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來到那青石板道的盡頭處,隔著矮牆可以看見眼前是一片頗為開闊的庭院,院中樹木繁多,卻都是枝葉茂密。眼下正是冬末春初,普通的樹種尚未抽枝發芽,隻有少數抗寒樹種會有如此繁茂的枝葉,想來這些樹木都是皇室花大氣力移栽而來。
邁步進了院內,李棄歌發現先進來的參選之人早已站滿了院子,在眾多樹木圍繞之中,院內有五座六角小亭,分列於東、西、南、北、中,共五個方位。此時,院內的眾人都三五成群的圍在各個小亭四周,時不時互相商量,似乎是抬頭打量著什麽。
“奇怪……”李棄歌對淩霄漢等人說道,“這些人都在看什麽?我們瞧瞧去。”
李棄歌一馬當先,走到東方的亭子前,隻見亭子的六個角上各掛了一副卷軸,那卷軸長度約有五尺多,被風一吹還微微打晃。每張卷軸的右上角處都有一個字,有的寫了一個“雪”;有的寫了一個“雨”。亭中石桌上置有六支毛筆和一方硯台,那硯台中還浮著薄薄一層墨水,也是事先磨好了的。
四人看著這古怪的情形,實在猜不透這是怎麽一回事。李棄歌在人群中打量了一番,看到荊天留和竹、蘭二女都在西側小亭處,扭頭對淩霄漢等人說道:“荊兄弟他們在西側,我們不如去找他們商議一番,他素來慮事周全,說不定能參透各中玄機。”
其餘三人聽了這話,也點頭稱是,於是便隨著李棄歌來到西側小亭。
李棄歌走到荊天留身旁,用手一拍荊天留肩膀,說道:“荊兄,這是怎麽一回事?”
荊天留扭頭看了看,先是與淩霄漢等人打了個招呼,接著麵色慎重的說道:“咳咳……我猜這卷軸便是第一道試題,那卷軸右上角的字乃是題目,隻是不知道這回是要作詩還是寫聯,亦或是有別的難法,所以沒人敢擅動。”
他這邊話音剛落,南側人群忽然一片騷動。李棄歌扭頭看去,隻見一人已經開始提筆在卷軸上刷刷點點的寫字,那人不是旁人,正是李棄歌的死對頭——安慶緒。
“他也在?”李棄歌心道,“我在門外倒是沒注意到他。”
隨後,李棄歌猛然想到了當日在李林甫府中的所見所聞。要知道,這安慶緒乃是事先便得到了文試的題目,此時他定然是已經成竹在胸,故而才敢上前書寫。
“既然這姓安的已經有了十分的把握,我何不上前看看?”李棄歌心道,“說不定能瞧出一些端倪!”想到這裏,便不聲不響的朝那邊走去。不隻是他,許多心懷好奇之人也走了過去,想觀瞧一下。
來到南側小亭左近,李棄歌定睛看去,隻見安慶緒仍然在那張卷軸上書寫,不過已經快寫完了,此時他寫的乃是一首七言律詩,題目是“天”。
“難道是比誰寫的詩文更精美麽?”李棄歌猜想到,“這安慶緒事先便已經準備好了,他這詩文想來定是精美無比!”
一念及此,李棄歌便細細讀了讀那首七言詩,卻發現那詩雖然行文工整,平仄押韻都無甚問題,但內容和意境卻也不過是平平之作。他心中疑道:“這安慶緒既然是事先知道了題目,自然會請人捉刀。但單憑此詩的水平,也不過是個二流的作品,若是有人寫出比他更好的,他豈不是白忙活了?”
可是安慶緒本人卻得意洋洋的將筆撂在了石桌上,在石桌旁的石凳上一座,竟是閉目養起神來,似乎自己已然過了這一關一般。
亭子周圍的眾人見他一副勢在必得的模樣,再看看他寫的略顯平庸的詩,均覺得這人實在是狂妄的很,已經有不少人在暗暗嘲笑,更有許多人摩拳擦掌、絞盡腦汁的思考,準備想一首更好的作品,來蓋過安慶緒的詩文
“不對,有些不對!”李棄歌心中更是疑惑,“安慶緒絕對不會如此疏忽,可他這詩又實在沒什麽特點,到底是怎麽回事?”
心中存有疑惑,李棄歌便不再思索如何去作詩文,他心中自有無數的詩文可以寫出,但此時他卻覺得並非是作首好詩那麽簡單。
安慶緒早在大門之外便已注意到李棄歌,此時他寫完詩文,輕鬆地望向四周,李棄歌的一舉一動自然是看的清清楚楚,安慶緒還道李棄歌是在苦思詩文,於是嘴角陰險的一挑,得意的想道:“你李棄歌武藝高又如何,這第一道文試題遠非你們想的那麽簡單!”
來回踱步數次,李棄歌忽然覺得有人在盯著自己,斜眼一看,剛好看到安慶緒那陰險的笑容,以及眼神中的得意。
“果然!他定是有十成的把握!”李棄歌對安慶緒還是有些了解的,知道此人雖然陰險毒辣,但卻誌大才疏,藏不住心思。此時他見了安慶緒的表情,心中頓時有了計較:這第一場比試的勝負,與詩文的精美與否定然是毫無關係。
“究竟是想考些什麽?”李棄歌一邊打量著安慶緒,一邊想到。
猛然間,他注意到一個很不起眼的細節:雖說筆和墨都已經為眾人預備好了,但是筆卻隻有六根,墨汁隻有硯台中那淺淺的一層。
李棄歌心中隱隱有了猜想,為了認證,便上前查看那卷軸的紙張。他摸了摸卷軸的表麵,又撚了撚卷軸的厚度,心中一驚。立刻返回西側小亭,將荊天留的一眾朋友都拉到角落,壓低聲音說道:“我有一個猜想!你們敢不敢和我賭一賭?”
“二少爺,你的人品和本領我們有目共睹,自然信得過你,快說吧!”厲蒼秋著急的說道。
李棄歌點了點頭,說道:“兄弟們,你們看看這亭子的裏裏外外,可有多餘的墨盒或是墨塊?”
“根本沒有。咳咳……”荊天留說道,“不瞞諸位,我也發現了這一點。單憑那些墨汁,能寫出的文字實在是有限的很。所以我覺得我們所作的詩文一定要力求完美,否則再想改就難了!”
“沒錯!是很少,但不是為了讓我們一氣嗬成!”李棄歌說道,“荊兄弟,我們來這園中之前,這些墨汁便已備下了,如今正是冬末春初,加上此時又是未時,乃是最幹燥的時候!”
“是了!”顏易倫插口道,“在下對書道有些研究,墨汁這東西最是易幹。依眼下的天氣,拖若是久了,它定然會凝成一塊!”
“而且……”李棄歌補充道,“我查看了那卷軸的紙張,那紙張看上去是裱糊過的,實際上卻軟,吸墨的能力很強,若是書寫文字,定然極費墨汁。”
“二少!你所說的可屬實?”顏易倫驚道,“那他們用的應該是生宣了!”
原來,按加工的方法分類,宣紙分為一般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種。
熟宣紙是加工時用明礬等塗過,故而其紙質較生宣紙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
與之相比,生宣紙則吸水力強。用淡墨水寫時,墨水容易滲入,化開。用濃墨水寫則相對容易。故創作書畫時,需要掌握好墨的濃淡程度,方可得心應手。
“所以我大膽猜測,這第一道關,比的是“勇”,也就是誰能搶的上機會!”李棄歌接著說道,“若是我們一心想做出好詩文,便會錯過最佳的機會,最終連墨汁都沒剩下,又該如何取勝?”
“有道理……”公孫熙竹深以為然的說道,“我看二少爺說的在理,我賭了!”
“我也賭了!”淩霄漢爽快的說道,“若是輸了,我陪著你們便是。”其餘眾人也紛紛點頭,決心搏上一搏。
“事不宜遲!我們分三組,我和荊兄弟、去中間那亭子,熙竹姑娘和汀蘭姑娘去南方那個亭子,剩下的淩兄弟、厲兄弟和顏兄弟去北邊,無論什麽題目,隨便寫首詩上去便是!”
“好!”眾人齊聲答道,接著便分頭去了。
李棄歌與荊天留二人來到中間的小亭,邁步進入亭中,路過卷軸卻看也不看題目是什麽,徑直拿了兩支毛筆,沾飽了墨汁來到亭外,隨意在卷軸上書寫起來。
“這不是李二少麽?”忽然,一陣陰陽怪氣的聲音從李棄歌背後傳來,李棄歌扭頭一看,發現說話之人正是蘇尋。
“諸位!”蘇尋高聲說道,“這位就是風雨鎮二少爺,人稱‘天縱武曲’的李棄歌。嘿嘿,沒想到‘武曲星’今日卻要動起筆來了!當真是稀奇的很啊,來,咱們來看看李二少有什麽佳作!”
他料想李棄歌被人稱為“天縱武曲”,定然是武藝高強,但文采稀鬆平常。此時他引得眾人觀瞧李棄歌,乃是“捧殺”之計,若李棄歌作不出好詩,免不了被他一通嘲弄,在眾人麵前顏麵盡失。而且他又對自己的文采甚是自負,已是打定主意,無論李棄歌寫了什麽出來,他都要作一首更好的詩文,狠狠地打壓李棄歌一番。
李棄歌並未搭話,扭頭看著卷軸,隻見白紙的右上角寫了一個“上”字。
微微沉吟了一下,李棄歌便開始揮毫書寫,在紙上寫了兩個字:“一上”。
“哈哈哈……這是什麽意思?”蘇尋笑道,“李二少,你要寫些什麽?”
李棄歌頭也不回,在“一上”下麵又寫了二字,同樣是“一上”。
“一上一上……”蘇尋邊讀邊笑,更加得意。周圍的人也是議論紛紛。
“這也叫詩?”
“看來這李家二少爺真是不善詩文,否則怎麽會寫出如此淺顯的開句?”
此時公孫熙竹和公孫汀蘭也來到了此處,她二人文采極好,各找了一個適合的題目,快速書寫完畢,聽到李棄歌這邊似乎有異樣,便過來瞧瞧。
二女聽眾人均是在貶低、挖苦李棄歌,彼此對視一眼,相視一笑,俱是想道:“謫仙人的弟子豈能是平庸之輩?想必這位二少爺是存心戲弄他們呢!”
李棄歌仍是不為所動,隻是口中開始吟誦,邊吟邊寫,毫不停歇。
隻聽他口中吟道:“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雲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口中吟罷,筆勢也已然停歇,後方的眾人皆是目瞪口呆,鴉雀無聲。
<!-- 雙倍活動不在活動期間 -->
邁步進了院內,李棄歌發現先進來的參選之人早已站滿了院子,在眾多樹木圍繞之中,院內有五座六角小亭,分列於東、西、南、北、中,共五個方位。此時,院內的眾人都三五成群的圍在各個小亭四周,時不時互相商量,似乎是抬頭打量著什麽。
“奇怪……”李棄歌對淩霄漢等人說道,“這些人都在看什麽?我們瞧瞧去。”
李棄歌一馬當先,走到東方的亭子前,隻見亭子的六個角上各掛了一副卷軸,那卷軸長度約有五尺多,被風一吹還微微打晃。每張卷軸的右上角處都有一個字,有的寫了一個“雪”;有的寫了一個“雨”。亭中石桌上置有六支毛筆和一方硯台,那硯台中還浮著薄薄一層墨水,也是事先磨好了的。
四人看著這古怪的情形,實在猜不透這是怎麽一回事。李棄歌在人群中打量了一番,看到荊天留和竹、蘭二女都在西側小亭處,扭頭對淩霄漢等人說道:“荊兄弟他們在西側,我們不如去找他們商議一番,他素來慮事周全,說不定能參透各中玄機。”
其餘三人聽了這話,也點頭稱是,於是便隨著李棄歌來到西側小亭。
李棄歌走到荊天留身旁,用手一拍荊天留肩膀,說道:“荊兄,這是怎麽一回事?”
荊天留扭頭看了看,先是與淩霄漢等人打了個招呼,接著麵色慎重的說道:“咳咳……我猜這卷軸便是第一道試題,那卷軸右上角的字乃是題目,隻是不知道這回是要作詩還是寫聯,亦或是有別的難法,所以沒人敢擅動。”
他這邊話音剛落,南側人群忽然一片騷動。李棄歌扭頭看去,隻見一人已經開始提筆在卷軸上刷刷點點的寫字,那人不是旁人,正是李棄歌的死對頭——安慶緒。
“他也在?”李棄歌心道,“我在門外倒是沒注意到他。”
隨後,李棄歌猛然想到了當日在李林甫府中的所見所聞。要知道,這安慶緒乃是事先便得到了文試的題目,此時他定然是已經成竹在胸,故而才敢上前書寫。
“既然這姓安的已經有了十分的把握,我何不上前看看?”李棄歌心道,“說不定能瞧出一些端倪!”想到這裏,便不聲不響的朝那邊走去。不隻是他,許多心懷好奇之人也走了過去,想觀瞧一下。
來到南側小亭左近,李棄歌定睛看去,隻見安慶緒仍然在那張卷軸上書寫,不過已經快寫完了,此時他寫的乃是一首七言律詩,題目是“天”。
“難道是比誰寫的詩文更精美麽?”李棄歌猜想到,“這安慶緒事先便已經準備好了,他這詩文想來定是精美無比!”
一念及此,李棄歌便細細讀了讀那首七言詩,卻發現那詩雖然行文工整,平仄押韻都無甚問題,但內容和意境卻也不過是平平之作。他心中疑道:“這安慶緒既然是事先知道了題目,自然會請人捉刀。但單憑此詩的水平,也不過是個二流的作品,若是有人寫出比他更好的,他豈不是白忙活了?”
可是安慶緒本人卻得意洋洋的將筆撂在了石桌上,在石桌旁的石凳上一座,竟是閉目養起神來,似乎自己已然過了這一關一般。
亭子周圍的眾人見他一副勢在必得的模樣,再看看他寫的略顯平庸的詩,均覺得這人實在是狂妄的很,已經有不少人在暗暗嘲笑,更有許多人摩拳擦掌、絞盡腦汁的思考,準備想一首更好的作品,來蓋過安慶緒的詩文
“不對,有些不對!”李棄歌心中更是疑惑,“安慶緒絕對不會如此疏忽,可他這詩又實在沒什麽特點,到底是怎麽回事?”
心中存有疑惑,李棄歌便不再思索如何去作詩文,他心中自有無數的詩文可以寫出,但此時他卻覺得並非是作首好詩那麽簡單。
安慶緒早在大門之外便已注意到李棄歌,此時他寫完詩文,輕鬆地望向四周,李棄歌的一舉一動自然是看的清清楚楚,安慶緒還道李棄歌是在苦思詩文,於是嘴角陰險的一挑,得意的想道:“你李棄歌武藝高又如何,這第一道文試題遠非你們想的那麽簡單!”
來回踱步數次,李棄歌忽然覺得有人在盯著自己,斜眼一看,剛好看到安慶緒那陰險的笑容,以及眼神中的得意。
“果然!他定是有十成的把握!”李棄歌對安慶緒還是有些了解的,知道此人雖然陰險毒辣,但卻誌大才疏,藏不住心思。此時他見了安慶緒的表情,心中頓時有了計較:這第一場比試的勝負,與詩文的精美與否定然是毫無關係。
“究竟是想考些什麽?”李棄歌一邊打量著安慶緒,一邊想到。
猛然間,他注意到一個很不起眼的細節:雖說筆和墨都已經為眾人預備好了,但是筆卻隻有六根,墨汁隻有硯台中那淺淺的一層。
李棄歌心中隱隱有了猜想,為了認證,便上前查看那卷軸的紙張。他摸了摸卷軸的表麵,又撚了撚卷軸的厚度,心中一驚。立刻返回西側小亭,將荊天留的一眾朋友都拉到角落,壓低聲音說道:“我有一個猜想!你們敢不敢和我賭一賭?”
“二少爺,你的人品和本領我們有目共睹,自然信得過你,快說吧!”厲蒼秋著急的說道。
李棄歌點了點頭,說道:“兄弟們,你們看看這亭子的裏裏外外,可有多餘的墨盒或是墨塊?”
“根本沒有。咳咳……”荊天留說道,“不瞞諸位,我也發現了這一點。單憑那些墨汁,能寫出的文字實在是有限的很。所以我覺得我們所作的詩文一定要力求完美,否則再想改就難了!”
“沒錯!是很少,但不是為了讓我們一氣嗬成!”李棄歌說道,“荊兄弟,我們來這園中之前,這些墨汁便已備下了,如今正是冬末春初,加上此時又是未時,乃是最幹燥的時候!”
“是了!”顏易倫插口道,“在下對書道有些研究,墨汁這東西最是易幹。依眼下的天氣,拖若是久了,它定然會凝成一塊!”
“而且……”李棄歌補充道,“我查看了那卷軸的紙張,那紙張看上去是裱糊過的,實際上卻軟,吸墨的能力很強,若是書寫文字,定然極費墨汁。”
“二少!你所說的可屬實?”顏易倫驚道,“那他們用的應該是生宣了!”
原來,按加工的方法分類,宣紙分為一般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種。
熟宣紙是加工時用明礬等塗過,故而其紙質較生宣紙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
與之相比,生宣紙則吸水力強。用淡墨水寫時,墨水容易滲入,化開。用濃墨水寫則相對容易。故創作書畫時,需要掌握好墨的濃淡程度,方可得心應手。
“所以我大膽猜測,這第一道關,比的是“勇”,也就是誰能搶的上機會!”李棄歌接著說道,“若是我們一心想做出好詩文,便會錯過最佳的機會,最終連墨汁都沒剩下,又該如何取勝?”
“有道理……”公孫熙竹深以為然的說道,“我看二少爺說的在理,我賭了!”
“我也賭了!”淩霄漢爽快的說道,“若是輸了,我陪著你們便是。”其餘眾人也紛紛點頭,決心搏上一搏。
“事不宜遲!我們分三組,我和荊兄弟、去中間那亭子,熙竹姑娘和汀蘭姑娘去南方那個亭子,剩下的淩兄弟、厲兄弟和顏兄弟去北邊,無論什麽題目,隨便寫首詩上去便是!”
“好!”眾人齊聲答道,接著便分頭去了。
李棄歌與荊天留二人來到中間的小亭,邁步進入亭中,路過卷軸卻看也不看題目是什麽,徑直拿了兩支毛筆,沾飽了墨汁來到亭外,隨意在卷軸上書寫起來。
“這不是李二少麽?”忽然,一陣陰陽怪氣的聲音從李棄歌背後傳來,李棄歌扭頭一看,發現說話之人正是蘇尋。
“諸位!”蘇尋高聲說道,“這位就是風雨鎮二少爺,人稱‘天縱武曲’的李棄歌。嘿嘿,沒想到‘武曲星’今日卻要動起筆來了!當真是稀奇的很啊,來,咱們來看看李二少有什麽佳作!”
他料想李棄歌被人稱為“天縱武曲”,定然是武藝高強,但文采稀鬆平常。此時他引得眾人觀瞧李棄歌,乃是“捧殺”之計,若李棄歌作不出好詩,免不了被他一通嘲弄,在眾人麵前顏麵盡失。而且他又對自己的文采甚是自負,已是打定主意,無論李棄歌寫了什麽出來,他都要作一首更好的詩文,狠狠地打壓李棄歌一番。
李棄歌並未搭話,扭頭看著卷軸,隻見白紙的右上角寫了一個“上”字。
微微沉吟了一下,李棄歌便開始揮毫書寫,在紙上寫了兩個字:“一上”。
“哈哈哈……這是什麽意思?”蘇尋笑道,“李二少,你要寫些什麽?”
李棄歌頭也不回,在“一上”下麵又寫了二字,同樣是“一上”。
“一上一上……”蘇尋邊讀邊笑,更加得意。周圍的人也是議論紛紛。
“這也叫詩?”
“看來這李家二少爺真是不善詩文,否則怎麽會寫出如此淺顯的開句?”
此時公孫熙竹和公孫汀蘭也來到了此處,她二人文采極好,各找了一個適合的題目,快速書寫完畢,聽到李棄歌這邊似乎有異樣,便過來瞧瞧。
二女聽眾人均是在貶低、挖苦李棄歌,彼此對視一眼,相視一笑,俱是想道:“謫仙人的弟子豈能是平庸之輩?想必這位二少爺是存心戲弄他們呢!”
李棄歌仍是不為所動,隻是口中開始吟誦,邊吟邊寫,毫不停歇。
隻聽他口中吟道:“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雲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口中吟罷,筆勢也已然停歇,後方的眾人皆是目瞪口呆,鴉雀無聲。
<!-- 雙倍活動不在活動期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