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更深,南宮清漏聲悠長。椒房殿外,守衛將士們都露出了倦容。三日之期將至,廢後楊氏依然閉門宮中,茶飯不進。若無差錯,明日午時,她便會被押送刑場問斬。
月色入戶,映照著早已棄置的金爐玉枕,楊莘月坐在梳妝台前,望著鏡中的皓齒明眸,兀自出神。那容顏依稀還是當年冠絕京華的模樣,即便育有一子,也隻是為她的眉目之間平添幾分嫵媚風韻而已。
她羅裳半解,綰了過去待字閨中時最愛的雙平鬟,青蘿銀紗鬆鬆地搭在雙肩,裸露的肌膚光潔無瑕。
“若你決意要嫁他,從此楊家榮損便托於你一身。”
當年她跪在父親楊燁書房前三天三夜,他才願見她一麵,曾經叱吒風雲的忠烈侯,在看見她點頭那一刻,像是忽然蒼老了數十歲。
“高陽並非池中物,日後,為父也未必能再庇護你了。”
她那時三天三夜滴米未進早已萎靡,但卻按耐不住欣喜,俯身拜謝父親。
自她及笄之日起,中州七地前來提親者絡繹不絕,誰人不知,常州楊氏世代忠烈,鎮守邊關,軍功赫赫,幼女莘月更是將門犬女,豔動四方。
娶妻若得楊莘月,拱手河山勝封侯。
可偏偏,她就是喜歡高陽,一個區區五品的偏將軍。當她被蠻夷圍困衡陽城、孤立無援時,是他違抗軍令,攜奇兵前來解圍。
“信我,郡主,隻需信我。”
衡陽城下,他身披浴血盔甲,擲地有聲地說道。重兵圍城,她斷水絕糧、死守這城防二十一天,卻在那一瞬間被人攻破了心門。
莘月的手指緩緩撫上腰間的幾道傷痕,那是多年征戰沙場留下的紀念。
嫁與高陽之後,他們琴瑟相和、羨煞旁人,不過多時,長子高禎便降生了。她一麵在家中相夫教子,一麵運籌帷幄,為父親兄長謀劃戰事。後來,前朝蕭氏麟帝暴病身亡,護國公鄧晟自封攝政王,挾持幼主號令四方,一時天下大亂。
“莘月,我要拿下這錦繡河山,報你當年的知遇之恩。”
世人皆知鄧晟名不正言不順,高陽亦憤慨地揭竿而起,莘月便舉常州兵力助之。征伐五年,在楊家軍的擁護下,高氏聲名日盛,她征戰四方,屢遭凶險,但都一一挺了過來。這些傷口,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去。
唯有心上的傷,一直難以愈合。莘月的眉心一皺,點滴苦澀在心底蔓延開來。
戰場無情,夫妻聚少離多,而當她終於與高陽會師雍州,準備攻破都城時,卻發現自己的夫君身邊,多了一個巧笑倩兮的人兒。
方氏月芝,涼州平遠侯方嶽幼女。無論高陽如何解釋自己是為大局著想,娶一女子而得涼州,莘月依然痛心不已。她寧願自己一人率五千兵馬攻破涼州,也不願與他人共侍一夫。但她同時也是識得大統之人,方氏既已入門,她便會善待於她。
同樣名為月,楊莘月是塞外邊陲的長河落月,方月芝則是江南小鎮的月上柳梢。月芝不會舞刀弄劍,卻懂琴棋書畫,她乖巧伶俐,譜得《入陣曲》頌高氏之功,在軍中廣為傳唱。莘月與她相處日久後,竟也情投意合。後來高陽稱帝,奉莘月為後,月芝為避諱改名為桂芝,兩人依舊和睦。高陽並不是個濫情之人,後宮也無佳麗三千,閑時莘月與桂芝常常相伴,相親如姐妹。
莘月黯然起身,來到窗前,默默地望著遠處的昭陽殿。高陽今夜必是宿在那裏了,殿中燈火通明,那抹暖黃色的光刺痛了她的眼睛。
她沒有料到的是,所有的溫情脈脈都是為了軟化她的糖衣,為的是讓她心甘情願地付下這味毒藥。高陽突發大病,臥床兩年,她輔佐太子,垂簾聽政,把床前服侍的事務托付給了桂芝,這一拱手,讓出去的,卻是高陽的心。
病愈之後,高陽性情大變,變得敏感而多疑。北州五國聯軍犯邊,兄長楊宇軒領數十萬精兵北上迎擊,至漠北與聯軍激戰,斬獲首虜七萬多人,令北州境內十餘年內無再興兵之力,楊家軍威名遠揚。但高陽對這些捷報的態度卻是陰晴不定,喜怒難辨。莘月後知後覺,才知道,忌憚楊家功高蓋主的種子,早在那時便埋下了。
夜露深重,高殿之上寒氣襲人,莘月隱隱覺得受傷的右腿有些異樣,低頭看時,傷口處已滲出了黑色的血絲。她冷冷地笑了。當她終於明白方氏對楊氏一族的怨懟之心時,設下的陷阱早已收口,將他們牢牢地圈於其中。
“楊莘月,你終於也有了今天。”
那日方旻率兵前來捉拿她,她不得已調動禦林軍自保,將椒房殿守住,卻見到桂芝從容經過,望向她的眼神裏難掩惡意。
“哥哥,我與她本無姐妹情分可言,一切但聽你吩咐。”
方旻一聲令下,萬箭齊發。莘月縱使武藝再高強,也難逃一傷。若非郎中令蕭然及時趕到解圍,她肯定無法支撐到如今。
所幸,她還是撐過來了,聰穎靈慧如莘月,早就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打算,但家中的一點血脈,她無論如何都要保住。在兄長被誅殺後,她遣貼身侍女林宛前去忠烈侯府,救下了楊宇軒的獨女;而在巫蠱宮變以前,她便借故將太子送出了京城,免遭橫禍株連。
今夜,是莘月在這世上的最後一夜。她抬頭凝望皎皎月色,等待著宮外的一個信號。
少頃,宮牆邊忽然有人放起了煙花,一朵朵劃破夜空,發出綺麗炫目的光輝。殿門外的侍衛議論紛紛,領命前去查看,隻餘下一兩個困倦的人執勤。
莘月等待的便是這個時機。
她微微一笑,旋身回殿。一盞盞燭台隨著她的腳步順勢倒下,火焰吞噬著絲帛和地毯,很快便蔓延開來。
“莘月無能,愧對楊氏一族。願蒼天有眼,楊氏後人能一雪前恥,光複門楣。”
她麵北長跪於殿中,紋絲不動,直至濃煙將她完全吞滅。
大火三日未絕,椒房殿一夕成灰燼。
高陽聞訊,罷卻早朝,麵北獨坐,竟日未言。
月色入戶,映照著早已棄置的金爐玉枕,楊莘月坐在梳妝台前,望著鏡中的皓齒明眸,兀自出神。那容顏依稀還是當年冠絕京華的模樣,即便育有一子,也隻是為她的眉目之間平添幾分嫵媚風韻而已。
她羅裳半解,綰了過去待字閨中時最愛的雙平鬟,青蘿銀紗鬆鬆地搭在雙肩,裸露的肌膚光潔無瑕。
“若你決意要嫁他,從此楊家榮損便托於你一身。”
當年她跪在父親楊燁書房前三天三夜,他才願見她一麵,曾經叱吒風雲的忠烈侯,在看見她點頭那一刻,像是忽然蒼老了數十歲。
“高陽並非池中物,日後,為父也未必能再庇護你了。”
她那時三天三夜滴米未進早已萎靡,但卻按耐不住欣喜,俯身拜謝父親。
自她及笄之日起,中州七地前來提親者絡繹不絕,誰人不知,常州楊氏世代忠烈,鎮守邊關,軍功赫赫,幼女莘月更是將門犬女,豔動四方。
娶妻若得楊莘月,拱手河山勝封侯。
可偏偏,她就是喜歡高陽,一個區區五品的偏將軍。當她被蠻夷圍困衡陽城、孤立無援時,是他違抗軍令,攜奇兵前來解圍。
“信我,郡主,隻需信我。”
衡陽城下,他身披浴血盔甲,擲地有聲地說道。重兵圍城,她斷水絕糧、死守這城防二十一天,卻在那一瞬間被人攻破了心門。
莘月的手指緩緩撫上腰間的幾道傷痕,那是多年征戰沙場留下的紀念。
嫁與高陽之後,他們琴瑟相和、羨煞旁人,不過多時,長子高禎便降生了。她一麵在家中相夫教子,一麵運籌帷幄,為父親兄長謀劃戰事。後來,前朝蕭氏麟帝暴病身亡,護國公鄧晟自封攝政王,挾持幼主號令四方,一時天下大亂。
“莘月,我要拿下這錦繡河山,報你當年的知遇之恩。”
世人皆知鄧晟名不正言不順,高陽亦憤慨地揭竿而起,莘月便舉常州兵力助之。征伐五年,在楊家軍的擁護下,高氏聲名日盛,她征戰四方,屢遭凶險,但都一一挺了過來。這些傷口,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去。
唯有心上的傷,一直難以愈合。莘月的眉心一皺,點滴苦澀在心底蔓延開來。
戰場無情,夫妻聚少離多,而當她終於與高陽會師雍州,準備攻破都城時,卻發現自己的夫君身邊,多了一個巧笑倩兮的人兒。
方氏月芝,涼州平遠侯方嶽幼女。無論高陽如何解釋自己是為大局著想,娶一女子而得涼州,莘月依然痛心不已。她寧願自己一人率五千兵馬攻破涼州,也不願與他人共侍一夫。但她同時也是識得大統之人,方氏既已入門,她便會善待於她。
同樣名為月,楊莘月是塞外邊陲的長河落月,方月芝則是江南小鎮的月上柳梢。月芝不會舞刀弄劍,卻懂琴棋書畫,她乖巧伶俐,譜得《入陣曲》頌高氏之功,在軍中廣為傳唱。莘月與她相處日久後,竟也情投意合。後來高陽稱帝,奉莘月為後,月芝為避諱改名為桂芝,兩人依舊和睦。高陽並不是個濫情之人,後宮也無佳麗三千,閑時莘月與桂芝常常相伴,相親如姐妹。
莘月黯然起身,來到窗前,默默地望著遠處的昭陽殿。高陽今夜必是宿在那裏了,殿中燈火通明,那抹暖黃色的光刺痛了她的眼睛。
她沒有料到的是,所有的溫情脈脈都是為了軟化她的糖衣,為的是讓她心甘情願地付下這味毒藥。高陽突發大病,臥床兩年,她輔佐太子,垂簾聽政,把床前服侍的事務托付給了桂芝,這一拱手,讓出去的,卻是高陽的心。
病愈之後,高陽性情大變,變得敏感而多疑。北州五國聯軍犯邊,兄長楊宇軒領數十萬精兵北上迎擊,至漠北與聯軍激戰,斬獲首虜七萬多人,令北州境內十餘年內無再興兵之力,楊家軍威名遠揚。但高陽對這些捷報的態度卻是陰晴不定,喜怒難辨。莘月後知後覺,才知道,忌憚楊家功高蓋主的種子,早在那時便埋下了。
夜露深重,高殿之上寒氣襲人,莘月隱隱覺得受傷的右腿有些異樣,低頭看時,傷口處已滲出了黑色的血絲。她冷冷地笑了。當她終於明白方氏對楊氏一族的怨懟之心時,設下的陷阱早已收口,將他們牢牢地圈於其中。
“楊莘月,你終於也有了今天。”
那日方旻率兵前來捉拿她,她不得已調動禦林軍自保,將椒房殿守住,卻見到桂芝從容經過,望向她的眼神裏難掩惡意。
“哥哥,我與她本無姐妹情分可言,一切但聽你吩咐。”
方旻一聲令下,萬箭齊發。莘月縱使武藝再高強,也難逃一傷。若非郎中令蕭然及時趕到解圍,她肯定無法支撐到如今。
所幸,她還是撐過來了,聰穎靈慧如莘月,早就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打算,但家中的一點血脈,她無論如何都要保住。在兄長被誅殺後,她遣貼身侍女林宛前去忠烈侯府,救下了楊宇軒的獨女;而在巫蠱宮變以前,她便借故將太子送出了京城,免遭橫禍株連。
今夜,是莘月在這世上的最後一夜。她抬頭凝望皎皎月色,等待著宮外的一個信號。
少頃,宮牆邊忽然有人放起了煙花,一朵朵劃破夜空,發出綺麗炫目的光輝。殿門外的侍衛議論紛紛,領命前去查看,隻餘下一兩個困倦的人執勤。
莘月等待的便是這個時機。
她微微一笑,旋身回殿。一盞盞燭台隨著她的腳步順勢倒下,火焰吞噬著絲帛和地毯,很快便蔓延開來。
“莘月無能,愧對楊氏一族。願蒼天有眼,楊氏後人能一雪前恥,光複門楣。”
她麵北長跪於殿中,紋絲不動,直至濃煙將她完全吞滅。
大火三日未絕,椒房殿一夕成灰燼。
高陽聞訊,罷卻早朝,麵北獨坐,竟日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