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林甫認識李冀這件事,確實是在李棄歌的意料之外,但的確又在情理之中。
二十年前,李冀能夠在風雨鎮紮下腳跟,是靠著李隆基的全力支持,那時候的李林甫尚未成為如今的“李相爺”。
然而,就在李冀紮根於江湖的第三年,也就是風雨鎮李家的生意初具規模的那一年,正是李林甫拜相的那年。
當時唐玄宗任命張九齡、裴耀卿、李林甫三人為宰相。就職之時,張九齡、裴耀卿都彎腰趨進,表現的非常謙遜。而李林甫則站在二人中間,態度極其傲慢,眉目間流露出誌得意漫的神情。時人都驚歎:“此一雕挾兩兔也。”
後人便用“一雕雙兔”比喻三人並列顯位,一人勢盛而其餘兩人受其挾製。
如此想來,李林甫與風雨鎮李家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或許當今聖上正是靠著他才能控製住李家這枚棋子,不過這些事情都不是李棄歌能知道的了。
“相爺,您和我爹到底是什麽關係?”李棄歌的神情逐漸變得嚴肅起來,因為他發現自己所在的這個李家,並不是表麵上看起來的那麽簡單。
“這個嘛……說是同宗兄弟好呢?還是說是朋友好呢?”李林甫用狹長的雙眼看著書房的門,一邊撚著胡須,說道:“或者說……是敵人。”
他如此一說,李棄歌就更加的想不通了,想要再去詢問,又發現李林甫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意思。
站在一旁的荊天留感覺到這姓李的一老一少似乎有話要說,便躬身說道:“草民已經將謝禮送到,就不再逗留了。我這李兄弟對您仰慕已久,草民懇求相爺讓他在此多留一陣,也好聆聽相爺的教誨。”
“好,那你就先回去吧。”李林甫看都沒看荊天留一眼,仍是望著門,跟著說道,“這姓李的小子既然想留,就留在這兒陪老夫說說話。”
李棄歌聽到二人對話,這才想到李林甫是怕這段往事被荊天留聽了去,不禁想道:“荊兄這察言觀色的功夫真是了不得,若不是他給了個台階,以這李林甫的身份,斷然也不會主動讓我留下。”想到這林,不由得感激的看了荊天留一眼。
荊天留朝李棄歌點了點頭,倒退的從書房中離去,並恭恭敬敬的掩上了房門。
見荊天留離開,李林甫這才轉身看向李棄歌,說道:“你這個朋友是個能成大事的人,他很會揣測別人的心思。”
“他與我也沒相識多久……”李棄歌說道,“不過和他相處起來還挺輕鬆的。”
“好了,先不說他,你隨我來。”李林甫說道,並轉身向書房側麵走去。李棄歌見狀,便跟隨在他身後。
李林甫帶著他轉過屏風,李棄歌才發現書房還有個側門,李林甫打開側門之後,門前是一條小徑,彎彎曲曲的通向對麵的一間小屋,那小屋外表很是典雅,與相府整個的富貴風格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二人順著小徑走到小屋前,李棄歌抬頭一看,那小屋的匾額上寫著“月堂”二字,打開門一看,小屋的廳堂果然是偃月之形,心道:“原來這就是後世人們所說的‘月堂’,沒想真有這麽個地方。”
相傳,李林甫府中有一個形如偃月的廳堂,名為月堂。每次他要構陷、誣害大臣之前,都要在堂中苦思中傷陷害之法,如果他興高采烈地走出來,那就意味著被構陷的人要家破人亡。
“相爺帶我來這裏做什麽?”李棄歌在月堂中站定,問李林甫道。
“這裏是唯一能讓老夫靜下心來的地方。”李林甫說道,隨後坐在一張太師椅上,並示意李棄歌也坐下。
“您堂堂當朝一品、位極人臣,居然連個能靜心的地方都找不到?”李棄歌不卑不亢的坐下,笑道,“怕是虧心事做多了,所以心中難安吧?”
“這種話我已經很久沒聽到了。”李林甫說道,“是啊,我是做了不少虧心事。不過人這輩子誰能不做虧心事?無非是做多和做少的區別罷了。”
“哼,我不關心這些。我隻想知道關於我爹的事。”李棄歌拿起一旁的茶碗,喝了一大口說道,“所以,相爺您是如何識得我父親的。”
“你爹是當今聖上的同宗族弟,你說老夫是如何識得他的?”
“什麽!!”李棄歌一下子從椅子上彈起來,手中的茶碗“啪”一聲掉到地上,結結巴巴地說道:“我爹,我爹是……是皇族?”
“你不知道?”李林甫也有些疑惑,問道:“想不到他李望北,居然能連自己兒子都瞞過去。”
“等等……”李棄歌忽然意識到了什麽,問道,“如果我爹真是皇族,那他就該是個王爺,如此說來我還應該稱當今聖上一聲‘伯伯’了?”
“當然。不然你以為老夫為什麽方才會容忍你的無禮?”
“那我還參加這勞什子從龍選做什麽?”李棄歌更是想不通,“我爹到底在打什麽算盤?還有,既然他是皇族,為何會摻和到江湖中去?”
“你若是想從老夫口中聽到這些事,那是千難萬難。”李林甫說道,“此事聖上早已下了嚴令,知情之人不得絲毫瀉露。即便你是李望北的兒子,我也不能說給你聽。”
“那你還帶我來這裏幹什麽?我可不是來聽你這老頭嘮叨的。”李棄歌說完,轉身就要離開。
“你就不想知道你娘是誰?”見到他要離開,李林甫不慌不忙的說道。
李棄歌原本打算轉身離去,聽到這話,便止住了腳步。回頭看向李林甫,問道:“當然想,但是你肯說麽?”
“老夫不能對你說的太多……”李林甫微笑著,將頭靠在椅背上,閉目說道:“當年你娘的身份太過特殊,你爹為了她寧願放棄王爺的身份。若不是賀知章等大臣極力勸阻,加上聖上開恩,如今你爹隻怕早成了一捧黃土了。”
“身份特殊?”李棄歌問道,“什麽身份能連累到一個王爺?”
“你娘姓‘武’……老夫說的夠清楚了麽?”
李棄歌聽後,腦中忽的閃過一個念頭,脫口而出道:“姓武?莫不是武氏餘孽?”
“噤聲!”李林甫猛地睜眼看向李棄歌,說道:“年輕人,凡事點到即止,有的事情不要說破,否則是要掉腦袋的!”
這個時候,李棄歌才感受到這位第一權臣的氣場和壓迫,這老人那兩條狹長的雙眸中,有著狐狸的狡黠和老虎的威懾,似乎隻要他一咬牙,周圍的空氣都要冷下來。
“是,晚輩知道了。”在這股氣勢的壓迫下,李棄歌不由自主的謙遜下來,而壓力也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當年你爹成名一戰,就是靠著擊殺那些武氏餘孽,保住了聖駕。這其中的深意,你早晚有一日會知曉,不過眼下還不是時候。”李林甫又回到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樣,手指敲擊著太師椅的扶手,說道:“先把從龍大選這關過了,離聖上越近,就越接近你想要的。行了,你也回去吧,老夫有些乏了。”
李棄歌心中雖有千百個謎團,但眼下對方明擺著是要送客了,便隻好躬身施禮。正要告退,門外又有人輕聲說道:“相爺,有人求見。”聽聲音卻不是引著自己進門的那個老者。
“誰啊?”李林甫問道。
“是安大人,還有他的二公子。”
李棄歌雙目猛然瞪大,抬頭看向李林甫,見對方也正盯著自己。
“你和他們父子有過節是吧?”李林甫問道。
“生死大仇!”李棄歌回答道,“不知相爺從何處得知?”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李林甫站起身來,撣了撣衣服,說道:“這段時間,這胡兒鬧的動靜是有些大了。嘿嘿,想來看老夫時日無多了,故而心思也就雜了。”
“相爺您的眼線還真是廣布天下呢?”李棄歌有些譏諷的說道,“恐怕連當今聖上都沒您這麽靈通的消息。”
“你這小兒也不用拿話揶揄老夫。實話和你說,老夫收集這些消息,也都是為了皇上。”
李棄歌聽後問道:“那皇上他也知道這架件事了?”
“自然。至於為何聖上沒追究,那就不得而知了。”李林甫說完,走到門前,對外麵的下人說道:“讓那胡兒在廳內候著,我隨後就到。”
“是。”下人隔著屋門,答應了一聲。
李林甫深吸了一下,隨後又長長的吐出了一口濁氣,打開廳門,對李棄歌說道:“你雖然不方便見他們,但是可以躲在旁邊聽一聽。”
隨後,他又像是自言自語似的,陰狠地說道:“哼!隻要老夫還在世一天,這胡兒就算是隻蛟龍,也得給我盤著!”
李棄歌心中很想問一句“若是你死了又該如何?”,不過他到底沒能說出來,因為此刻的李林甫身上有一種強橫的氣質,這種氣質是實實在在的,足以震懾各路宵小。
盡管李棄歌知道,就在明年、也就是天寶十一年,這個幹瘦的老頭將永遠退出盛唐的舞台,最終留下一世的罵名。
<!-- 雙倍活動不在活動期間 -->
二十年前,李冀能夠在風雨鎮紮下腳跟,是靠著李隆基的全力支持,那時候的李林甫尚未成為如今的“李相爺”。
然而,就在李冀紮根於江湖的第三年,也就是風雨鎮李家的生意初具規模的那一年,正是李林甫拜相的那年。
當時唐玄宗任命張九齡、裴耀卿、李林甫三人為宰相。就職之時,張九齡、裴耀卿都彎腰趨進,表現的非常謙遜。而李林甫則站在二人中間,態度極其傲慢,眉目間流露出誌得意漫的神情。時人都驚歎:“此一雕挾兩兔也。”
後人便用“一雕雙兔”比喻三人並列顯位,一人勢盛而其餘兩人受其挾製。
如此想來,李林甫與風雨鎮李家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或許當今聖上正是靠著他才能控製住李家這枚棋子,不過這些事情都不是李棄歌能知道的了。
“相爺,您和我爹到底是什麽關係?”李棄歌的神情逐漸變得嚴肅起來,因為他發現自己所在的這個李家,並不是表麵上看起來的那麽簡單。
“這個嘛……說是同宗兄弟好呢?還是說是朋友好呢?”李林甫用狹長的雙眼看著書房的門,一邊撚著胡須,說道:“或者說……是敵人。”
他如此一說,李棄歌就更加的想不通了,想要再去詢問,又發現李林甫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意思。
站在一旁的荊天留感覺到這姓李的一老一少似乎有話要說,便躬身說道:“草民已經將謝禮送到,就不再逗留了。我這李兄弟對您仰慕已久,草民懇求相爺讓他在此多留一陣,也好聆聽相爺的教誨。”
“好,那你就先回去吧。”李林甫看都沒看荊天留一眼,仍是望著門,跟著說道,“這姓李的小子既然想留,就留在這兒陪老夫說說話。”
李棄歌聽到二人對話,這才想到李林甫是怕這段往事被荊天留聽了去,不禁想道:“荊兄這察言觀色的功夫真是了不得,若不是他給了個台階,以這李林甫的身份,斷然也不會主動讓我留下。”想到這林,不由得感激的看了荊天留一眼。
荊天留朝李棄歌點了點頭,倒退的從書房中離去,並恭恭敬敬的掩上了房門。
見荊天留離開,李林甫這才轉身看向李棄歌,說道:“你這個朋友是個能成大事的人,他很會揣測別人的心思。”
“他與我也沒相識多久……”李棄歌說道,“不過和他相處起來還挺輕鬆的。”
“好了,先不說他,你隨我來。”李林甫說道,並轉身向書房側麵走去。李棄歌見狀,便跟隨在他身後。
李林甫帶著他轉過屏風,李棄歌才發現書房還有個側門,李林甫打開側門之後,門前是一條小徑,彎彎曲曲的通向對麵的一間小屋,那小屋外表很是典雅,與相府整個的富貴風格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二人順著小徑走到小屋前,李棄歌抬頭一看,那小屋的匾額上寫著“月堂”二字,打開門一看,小屋的廳堂果然是偃月之形,心道:“原來這就是後世人們所說的‘月堂’,沒想真有這麽個地方。”
相傳,李林甫府中有一個形如偃月的廳堂,名為月堂。每次他要構陷、誣害大臣之前,都要在堂中苦思中傷陷害之法,如果他興高采烈地走出來,那就意味著被構陷的人要家破人亡。
“相爺帶我來這裏做什麽?”李棄歌在月堂中站定,問李林甫道。
“這裏是唯一能讓老夫靜下心來的地方。”李林甫說道,隨後坐在一張太師椅上,並示意李棄歌也坐下。
“您堂堂當朝一品、位極人臣,居然連個能靜心的地方都找不到?”李棄歌不卑不亢的坐下,笑道,“怕是虧心事做多了,所以心中難安吧?”
“這種話我已經很久沒聽到了。”李林甫說道,“是啊,我是做了不少虧心事。不過人這輩子誰能不做虧心事?無非是做多和做少的區別罷了。”
“哼,我不關心這些。我隻想知道關於我爹的事。”李棄歌拿起一旁的茶碗,喝了一大口說道,“所以,相爺您是如何識得我父親的。”
“你爹是當今聖上的同宗族弟,你說老夫是如何識得他的?”
“什麽!!”李棄歌一下子從椅子上彈起來,手中的茶碗“啪”一聲掉到地上,結結巴巴地說道:“我爹,我爹是……是皇族?”
“你不知道?”李林甫也有些疑惑,問道:“想不到他李望北,居然能連自己兒子都瞞過去。”
“等等……”李棄歌忽然意識到了什麽,問道,“如果我爹真是皇族,那他就該是個王爺,如此說來我還應該稱當今聖上一聲‘伯伯’了?”
“當然。不然你以為老夫為什麽方才會容忍你的無禮?”
“那我還參加這勞什子從龍選做什麽?”李棄歌更是想不通,“我爹到底在打什麽算盤?還有,既然他是皇族,為何會摻和到江湖中去?”
“你若是想從老夫口中聽到這些事,那是千難萬難。”李林甫說道,“此事聖上早已下了嚴令,知情之人不得絲毫瀉露。即便你是李望北的兒子,我也不能說給你聽。”
“那你還帶我來這裏幹什麽?我可不是來聽你這老頭嘮叨的。”李棄歌說完,轉身就要離開。
“你就不想知道你娘是誰?”見到他要離開,李林甫不慌不忙的說道。
李棄歌原本打算轉身離去,聽到這話,便止住了腳步。回頭看向李林甫,問道:“當然想,但是你肯說麽?”
“老夫不能對你說的太多……”李林甫微笑著,將頭靠在椅背上,閉目說道:“當年你娘的身份太過特殊,你爹為了她寧願放棄王爺的身份。若不是賀知章等大臣極力勸阻,加上聖上開恩,如今你爹隻怕早成了一捧黃土了。”
“身份特殊?”李棄歌問道,“什麽身份能連累到一個王爺?”
“你娘姓‘武’……老夫說的夠清楚了麽?”
李棄歌聽後,腦中忽的閃過一個念頭,脫口而出道:“姓武?莫不是武氏餘孽?”
“噤聲!”李林甫猛地睜眼看向李棄歌,說道:“年輕人,凡事點到即止,有的事情不要說破,否則是要掉腦袋的!”
這個時候,李棄歌才感受到這位第一權臣的氣場和壓迫,這老人那兩條狹長的雙眸中,有著狐狸的狡黠和老虎的威懾,似乎隻要他一咬牙,周圍的空氣都要冷下來。
“是,晚輩知道了。”在這股氣勢的壓迫下,李棄歌不由自主的謙遜下來,而壓力也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當年你爹成名一戰,就是靠著擊殺那些武氏餘孽,保住了聖駕。這其中的深意,你早晚有一日會知曉,不過眼下還不是時候。”李林甫又回到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樣,手指敲擊著太師椅的扶手,說道:“先把從龍大選這關過了,離聖上越近,就越接近你想要的。行了,你也回去吧,老夫有些乏了。”
李棄歌心中雖有千百個謎團,但眼下對方明擺著是要送客了,便隻好躬身施禮。正要告退,門外又有人輕聲說道:“相爺,有人求見。”聽聲音卻不是引著自己進門的那個老者。
“誰啊?”李林甫問道。
“是安大人,還有他的二公子。”
李棄歌雙目猛然瞪大,抬頭看向李林甫,見對方也正盯著自己。
“你和他們父子有過節是吧?”李林甫問道。
“生死大仇!”李棄歌回答道,“不知相爺從何處得知?”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李林甫站起身來,撣了撣衣服,說道:“這段時間,這胡兒鬧的動靜是有些大了。嘿嘿,想來看老夫時日無多了,故而心思也就雜了。”
“相爺您的眼線還真是廣布天下呢?”李棄歌有些譏諷的說道,“恐怕連當今聖上都沒您這麽靈通的消息。”
“你這小兒也不用拿話揶揄老夫。實話和你說,老夫收集這些消息,也都是為了皇上。”
李棄歌聽後問道:“那皇上他也知道這架件事了?”
“自然。至於為何聖上沒追究,那就不得而知了。”李林甫說完,走到門前,對外麵的下人說道:“讓那胡兒在廳內候著,我隨後就到。”
“是。”下人隔著屋門,答應了一聲。
李林甫深吸了一下,隨後又長長的吐出了一口濁氣,打開廳門,對李棄歌說道:“你雖然不方便見他們,但是可以躲在旁邊聽一聽。”
隨後,他又像是自言自語似的,陰狠地說道:“哼!隻要老夫還在世一天,這胡兒就算是隻蛟龍,也得給我盤著!”
李棄歌心中很想問一句“若是你死了又該如何?”,不過他到底沒能說出來,因為此刻的李林甫身上有一種強橫的氣質,這種氣質是實實在在的,足以震懾各路宵小。
盡管李棄歌知道,就在明年、也就是天寶十一年,這個幹瘦的老頭將永遠退出盛唐的舞台,最終留下一世的罵名。
<!-- 雙倍活動不在活動期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