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博聞強記,涉獵之廣泛,掌握之純熟,常人難望項背。可是僅以讀書為樂事?此謂活得純粹。”
於艮笑嗬嗬地給李文士解圍。
“上師謬讚!學生確是好書成癡。凡一過目,輒數年不忘,是以肚子裏有些存貨。學生向來以此自矜,恃才放曠,小看了天下學問,也為世人所不喜也。”李文士下意識地晃了晃肚子,果然是存貨頗多。
自言為世人所不喜,卻未見李文士慚愧,反倒是有些得意存焉。凡夫俗子,豈明了學生胸中之丘壑?
不過,今天居然見到了不認得的書,李文士見獵心喜的同時,未免也有些赧顏。
掌中所捧的寶書,且不說內容如何,單看印製之精美,紙張之華麗,字形之娟秀……李文士遍翻存貨,竟無語以評價之。回頭再看慣常所看,就有了一個字——村!
隻能說,此書隻應天上有,人間隻示有緣人。
絕非凡品的證據很多,此書乃橫版,由左向右書寫,且帶了花式句讀,想來自有天機存焉。
觀其字體甚小,此一頁書之容量,怕是尋常書籍的十幾頁。此一卷書之容量,怕是頂了尋常書的數十卷。區區一捧,可謂恢弘巨製。
同一本書,卻有兩種文字,隱然一一對應。下方一行自是漢字,好歹認識不少。上方一行,聽沃淩說此乃拚音是也。音者,讀音發聲。拚者,莫非是切?
“先生可記得《道德經》?”於艮且不忙解釋簡體字與拚音,挖坑先。
“《道德經》字字珠璣,學生倒背如流。”提起專業,李文士就下意識地挺胸昂頭,自有一份驕傲流露。肚皮晃晃蕩蕩的,儼然書海揚波,有學問溢出。
“先生能否誦讀一番?正背即可,不要倒的。”於艮笑嗬嗬地請求。
李文士不明所以,當然也不以為忤,當即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講解起來,“《道德經》凡四千九百九十九言,五千闕一;凡八十一章,九九歸真。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山陽王弼之注,小蘇學士之解,均是精彩絕倫。”
“昔日小蘇學士使遼,學生有幸拜見,得小蘇學士親贈《老子解》,珍而藏之。惜乎小蘇學士去歲殯天,竟是永別……”李文士進入狀態之後,還真是另有一番神采,讓人忘卻了他的偌大肚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五千言誦讀完畢,李文士居然入神,一時間還脫不了文青。
於艮問沃淩,“可聽懂了?”
“沒聽懂。”沃淩老老實實地回答。
“世上學問甚多,窮一生所學,亦不過九牛一毛。你可明白?”於艮輕巧地點撥沃淩。
不過呢,李文士也有點拿不準,上師這是點撥誰呢?好在上師的下一句話,就讓李文士的一點浮躁歸了學海,上師可謂知人也!
“李先生渾身書香,儼然一幢移動圖書館,你須潛心向學,切不可臨寶山而空手歸!”
這番話就說到李文士心裏去了,移動圖書館嗎?嗬嗬,新穎,略貼切!沃淩這孩子,有點浮皮潦草,不懂得尊重學問和學問之人啊!當然,小孩子嘛,才多大點,學生豈能與她計較?上師不可責之過甚。
沃淩的下一句話,卻讓李文士大吃一驚,“明白,師父。可是,我也能講《道德經》了。”
“且講來!”於艮也是無奈。
沃淩說話時的那一記白眼,於艮知之甚詳——書香是沒聞到,汗臭就有一些……
“《道德經》凡四千九百九十九言,五千闕一;八十一章,九九歸一……”沃淩也不拿捏,當即站起身來,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開講。雖然肚子不太給力,神態卻學了七八分。
李文士愣在當場——貌似剛才我所講的內容,沃淩一字不差地複述了出來?連同我對小蘇學士的追憶,也學得惟妙惟肖!
複述完畢後,沃淩又翻了一記精致的白眼,這回是正中李文士,不存在誤炸——這,這,這也太頑皮了點……
“李先生,我未曾給沃淩講過《道德經》。不如先生另擇一生僻者,傳授沃淩可好?”
於艮這句話,又說到李文士心坎裏去了。你說沒講過,那就是沒講過嘍!另擇一生僻者授之?也好,恭敬不如從命。
捫肚皮就是翻書。李文士酌量了一番,也不能太欺負小孩子,就講一講《離騷》吧,並不算太過偏門。當然,開篇的引言不能忽略,不同人講相同文,引言自然不同。
“《漢書·地理誌》載,‘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後有宋玉、唐勒之屬,慕而述之,皆顯名。’《文心雕龍·辨騷》雲,‘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誌煙高。’……”
接下來,李文士就有了屈原的幽怨,“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然後,就是沃淩的表演時間了。李文士的嘴巴張開來,忘了合上。
“此為拚音,是我所創,本為漢字注音之用。另辟蹊徑,不甚工,卻是方便小娃娃啟蒙。不想沃淩學會之後,居然依此創造了胡裏改語的拚寫。其實這也是創造了一種文字,雖然粗劣,還算實用。”於艮的表情很誠懇,甚至輕描淡寫的,似乎不值一提。
李文士卻是如聞驚雷。漢字傳為倉頡所創,曆經數千年流傳至今,曆代先賢不斷予以完善。而今亦有契丹文、西夏文之創造,卻是因了漢字,依樣畫葫蘆而已。李文士雖然對後二者所謂文字,皆是純熟,內心實鄙視之。
這也算是遼地漢兒深層次的自豪感吧,雖然受契丹人統治已經兩百餘年。漢文明之博大精深,豈是胡兒所能理會得?畫虎類犬,徒惹人笑爾。
拚音卻是不同。從音而製,類似反切卻另有成套符號。單表音,不表意,完全是另起爐灶,這是真正的創造,繼倉頡之後!
上師之大賢,受得學生一拜!
胡裏改人本無文字,沃淩首創以音拚之,族人習而知其意。雖然遠不及漢字之精深,亦是善莫大焉,功莫大焉。沃淩之大能,亦受得學生一拜!
“至於過目不忘,過耳成誦,小技爾。”於艮輕輕地搖了搖頭。雖然內心裏對此等學霸實在是佩服得緊了。想當年考研時,若有一二成這樁小技,還用得著累成狗嗎?
沃淩過耳成誦的天賦異稟,是於艮在教授漢字及拚音中逐漸發現的。任何東西,沃淩都隻需學一遍,然後就可以大差不差地講給兀術及其他弟子聽!
可是撿著寶了,所以於艮整天把沃淩抱在懷裏寵著,壓麻了腿也在所不惜,沒承想,今天此技能還有別的用場……
兩拜之後,李文士居然萎頓了下去。
相形之下,過目不忘果然是末技不值一提。一壁廂是瑩瑩之火,一壁廂是日月之輝,尋常刻書匠居然膽敢叫板蘇黃米蔡?
李文士化萬卷書於腹內,“曬書”雖為笑談,卻並非吹牛。別人稱其吹牛,李文士但笑而已。成年之後,李文士即脫離了俗務,不科考,不出仕,不婚配,不授徒。閱盡天下書,遊遍天下景,放浪形骸,東走西逛……
人生最大的打擊就是,自家生平引以為傲的超卓能力,與人相較,居然一錢不值!
上師阿布卡赫赫也就罷了,人不與神爭。而沃淩,不過一介十齡女童,出自邊鄙野人!
“李先生不必妄自菲薄。我有離奇經曆,沃淩是天賦異稟,均不可以常人視之。李先生讀了一肚子書,難道就沒用了嗎?”於艮笑了笑,半是開導,半是斥責。
難道,還有用嗎?李文士兩眼發直不聚焦。
“沃淩雖可成誦,卻不解其意。不如先生教沃淩讀書,沃淩教先生拚音如何?”於艮打擊了人家半天,還得伸手撈出來,把人整傻了太不劃算。
於艮倒是想自己教呢,恐怕還得沃淩自己背出來《道德經》,於艮瞎估摸著給解釋下,怕也難免胡謅八扯。《離騷》呢,連胡謅八扯都夠嗆……傻子才能背誦這麽多東西呢!
學生越來越多,傳統文化需要教授。於艮知道自己的斤兩,還是不要誤人子弟了。不過呢,領導幹部隻須知人善任,何必事必躬親——諸葛亮不是累死了嗎?複興漢室的大業也沒咋的。
這回,天上掉下來個胖老師,可得留住了,這窮鄉僻壤的——老少邊窮之教育事業,難啊!
“當不得上師以‘先生’相稱。學生乃遼東人士,姓李名處能,表字任之。上師可直呼學生的名字。”李文士深深一揖,自報家門。
“任之,過謙了!”於艮扶起了李處能老師。
“上師,其實我剛才吹牛了,記憶力比常人略強一些罷了。讀書多了,融會貫通,自然記得。遠非沃淩可比。”李處厚貌似卸下了包袱,恂恂然如似不能言語者。
“任之可知道,‘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於艮讓李處能坐下敘話,開始布置工作。
李處能作揖道,“此昌黎先生之《原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意即《春秋》以‘禮’來判別夷狄與華夏,凡合‘禮’,則夷狄亦可視為中國。反之,則華夏亦可視為夷狄。”
“夫子之謂‘禮’,意即‘周禮’。周亡,禮歸於魯。魯亡,禮歸於夫餘?”李處能老師還真是舉一反三,腦洞比較大。
於艮坦然而笑,哥這夫餘貴裔,還真是跑不了了!
不過,這夫餘貴裔,可以解釋很多事情啊!哥為什麽要跑?
“我有三百弟子,皆出身於夷狄。今付與任之,任之可為我華夏之?”於艮目光灼灼,將大任委了李處能老師。
“敢不承命!”李處能起身而揖。
於艮笑嗬嗬地給李文士解圍。
“上師謬讚!學生確是好書成癡。凡一過目,輒數年不忘,是以肚子裏有些存貨。學生向來以此自矜,恃才放曠,小看了天下學問,也為世人所不喜也。”李文士下意識地晃了晃肚子,果然是存貨頗多。
自言為世人所不喜,卻未見李文士慚愧,反倒是有些得意存焉。凡夫俗子,豈明了學生胸中之丘壑?
不過,今天居然見到了不認得的書,李文士見獵心喜的同時,未免也有些赧顏。
掌中所捧的寶書,且不說內容如何,單看印製之精美,紙張之華麗,字形之娟秀……李文士遍翻存貨,竟無語以評價之。回頭再看慣常所看,就有了一個字——村!
隻能說,此書隻應天上有,人間隻示有緣人。
絕非凡品的證據很多,此書乃橫版,由左向右書寫,且帶了花式句讀,想來自有天機存焉。
觀其字體甚小,此一頁書之容量,怕是尋常書籍的十幾頁。此一卷書之容量,怕是頂了尋常書的數十卷。區區一捧,可謂恢弘巨製。
同一本書,卻有兩種文字,隱然一一對應。下方一行自是漢字,好歹認識不少。上方一行,聽沃淩說此乃拚音是也。音者,讀音發聲。拚者,莫非是切?
“先生可記得《道德經》?”於艮且不忙解釋簡體字與拚音,挖坑先。
“《道德經》字字珠璣,學生倒背如流。”提起專業,李文士就下意識地挺胸昂頭,自有一份驕傲流露。肚皮晃晃蕩蕩的,儼然書海揚波,有學問溢出。
“先生能否誦讀一番?正背即可,不要倒的。”於艮笑嗬嗬地請求。
李文士不明所以,當然也不以為忤,當即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講解起來,“《道德經》凡四千九百九十九言,五千闕一;凡八十一章,九九歸真。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山陽王弼之注,小蘇學士之解,均是精彩絕倫。”
“昔日小蘇學士使遼,學生有幸拜見,得小蘇學士親贈《老子解》,珍而藏之。惜乎小蘇學士去歲殯天,竟是永別……”李文士進入狀態之後,還真是另有一番神采,讓人忘卻了他的偌大肚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五千言誦讀完畢,李文士居然入神,一時間還脫不了文青。
於艮問沃淩,“可聽懂了?”
“沒聽懂。”沃淩老老實實地回答。
“世上學問甚多,窮一生所學,亦不過九牛一毛。你可明白?”於艮輕巧地點撥沃淩。
不過呢,李文士也有點拿不準,上師這是點撥誰呢?好在上師的下一句話,就讓李文士的一點浮躁歸了學海,上師可謂知人也!
“李先生渾身書香,儼然一幢移動圖書館,你須潛心向學,切不可臨寶山而空手歸!”
這番話就說到李文士心裏去了,移動圖書館嗎?嗬嗬,新穎,略貼切!沃淩這孩子,有點浮皮潦草,不懂得尊重學問和學問之人啊!當然,小孩子嘛,才多大點,學生豈能與她計較?上師不可責之過甚。
沃淩的下一句話,卻讓李文士大吃一驚,“明白,師父。可是,我也能講《道德經》了。”
“且講來!”於艮也是無奈。
沃淩說話時的那一記白眼,於艮知之甚詳——書香是沒聞到,汗臭就有一些……
“《道德經》凡四千九百九十九言,五千闕一;八十一章,九九歸一……”沃淩也不拿捏,當即站起身來,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開講。雖然肚子不太給力,神態卻學了七八分。
李文士愣在當場——貌似剛才我所講的內容,沃淩一字不差地複述了出來?連同我對小蘇學士的追憶,也學得惟妙惟肖!
複述完畢後,沃淩又翻了一記精致的白眼,這回是正中李文士,不存在誤炸——這,這,這也太頑皮了點……
“李先生,我未曾給沃淩講過《道德經》。不如先生另擇一生僻者,傳授沃淩可好?”
於艮這句話,又說到李文士心坎裏去了。你說沒講過,那就是沒講過嘍!另擇一生僻者授之?也好,恭敬不如從命。
捫肚皮就是翻書。李文士酌量了一番,也不能太欺負小孩子,就講一講《離騷》吧,並不算太過偏門。當然,開篇的引言不能忽略,不同人講相同文,引言自然不同。
“《漢書·地理誌》載,‘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後有宋玉、唐勒之屬,慕而述之,皆顯名。’《文心雕龍·辨騷》雲,‘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誌煙高。’……”
接下來,李文士就有了屈原的幽怨,“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然後,就是沃淩的表演時間了。李文士的嘴巴張開來,忘了合上。
“此為拚音,是我所創,本為漢字注音之用。另辟蹊徑,不甚工,卻是方便小娃娃啟蒙。不想沃淩學會之後,居然依此創造了胡裏改語的拚寫。其實這也是創造了一種文字,雖然粗劣,還算實用。”於艮的表情很誠懇,甚至輕描淡寫的,似乎不值一提。
李文士卻是如聞驚雷。漢字傳為倉頡所創,曆經數千年流傳至今,曆代先賢不斷予以完善。而今亦有契丹文、西夏文之創造,卻是因了漢字,依樣畫葫蘆而已。李文士雖然對後二者所謂文字,皆是純熟,內心實鄙視之。
這也算是遼地漢兒深層次的自豪感吧,雖然受契丹人統治已經兩百餘年。漢文明之博大精深,豈是胡兒所能理會得?畫虎類犬,徒惹人笑爾。
拚音卻是不同。從音而製,類似反切卻另有成套符號。單表音,不表意,完全是另起爐灶,這是真正的創造,繼倉頡之後!
上師之大賢,受得學生一拜!
胡裏改人本無文字,沃淩首創以音拚之,族人習而知其意。雖然遠不及漢字之精深,亦是善莫大焉,功莫大焉。沃淩之大能,亦受得學生一拜!
“至於過目不忘,過耳成誦,小技爾。”於艮輕輕地搖了搖頭。雖然內心裏對此等學霸實在是佩服得緊了。想當年考研時,若有一二成這樁小技,還用得著累成狗嗎?
沃淩過耳成誦的天賦異稟,是於艮在教授漢字及拚音中逐漸發現的。任何東西,沃淩都隻需學一遍,然後就可以大差不差地講給兀術及其他弟子聽!
可是撿著寶了,所以於艮整天把沃淩抱在懷裏寵著,壓麻了腿也在所不惜,沒承想,今天此技能還有別的用場……
兩拜之後,李文士居然萎頓了下去。
相形之下,過目不忘果然是末技不值一提。一壁廂是瑩瑩之火,一壁廂是日月之輝,尋常刻書匠居然膽敢叫板蘇黃米蔡?
李文士化萬卷書於腹內,“曬書”雖為笑談,卻並非吹牛。別人稱其吹牛,李文士但笑而已。成年之後,李文士即脫離了俗務,不科考,不出仕,不婚配,不授徒。閱盡天下書,遊遍天下景,放浪形骸,東走西逛……
人生最大的打擊就是,自家生平引以為傲的超卓能力,與人相較,居然一錢不值!
上師阿布卡赫赫也就罷了,人不與神爭。而沃淩,不過一介十齡女童,出自邊鄙野人!
“李先生不必妄自菲薄。我有離奇經曆,沃淩是天賦異稟,均不可以常人視之。李先生讀了一肚子書,難道就沒用了嗎?”於艮笑了笑,半是開導,半是斥責。
難道,還有用嗎?李文士兩眼發直不聚焦。
“沃淩雖可成誦,卻不解其意。不如先生教沃淩讀書,沃淩教先生拚音如何?”於艮打擊了人家半天,還得伸手撈出來,把人整傻了太不劃算。
於艮倒是想自己教呢,恐怕還得沃淩自己背出來《道德經》,於艮瞎估摸著給解釋下,怕也難免胡謅八扯。《離騷》呢,連胡謅八扯都夠嗆……傻子才能背誦這麽多東西呢!
學生越來越多,傳統文化需要教授。於艮知道自己的斤兩,還是不要誤人子弟了。不過呢,領導幹部隻須知人善任,何必事必躬親——諸葛亮不是累死了嗎?複興漢室的大業也沒咋的。
這回,天上掉下來個胖老師,可得留住了,這窮鄉僻壤的——老少邊窮之教育事業,難啊!
“當不得上師以‘先生’相稱。學生乃遼東人士,姓李名處能,表字任之。上師可直呼學生的名字。”李文士深深一揖,自報家門。
“任之,過謙了!”於艮扶起了李處能老師。
“上師,其實我剛才吹牛了,記憶力比常人略強一些罷了。讀書多了,融會貫通,自然記得。遠非沃淩可比。”李處厚貌似卸下了包袱,恂恂然如似不能言語者。
“任之可知道,‘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於艮讓李處能坐下敘話,開始布置工作。
李處能作揖道,“此昌黎先生之《原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意即《春秋》以‘禮’來判別夷狄與華夏,凡合‘禮’,則夷狄亦可視為中國。反之,則華夏亦可視為夷狄。”
“夫子之謂‘禮’,意即‘周禮’。周亡,禮歸於魯。魯亡,禮歸於夫餘?”李處能老師還真是舉一反三,腦洞比較大。
於艮坦然而笑,哥這夫餘貴裔,還真是跑不了了!
不過,這夫餘貴裔,可以解釋很多事情啊!哥為什麽要跑?
“我有三百弟子,皆出身於夷狄。今付與任之,任之可為我華夏之?”於艮目光灼灼,將大任委了李處能老師。
“敢不承命!”李處能起身而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