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來時風送暖,賓朋滿座勸加餐,樓頭赤幟紅於火,好漢從來不畏難……真沒想到周台長會安排我來這裏吃飯。”
“小林剛剛說的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為鴻賓樓題的詩。”
“是,1963年郭沫若先生在這裏用餐後即興寫的藏頭詩。”
“哈哈,小林不愧是小說家,博學啊!”
“博學不敢說,記憶力好是真的。”
“嗯,才子佳人,想必這位誌玲小姐就是你的紅顏知己吧?”
“是的。”
“有些麵熟……哦,我想起來了,是你公司的慈善形象大使。”
“是的周台長。”
“小林這些年在內陸做了不少慈善事業,說實在的,你多次拒絕我們電視台的專題采訪,我心裏很過意不去啊!像你這樣的正能量名人,上麵是希望能夠多多宣傳,一來能幫你擴大影響力,二來給社會增添新氣象,三來又能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一舉三得!”
“周台長,我是隱身來內陸,想輕鬆安靜一些日子,要是我答應了你,上了電視節目,恐怕我又不敢隨意出門了。”
“哈哈……好吧,不過小林你要上內陸電視節目,第一個應該選擇的,也是唯一選擇的就是我們華夏央視。”
“這個您放心,一定的。”
“來了,咱們點菜吧。”
“好。”
鴻賓樓,一樓望月雅間,麵相富貴,著裝西裝,滿臉笑容的周台長,他接過服務員遞過來的菜單,低頭點菜起來。
旁邊,有一個青年人,他也拿著菜單。
“鹽寶散丹、紅燒牛尾、獨魚腐、燒蹄筋、雞茸魚翅、白崩魚丁、八珍燕盞、金錢蝦托……”
隻聽周台長拿著菜單,脫口而出一係列的上品名菜。
“周台長,就我們三人,別點太多菜,恐怕浪費。”
“嗨,沒事,吃不完我們打包回家,這裏的菜十分美味可口,咱們好不容易來一趟,各種上品美味都應當嚐上一嚐……我跟你說,等下經理會過來,咱們跟他合影一下,能看在你的麵子上打折呢!”
林宇航聽了周台長如此實在的話,他麵露苦笑,沒想到還要合影。
果然,門被敲了幾聲後,一個中年女人帶著一個拿著單反相機的男人走了進來。
“林先生,剛聽說你光臨我們鴻賓樓,我連忙就趕來了,一直素聞先生天才大名,今天一見,果然是應征了一句美話——英雄出少年,說實話,不僅我是你的讀者,包括我的父親、女兒也都是你的讀者,這樣我們先合影,我父親和女兒一會就帶著你的著作趕來了,等下懇請你簽名。”中年女人握著林宇航的手,認真的說了一大堆的話。
周台長在旁邊說道:“這位就是鴻賓樓的總經理陶蘭。”
中年女人陶蘭鬆開了林宇航的手,她連忙歉意的笑道:“實在有些唐突,這麽半天忘記自我介紹了。”
“沒關係,咱們一起合照吧。”
林宇航伸手拉起誌玲的小手,加上總經理陶蘭、周台長,一共四人站成了一排。
哢嚓,四人在望月樓留下了一張合影,這一天的日期是3月18日。
“周台長、林先生,我就先不打擾你們了。”
“沒事,你去忙。”
陶蘭走了,周台長笑盈盈的說道:“小林,怎麽樣,感受到內地讀者的熱情了吧。”
“周台長說笑了,我在內地應該沒有那麽多讀者。”
“小林你這是謙虛,光是當年《明朝那些事》出版過來,內陸銷量一年就突破了100萬冊,我跟你說,燕京這邊的大學生就買了有足足20萬冊,還不包括一些學校機關單位的集體采購,至少在燕京那年就暢銷了50萬本!”
“50萬本,這是什麽概念啊!”周台長非常感慨,“1988年,也就是11年前,那個時候我還在上大學……”
雅間的門又開了,一個白發老人拉著一個小女孩進來了,後麵還跟著經理陶蘭。
“林先生,這位是我父親陶正……我女兒張茜。”陶蘭說,“爸,他就是華少。”
白發老者晃了晃腦袋,他十分激動和開心的望著林宇航。
此時,林宇航和誌玲都站了起來,他說道:“陶經理,既然老叔過來了,咱們大家一起坐下來邊吃邊聊,省的站著也太尷尬了。”
“這不打擾你們吧。”
“沒事沒事,我們就是過來吃飯的,大家一起吃。”
……
……
原來陶正是“明粉”,和周台長一樣是“明粉”。
所謂明粉,就是林宇航處|女作《明朝那些事》的粉絲。
《明朝那些事》是林宇航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是一本“好看的曆史書”。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
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製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1988年,林宇航創作出這本作品,出版之後,剛開始的時候,明粉讀者們都認為這是一位研究曆史的學者、教授之類寫出來的,卻沒想到媒體曝光了林宇航的身份後,全國都相當轟動。
要知道,那一年,林宇航僅僅14歲,一個初中生,對於明史的研究堪比曆史係教授,毫無疑問,林宇航以少年天才作家的身份,瞬間就被推到了璀璨明星的地位。
那時的林宇航,呈現出一種少年老成,他與各界名人打交道,比如說在寶島各大高校做演講,跟香江曆史學者們一起創始了“亞洲明史青少年研究會”,甚至出國到日本跟外國研究明史學者交流。
所以,在1988年——1990年裏,僅僅《明朝那些事》就在全亞洲暢銷了1000萬冊。
林宇航隻用三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千萬收入的作家,更把“華少”這個筆名打響了整個亞洲。
“小林剛剛說的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為鴻賓樓題的詩。”
“是,1963年郭沫若先生在這裏用餐後即興寫的藏頭詩。”
“哈哈,小林不愧是小說家,博學啊!”
“博學不敢說,記憶力好是真的。”
“嗯,才子佳人,想必這位誌玲小姐就是你的紅顏知己吧?”
“是的。”
“有些麵熟……哦,我想起來了,是你公司的慈善形象大使。”
“是的周台長。”
“小林這些年在內陸做了不少慈善事業,說實在的,你多次拒絕我們電視台的專題采訪,我心裏很過意不去啊!像你這樣的正能量名人,上麵是希望能夠多多宣傳,一來能幫你擴大影響力,二來給社會增添新氣象,三來又能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一舉三得!”
“周台長,我是隱身來內陸,想輕鬆安靜一些日子,要是我答應了你,上了電視節目,恐怕我又不敢隨意出門了。”
“哈哈……好吧,不過小林你要上內陸電視節目,第一個應該選擇的,也是唯一選擇的就是我們華夏央視。”
“這個您放心,一定的。”
“來了,咱們點菜吧。”
“好。”
鴻賓樓,一樓望月雅間,麵相富貴,著裝西裝,滿臉笑容的周台長,他接過服務員遞過來的菜單,低頭點菜起來。
旁邊,有一個青年人,他也拿著菜單。
“鹽寶散丹、紅燒牛尾、獨魚腐、燒蹄筋、雞茸魚翅、白崩魚丁、八珍燕盞、金錢蝦托……”
隻聽周台長拿著菜單,脫口而出一係列的上品名菜。
“周台長,就我們三人,別點太多菜,恐怕浪費。”
“嗨,沒事,吃不完我們打包回家,這裏的菜十分美味可口,咱們好不容易來一趟,各種上品美味都應當嚐上一嚐……我跟你說,等下經理會過來,咱們跟他合影一下,能看在你的麵子上打折呢!”
林宇航聽了周台長如此實在的話,他麵露苦笑,沒想到還要合影。
果然,門被敲了幾聲後,一個中年女人帶著一個拿著單反相機的男人走了進來。
“林先生,剛聽說你光臨我們鴻賓樓,我連忙就趕來了,一直素聞先生天才大名,今天一見,果然是應征了一句美話——英雄出少年,說實話,不僅我是你的讀者,包括我的父親、女兒也都是你的讀者,這樣我們先合影,我父親和女兒一會就帶著你的著作趕來了,等下懇請你簽名。”中年女人握著林宇航的手,認真的說了一大堆的話。
周台長在旁邊說道:“這位就是鴻賓樓的總經理陶蘭。”
中年女人陶蘭鬆開了林宇航的手,她連忙歉意的笑道:“實在有些唐突,這麽半天忘記自我介紹了。”
“沒關係,咱們一起合照吧。”
林宇航伸手拉起誌玲的小手,加上總經理陶蘭、周台長,一共四人站成了一排。
哢嚓,四人在望月樓留下了一張合影,這一天的日期是3月18日。
“周台長、林先生,我就先不打擾你們了。”
“沒事,你去忙。”
陶蘭走了,周台長笑盈盈的說道:“小林,怎麽樣,感受到內地讀者的熱情了吧。”
“周台長說笑了,我在內地應該沒有那麽多讀者。”
“小林你這是謙虛,光是當年《明朝那些事》出版過來,內陸銷量一年就突破了100萬冊,我跟你說,燕京這邊的大學生就買了有足足20萬冊,還不包括一些學校機關單位的集體采購,至少在燕京那年就暢銷了50萬本!”
“50萬本,這是什麽概念啊!”周台長非常感慨,“1988年,也就是11年前,那個時候我還在上大學……”
雅間的門又開了,一個白發老人拉著一個小女孩進來了,後麵還跟著經理陶蘭。
“林先生,這位是我父親陶正……我女兒張茜。”陶蘭說,“爸,他就是華少。”
白發老者晃了晃腦袋,他十分激動和開心的望著林宇航。
此時,林宇航和誌玲都站了起來,他說道:“陶經理,既然老叔過來了,咱們大家一起坐下來邊吃邊聊,省的站著也太尷尬了。”
“這不打擾你們吧。”
“沒事沒事,我們就是過來吃飯的,大家一起吃。”
……
……
原來陶正是“明粉”,和周台長一樣是“明粉”。
所謂明粉,就是林宇航處|女作《明朝那些事》的粉絲。
《明朝那些事》是林宇航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是一本“好看的曆史書”。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
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製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1988年,林宇航創作出這本作品,出版之後,剛開始的時候,明粉讀者們都認為這是一位研究曆史的學者、教授之類寫出來的,卻沒想到媒體曝光了林宇航的身份後,全國都相當轟動。
要知道,那一年,林宇航僅僅14歲,一個初中生,對於明史的研究堪比曆史係教授,毫無疑問,林宇航以少年天才作家的身份,瞬間就被推到了璀璨明星的地位。
那時的林宇航,呈現出一種少年老成,他與各界名人打交道,比如說在寶島各大高校做演講,跟香江曆史學者們一起創始了“亞洲明史青少年研究會”,甚至出國到日本跟外國研究明史學者交流。
所以,在1988年——1990年裏,僅僅《明朝那些事》就在全亞洲暢銷了1000萬冊。
林宇航隻用三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千萬收入的作家,更把“華少”這個筆名打響了整個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