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十二年十月,廢後楊莘月焚宮自盡,椒房殿一夕成灰燼。陽明十三年,陛下令人重修椒房殿,在原址之上重建亭台水榭,仿效舊製。新後方氏受封之後,便由昭明殿遷入椒房,殿內一應布局,悉如從前。
子歌站在椒房殿的正門前,明晃晃的日光打在臉上,讓她一時看不清那高聳的碧瓦朱楹、飛簷峭壁。陡峭的層層台階蜿蜒而上,她低下頭,慢騰騰地踩上階梯,心裏卻浮起一絲故地重遊的惆悵。
這偌大的皇宮中,便數椒房殿承載著子歌最多的兒時記憶。彼時父親尚是開國元勳,姑姑又是母儀天下的皇後,她曾無數次出入後宮,在殿中調皮搗蛋、打碎了數不勝數的瓷器,與高禎和宮女在庭院裏練劍、蹴秋千,不安分地坐在前殿席間聽人閑談家長裏短。
隻可惜,椒房殿能複原舊貌,但昔人卻是一去不返。
閣中佳人今何在,檻外琴川空自流。
“南詔郡主穆羽蓮到——”
門前宦者尖細的通報聲,將沉浸於舊憶中的子歌驚醒,綺南已先行入內請示,她便低頭隨著蓮兒踏入殿中。
依照高陽的要求,椒房殿內的裝潢與子歌印象中別無二致,隻是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花露熏香,而不是清新的花朵芬芳。殿閣正中的鳳榻之上,端坐著一個蠶眉鳳目的女子,她雖已過盛年,卻因保養得當,看起來依然頗具姿色,舉手投足間,無不散發著雍容華貴的氣質。子歌過去雖與其他後妃不太熟絡,但單看她的氣度也能想見,她便是當今皇後方桂芝。
“蓮兒見過方皇後。”蓮兒斂衣行禮,姿態柔順,方氏輕輕頷首,臉帶笑容地請蓮兒上座。
在方氏下首坐著一位麵容白淨、神態溫和可親的女子,她抬眼看了看蓮兒,笑道:“我時常從書中讀到,南詔國氣候溫潤,物華天寶,生得女子個個姿容俊俏。我過去還不太相信,今日見著郡主,方知道什麽叫做‘驚為天人’。”
蓮兒羞赧地笑了笑,該如何與後妃對答,卻是之前在瀟湘館練習得最多的,因而便不假思索地答道:“娘娘謬讚了,蓮兒也是見過兩位娘娘之後,方明白何謂‘國色天香’,娘娘的氣度舉止,卻是蓮兒學不來的。”
方氏與她相視一笑,婉聲說道:“舒妃腹有詩書氣自華,宮中一般的人都不如她這樣才德兼修,就連本宮也想效仿她,放了幾卷女史在枕畔,卻總是沒有心思細細品讀。”
舒妃眉眼含笑,語氣裏卻帶了點淡淡的自嘲:“姐姐有六宮事務壓身,自然不如我這個無牽無掛的人這般閑適。在宮裏閑來無事,除了為皇太後整理佛經之外,便隻有讀點雜書為樂了。”
舒妃……
子歌悄悄瞥了她一眼,見她恬靜地飲著茶水,頗為安然自得,心裏油然升起幾分敬佩。她在翻閱青鸞報時,曾讀到過關於她的隻言片語,隻覺她是一名奇女子,家世又頗為顯貴,便也處處留了心。
舒妃林雅舒,為七大功侯中安國侯林騫的堂妹。當年楊後首度開宮甄選秀女時,她便因家中書香門第、才氣過人,被舉薦入宮,伴於皇太後身側。本想侍茶禮佛,了此一生,但後來陛下有意籠絡幾名功侯,便將她從太後身邊討來。舒妃雖一直無所出,卻因安國侯在朝中穩固持重的地位、太後對她的關愛,及自己安閑處順的氣度,頗受高陽敬重,近年來先封嬪,再進妃位,如今已是唯一一位沒有子嗣卻居貴妃之位的人。
“湛兒方才還在本宮這裏請安,之前迎使團入京便是由他出麵打理的,不知這一路可是順利?”
方氏似是無意地問道,蓮兒放下手中的茶杯,答道:“甚是順利。方才我還在荷塘邊見到了澄江王,他對我們一向照顧周到。”
“荷塘?”方氏以手掩唇,卻是笑得頗為無奈,“那個荷塘一直是湛兒的心結……他小時候曾不慎失足落水,險些丟了性命,幸虧劉豫章劉將軍下水相救,他才逃過一劫。”
“劉將軍?他的水性可是很好?”蓮兒一隻手無意識地籠在袖中,似乎想拿出懷裏那張紙核對一下姓名。
“劉將軍曾掌帥水軍,在琴川上日日操練,水性豈能不好?”舒妃溫言解釋道,蓮兒聞言,臉上慢慢綻開一抹明媚笑容。
“蓮兒竟未看出劉豫……劉將軍是如此人物,實在是太過眼拙。”她低下頭,雙頰微紅。
子歌心中暗叫不好。自己一直未將猜想向蓮兒和盤托出,便是因為害怕誤入了高湛的套中,錯送了蓮兒的幸福。沒想到那一問一答間,高湛便看出了端倪,並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傳信讓皇後向蓮兒透露消息。
她正想著之後該如何補救,卻見方氏輕輕揮手,示意宮女為蓮兒端上點心。子歌掃了一眼,頓時蹙起了眉。盤中的胭脂糕與梅紅雙喜是平常之物,但那定勝糕,卻像是按著穆離軒的方子做的,隻是麵上並沒有鐫著‘迎人’二字。
“聽說郡主喜好甜食,本宮便遣後廚的人特意做了些糕點,還望郡主不嫌棄。”方氏笑吟吟地說道,對劉豫章之事隻是點到為止。
蓮兒抬手拈了一枚定勝糕,送入口中,卻是微露驚訝之色,輕聲說道:“這方子是以青梅煮酒後,融入豆沙作餡製成,梅香中蘊有酒香,而甜味依舊濃鬱……”
子歌聞言,心裏又是一驚。這句話是某日她與蓮兒閑談時無意說出的,評的便是自己與穆離軒一同修改的新方子。隻是穆離軒當時僅做了幾盤糕點作為小樣,並未寫下確鑿的方子,皇後又是從何處得來的配方?
換而言之,皇後若能輕易取得子歌與穆離軒在廚房中隨手更改的配方,便說明她一直暗中令人關注著瀟湘館內的一舉一動。這一盤香甜軟糯的糕點,並非皇後的心意,卻是來自她的一番警告。
子歌默默看著心無城府的蓮兒與皇後、舒妃笑談糕點與茶經,放於膝上的手指慢慢收攏,握緊了裙擺。
子歌站在椒房殿的正門前,明晃晃的日光打在臉上,讓她一時看不清那高聳的碧瓦朱楹、飛簷峭壁。陡峭的層層台階蜿蜒而上,她低下頭,慢騰騰地踩上階梯,心裏卻浮起一絲故地重遊的惆悵。
這偌大的皇宮中,便數椒房殿承載著子歌最多的兒時記憶。彼時父親尚是開國元勳,姑姑又是母儀天下的皇後,她曾無數次出入後宮,在殿中調皮搗蛋、打碎了數不勝數的瓷器,與高禎和宮女在庭院裏練劍、蹴秋千,不安分地坐在前殿席間聽人閑談家長裏短。
隻可惜,椒房殿能複原舊貌,但昔人卻是一去不返。
閣中佳人今何在,檻外琴川空自流。
“南詔郡主穆羽蓮到——”
門前宦者尖細的通報聲,將沉浸於舊憶中的子歌驚醒,綺南已先行入內請示,她便低頭隨著蓮兒踏入殿中。
依照高陽的要求,椒房殿內的裝潢與子歌印象中別無二致,隻是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花露熏香,而不是清新的花朵芬芳。殿閣正中的鳳榻之上,端坐著一個蠶眉鳳目的女子,她雖已過盛年,卻因保養得當,看起來依然頗具姿色,舉手投足間,無不散發著雍容華貴的氣質。子歌過去雖與其他後妃不太熟絡,但單看她的氣度也能想見,她便是當今皇後方桂芝。
“蓮兒見過方皇後。”蓮兒斂衣行禮,姿態柔順,方氏輕輕頷首,臉帶笑容地請蓮兒上座。
在方氏下首坐著一位麵容白淨、神態溫和可親的女子,她抬眼看了看蓮兒,笑道:“我時常從書中讀到,南詔國氣候溫潤,物華天寶,生得女子個個姿容俊俏。我過去還不太相信,今日見著郡主,方知道什麽叫做‘驚為天人’。”
蓮兒羞赧地笑了笑,該如何與後妃對答,卻是之前在瀟湘館練習得最多的,因而便不假思索地答道:“娘娘謬讚了,蓮兒也是見過兩位娘娘之後,方明白何謂‘國色天香’,娘娘的氣度舉止,卻是蓮兒學不來的。”
方氏與她相視一笑,婉聲說道:“舒妃腹有詩書氣自華,宮中一般的人都不如她這樣才德兼修,就連本宮也想效仿她,放了幾卷女史在枕畔,卻總是沒有心思細細品讀。”
舒妃眉眼含笑,語氣裏卻帶了點淡淡的自嘲:“姐姐有六宮事務壓身,自然不如我這個無牽無掛的人這般閑適。在宮裏閑來無事,除了為皇太後整理佛經之外,便隻有讀點雜書為樂了。”
舒妃……
子歌悄悄瞥了她一眼,見她恬靜地飲著茶水,頗為安然自得,心裏油然升起幾分敬佩。她在翻閱青鸞報時,曾讀到過關於她的隻言片語,隻覺她是一名奇女子,家世又頗為顯貴,便也處處留了心。
舒妃林雅舒,為七大功侯中安國侯林騫的堂妹。當年楊後首度開宮甄選秀女時,她便因家中書香門第、才氣過人,被舉薦入宮,伴於皇太後身側。本想侍茶禮佛,了此一生,但後來陛下有意籠絡幾名功侯,便將她從太後身邊討來。舒妃雖一直無所出,卻因安國侯在朝中穩固持重的地位、太後對她的關愛,及自己安閑處順的氣度,頗受高陽敬重,近年來先封嬪,再進妃位,如今已是唯一一位沒有子嗣卻居貴妃之位的人。
“湛兒方才還在本宮這裏請安,之前迎使團入京便是由他出麵打理的,不知這一路可是順利?”
方氏似是無意地問道,蓮兒放下手中的茶杯,答道:“甚是順利。方才我還在荷塘邊見到了澄江王,他對我們一向照顧周到。”
“荷塘?”方氏以手掩唇,卻是笑得頗為無奈,“那個荷塘一直是湛兒的心結……他小時候曾不慎失足落水,險些丟了性命,幸虧劉豫章劉將軍下水相救,他才逃過一劫。”
“劉將軍?他的水性可是很好?”蓮兒一隻手無意識地籠在袖中,似乎想拿出懷裏那張紙核對一下姓名。
“劉將軍曾掌帥水軍,在琴川上日日操練,水性豈能不好?”舒妃溫言解釋道,蓮兒聞言,臉上慢慢綻開一抹明媚笑容。
“蓮兒竟未看出劉豫……劉將軍是如此人物,實在是太過眼拙。”她低下頭,雙頰微紅。
子歌心中暗叫不好。自己一直未將猜想向蓮兒和盤托出,便是因為害怕誤入了高湛的套中,錯送了蓮兒的幸福。沒想到那一問一答間,高湛便看出了端倪,並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傳信讓皇後向蓮兒透露消息。
她正想著之後該如何補救,卻見方氏輕輕揮手,示意宮女為蓮兒端上點心。子歌掃了一眼,頓時蹙起了眉。盤中的胭脂糕與梅紅雙喜是平常之物,但那定勝糕,卻像是按著穆離軒的方子做的,隻是麵上並沒有鐫著‘迎人’二字。
“聽說郡主喜好甜食,本宮便遣後廚的人特意做了些糕點,還望郡主不嫌棄。”方氏笑吟吟地說道,對劉豫章之事隻是點到為止。
蓮兒抬手拈了一枚定勝糕,送入口中,卻是微露驚訝之色,輕聲說道:“這方子是以青梅煮酒後,融入豆沙作餡製成,梅香中蘊有酒香,而甜味依舊濃鬱……”
子歌聞言,心裏又是一驚。這句話是某日她與蓮兒閑談時無意說出的,評的便是自己與穆離軒一同修改的新方子。隻是穆離軒當時僅做了幾盤糕點作為小樣,並未寫下確鑿的方子,皇後又是從何處得來的配方?
換而言之,皇後若能輕易取得子歌與穆離軒在廚房中隨手更改的配方,便說明她一直暗中令人關注著瀟湘館內的一舉一動。這一盤香甜軟糯的糕點,並非皇後的心意,卻是來自她的一番警告。
子歌默默看著心無城府的蓮兒與皇後、舒妃笑談糕點與茶經,放於膝上的手指慢慢收攏,握緊了裙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