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瑤琴在案,子歌緩緩撥動琴弦,娓娓唱道。後主李煜之詞字字珠璣。當年之繁盛,今日之孤淒,欣戚之懷,相形而益見。
於子歌而言,詞中心境也能體悟一二。過去的陳年往事,子歌雖然無甚記憶,也不覺太過傷悲,但身邊這些自小熟識之人皆另有身份,卻是需要時間去適應的。
眼前風光熱鬧依舊,她的心境卻已是大變了。
自那日與謝允在私塾一敘後,子歌看待樂坊中諸事多了一分審慎,也逐漸看出了青鸞報的些許端倪。在趙姨娘的默許之下,她開始四處探索一些相關信息。
青鸞報的架構其實非常簡明,線人與信息皆分為天、青、地、白四品,子歌在謝允書房看到的碧玉卷軸便是青書。掌線使統領四方“天”品,每位“天”品線人手中掌控著十餘位“青”品線人,“青”品下又有數十“地”品,以此類推,下品將信息直接遞交於上品,而線人之間互不相識,可保無連坐之虞。
春風十裏作為所有線報的匯集地,表麵上看似一團祥和之氣,實則是暗流湧動。過去子歌以為市儈又潑辣的趙姨娘,其實隱匿頗深。能將這樣一個龐大的機構把控於股掌中,在楊氏失勢之後依然挺立了十年,且仍呈蒸蒸日上之勢,其心智與手腕難以想象。
這幾日子歌扮作侍女,在樂坊中隨侍多時,也碰見過一些往來線人,有賣魚老叟,有繡房女工,也有官宦人家。隻是因為自己沒有品級,也並不知對接的規矩,她隻能看著坊中的姐姐行事。隨著子歌對青鸞報了解越多,愈發覺得這個組織深不可測。
一曲歌罷,子歌稍作歇息,又被差使去取蘭溪的玉笛,為她送到南街去修理,可巧卻在廊中遇見了衣著精致的翠翹。
“翠翹姐姐……不,趙夫人。”
子歌見了她,忍不住喜上眉梢,過去在坊中兩人交情不淺,此番出嫁後,便一直沒有再聚。翠翹看起來似乎有心事,卻仍對子歌展顏一笑。
“許久不見。妹妹清瘦了不少。”
“姐姐說笑了,最近你過得可好?”子歌拉著她,躲入一處無人經過的走廊中,以免引人耳目。
翠翹淡淡一笑,道:“有什麽好不好的,日子便都是這樣過的。”
子歌想起之前那封青書,想必翠翹便是安插於趙宇府中的線人,自己當時好心為她作嫁衣裳,如今看來卻像是推她入了另一個火坑。想到這裏,她不禁有些內疚。
“趙公子可是薄待了你?趙夫人有沒有找你麻煩?平日生活可否寬裕?”子歌握著她的手,一疊聲問道,神情關切。
“你也知趙宇薄情,正妻善妒,我在府中不與人爭、安穩度日,隻圖個衣食無憂罷了。”她不再是當初那個滿麵紅光地分享女兒心事的翠翹,言語之間,對人事的漠然讓子歌有些心寒。
“今日姐姐回樂坊,又是為了何事?”子歌問道。
“我剛剛收了地書,城中有要事,需馬上回報。”她從懷裏拿出一個同樣精巧的卷軸,顏色豔麗如紅玉,“今日夫君要來坊中小坐,我便借機與他一同過來了。”
子歌接過卷軸,好奇地端詳了片刻,見上麵有一道半月形的鎖孔,設置極為精妙。
“上品線人都有各自的鑰匙,能開下品卷軸,若是強拆,其中所灌酸液便會將卷軸腐蝕。”翠翹耐心解釋道。卻見紅裳行色匆匆地經過,她便霎時收了聲。
“紅裳姐姐可是有什麽不妥?”子歌將她的表情變化收於眼底,便問道。
“雖然這有違規矩,但我知道,紅裳亦是線人,與我分屬不同。”翠翹輕聲道,“我和她,還是不要因青鸞報接觸為好。這卷軸還得請妹妹轉交。”
“姐姐為何放心將地書交予我?我在青鸞報中並沒有品級。”話雖如此,子歌還是將卷軸妥帖地收好。
翠翹微微一笑,避而不答,“你自是不一般……”
她又與子歌敘了敘舊,方才隨夫回府。
由於不知翠翹的上品線人是誰,子歌來到趙姨娘的屋外,準備將卷軸直接呈給她。房門虛掩,她也沒多想,徑直上前,想推門而入。
“你可確定,他如今已在城中?”
子歌扶在門上的手生生刹住了,這聲音,是娘……
這些日子,娘的身體每況愈下,但偏生卻不願意好好歇息,愈發頻繁地在外奔忙。子歌並不知道她在籌劃什麽,但卻認定,這一定與中秋之宴,與前塵舊事有關。
“是,兩日前天書便遞到了我的手中,澄江王高湛離京南下,隨身攜有一隻青銅盒子。”
高湛……
謀取高湛,以平舊怨。
那八個朱砂筆寫就的顏體,一直印在子歌腦海中,揮之不去。
澄江王高湛是當今皇上的次子,長子高禎因楊氏禍變引咎退位,皇上雖未再立太子,但如今朝中卻是以二皇子黨獨大。子歌略略一想,便推斷出這“以平舊怨”,多半是娘懷疑當年楊氏為方氏所害。若楊家不除,長子不廢,二皇子非嫡非長,又如何能脫穎而出?
“穆氏啟真鏡失落多年,傳聞是被方氏所得,故方氏才能扶搖直上。這盒中之物,你可命人打探過?”娘仍是咳嗽不斷,聲音沙啞虛浮。
“他一入府便將盒子藏於趙家地庫中,線人無從得見。”
娘沉吟片刻,道:“再查。中秋大宴,防衛鬆懈,便是入府良機。”
“好。隻是此次方劉二家的公子也在府中,若動起手來更為不便了。”趙姨娘應道,“你也知道那二人雖不黨附澄江王,卻也頗為難纏。”
“多派些人手。最難消受美人恩,我們的姑娘都是不差的。”
“前些日子莫名地折了些線人,如今坊中卻是沒有幾個合適的樂師。”趙姨娘有些擔憂,“近日歌兒似乎對坊中之事甚感興趣,我也沒多阻攔她。”
“也該是時候了。”娘歎了口氣,“她已快成年,許多事情不該再瞞她。”
“此番趙府秋宴,她也受邀,若能讓她同去……”
“玉笙,你明知此行凶險異常,若被發現便百口莫辯。不如讓我……”話音未落,娘便又迸發出一陣猛烈的咳嗽,仿佛要將肺都一並咳出般,聞者心驚。
子歌未加思索便推門而入,來到她身邊,給她撫背、倒茶,幫助她平緩呼吸。一旁的趙姨娘雖也著急,卻幫不上忙,隻能垂手站於一側。
待娘終於平靜下來,可以慢慢喝點水時,子歌便懇求道:“無論姨娘你們在謀劃什麽,子歌都願盡一己之力相助。”
趙姨娘看了看娘,並沒有說話。娘疲倦地閉上眼,輕輕搖了搖頭。
子歌在她跟前跪下,神色鄭重。
“娘,你身體抱恙,本就不該如此勞神。我既知自己是楊家遺孤,便會傾力為家中之事分憂。望娘成全。”
娘睜開眼,眼裏卻已有瑩瑩淚光。
“歌兒,你還願稱我為娘,我於心已足。你想幫忙,自是好意,但這件事,終究還是要為娘自己來了斷的。”
子歌輕輕把頭放在她膝上,不再與她爭辯,但心裏,卻暗暗已有打算。
瑤琴在案,子歌緩緩撥動琴弦,娓娓唱道。後主李煜之詞字字珠璣。當年之繁盛,今日之孤淒,欣戚之懷,相形而益見。
於子歌而言,詞中心境也能體悟一二。過去的陳年往事,子歌雖然無甚記憶,也不覺太過傷悲,但身邊這些自小熟識之人皆另有身份,卻是需要時間去適應的。
眼前風光熱鬧依舊,她的心境卻已是大變了。
自那日與謝允在私塾一敘後,子歌看待樂坊中諸事多了一分審慎,也逐漸看出了青鸞報的些許端倪。在趙姨娘的默許之下,她開始四處探索一些相關信息。
青鸞報的架構其實非常簡明,線人與信息皆分為天、青、地、白四品,子歌在謝允書房看到的碧玉卷軸便是青書。掌線使統領四方“天”品,每位“天”品線人手中掌控著十餘位“青”品線人,“青”品下又有數十“地”品,以此類推,下品將信息直接遞交於上品,而線人之間互不相識,可保無連坐之虞。
春風十裏作為所有線報的匯集地,表麵上看似一團祥和之氣,實則是暗流湧動。過去子歌以為市儈又潑辣的趙姨娘,其實隱匿頗深。能將這樣一個龐大的機構把控於股掌中,在楊氏失勢之後依然挺立了十年,且仍呈蒸蒸日上之勢,其心智與手腕難以想象。
這幾日子歌扮作侍女,在樂坊中隨侍多時,也碰見過一些往來線人,有賣魚老叟,有繡房女工,也有官宦人家。隻是因為自己沒有品級,也並不知對接的規矩,她隻能看著坊中的姐姐行事。隨著子歌對青鸞報了解越多,愈發覺得這個組織深不可測。
一曲歌罷,子歌稍作歇息,又被差使去取蘭溪的玉笛,為她送到南街去修理,可巧卻在廊中遇見了衣著精致的翠翹。
“翠翹姐姐……不,趙夫人。”
子歌見了她,忍不住喜上眉梢,過去在坊中兩人交情不淺,此番出嫁後,便一直沒有再聚。翠翹看起來似乎有心事,卻仍對子歌展顏一笑。
“許久不見。妹妹清瘦了不少。”
“姐姐說笑了,最近你過得可好?”子歌拉著她,躲入一處無人經過的走廊中,以免引人耳目。
翠翹淡淡一笑,道:“有什麽好不好的,日子便都是這樣過的。”
子歌想起之前那封青書,想必翠翹便是安插於趙宇府中的線人,自己當時好心為她作嫁衣裳,如今看來卻像是推她入了另一個火坑。想到這裏,她不禁有些內疚。
“趙公子可是薄待了你?趙夫人有沒有找你麻煩?平日生活可否寬裕?”子歌握著她的手,一疊聲問道,神情關切。
“你也知趙宇薄情,正妻善妒,我在府中不與人爭、安穩度日,隻圖個衣食無憂罷了。”她不再是當初那個滿麵紅光地分享女兒心事的翠翹,言語之間,對人事的漠然讓子歌有些心寒。
“今日姐姐回樂坊,又是為了何事?”子歌問道。
“我剛剛收了地書,城中有要事,需馬上回報。”她從懷裏拿出一個同樣精巧的卷軸,顏色豔麗如紅玉,“今日夫君要來坊中小坐,我便借機與他一同過來了。”
子歌接過卷軸,好奇地端詳了片刻,見上麵有一道半月形的鎖孔,設置極為精妙。
“上品線人都有各自的鑰匙,能開下品卷軸,若是強拆,其中所灌酸液便會將卷軸腐蝕。”翠翹耐心解釋道。卻見紅裳行色匆匆地經過,她便霎時收了聲。
“紅裳姐姐可是有什麽不妥?”子歌將她的表情變化收於眼底,便問道。
“雖然這有違規矩,但我知道,紅裳亦是線人,與我分屬不同。”翠翹輕聲道,“我和她,還是不要因青鸞報接觸為好。這卷軸還得請妹妹轉交。”
“姐姐為何放心將地書交予我?我在青鸞報中並沒有品級。”話雖如此,子歌還是將卷軸妥帖地收好。
翠翹微微一笑,避而不答,“你自是不一般……”
她又與子歌敘了敘舊,方才隨夫回府。
由於不知翠翹的上品線人是誰,子歌來到趙姨娘的屋外,準備將卷軸直接呈給她。房門虛掩,她也沒多想,徑直上前,想推門而入。
“你可確定,他如今已在城中?”
子歌扶在門上的手生生刹住了,這聲音,是娘……
這些日子,娘的身體每況愈下,但偏生卻不願意好好歇息,愈發頻繁地在外奔忙。子歌並不知道她在籌劃什麽,但卻認定,這一定與中秋之宴,與前塵舊事有關。
“是,兩日前天書便遞到了我的手中,澄江王高湛離京南下,隨身攜有一隻青銅盒子。”
高湛……
謀取高湛,以平舊怨。
那八個朱砂筆寫就的顏體,一直印在子歌腦海中,揮之不去。
澄江王高湛是當今皇上的次子,長子高禎因楊氏禍變引咎退位,皇上雖未再立太子,但如今朝中卻是以二皇子黨獨大。子歌略略一想,便推斷出這“以平舊怨”,多半是娘懷疑當年楊氏為方氏所害。若楊家不除,長子不廢,二皇子非嫡非長,又如何能脫穎而出?
“穆氏啟真鏡失落多年,傳聞是被方氏所得,故方氏才能扶搖直上。這盒中之物,你可命人打探過?”娘仍是咳嗽不斷,聲音沙啞虛浮。
“他一入府便將盒子藏於趙家地庫中,線人無從得見。”
娘沉吟片刻,道:“再查。中秋大宴,防衛鬆懈,便是入府良機。”
“好。隻是此次方劉二家的公子也在府中,若動起手來更為不便了。”趙姨娘應道,“你也知道那二人雖不黨附澄江王,卻也頗為難纏。”
“多派些人手。最難消受美人恩,我們的姑娘都是不差的。”
“前些日子莫名地折了些線人,如今坊中卻是沒有幾個合適的樂師。”趙姨娘有些擔憂,“近日歌兒似乎對坊中之事甚感興趣,我也沒多阻攔她。”
“也該是時候了。”娘歎了口氣,“她已快成年,許多事情不該再瞞她。”
“此番趙府秋宴,她也受邀,若能讓她同去……”
“玉笙,你明知此行凶險異常,若被發現便百口莫辯。不如讓我……”話音未落,娘便又迸發出一陣猛烈的咳嗽,仿佛要將肺都一並咳出般,聞者心驚。
子歌未加思索便推門而入,來到她身邊,給她撫背、倒茶,幫助她平緩呼吸。一旁的趙姨娘雖也著急,卻幫不上忙,隻能垂手站於一側。
待娘終於平靜下來,可以慢慢喝點水時,子歌便懇求道:“無論姨娘你們在謀劃什麽,子歌都願盡一己之力相助。”
趙姨娘看了看娘,並沒有說話。娘疲倦地閉上眼,輕輕搖了搖頭。
子歌在她跟前跪下,神色鄭重。
“娘,你身體抱恙,本就不該如此勞神。我既知自己是楊家遺孤,便會傾力為家中之事分憂。望娘成全。”
娘睜開眼,眼裏卻已有瑩瑩淚光。
“歌兒,你還願稱我為娘,我於心已足。你想幫忙,自是好意,但這件事,終究還是要為娘自己來了斷的。”
子歌輕輕把頭放在她膝上,不再與她爭辯,但心裏,卻暗暗已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