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媛在建章宮裏陪著皇帝用了膳,很快就告退了。
到了第二日,何漣姬因為佩戴越矩的首飾,被皇帝下旨罰三個月月俸。
這麽一件小事並沒有引起什麽波瀾。何氏的驕縱是滿宮皆知的,雖及不上當初昌和貴妃,但那刁蠻任性的模樣卻早就讓人印象深刻、又遭了很多嫉恨了。嬪妃們都覺著,是皇帝看不下去何氏的驕縱,這才小懲大誡。
罰俸的確不是什麽嚴厲的懲罰。何氏家中父兄都在鹽運上任職,家財萬貫,更不在乎宮中這點月俸。
然而之後的幾日,皇帝竟然再也不曾招幸何氏。何氏隱隱有失寵之象。
宮人們這才發覺事情有些不簡單了。
彼時安令姬正坐在緋煙樓中,與林媛笑談道:“何氏以往自恃美貌,小心思又多,還以為她能攏住皇上的心呢!不想這樣快就失了恩寵。”
林媛淡淡地笑:“伴君如伴虎,這宮裏還是要謹言慎行才好,自己做事不當心,保不準那一天就被皇上厭惡。”上官璃驕縱那是人家有資本,家世顯赫,容顏絕色,心計又多。一個小小的何氏,又有多少資本可以揮霍呢?
那天在半路上發生的事兒,因著受欺辱的是不得寵的安氏,皇帝並不會放在心上,林媛也沒打算從安氏入手。但何氏說自己是被采菡嚇著了才掉了簪子,正如安氏所說,未必不是何氏刻意為之。
何漣姬也算聰明,舍得用藍田玉的簪子來換采菡一條命。正因著那簪子珍貴,若是何氏將事情鬧到皇帝那裏,再撒嬌撒癡一番,拓跋弘不僅會處死采菡,還會牽連安令姬。但可惜的是,林媛先她一步。
拓跋弘不是個好糊弄的人,林媛稍微添油加醋,他便疑心何氏是有意摔了簪子。采菡的命不足惜,安令姬也不足惜,隻是那簪子是價值連城藍田玉的,又是拓跋弘親賜,何氏若是真有意摔碎了,拓跋弘看在眼裏會作何感想呢?
原來在何氏心裏,他的心意竟是拿來利用作為害人的手段的。
同樣一件事,若是何氏在皇上麵前言說,一定會是另一番結果。但就算她真去了建章宮分辨,林媛也不擔心,這後宮裏的女人,皇上心裏偏寵誰,便會相信誰的話。有她慧嬪在前,皇上還能信了旁人?
宮妃們都不知內情,隻以為何氏的受冷是因著驕縱。
“這何漣姬自從受了罰,又失了寵,想她一時半刻是再不敢欺辱嬪妾了。”安令姬柔柔淺笑,麵上盡是愉悅:“嬪妾不知該如何感謝娘娘才好,嬪妾自入宮以來就被何氏和任氏二人欺辱,日子苦不堪言。若不是這次娘娘給嬪妾出頭,嬪妾日後還不知會怎樣。”
安令姬並不知曉林媛在皇帝麵前說了什麽,但眼看著何漣姬一夕之間失寵,自然知道是林媛的大功。心裏隻是暗自欽佩林媛,都說慧嬪娘娘寵冠六宮,但她還是第一次見到慧嬪的本事。不過幾個時辰的功夫就能將何漣姬打入泥土中,慧嬪盛寵不錯,那何漣姬也不是省油的燈,之前也是頗為得寵的啊。
安令姬冷眼瞧著事態,心裏竊喜又有些忌憚,自己找了這樣一個厲害的依仗,不知是福是禍。
林媛微微瞥她一眼,瞧著她麵上的恭敬神色,抿唇笑道:“令姬太客氣了。我不過舉手之勞,當不得令姬的感謝。而且,令姬不是送了珍貴的‘玉麵芙蓉膏’給我麽。”
說著不由地伸手撫上臉頰,安氏所贈的胭脂當真不是凡品,這才用了兩天,麵頰竟細膩地如蘇繡的綢緞一般。她這陣子臉上的黃斑越發嚴重了,焦蘭胭脂都差點壓不住,好在安氏送了玉麵芙蓉膏,解了她燃眉之急。沒想到這出身不算顯赫的安氏手裏會有這等好東西。
“嬪妾一點子玩物,讓娘娘見笑了。”安令姬低頭道:“若娘娘喜歡,嬪妾就將這胭脂的方子給娘娘。這東西並不難製,隻是裏頭有一味香料十分難得。”
林媛是想不到這一次會有如此大的收獲,本覺得安氏身上沒什麽價值,但這玉麵芙蓉膏卻是價值連城的寶物。端看著安氏那如雪的肌膚,就知道玉麵芙蓉膏的珍貴。
林媛自然點頭笑納:“看來本妃的眼光沒有錯,令姬是個真誠的人。”連方子都拿出來了,那是安令姬身上最後一張底牌。
“嬪妾日後還要仰仗娘娘的提攜和庇佑。”安令姬不敢托大。
林媛看著她,麵上笑意淺淡:“我們同為皇上的妾室,稱不上提攜罷。說到日後,令姬想要在宮中立足,終究是要靠自個兒。如今何氏失意與皇上,對於令姬來說,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安令姬眸中神色一轉,旋即回複如常,隻笑答道:“慧嬪娘娘教誨的是。”
之後兩人不過說些閑話,打發時光。
安令姬略坐了一會子就走了,她看得出來,這位慧嬪是個獨來獨往的主兒,就算要拉攏,也不喜歡過於密切的關係。
方出了緋煙樓的門,卻見一個衣飾素淡的女子跨進了門檻,低眉順眼地朝她行過禮後離去。安令姬不免多瞧了一眼,待走遠了問身旁宮人道:“進去的人是誰?聽說慧嬪娘娘不喜歡嬪妃來拜訪的。”
“好像是同住華陽宮的采女王氏。”有記性好的宮女答話道:“王采女服侍皇上有六七年了,聽聞起初隻是個浣衣的宮女,走了福運被皇上看中了。但她容貌平庸,沒有任何出色的地方,自那一夜君恩後就再也沒有被寵幸,這麽些年還隻是個采女,在宮裏熬日子罷了。”
安令姬“哦”了一聲,不作他想。隻是方才瞧著王采女發髻上的飾物都是前幾年不時興的,更連一塊像樣的玉佩都沒有,安令姬心裏微微觸動,告誡自己這就是不得寵的下場。
***
何漣姬受了冷落之後,宮裏人無不欣喜,何氏素日裏的嘴臉早就得罪了一大批人,如今這副田地,落井下石的不在少數。
而沒了何氏爭寵,恬嬪和文貴嬪兩位越發寵勢濃重了。她們二人倒是不會招來什麽嫉恨,其實宮妃們最看不慣的還是禮聘進宮的何氏幾個,她們總歸與選秀不同,無端高人一等。
在何氏失寵的空當裏,鹹福宮的淑姬趙氏得幸。
拓跋弘對趙氏的喜愛是絲毫不掩飾的,竟是連著招幸了她三日,還賞賜給她大量奇珍異寶。
宮裏人雖不忿,好在趙氏出身書香門第,性情賢良,不論得寵與否都謙恭有禮。日子久了,在宮裏的人緣也越發地好了。
趙氏宮中主位正是恬嬪。宮內傳言,趙氏原本平庸,一時得寵正是因著那日皇上去鹹福宮中看望五皇子,恬嬪趁機向皇上引薦了趙氏。
拉攏扶持的事在宮中屢見不鮮,嬪妃們還道趙氏好福氣,有恬嬪做依仗。而趙氏的封位是淑姬,當年的恬嬪也做過淑姬,私下細想,這位趙氏許是會如恬嬪一般前途無量吧。
一時間鹹福宮裏炙手可熱。
嬪妃們紛紛去鹹福宮拜訪的時候,安令姬閑坐在自己宮門前,神色落寞。
“小主是在為趙淑姬的事情置氣麽?”已然養好了傷的采菡服侍在側,盡心地勸道:“淑姬得寵是意料之中,有恬嬪娘娘扶持,何愁沒有出頭之日?不過淑姬的性子比起漣姬來是千差萬別,左右漣姬失了寵,小主日子也好過了。”
采菡雖然傷愈,但臉頰上卻留下了一道兩寸長的猙獰疤痕,再難褪去。容顏是女子最為珍愛的,就算是宮女,也希冀著年滿二十五歲後出宮嫁人。采菡提起何漣姬,幾乎是咬牙切齒。
安令姬微微回神,拉過采菡的手道:“我並不是置氣。隻是覺著這宮裏的日子太艱難,皇上隻有一個,卻有那麽多嬌豔的嬪妃過來你爭我奪。就算漣姬失勢,也還有淑姬呢。”
而且她也並不羨慕淑姬。恬嬪的圓滑,她早有耳聞。在見識過慧嬪之後,她更加不敢小覷了和慧嬪旗鼓相當的恬嬪。淑姬在恬嬪的扶持下才得到今日的皇寵,安知她付出了什麽代價呢?
隻是那一日慧嬪的話猶在耳側。她恐怕拿不出淑姬那樣的代價,慧嬪也不會如恬嬪一般盡十二分的力氣來幫她,至多在適宜的時候稍稍拉她一把罷了。
再看采菡臉上的疤痕,想到那一日被何漣姬狠狠一杖打在背上,安令姬的手指漸漸地收緊了。
還是要靠自個兒……
安令姬雖然急於博寵,短時間內卻沒找到什麽機會。她的住所是東西十二宮裏較為偏僻的萬春宮,主位程貴嬪不過是熬資曆熬到了現在的位置,實則無權無勢、無寵無位。而旁的幾個隨居的宮妃也都是宮裏的透明人,萬春宮裏一派死氣沉沉。
住在這樣的地方,安令姬想見皇帝一麵都難。好在她也不是浮躁的人,每日靜心等待,隻為伺機出手。
如此又是半個月過去。不覺間,林媛的生辰快到了,是八月初六那一日。(未完待續)
到了第二日,何漣姬因為佩戴越矩的首飾,被皇帝下旨罰三個月月俸。
這麽一件小事並沒有引起什麽波瀾。何氏的驕縱是滿宮皆知的,雖及不上當初昌和貴妃,但那刁蠻任性的模樣卻早就讓人印象深刻、又遭了很多嫉恨了。嬪妃們都覺著,是皇帝看不下去何氏的驕縱,這才小懲大誡。
罰俸的確不是什麽嚴厲的懲罰。何氏家中父兄都在鹽運上任職,家財萬貫,更不在乎宮中這點月俸。
然而之後的幾日,皇帝竟然再也不曾招幸何氏。何氏隱隱有失寵之象。
宮人們這才發覺事情有些不簡單了。
彼時安令姬正坐在緋煙樓中,與林媛笑談道:“何氏以往自恃美貌,小心思又多,還以為她能攏住皇上的心呢!不想這樣快就失了恩寵。”
林媛淡淡地笑:“伴君如伴虎,這宮裏還是要謹言慎行才好,自己做事不當心,保不準那一天就被皇上厭惡。”上官璃驕縱那是人家有資本,家世顯赫,容顏絕色,心計又多。一個小小的何氏,又有多少資本可以揮霍呢?
那天在半路上發生的事兒,因著受欺辱的是不得寵的安氏,皇帝並不會放在心上,林媛也沒打算從安氏入手。但何氏說自己是被采菡嚇著了才掉了簪子,正如安氏所說,未必不是何氏刻意為之。
何漣姬也算聰明,舍得用藍田玉的簪子來換采菡一條命。正因著那簪子珍貴,若是何氏將事情鬧到皇帝那裏,再撒嬌撒癡一番,拓跋弘不僅會處死采菡,還會牽連安令姬。但可惜的是,林媛先她一步。
拓跋弘不是個好糊弄的人,林媛稍微添油加醋,他便疑心何氏是有意摔了簪子。采菡的命不足惜,安令姬也不足惜,隻是那簪子是價值連城藍田玉的,又是拓跋弘親賜,何氏若是真有意摔碎了,拓跋弘看在眼裏會作何感想呢?
原來在何氏心裏,他的心意竟是拿來利用作為害人的手段的。
同樣一件事,若是何氏在皇上麵前言說,一定會是另一番結果。但就算她真去了建章宮分辨,林媛也不擔心,這後宮裏的女人,皇上心裏偏寵誰,便會相信誰的話。有她慧嬪在前,皇上還能信了旁人?
宮妃們都不知內情,隻以為何氏的受冷是因著驕縱。
“這何漣姬自從受了罰,又失了寵,想她一時半刻是再不敢欺辱嬪妾了。”安令姬柔柔淺笑,麵上盡是愉悅:“嬪妾不知該如何感謝娘娘才好,嬪妾自入宮以來就被何氏和任氏二人欺辱,日子苦不堪言。若不是這次娘娘給嬪妾出頭,嬪妾日後還不知會怎樣。”
安令姬並不知曉林媛在皇帝麵前說了什麽,但眼看著何漣姬一夕之間失寵,自然知道是林媛的大功。心裏隻是暗自欽佩林媛,都說慧嬪娘娘寵冠六宮,但她還是第一次見到慧嬪的本事。不過幾個時辰的功夫就能將何漣姬打入泥土中,慧嬪盛寵不錯,那何漣姬也不是省油的燈,之前也是頗為得寵的啊。
安令姬冷眼瞧著事態,心裏竊喜又有些忌憚,自己找了這樣一個厲害的依仗,不知是福是禍。
林媛微微瞥她一眼,瞧著她麵上的恭敬神色,抿唇笑道:“令姬太客氣了。我不過舉手之勞,當不得令姬的感謝。而且,令姬不是送了珍貴的‘玉麵芙蓉膏’給我麽。”
說著不由地伸手撫上臉頰,安氏所贈的胭脂當真不是凡品,這才用了兩天,麵頰竟細膩地如蘇繡的綢緞一般。她這陣子臉上的黃斑越發嚴重了,焦蘭胭脂都差點壓不住,好在安氏送了玉麵芙蓉膏,解了她燃眉之急。沒想到這出身不算顯赫的安氏手裏會有這等好東西。
“嬪妾一點子玩物,讓娘娘見笑了。”安令姬低頭道:“若娘娘喜歡,嬪妾就將這胭脂的方子給娘娘。這東西並不難製,隻是裏頭有一味香料十分難得。”
林媛是想不到這一次會有如此大的收獲,本覺得安氏身上沒什麽價值,但這玉麵芙蓉膏卻是價值連城的寶物。端看著安氏那如雪的肌膚,就知道玉麵芙蓉膏的珍貴。
林媛自然點頭笑納:“看來本妃的眼光沒有錯,令姬是個真誠的人。”連方子都拿出來了,那是安令姬身上最後一張底牌。
“嬪妾日後還要仰仗娘娘的提攜和庇佑。”安令姬不敢托大。
林媛看著她,麵上笑意淺淡:“我們同為皇上的妾室,稱不上提攜罷。說到日後,令姬想要在宮中立足,終究是要靠自個兒。如今何氏失意與皇上,對於令姬來說,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安令姬眸中神色一轉,旋即回複如常,隻笑答道:“慧嬪娘娘教誨的是。”
之後兩人不過說些閑話,打發時光。
安令姬略坐了一會子就走了,她看得出來,這位慧嬪是個獨來獨往的主兒,就算要拉攏,也不喜歡過於密切的關係。
方出了緋煙樓的門,卻見一個衣飾素淡的女子跨進了門檻,低眉順眼地朝她行過禮後離去。安令姬不免多瞧了一眼,待走遠了問身旁宮人道:“進去的人是誰?聽說慧嬪娘娘不喜歡嬪妃來拜訪的。”
“好像是同住華陽宮的采女王氏。”有記性好的宮女答話道:“王采女服侍皇上有六七年了,聽聞起初隻是個浣衣的宮女,走了福運被皇上看中了。但她容貌平庸,沒有任何出色的地方,自那一夜君恩後就再也沒有被寵幸,這麽些年還隻是個采女,在宮裏熬日子罷了。”
安令姬“哦”了一聲,不作他想。隻是方才瞧著王采女發髻上的飾物都是前幾年不時興的,更連一塊像樣的玉佩都沒有,安令姬心裏微微觸動,告誡自己這就是不得寵的下場。
***
何漣姬受了冷落之後,宮裏人無不欣喜,何氏素日裏的嘴臉早就得罪了一大批人,如今這副田地,落井下石的不在少數。
而沒了何氏爭寵,恬嬪和文貴嬪兩位越發寵勢濃重了。她們二人倒是不會招來什麽嫉恨,其實宮妃們最看不慣的還是禮聘進宮的何氏幾個,她們總歸與選秀不同,無端高人一等。
在何氏失寵的空當裏,鹹福宮的淑姬趙氏得幸。
拓跋弘對趙氏的喜愛是絲毫不掩飾的,竟是連著招幸了她三日,還賞賜給她大量奇珍異寶。
宮裏人雖不忿,好在趙氏出身書香門第,性情賢良,不論得寵與否都謙恭有禮。日子久了,在宮裏的人緣也越發地好了。
趙氏宮中主位正是恬嬪。宮內傳言,趙氏原本平庸,一時得寵正是因著那日皇上去鹹福宮中看望五皇子,恬嬪趁機向皇上引薦了趙氏。
拉攏扶持的事在宮中屢見不鮮,嬪妃們還道趙氏好福氣,有恬嬪做依仗。而趙氏的封位是淑姬,當年的恬嬪也做過淑姬,私下細想,這位趙氏許是會如恬嬪一般前途無量吧。
一時間鹹福宮裏炙手可熱。
嬪妃們紛紛去鹹福宮拜訪的時候,安令姬閑坐在自己宮門前,神色落寞。
“小主是在為趙淑姬的事情置氣麽?”已然養好了傷的采菡服侍在側,盡心地勸道:“淑姬得寵是意料之中,有恬嬪娘娘扶持,何愁沒有出頭之日?不過淑姬的性子比起漣姬來是千差萬別,左右漣姬失了寵,小主日子也好過了。”
采菡雖然傷愈,但臉頰上卻留下了一道兩寸長的猙獰疤痕,再難褪去。容顏是女子最為珍愛的,就算是宮女,也希冀著年滿二十五歲後出宮嫁人。采菡提起何漣姬,幾乎是咬牙切齒。
安令姬微微回神,拉過采菡的手道:“我並不是置氣。隻是覺著這宮裏的日子太艱難,皇上隻有一個,卻有那麽多嬌豔的嬪妃過來你爭我奪。就算漣姬失勢,也還有淑姬呢。”
而且她也並不羨慕淑姬。恬嬪的圓滑,她早有耳聞。在見識過慧嬪之後,她更加不敢小覷了和慧嬪旗鼓相當的恬嬪。淑姬在恬嬪的扶持下才得到今日的皇寵,安知她付出了什麽代價呢?
隻是那一日慧嬪的話猶在耳側。她恐怕拿不出淑姬那樣的代價,慧嬪也不會如恬嬪一般盡十二分的力氣來幫她,至多在適宜的時候稍稍拉她一把罷了。
再看采菡臉上的疤痕,想到那一日被何漣姬狠狠一杖打在背上,安令姬的手指漸漸地收緊了。
還是要靠自個兒……
安令姬雖然急於博寵,短時間內卻沒找到什麽機會。她的住所是東西十二宮裏較為偏僻的萬春宮,主位程貴嬪不過是熬資曆熬到了現在的位置,實則無權無勢、無寵無位。而旁的幾個隨居的宮妃也都是宮裏的透明人,萬春宮裏一派死氣沉沉。
住在這樣的地方,安令姬想見皇帝一麵都難。好在她也不是浮躁的人,每日靜心等待,隻為伺機出手。
如此又是半個月過去。不覺間,林媛的生辰快到了,是八月初六那一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