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公酒的釀製講究“合天時”,即是說得合著這人生辰八字來,為此還特地借閱了地府判官手裏拿本“生死簿”,按著弘曆的生忌配好了時辰,七日後才入了鍋。
期間幾夜,我都特地往重華宮那裏走,門縫裏望了半天,卻再沒有見過滿宮春色,仍舊是我離開時那一宮廖落的景象。
有一次我實在按捺不住好奇,以術法破宮門而入,進了後麵的小花圃,原本鬱鬱蔥蔥的那一株山茶花,卻已經連一片綠葉都找不到了。
心裏莫名就有些悶。
棣棠雖然與我相識很久,卻終究是常人,生老病死最後被鬼差帶入地府,這在我卻是不太可能的事。阿藪與我同為異類,與她說起話來,相較棣棠要輕鬆許多,大約是覺得,總之都不是人,沒那麽多顧忌。
如今看來,我是連個說心裏話的都沒了。
酒殼子裏的那位纏足貴人在她死前大約是將姓名告訴過我的,隻可惜我早早就將瓶子上的封條扔了,酒喝得多了也記不清哪個是哪個,當然,除了那幾個尤其漂亮的。萬幸那小貴人十分善解人意又擅長察言觀色,看出了我的不自在。
於是她說:“名字不過是個名字,人死燈滅,全是一場空,姑姑愛叫什麽就叫什麽吧。”
其實我還沒有如今這麽這麽老的時候,是十分油滑的一個少女,在替人起外號上是一把好手,於是就定了,稱呼她做“纏足貴人”。
她卻並不惱,實在是好性兒。
眼淚入了鍋,我也被外頭肆虐的陰風妖氣再加上釘刑的痛楚折騰得不願意再往外頭跑,於是整日整日坐在自己的小院裏,看著爐子順便聽纏足貴人講她的故事。
這位纏足貴人,乃江南人士。李太白有一首詩,裏頭那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召喚了多少風流人物往揚州地界去,也包括了弘曆這位風流天子。
“姑姑去過江南嗎?煙花三月,正是好時候呢!”
我但笑不語,心裏默默想起當年,自己還是個小丫頭的時候。
“看姑姑這笑,是去過的?”
“嗯,那時候我跟著爹爹,從北地往南去,雖然不過三四歲爾,卻對那裏的事物記得尤其清楚,江南真是好地方。”
纏足貴人聲音婉轉,笑起來更像是銀鈴輕顫,看起來對自己的家鄉尤其自豪。
“那樣的山水風景,姿色一般的放在裏頭,也是個美人兒了。”
這話聽著,卻有些自怨自艾了。
我猛然記起,這位纏足貴人,其實是弘曆從揚州的青樓裏頭帶回來的。
揚州蒔花館,前身是康熙朝時的官妓閣,經曆三朝更替、四十多年歲月洗練,也隻不過是將門臉洗得愈加堂皇華貴,官家的撐腰從明裏走到了暗處,再一個,就是裏頭的姑娘愈發的盤靚條順了。
“我原本住在揚州鄉下,父母兄弟一共五口人,做些小生意,也有幾畝薄田,日子還算不錯。”
隻是天有不測風雲,也是該她家裏倒黴。大哥出門收賬,不知怎的跟知府家裏的公子起了衝突,言語不合又兼血氣方剛,大哥傷了人下獄。家裏這邊還在著急籌銀子贖人呢,銀子遞上去沒兩天就來了消息,說大哥被牢裏的老鼠咬了,鼠疫,不治身亡。
人沒了,上門要銀子卻被打回來,父親急怒攻心,當場暈厥,死又沒死成給救了回來,卻成了癱子,母親伺候了沒幾天受不住,終於在一日上留書出走。二哥見家裏破敗,想著出門找事,也再沒回來,留下癱子爹和十四歲的女兒,在草棚子裏勉強度日。
自癱了以後,父親歪斜著嘴角日日說的都是些“我就不該讓你大哥出門”,或者“為什麽不是你替他”,聽的多了,也就從一開始的難以置信到了最後的心灰意冷,沒什麽所謂了。
“我們村裏有位嬸嬸,先時她也常向我示好,可是我娘總不讓我搭理她,後來家裏出了事,才知道她就是那蒔花館的采買,專門買女孩子回去的。想著這樣的日子,就是我跟我爹比誰先餓死,於是我就去找上了那位嬸嬸,簽了賣身契自願進蒔花館,為奴為婢或是將來成了頭牌,都與家裏沒有關係了。”
“雖說你家裏的情況著實叫人慨歎,不過你這性子但是很灑脫,得我喜歡。”
瓶子裏的聲音笑了笑:“姑姑不常誇人,生受了。”
“那嬸嬸似乎姓常,人很不錯,教了我些規矩,又替我重新落了籍,蒔花館的鴇兒壓價壓得狠了,她還替我說話。我把那賣身銀子放在爹爹床頭,五十兩銀子呢,夠他養老送終的了。”
聽她這樣說,我有些奇怪,就問:“揚州的蒔花館是個好地方?我從前看話本子或是聽三保……聽一同伺候的人說,那可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是我搞錯了?”
仍舊是銀鈴般的笑,沒有一點憂傷似的。
“姑姑沒有搞錯,秦樓楚館,哪怕它名字多好聽呢,都是做皮肉生意的地方,沒哪個是幹淨的。”
我奇道:“既然如此,怎麽我見你沒有半分怨言?即便你大哥死了,卻不是你的錯,你的爹爹不該說那樣的話逼你;即便那什麽常嬸兒幫了你好些,卻也是她引你進了那樣的地方。看你的形容,怎麽一點兒都不怪他們的樣子?”
她卻笑了:“姑姑長在宮裏,不知道世間疾苦。日子過到那種地步,能活著都不錯了,還管是怎麽活下來呢。且那路是我選的,要怪,第一個也該怪我自己啊!姑姑您說是不是?”
我被她三言兩語說得愣住了,想了想,似乎確實是那麽個事兒。
見我不言語,她接著就說:“更何況,我進了蒔花館,鴇兒見我乖巧聽話也沒甚為難,還在那裏見到了陛下被帶進這紫禁城。這樣好的運氣,還有什麽好怪的?”
我沉默一陣,點點頭,確實是這麽個事兒。
纏足貴人小小年紀卻很豁達,合該她有福得見龍顏。
在蒔花館裏,每日卯時初刻起、戌時三刻睡,上午聽宮裏出來的嬤嬤們教習禮儀,下午頂一碗水跪在走廊裏兩個時辰。那一跪十分講究,目要平、頸要直、胸要挺、腹要收,跪得好了就是領如蝤蠐豐乳細腰,跪得不好指不定哪兒歪了就長成個幺蛾子。還有教習嬤嬤拿一根拂塵走在邊上,看誰偷懶上去就是一抽,那拂塵抽人十分疼,卻不傷皮肉,過三四天才漸漸顯了青色。纏足貴人乖巧聽話是沒錯,卻也被那樣抽過五六十回。
“我在那裏呆了三年,十七歲上,就該掛牌接客。按著行裏規矩,破瓜夜是要競價的。”
三保未曾改名、我還叫他“和大伴兒”的時候,就聽他給幾個哥哥說起過民間青樓女子的破瓜夜。聽說是綾羅蓋起來的銷金窟、一水兒年輕貌美姑娘臉蛋排出來的蝕骨場,不過還是有多如牛毛的浪蕩子款兒爺飛蛾撲火一般前赴後繼。
“原以為趁著年輕傍上個有錢恩客,要是投緣或許能接我入府,再得寵些,就將我爹接出來,府裏自然是容不下的,能在外頭給他賃個小院住下,也算我這輩子的好運氣到頭了。”
“看來還有好運道等著你呢……”
期間幾夜,我都特地往重華宮那裏走,門縫裏望了半天,卻再沒有見過滿宮春色,仍舊是我離開時那一宮廖落的景象。
有一次我實在按捺不住好奇,以術法破宮門而入,進了後麵的小花圃,原本鬱鬱蔥蔥的那一株山茶花,卻已經連一片綠葉都找不到了。
心裏莫名就有些悶。
棣棠雖然與我相識很久,卻終究是常人,生老病死最後被鬼差帶入地府,這在我卻是不太可能的事。阿藪與我同為異類,與她說起話來,相較棣棠要輕鬆許多,大約是覺得,總之都不是人,沒那麽多顧忌。
如今看來,我是連個說心裏話的都沒了。
酒殼子裏的那位纏足貴人在她死前大約是將姓名告訴過我的,隻可惜我早早就將瓶子上的封條扔了,酒喝得多了也記不清哪個是哪個,當然,除了那幾個尤其漂亮的。萬幸那小貴人十分善解人意又擅長察言觀色,看出了我的不自在。
於是她說:“名字不過是個名字,人死燈滅,全是一場空,姑姑愛叫什麽就叫什麽吧。”
其實我還沒有如今這麽這麽老的時候,是十分油滑的一個少女,在替人起外號上是一把好手,於是就定了,稱呼她做“纏足貴人”。
她卻並不惱,實在是好性兒。
眼淚入了鍋,我也被外頭肆虐的陰風妖氣再加上釘刑的痛楚折騰得不願意再往外頭跑,於是整日整日坐在自己的小院裏,看著爐子順便聽纏足貴人講她的故事。
這位纏足貴人,乃江南人士。李太白有一首詩,裏頭那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召喚了多少風流人物往揚州地界去,也包括了弘曆這位風流天子。
“姑姑去過江南嗎?煙花三月,正是好時候呢!”
我但笑不語,心裏默默想起當年,自己還是個小丫頭的時候。
“看姑姑這笑,是去過的?”
“嗯,那時候我跟著爹爹,從北地往南去,雖然不過三四歲爾,卻對那裏的事物記得尤其清楚,江南真是好地方。”
纏足貴人聲音婉轉,笑起來更像是銀鈴輕顫,看起來對自己的家鄉尤其自豪。
“那樣的山水風景,姿色一般的放在裏頭,也是個美人兒了。”
這話聽著,卻有些自怨自艾了。
我猛然記起,這位纏足貴人,其實是弘曆從揚州的青樓裏頭帶回來的。
揚州蒔花館,前身是康熙朝時的官妓閣,經曆三朝更替、四十多年歲月洗練,也隻不過是將門臉洗得愈加堂皇華貴,官家的撐腰從明裏走到了暗處,再一個,就是裏頭的姑娘愈發的盤靚條順了。
“我原本住在揚州鄉下,父母兄弟一共五口人,做些小生意,也有幾畝薄田,日子還算不錯。”
隻是天有不測風雲,也是該她家裏倒黴。大哥出門收賬,不知怎的跟知府家裏的公子起了衝突,言語不合又兼血氣方剛,大哥傷了人下獄。家裏這邊還在著急籌銀子贖人呢,銀子遞上去沒兩天就來了消息,說大哥被牢裏的老鼠咬了,鼠疫,不治身亡。
人沒了,上門要銀子卻被打回來,父親急怒攻心,當場暈厥,死又沒死成給救了回來,卻成了癱子,母親伺候了沒幾天受不住,終於在一日上留書出走。二哥見家裏破敗,想著出門找事,也再沒回來,留下癱子爹和十四歲的女兒,在草棚子裏勉強度日。
自癱了以後,父親歪斜著嘴角日日說的都是些“我就不該讓你大哥出門”,或者“為什麽不是你替他”,聽的多了,也就從一開始的難以置信到了最後的心灰意冷,沒什麽所謂了。
“我們村裏有位嬸嬸,先時她也常向我示好,可是我娘總不讓我搭理她,後來家裏出了事,才知道她就是那蒔花館的采買,專門買女孩子回去的。想著這樣的日子,就是我跟我爹比誰先餓死,於是我就去找上了那位嬸嬸,簽了賣身契自願進蒔花館,為奴為婢或是將來成了頭牌,都與家裏沒有關係了。”
“雖說你家裏的情況著實叫人慨歎,不過你這性子但是很灑脫,得我喜歡。”
瓶子裏的聲音笑了笑:“姑姑不常誇人,生受了。”
“那嬸嬸似乎姓常,人很不錯,教了我些規矩,又替我重新落了籍,蒔花館的鴇兒壓價壓得狠了,她還替我說話。我把那賣身銀子放在爹爹床頭,五十兩銀子呢,夠他養老送終的了。”
聽她這樣說,我有些奇怪,就問:“揚州的蒔花館是個好地方?我從前看話本子或是聽三保……聽一同伺候的人說,那可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是我搞錯了?”
仍舊是銀鈴般的笑,沒有一點憂傷似的。
“姑姑沒有搞錯,秦樓楚館,哪怕它名字多好聽呢,都是做皮肉生意的地方,沒哪個是幹淨的。”
我奇道:“既然如此,怎麽我見你沒有半分怨言?即便你大哥死了,卻不是你的錯,你的爹爹不該說那樣的話逼你;即便那什麽常嬸兒幫了你好些,卻也是她引你進了那樣的地方。看你的形容,怎麽一點兒都不怪他們的樣子?”
她卻笑了:“姑姑長在宮裏,不知道世間疾苦。日子過到那種地步,能活著都不錯了,還管是怎麽活下來呢。且那路是我選的,要怪,第一個也該怪我自己啊!姑姑您說是不是?”
我被她三言兩語說得愣住了,想了想,似乎確實是那麽個事兒。
見我不言語,她接著就說:“更何況,我進了蒔花館,鴇兒見我乖巧聽話也沒甚為難,還在那裏見到了陛下被帶進這紫禁城。這樣好的運氣,還有什麽好怪的?”
我沉默一陣,點點頭,確實是這麽個事兒。
纏足貴人小小年紀卻很豁達,合該她有福得見龍顏。
在蒔花館裏,每日卯時初刻起、戌時三刻睡,上午聽宮裏出來的嬤嬤們教習禮儀,下午頂一碗水跪在走廊裏兩個時辰。那一跪十分講究,目要平、頸要直、胸要挺、腹要收,跪得好了就是領如蝤蠐豐乳細腰,跪得不好指不定哪兒歪了就長成個幺蛾子。還有教習嬤嬤拿一根拂塵走在邊上,看誰偷懶上去就是一抽,那拂塵抽人十分疼,卻不傷皮肉,過三四天才漸漸顯了青色。纏足貴人乖巧聽話是沒錯,卻也被那樣抽過五六十回。
“我在那裏呆了三年,十七歲上,就該掛牌接客。按著行裏規矩,破瓜夜是要競價的。”
三保未曾改名、我還叫他“和大伴兒”的時候,就聽他給幾個哥哥說起過民間青樓女子的破瓜夜。聽說是綾羅蓋起來的銷金窟、一水兒年輕貌美姑娘臉蛋排出來的蝕骨場,不過還是有多如牛毛的浪蕩子款兒爺飛蛾撲火一般前赴後繼。
“原以為趁著年輕傍上個有錢恩客,要是投緣或許能接我入府,再得寵些,就將我爹接出來,府裏自然是容不下的,能在外頭給他賃個小院住下,也算我這輩子的好運氣到頭了。”
“看來還有好運道等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