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惜春歪頭一笑,“爹爹不是在修道?你就說是爹爹的意思。爹爹要放一批人出去,還要尋一批人去侍候他。不就得了。”
秦可卿一聽便明白了惜春話中之意。
聽話的就放你們走,不聽話的就送到道觀裏拘著。二選一,是人都知道要怎麽選擇了。
拉大旗,扯虎皮。
這一招百試不爽。
......
白駒過隙,轉眼便是兩年過去。
兩年的時間,發生了很多的事情。
比如說,寧國府正式一分為二。再比如說,寧國府以賈蓉和賈薔的小分家,正式更名。賈蓉所居的大一點的府邸稱之為‘南賈府’,賈薔所居的則為‘北賈府’。
這兩年,要說最有意思的便是元春的際遇了。
當初選秀進宮,本意是甄貴妃所出的皇子。哪想到得到秦可卿報信的太子,直接立用手中的權利,將元春引到了皇帝的麵前。
然後,賈氏元春便成了當今天子的‘貴人’。
當今天子年過半百,半截身子都要入土的人了。元春才多大,十多歲的妙齡少女。這不是糟蹋人呢嘛。
王夫人知道了,哭斷肝腸。而賈母也對於自小寄予厚望的長孫女失去了信心。
皇帝要是還能再活二十年,而元春這顆棋子就不算是廢了。
可現實是,京城裏的達官貴人誰不知道皇帝的精神頭越來越短了呢。
在賈母心裏,元春進宮。不但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還跟甄家有了穩穩的衝突。
得不償失呀!
元春進宮並沒有分到哪個皇子府上,而是直接成了當天今天子的貴人。這一點,惜春可能是除了賈母,王夫人以外最煩惱的人了。
元春的歸宿問題可是關係密切天下蒼生,黎民百姓的。要知道賈元春最大的作用有三點,一是讓所有的穿越人士知道誰才是下一任皇帝。
二是回娘家省親,將娘家和親戚家的錢財打水漂似的花他個精光。
最後便是...不顧禮教,讓男女混寢,成全金木良緣。呃,這麽說也不對,畢竟男女都有自己的院子可居住,但是那樣的旨意卻是讓人非議的。
成年男子進二門都是有說法的,元春這個受過高等教養的貴族小姐,竟然直接將親弟弟丟到了女兒國,這也就看出來,賈元春的智商和突然受了追捧而枉呼所已了。
自從賈元春成了貴人,賈家跟甄家的關係就有了一絲裂痕。不過世家大族,表麵上的規矩在那裏擺著呢。再一個現在太子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而甄貴妃所說的皇子,卻是非常得當今天皇帝的喜愛。
也因此,在大麵上,賈家仍是與甄家保持著有聯係。同時也要求元春在宮裏低調做人,切不可與甄貴妃一脈起衝突。
元春的歸宿問題,最不關心的可能就是賈蓉和賈薔了。兩人去年就通過了春闈,順利地在二榜末端留下了名字。
同進士,如夫人的事情沒有發生在兩人的身上。這是惜春等人都高興的事情。賈家在京城還是有些人脈的。
很快就授了官,不過因為兩人年紀還小,再加上又是剛剛考出來的進士,所以都是七八品的小官。
不過幸好不是在工部。
一個是在禮部,一個則是戶部。賈家有人脈,兩人也願意學習。想來三年考評的時候,升上一級不是問題。
其實很多人都在想著賈家兄弟年紀輕輕是怎麽考上進士的。
這個問題,估計除了惜春以外,還真的沒有多少人知道。
很多人,念上一輩子的書,也不一定會考上進士。可為什麽賈蓉賈薔兄弟不過認真念了五六年的書,便可以有如今的成績呢。
會讀書不如會考試。而會考試不如有個神通廣大的親姑姑。
惜春用特別俗氣的辦法給兩人弄了一套本朝曆來考試匯總冊,秦可卿又用相關人脈弄來了每科監考的習.性.愛.好。然後在差不多的時候惜春又偷偷地派阿木去了皇宮......
如果最後這樣還考不上,那就隻能回老家種地去了。
前事且不多提,自從兩年前惜春被賈母指明‘撫養’後,便差不多長居在榮國府了。一年中,也不過是回賈蓉那裏住上個十來天。
秦可卿倒是沒有辜負惜春對她的‘厚望’。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隔三差五的就讓人送過來。
讓那些因為賈敬和賈珍同時修道而對惜春大小眼的下人們,都有了一些忌憚。
別看父兄不靠譜,但是人家當家的侄子對這位小小年紀的親姑姑那是放在了心上了。
“四姑娘,這是太太讓人吩咐做的,您就別為難我們這些下人了。”針線房的下人,一臉苦惱的訴說著。
這一日,正是端午節家宴的前一天,針線房送來了惜春過節要穿的大衣服。那衣服和探春與迎春的是一樣的式樣,繡的花樣都是如出一轍。
“不是我在為難你,是你們針線房在打我的臉。這麽不知禮儀尊卑的事情,難道也是二太太吩咐你的?王家也是名門大戶,你是在誹謗二太太娘家王家的教養嗎?采枝,送客。入畫收拾東西,咱們回家去。”
“誒,四姑娘。四姑娘。奴才實在不知道做錯了什麽。求您發發慈悲,奴才下去改了還不成嗎?”
惜春聽到這裏頭都沒抬,繼續低頭畫著手中的畫。一旁的劉嬤嬤放下手中的針線,走了過去。
“我家姑娘是賈家長房嫡出的姑娘。父兄侄子都是有爵位和官身的。府上二姑娘倒也罷了,雖然是庶出,但畢竟是一等將軍家的長女兼獨女。跟她一樣穿戴倒也沒什麽,隻是那二房的三姑娘?”五品官家的庶出。
惜春倒也不是有意為難這針線房的,不過是想要將這話說了出來打一打二房的臉以及壓一壓三姑娘探春的氣焰罷了。
日前,秦可卿入府看她。王夫人和賈母一喝一唱的說什麽蓉哥年歲也不少了,子嗣的事情要抓緊。
一對老妖婆,賈璉的年紀比賈蓉還大呢,現在不也是連顆蛋也沒下出來嗎?說別人的時候也不想想自已的屁股擦幹淨了沒有。
其實,惜春也明白,最近朝堂的事情紛雜不堪。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鹿死誰手,但是太子已經大勢已去,看起來再無回天之力了。不過是占著個太子的名頭,卻被所有成年皇子圍攻阻截著。
...雖然太子家的嫡長子,仍然是皇上最喜歡的孫子。
而秦可卿在這榮國府的地位,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惜春性子不好,任性慣了。秦可卿也不是什麽好鳥。
“老太太說的是,不過,我們小輩倒也無妨。隻是璉二叔那裏也是要抓緊了。孫媳婦這次來,還有別的事情要跟老太太說呢。昨兒個參加吳大人家的賞花宴,有一位劉夫人還問孫媳婦,赦大伯一家是不是還住在東邊馬棚子前麵呢。”
秦可卿看著賈母和王夫人都變了臉色,心下暢快。果然像姑姑說的,有的時候,簡單粗暴更容易讓人感覺到快樂。
“..哪位吳大人?又是哪一位劉夫人?”聽到秦可卿這樣的回話,再好脾氣的人都要怒了。可是到底是有些個顧忌,賈母沉著臉問了出來。
“禮部侍郎吳大人,禦史台劉大人的夫人。”
“你是怎麽回的?”
秦可卿微微一笑,滿臉的賢惠。“我說。‘一筆寫不出兩個賈字。但畢竟是兩家人,別人家的事情,哪有特意去打聽的道理。我們老爺太太都在道觀修身養性,我年輕,自然是隻管自家內務,再不問其他......’。後來,我還特意回問了那位劉夫人,怎麽問起這個,您猜怎麽著?”
“...怎麽著?”賈母在心中暗罵了一句混賬。卻也明白秦可卿這話在指桑罵槐。
“那劉夫人呀,說是她們家大人那日特意向她提了一句。您說這劉大人怎麽還想著您府上的事情呢?”
這吳大人和劉大人,不是別人,正是太子府的重要屬下。現在被秦可卿說了出來,其實,就是明確的告訴賈母一幹人,別惹她。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賈母和王夫人都從秦可卿的這番話中明白了她的意思。可是投鼠忌器,隻得忍了下來。
“蓉哥兒家的,你不是來看四丫頭的嗎?你且去吧。”賈母在這一回和中知道,想要在把賈蓉一係攥在手裏,那就隻有惜春這一條路可走了。
該死的賈敬,讓她到嘴的鴨子飛了。
“是,那我就先過去了。”
秦可卿到了惜春房裏,賈母上房發生的事情,也跟著秦可卿的到來,一一傳到了惜春的耳朵裏。
“你別理她們,一群沒事找抽型的。你們蓉哥才多大兒,孩子的事情急什麽。他們自家還有個無子的呢。不過,她們不著急,是為了讓寶玉襲爵罷了。”
鳳姐和賈璉這對,可不是到死都沒有生出兒子來。竟給他人做了嫁衣裳。
“姑姑慎言,您不比我,總是還要住在這裏的。”
惜春歪頭一笑,“爹爹不是在修道?你就說是爹爹的意思。爹爹要放一批人出去,還要尋一批人去侍候他。不就得了。”
秦可卿一聽便明白了惜春話中之意。
聽話的就放你們走,不聽話的就送到道觀裏拘著。二選一,是人都知道要怎麽選擇了。
拉大旗,扯虎皮。
這一招百試不爽。
......
白駒過隙,轉眼便是兩年過去。
兩年的時間,發生了很多的事情。
比如說,寧國府正式一分為二。再比如說,寧國府以賈蓉和賈薔的小分家,正式更名。賈蓉所居的大一點的府邸稱之為‘南賈府’,賈薔所居的則為‘北賈府’。
這兩年,要說最有意思的便是元春的際遇了。
當初選秀進宮,本意是甄貴妃所出的皇子。哪想到得到秦可卿報信的太子,直接立用手中的權利,將元春引到了皇帝的麵前。
然後,賈氏元春便成了當今天子的‘貴人’。
當今天子年過半百,半截身子都要入土的人了。元春才多大,十多歲的妙齡少女。這不是糟蹋人呢嘛。
王夫人知道了,哭斷肝腸。而賈母也對於自小寄予厚望的長孫女失去了信心。
皇帝要是還能再活二十年,而元春這顆棋子就不算是廢了。
可現實是,京城裏的達官貴人誰不知道皇帝的精神頭越來越短了呢。
在賈母心裏,元春進宮。不但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還跟甄家有了穩穩的衝突。
得不償失呀!
元春進宮並沒有分到哪個皇子府上,而是直接成了當天今天子的貴人。這一點,惜春可能是除了賈母,王夫人以外最煩惱的人了。
元春的歸宿問題可是關係密切天下蒼生,黎民百姓的。要知道賈元春最大的作用有三點,一是讓所有的穿越人士知道誰才是下一任皇帝。
二是回娘家省親,將娘家和親戚家的錢財打水漂似的花他個精光。
最後便是...不顧禮教,讓男女混寢,成全金木良緣。呃,這麽說也不對,畢竟男女都有自己的院子可居住,但是那樣的旨意卻是讓人非議的。
成年男子進二門都是有說法的,元春這個受過高等教養的貴族小姐,竟然直接將親弟弟丟到了女兒國,這也就看出來,賈元春的智商和突然受了追捧而枉呼所已了。
自從賈元春成了貴人,賈家跟甄家的關係就有了一絲裂痕。不過世家大族,表麵上的規矩在那裏擺著呢。再一個現在太子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而甄貴妃所說的皇子,卻是非常得當今天皇帝的喜愛。
也因此,在大麵上,賈家仍是與甄家保持著有聯係。同時也要求元春在宮裏低調做人,切不可與甄貴妃一脈起衝突。
元春的歸宿問題,最不關心的可能就是賈蓉和賈薔了。兩人去年就通過了春闈,順利地在二榜末端留下了名字。
同進士,如夫人的事情沒有發生在兩人的身上。這是惜春等人都高興的事情。賈家在京城還是有些人脈的。
很快就授了官,不過因為兩人年紀還小,再加上又是剛剛考出來的進士,所以都是七八品的小官。
不過幸好不是在工部。
一個是在禮部,一個則是戶部。賈家有人脈,兩人也願意學習。想來三年考評的時候,升上一級不是問題。
其實很多人都在想著賈家兄弟年紀輕輕是怎麽考上進士的。
這個問題,估計除了惜春以外,還真的沒有多少人知道。
很多人,念上一輩子的書,也不一定會考上進士。可為什麽賈蓉賈薔兄弟不過認真念了五六年的書,便可以有如今的成績呢。
會讀書不如會考試。而會考試不如有個神通廣大的親姑姑。
惜春用特別俗氣的辦法給兩人弄了一套本朝曆來考試匯總冊,秦可卿又用相關人脈弄來了每科監考的習.性.愛.好。然後在差不多的時候惜春又偷偷地派阿木去了皇宮......
如果最後這樣還考不上,那就隻能回老家種地去了。
前事且不多提,自從兩年前惜春被賈母指明‘撫養’後,便差不多長居在榮國府了。一年中,也不過是回賈蓉那裏住上個十來天。
秦可卿倒是沒有辜負惜春對她的‘厚望’。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隔三差五的就讓人送過來。
讓那些因為賈敬和賈珍同時修道而對惜春大小眼的下人們,都有了一些忌憚。
別看父兄不靠譜,但是人家當家的侄子對這位小小年紀的親姑姑那是放在了心上了。
“四姑娘,這是太太讓人吩咐做的,您就別為難我們這些下人了。”針線房的下人,一臉苦惱的訴說著。
這一日,正是端午節家宴的前一天,針線房送來了惜春過節要穿的大衣服。那衣服和探春與迎春的是一樣的式樣,繡的花樣都是如出一轍。
“不是我在為難你,是你們針線房在打我的臉。這麽不知禮儀尊卑的事情,難道也是二太太吩咐你的?王家也是名門大戶,你是在誹謗二太太娘家王家的教養嗎?采枝,送客。入畫收拾東西,咱們回家去。”
“誒,四姑娘。四姑娘。奴才實在不知道做錯了什麽。求您發發慈悲,奴才下去改了還不成嗎?”
惜春聽到這裏頭都沒抬,繼續低頭畫著手中的畫。一旁的劉嬤嬤放下手中的針線,走了過去。
“我家姑娘是賈家長房嫡出的姑娘。父兄侄子都是有爵位和官身的。府上二姑娘倒也罷了,雖然是庶出,但畢竟是一等將軍家的長女兼獨女。跟她一樣穿戴倒也沒什麽,隻是那二房的三姑娘?”五品官家的庶出。
惜春倒也不是有意為難這針線房的,不過是想要將這話說了出來打一打二房的臉以及壓一壓三姑娘探春的氣焰罷了。
日前,秦可卿入府看她。王夫人和賈母一喝一唱的說什麽蓉哥年歲也不少了,子嗣的事情要抓緊。
一對老妖婆,賈璉的年紀比賈蓉還大呢,現在不也是連顆蛋也沒下出來嗎?說別人的時候也不想想自已的屁股擦幹淨了沒有。
其實,惜春也明白,最近朝堂的事情紛雜不堪。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鹿死誰手,但是太子已經大勢已去,看起來再無回天之力了。不過是占著個太子的名頭,卻被所有成年皇子圍攻阻截著。
...雖然太子家的嫡長子,仍然是皇上最喜歡的孫子。
而秦可卿在這榮國府的地位,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惜春性子不好,任性慣了。秦可卿也不是什麽好鳥。
“老太太說的是,不過,我們小輩倒也無妨。隻是璉二叔那裏也是要抓緊了。孫媳婦這次來,還有別的事情要跟老太太說呢。昨兒個參加吳大人家的賞花宴,有一位劉夫人還問孫媳婦,赦大伯一家是不是還住在東邊馬棚子前麵呢。”
秦可卿看著賈母和王夫人都變了臉色,心下暢快。果然像姑姑說的,有的時候,簡單粗暴更容易讓人感覺到快樂。
“..哪位吳大人?又是哪一位劉夫人?”聽到秦可卿這樣的回話,再好脾氣的人都要怒了。可是到底是有些個顧忌,賈母沉著臉問了出來。
“禮部侍郎吳大人,禦史台劉大人的夫人。”
“你是怎麽回的?”
秦可卿微微一笑,滿臉的賢惠。“我說。‘一筆寫不出兩個賈字。但畢竟是兩家人,別人家的事情,哪有特意去打聽的道理。我們老爺太太都在道觀修身養性,我年輕,自然是隻管自家內務,再不問其他......’。後來,我還特意回問了那位劉夫人,怎麽問起這個,您猜怎麽著?”
“...怎麽著?”賈母在心中暗罵了一句混賬。卻也明白秦可卿這話在指桑罵槐。
“那劉夫人呀,說是她們家大人那日特意向她提了一句。您說這劉大人怎麽還想著您府上的事情呢?”
這吳大人和劉大人,不是別人,正是太子府的重要屬下。現在被秦可卿說了出來,其實,就是明確的告訴賈母一幹人,別惹她。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賈母和王夫人都從秦可卿的這番話中明白了她的意思。可是投鼠忌器,隻得忍了下來。
“蓉哥兒家的,你不是來看四丫頭的嗎?你且去吧。”賈母在這一回和中知道,想要在把賈蓉一係攥在手裏,那就隻有惜春這一條路可走了。
該死的賈敬,讓她到嘴的鴨子飛了。
“是,那我就先過去了。”
秦可卿到了惜春房裏,賈母上房發生的事情,也跟著秦可卿的到來,一一傳到了惜春的耳朵裏。
“你別理她們,一群沒事找抽型的。你們蓉哥才多大兒,孩子的事情急什麽。他們自家還有個無子的呢。不過,她們不著急,是為了讓寶玉襲爵罷了。”
鳳姐和賈璉這對,可不是到死都沒有生出兒子來。竟給他人做了嫁衣裳。
“姑姑慎言,您不比我,總是還要住在這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