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淮北收成依舊不錯,加上司馬十七郎例行每到秋收時要到北邊去搶糧所得的戰利品,又是一個豐收年。雖然人口飛速增加,但糧食還是頗有節餘,因為大農場都控製在盧八娘手中,所以糧價一直維持穩定,沒有大幅下降。如今的淮北,隻要肯用心做工,就都能很好的生存。就是奴仆俘虜,也沒有吃不上飯的情況。


    而淮南則又是另一番情況,平郡於郡守悄悄派人給司馬十七郎送來一封信,描述了平郡的窘境,秋收剛過,竟然就有吃不上飯的人家。淮北南北隻差一條河流,土壤氣候不可能有太多的不同,農田產出卻天差地別。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隻要肯付出,土地就會獻出豐厚的回報。淮北這一年一直不斷地在開發荒地、興修水利、鱗選良種、深耕細作、提高產量上下功夫,所以糧產量遇到今天的春旱秋澇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而淮南則正相反,水利設施荒廢,耕種方法落後,有一點天災便顆粒無收。


    還有一個不便明說的原因就是平郡距淮北最近,百姓對於淮北的富庶最為清楚,日子過得不好了有人便離開家鄉北上,特別是皇上中斷了與淮北的經濟往來後,平郡原本因為淮南淮北貿易而繁榮的街麵一落千丈,而人口流動更沒有因為官方的嚴禁而中斷,反倒出現了一大波偷跑到淮北的人。而淮南隻有承受人口凋零、土地荒蕪等新問題一一出現。


    於郡守處在這樣的境地,日子過得非常痛苦,他不知道他應該怨恨皇上還是淮北王,但是看著郡內蕭條的情景,被朝廷拒絕後的他最終決定懇請淮北王施以援手。


    司馬十七郎看過信後對盧八娘說:“我們拿出幾萬石糧食送給平郡吧。”


    當年淮北軍北上時,在平郡得到了於郡守為主的平郡人的熱情款待,平郡還為淮北軍募集了大量的糧食、衣服、麻鞋等用品,淮北軍中最常演出的一出戲中也提到了這一段,而從淮南而來的淮北軍中老人都非常清楚。


    盧八娘自然也一直感念在心,她對幫我自己的人從不吝嗇,淮北王府與於郡守一直保持著禮尚往來,她笑笑說:“當然好,就從我的私庫裏出吧。”擁有鹽城的盧八娘非常富裕,她隨隨便便就能拿出上萬石糧食,上萬匹絹帛。


    “早說了你的私庫都是你自己的,給平郡救濟的糧食物品都由淮北出,淮北又不是拿不出幾萬石糧食。”司馬十七郎一向認為盧八娘的也是自己的,以前用過不少盧八娘的嫁妝,但現在他反而要分清。原因就是他們有了兒子,在他看來王妃的東西一定要留給兒子的,所以他已經不肯用了。


    當然,司馬十七郎拿出幾萬石糧食也非常輕鬆,盧八娘對整個淮北的經濟當然清楚,“那好,我出些絹帛吧,當年於夫人帶著於郡的女子為淮北軍做了那麽多的軍衣和軍鞋,這情誼我們永遠也不會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浮生小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波灩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波灩灩並收藏浮生小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