回師來救,他們手裏的人又時時有反噬之憂。
當時是隻能走。
一路西奔到黃河,黃河水滔滔,君臣相顧,淒然濕襟。那時候他與他說:“有一天我們會回來,對不對?”
他說:“是,陛下。”
他後來呼他“陛下”。早年有時也叫他“十九郎”。那時候他們身無官職,有很多的時間讀書,飲酒,遊獵,訪客,無憂無慮的日子。他是他最信任的人,這種信任,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他的父兄。
那時候他以為他們還能回來,他也以此為誌,到終於回來的時候,就隻剩了他一個人。
街道與屋宇都還是舊時模樣,就連擦肩而過的人,都仿佛似曾相識——當然那不是真的,洛陽城裏權貴換了一輪。
他與賀蘭氏說:“我是絕路之人。”
他與她同是絕路之人:陸揚死了,他手裏的勢力雖然如今還聽命於她,但是不可能長久。她不能再給予他們以利益,從前的恩情便會慢慢兒淡去——人都是這樣的,舊情支撐不了以後的日子。
他原以為要費一番唇舌才能說動這個女人轉投洛陽——畢竟,她與蘭陵公主的恩怨眾所周知。但是意料之外,她隻是沉默,待聽完他的計劃,方才說了一個字:“好。”痛快得讓他目瞪口呆。
“怎麽,王郎君與我痛陳利害,不是為了說服我?”賀蘭氏當時笑道,“如今我已經被說服了,王郎君反而不敢相信?”
王思正遲疑道:“難道夫人不顧慮蘭陵公主?”
賀蘭氏笑了一笑:“當初的事,想必王郎君是有所耳聞。之後我與表妹各自婚嫁,都與從前再不相幹。如今我又跳——她怎麽也不會為難一個出家人。”
王思正猜想她含混帶過的“從前”該是指宋王,啊不,如今該說吳主了。這位也真真算是個奇人。
“更何況,”賀蘭氏又道,“我娘還在洛陽呢。”她漫不經心地往東看了一眼。
他知道他沒有退路。
而賀蘭氏不過是個女人,隻要她肯放手權勢,雖然過得不好,也還是能過的。她如今還年輕,也還美貌,鹹陽王遺孀,安定郡公遺孀,便沒人敢娶進家門,願意擲千金一親芳澤的定然為數不少。
何況這個女人當初能在蘭陵公主威逼下找到鹹陽王這條出路,之後又能把安定郡公握在手心裏,不是沒有手段。
他隻是賭她不會甘心放手權勢——在這方麵,她和他是一樣的。一旦嚐過那等滋味,那等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滋味,不會有人甘心。
她打發了他來洛陽。她交代他的那些人、那些事聽來都頗為不可思議。她從前是南平王的親眷沒有錯,但是她那時候才多大,在洛陽能有幾日,進宮又得幾回,如何能在宮中埋下這樣長遠的人脈?
他甚至猶豫過,不知道這會不會是個陷阱。興許蘭陵公主根本就不會帶他進宮,不會讓他有麵聖的機會。
但是偏偏,都一步一步到眼前來。
嘉敏要插手,昭詡原是不肯。
從前是他們父子雙雙出了意外,他這兩個妹子才不得已出來管事。到如今,他又很指著她們能相夫教子,有個公主的樣子——當然嘉言他已經不指望了——但是嘉敏也沒有讓他指望得成的意思。
再說了,王思正從前是元明修跟前第一等得意人,可沒少給他出過主意。縱不計前嫌,這三國爭雄當口,怎麽好信他?當時說道:“長安有人歸正是好事,至於真假,自有朕與諸卿分辨,三娘就不要多管了。”
嘉敏可憐兮兮道:“我倒是想不管,就怕表姐又整我。”
她提到賀蘭初袖,昭詡啞口無言。要說慕容泰、元明炬,他有大把的理由讓她回公主府或出城消夏,或者去看看玉郎也好——玉郎可纏人。但是他這位好表妹,還當真隻有他妹子最清楚。
因沉吟道:“三娘怎麽看阿袖頻頻派人來京?”
嘉敏道:“表姐的心思不好猜,不過這兩個人是不是表姐派來的,倒是可以試上一試。”
“怎麽試?”
王思正被帶進這間除了一桌、一坐再無長物,連窗戶都沒有一扇的屋子裏,心裏頭倒是靜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似他這種,連天下都丟過的人,再不成一次,頂了不起是把命丟了。
等了約莫有半個時辰,外頭進來兩個人,舉止都是好的,說話也和氣。隻是針對他獻出來的行軍路線反複盤詰,諸如這裏地勢如何,關卡誰在守,副將是誰,糧道是否通暢,如被圍,能守幾日之類。
問得極細;又問長安形勢。王思正自元明修死後被排擠得厲害,許多細枝末節並不十分清楚,但有問,隻答,不知道的便搖頭說不知道。
一人問,一人記,一問一答,轉瞬兩個時辰過去,便傳了飯食進來,兩人退了出去。
到下午,再進來兩人,卻不是上午的人,拿來問的話也不同,他們問的是:“徐將軍是陸將軍親信,素以善戰聞名,如今人在長安,卻為什麽王郎君認為他會守不住華州,而最終投降?”
王思正道:“徐將軍是陸將軍親信,如今陸將軍已經過世,餘子碌碌,不足以駕馭其麾下人馬。天子示好,徐將軍必然得到天子信重,洛陽來伐,定然奔赴前線。玉璧城是重鎮,卻也是塊飛地,天子不忍棄,慕容將軍卻素來不主張守,一旦戰事膠著,慕容將軍切斷補給,徐將軍戰意不堅,定然會降。”
那人卻奇道:“為什麽王郎君認為徐將軍會投向天子,而不是慕容將軍?”
——這裏是洛陽,關於長安的時局可以問得直接一點,不必像在長安時候拐彎抹角,維持表麵的平衡。
王思正道:“因為他是陸將軍親信。”
陸揚的親信,便日後會另尋山頭,各找出路,如今陸揚屍骨未寒,這個名字卻還有一二威懾力。賀蘭氏打的就是這個時間差——她知道她的影響力就隻有這麽久,她必須在事情發生之前安排妥當。
他們是各有歸處——他們得按著她的意思往她希望的方向各奔前程。
那人又問:“餘將軍也是陸將軍親信,卻為什麽會投奔慕容將軍?”
王思正道:“餘將軍性情剛烈耿直,在聖人手裏必能如魚得水。”——元明炬性子軟,他能忍餘晉無禮,慕容泰忍不得。
邊上人又記了。再問其餘義州、邵州、恒州、岐州、鳳州守將,王思正都一一答了,那人表麵上看不出什麽,心裏卻是驚的,這個布局的人擺明了是要把關中拱手相送,而且送得相當徹底。
待到天色將暮,又退了出去。
如是二三日,這兩組人交替來問,問的問題越來越深入,而始終再沒有見到過蘭陵公主,就更別說天子了。送進來的食物起初還好,到次日便差些,到第三日,連水都不太幹淨了。王思正也是世家公子出身,雖然跟著元明修西奔是吃了些餐風露宿的苦頭,卻還是個講究人,當時皺眉,強忍著喝了。
到第四日,一上午回答得口幹舌燥,到進食的時候,卻沒有送水進來,下午再來人問,王思正便不由麵上作色:“蘭陵公主這是什麽意思?”
那問話的人笑道:“這是宮裏,卻不是公主府——公主已經回府了,王郎君不知道嗎?”
王思正心裏一沉:難道南平王世子與大將軍的關係,已經惡化到了蘭陵公主都插不進手的地步了嗎?
卻問:“那你們天子待要如何處置我?”
那人嗤笑道:“我們天子?王郎君這話可是不妥,都說天無二日,國中焉能有二君?”
王思正舔了一下幹涸的唇,他不知道如今這宮裏還有個韓狸——他的情況並不比他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