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十五章恐慌!前所未有的恐慌!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對袁崇煥的風評開始生根本性的轉變。即使是那些想要保袁崇煥的人也開始閉上嘴巴,甚至有些調轉槍頭,開始罵起袁崇煥了。
但這都不是為重要的事情,正當皇太極想要調兵遣將,北京附近大肆劫掠一番的時候,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傳到了皇太極那裏。
台灣出兵遼東,十數萬大軍進逼遼陽。為了抵禦台灣的大軍,代善從遼東各地好不容易收羅七萬大軍遼陽同台灣大軍對峙。
聽到這個消息,皇太極險些暈倒,然後第一個反應就是不信,抓著拿個已經疲憊的快死的報信的小兵的脖子,歇斯底裏的大吼著。
那些聞訊趕來的後金高層都對此表示不信,都認為這是大明逼迫他們撤軍的詭計。
不過一天半之後,第二波多達十五個後金騎兵從遼東千裏迢迢的到達了皇太極這裏,給皇太極帶來了一個加讓皇太極難以接受的噩耗,代善七萬大軍遼陽全軍覆沒,而且沈陽城也一夜之間被台灣四萬大軍攻占,後金留遼東兵力被一掃而空。
這次皇太極不得不信了,而且正因為相信了,所以直接吐血昏迷。整個後金大軍高層被這個消息給打擊的是再也興不起繼續留關內的興趣了。
沒有了遼東,他們這支大軍隻是無根之萍,猶如一沒有了燈油的火苗,一陣大風就會將其吹滅。
皇太極醒來之後的第一個命令就是保密,對整個後金大軍保密。不然,不要說那些蒙古人會反,就是女真人的軍心也會因此而徹底的渙散。
隨後便是命令將大軍召集起來,帶上所抓獲的漢人俘虜和各種財物緊急離開北京,從喜峰口返回。不過這次皇太極再也不敢去攻擊任何一個城池了,連一路上的那些村鎮,他都不再感興趣,命令大軍不管不顧的急行軍,他要短的時間內趕回遼東,重奪下遼東。
後金大軍當的其他後金高層,如阿敏,莽古爾泰這些人,這個時候也是歸心似箭,催促著大軍瘋狂的趕路,所有會影響趕路速,又不是很重要的東西全部丟棄。
大明上下被後金大軍的舉動給徹底的弄糊塗了,他們不明白後金這個舉動是什麽意思。
雖然孫承宗已經調集大軍,準備對後金動局部的反擊了。楊過是孫承宗掌權之後,便開始積極的四處伏擊那些後金小部隊。但是這一切都還沒有產生什麽顯著的作用啊!
後金大軍北撤的第二天,一份來自祖大壽的急報,解開了所有人的疑惑,台灣大軍進駐遼東,已經將遼東的後金大軍一掃而空,並占據了遼東的所有城市,而且根據從東江鎮逃到寧錦的士兵所說,東江鎮也以被台灣全部占領,東江鎮不複存。
接到這個情報,整個大明朝堂之上是一片嘩然。
台灣竟然出兵遼東,竟然隔著數千裏的海路,將數十萬大軍運送到遼東。這個消息真是駭人聽聞。
如此說來,豈不是台灣也可以將數十萬大軍投放到大明的任何一個沿海地區。這種推測,讓崇禎和所有的大明官員是冷汗淋漓,坐立不安。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感受到台灣對大明的巨大的威脅了,其程將徹底的超過後金和蒙古。也就是說,從現開始台灣成為了大明大的敵人。
雖然台灣對大明用兵還隻限於瓊州和東江鎮,但是誰知道其後會怎樣,他們會不會對大明的其他地方用兵。
恐慌,前所未有的恐慌。即使是後金大軍抵達北京城外,崇禎都沒有這麽恐慌過。而他的這種恐慌,也蔓延到了眾多大臣的身上。
“皇上,台灣的實力再強,也不可能遼東用兵數十萬的情況之下,同時對其他地方用兵!而且,這個時候大明應該冷靜下來,想出應對之策來。重要的是我們對台灣幾乎是一無所知,應該派遣密探廣泛的收集所有有關台灣的情報。”
這個時候,孫承宗站了出來,出言穩定了朝堂的局勢。
不過,他的這番話,隻起到了讓眾大臣從恐慌和不知所措的狀態驚醒過來的作用,另外一個副作用則是,這些大臣醒悟過來之後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孫承宗所說的想出應對之策,而是開始拚命的找背黑鍋的人。
從沿海各省的官員到樞的內閣大佬,甚至是已經死了的葉向高,魏忠賢等人都被提出來再次批判了一頓。
這種亂糟糟的現象不僅使得孫承宗的臉色不好看,崇禎也到了爆的邊緣了。
大明朝養的都是些什麽官員啊!整天隻知道謾罵彈劾,正事從來都沒見他們做過多少。
“夠了!都給我閉嘴!孫師傅,你說說,大明具體該如何應對台灣的狼子野心?”
崇禎怒衝冠的喝止了朝堂上的那些官員的吵鬧,然後轉頭向孫承宗問計。
“皇上,此之前,我們都以為台灣是個蠻夷小國,所以一直沒有重視。即使他們占了瓊州,滅了安南,我們也因為建奴而對其聽之任之。
這十幾年裏,自問,我也沒有將台灣太過放心上。不過現從台灣出兵遼東這件事情看來,台灣的實力絕不下於我大明。所以老臣提議立即派遣密探前往台灣,詳細偵查台灣的虛實,做到知己知彼。
另外立即重製定遼東的攻防之策,大明不能再對建奴的這支大軍進行追擊了,讓他們出關去同台灣人作戰,消耗台灣遼東的兵力。同時派出使者,前往蒙古和朝鮮,聯合他們一起將遼東的台灣大軍剿殺。
或許這樣,大明依然無法恢複遼東土地,但至少能夠消除台灣對大明南方的威脅。
另外老臣建議,撥付款項,建立一支能夠同台灣海上爭雄的水師,不然大明將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
孫承宗一連說了三點,但是這三點其實早就已經遲了。
台灣自從天啟五年開始,便沒有阻止外界對自己的了解,但是固有的思維使得大明對台灣的了解始終進展緩慢而且流於表麵。
即使有人告訴他們,台灣的富庶無比且火器強悍。但是很多大明的官員固執的認為,台灣所占之地均為蠻荒之地。且有大海相隔,再富庶也趕不上大明的地大物博。
至於火器,大明又不是沒有。用起來還不如刀箭好用,威力巨大定為浮誇妄語。
這個時代還沒有“沒有調查就沒有言權”這句話,儒家所信奉的是:書生於方寸鬥室便能知天下之事。
所以所有關於台灣的傳言,都被蓋以妄語甚至是蠱惑人心之言而被批判。久而久之,那些了解台灣到底富庶強大到了什麽地步的商人們就再也沒興趣宣揚台灣的強盛了,免得被人罵做是妖言惑眾。
現才想到要了解台灣,有些太晚了。
至於第二點,聯合遼東勢力共同絞殺台灣遼東的大軍這一點,雖然是必行之策,但正如孫承宗所言,他對台灣是一點都不了解,所以他不可能想到台灣已經對此做好了十全的準備。
二十多萬補給充足的大軍,而且還有四十多萬庫頁島上的被武裝起來的移民進入遼東之後,即使麵對多方的聯合絞殺也可以頂得住,而且還能以此為借口出兵朝鮮。
重要的是,台灣並不像孫承宗所估計的那樣,已經沒有餘力對大明用兵了。事實上,蕭明乾正等著大明遼東對台灣進攻的機會,出兵福建,廣東,廣西三省呢。
這就是蕭明乾借助各勢力對台灣的不了解所布的局,一個將所有能夠插足遼東的勢力都給算計進去的局。
第三點對大明來說,如果有足夠的財力,並下定決心的話,或許是個不錯的建議。
但是台灣海軍是十幾年的時間裏,毫無阻礙的狀態下才建立起來的。這其有蕭明乾的部分金手指其起著引導的作用。這樣的一支海軍是說超過就能超過的嗎?
不說大明那糟糕透頂的財政,就是那些貪官汙吏就能讓這個建的水師成為一個笑話。
別不信,東江鎮的糧餉,這些官員都敢漂沒一半以上,他們還有什麽事情是不敢幹的。
很多大明官員的心,漂沒已經成為了常態,如果不從大明所撥付的這些錢糧當上下其手,自己怎麽養活一家老小,拿什麽去上下打點。
所以,如果大明真的想要建立一支可以同台灣抗衡的海軍的話,就算是撥付十億兩白銀,可能都有些少。
這還隻是從財政上進行考慮的,其他的如技術,如材料等等,這些都不是想克服就可以克服的。
而且以大明樞官員的那種尿性,一旦花的錢多了點,他們就會以勞民傷財為由,極力的抵製建立這麽龐大的海軍。到時候一切又會回到。期間所起到的作用,僅僅是添幾條小漁船和養活一堆貪官汙吏而已。
……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對袁崇煥的風評開始生根本性的轉變。即使是那些想要保袁崇煥的人也開始閉上嘴巴,甚至有些調轉槍頭,開始罵起袁崇煥了。
但這都不是為重要的事情,正當皇太極想要調兵遣將,北京附近大肆劫掠一番的時候,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傳到了皇太極那裏。
台灣出兵遼東,十數萬大軍進逼遼陽。為了抵禦台灣的大軍,代善從遼東各地好不容易收羅七萬大軍遼陽同台灣大軍對峙。
聽到這個消息,皇太極險些暈倒,然後第一個反應就是不信,抓著拿個已經疲憊的快死的報信的小兵的脖子,歇斯底裏的大吼著。
那些聞訊趕來的後金高層都對此表示不信,都認為這是大明逼迫他們撤軍的詭計。
不過一天半之後,第二波多達十五個後金騎兵從遼東千裏迢迢的到達了皇太極這裏,給皇太極帶來了一個加讓皇太極難以接受的噩耗,代善七萬大軍遼陽全軍覆沒,而且沈陽城也一夜之間被台灣四萬大軍攻占,後金留遼東兵力被一掃而空。
這次皇太極不得不信了,而且正因為相信了,所以直接吐血昏迷。整個後金大軍高層被這個消息給打擊的是再也興不起繼續留關內的興趣了。
沒有了遼東,他們這支大軍隻是無根之萍,猶如一沒有了燈油的火苗,一陣大風就會將其吹滅。
皇太極醒來之後的第一個命令就是保密,對整個後金大軍保密。不然,不要說那些蒙古人會反,就是女真人的軍心也會因此而徹底的渙散。
隨後便是命令將大軍召集起來,帶上所抓獲的漢人俘虜和各種財物緊急離開北京,從喜峰口返回。不過這次皇太極再也不敢去攻擊任何一個城池了,連一路上的那些村鎮,他都不再感興趣,命令大軍不管不顧的急行軍,他要短的時間內趕回遼東,重奪下遼東。
後金大軍當的其他後金高層,如阿敏,莽古爾泰這些人,這個時候也是歸心似箭,催促著大軍瘋狂的趕路,所有會影響趕路速,又不是很重要的東西全部丟棄。
大明上下被後金大軍的舉動給徹底的弄糊塗了,他們不明白後金這個舉動是什麽意思。
雖然孫承宗已經調集大軍,準備對後金動局部的反擊了。楊過是孫承宗掌權之後,便開始積極的四處伏擊那些後金小部隊。但是這一切都還沒有產生什麽顯著的作用啊!
後金大軍北撤的第二天,一份來自祖大壽的急報,解開了所有人的疑惑,台灣大軍進駐遼東,已經將遼東的後金大軍一掃而空,並占據了遼東的所有城市,而且根據從東江鎮逃到寧錦的士兵所說,東江鎮也以被台灣全部占領,東江鎮不複存。
接到這個情報,整個大明朝堂之上是一片嘩然。
台灣竟然出兵遼東,竟然隔著數千裏的海路,將數十萬大軍運送到遼東。這個消息真是駭人聽聞。
如此說來,豈不是台灣也可以將數十萬大軍投放到大明的任何一個沿海地區。這種推測,讓崇禎和所有的大明官員是冷汗淋漓,坐立不安。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感受到台灣對大明的巨大的威脅了,其程將徹底的超過後金和蒙古。也就是說,從現開始台灣成為了大明大的敵人。
雖然台灣對大明用兵還隻限於瓊州和東江鎮,但是誰知道其後會怎樣,他們會不會對大明的其他地方用兵。
恐慌,前所未有的恐慌。即使是後金大軍抵達北京城外,崇禎都沒有這麽恐慌過。而他的這種恐慌,也蔓延到了眾多大臣的身上。
“皇上,台灣的實力再強,也不可能遼東用兵數十萬的情況之下,同時對其他地方用兵!而且,這個時候大明應該冷靜下來,想出應對之策來。重要的是我們對台灣幾乎是一無所知,應該派遣密探廣泛的收集所有有關台灣的情報。”
這個時候,孫承宗站了出來,出言穩定了朝堂的局勢。
不過,他的這番話,隻起到了讓眾大臣從恐慌和不知所措的狀態驚醒過來的作用,另外一個副作用則是,這些大臣醒悟過來之後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孫承宗所說的想出應對之策,而是開始拚命的找背黑鍋的人。
從沿海各省的官員到樞的內閣大佬,甚至是已經死了的葉向高,魏忠賢等人都被提出來再次批判了一頓。
這種亂糟糟的現象不僅使得孫承宗的臉色不好看,崇禎也到了爆的邊緣了。
大明朝養的都是些什麽官員啊!整天隻知道謾罵彈劾,正事從來都沒見他們做過多少。
“夠了!都給我閉嘴!孫師傅,你說說,大明具體該如何應對台灣的狼子野心?”
崇禎怒衝冠的喝止了朝堂上的那些官員的吵鬧,然後轉頭向孫承宗問計。
“皇上,此之前,我們都以為台灣是個蠻夷小國,所以一直沒有重視。即使他們占了瓊州,滅了安南,我們也因為建奴而對其聽之任之。
這十幾年裏,自問,我也沒有將台灣太過放心上。不過現從台灣出兵遼東這件事情看來,台灣的實力絕不下於我大明。所以老臣提議立即派遣密探前往台灣,詳細偵查台灣的虛實,做到知己知彼。
另外立即重製定遼東的攻防之策,大明不能再對建奴的這支大軍進行追擊了,讓他們出關去同台灣人作戰,消耗台灣遼東的兵力。同時派出使者,前往蒙古和朝鮮,聯合他們一起將遼東的台灣大軍剿殺。
或許這樣,大明依然無法恢複遼東土地,但至少能夠消除台灣對大明南方的威脅。
另外老臣建議,撥付款項,建立一支能夠同台灣海上爭雄的水師,不然大明將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
孫承宗一連說了三點,但是這三點其實早就已經遲了。
台灣自從天啟五年開始,便沒有阻止外界對自己的了解,但是固有的思維使得大明對台灣的了解始終進展緩慢而且流於表麵。
即使有人告訴他們,台灣的富庶無比且火器強悍。但是很多大明的官員固執的認為,台灣所占之地均為蠻荒之地。且有大海相隔,再富庶也趕不上大明的地大物博。
至於火器,大明又不是沒有。用起來還不如刀箭好用,威力巨大定為浮誇妄語。
這個時代還沒有“沒有調查就沒有言權”這句話,儒家所信奉的是:書生於方寸鬥室便能知天下之事。
所以所有關於台灣的傳言,都被蓋以妄語甚至是蠱惑人心之言而被批判。久而久之,那些了解台灣到底富庶強大到了什麽地步的商人們就再也沒興趣宣揚台灣的強盛了,免得被人罵做是妖言惑眾。
現才想到要了解台灣,有些太晚了。
至於第二點,聯合遼東勢力共同絞殺台灣遼東的大軍這一點,雖然是必行之策,但正如孫承宗所言,他對台灣是一點都不了解,所以他不可能想到台灣已經對此做好了十全的準備。
二十多萬補給充足的大軍,而且還有四十多萬庫頁島上的被武裝起來的移民進入遼東之後,即使麵對多方的聯合絞殺也可以頂得住,而且還能以此為借口出兵朝鮮。
重要的是,台灣並不像孫承宗所估計的那樣,已經沒有餘力對大明用兵了。事實上,蕭明乾正等著大明遼東對台灣進攻的機會,出兵福建,廣東,廣西三省呢。
這就是蕭明乾借助各勢力對台灣的不了解所布的局,一個將所有能夠插足遼東的勢力都給算計進去的局。
第三點對大明來說,如果有足夠的財力,並下定決心的話,或許是個不錯的建議。
但是台灣海軍是十幾年的時間裏,毫無阻礙的狀態下才建立起來的。這其有蕭明乾的部分金手指其起著引導的作用。這樣的一支海軍是說超過就能超過的嗎?
不說大明那糟糕透頂的財政,就是那些貪官汙吏就能讓這個建的水師成為一個笑話。
別不信,東江鎮的糧餉,這些官員都敢漂沒一半以上,他們還有什麽事情是不敢幹的。
很多大明官員的心,漂沒已經成為了常態,如果不從大明所撥付的這些錢糧當上下其手,自己怎麽養活一家老小,拿什麽去上下打點。
所以,如果大明真的想要建立一支可以同台灣抗衡的海軍的話,就算是撥付十億兩白銀,可能都有些少。
這還隻是從財政上進行考慮的,其他的如技術,如材料等等,這些都不是想克服就可以克服的。
而且以大明樞官員的那種尿性,一旦花的錢多了點,他們就會以勞民傷財為由,極力的抵製建立這麽龐大的海軍。到時候一切又會回到。期間所起到的作用,僅僅是添幾條小漁船和養活一堆貪官汙吏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