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煥緩和了語氣:“原先楊敏之以為我是求他幫張老爺求情,所以躲著,後來知道我是為了康王爺拉攏他,有些猶豫,可我一說楊太太的事,他幾乎立刻就答應了,說起來這件事還要請祖母和大妹妹二妹妹幫忙,不知道能不能和楊太太搭上線,若是和楊太太親親熱熱的走動,楊敏之這邊我就更有把握了。”


    徐沛凝有心替徐妙筠開脫,笑道:“二哥既然說了,明日我就叫人去打聽楊太太的事,不知她是不是信佛,若是能一起上香拜佛,就是不認識,說的話多了也認識了。”


    見徐沛凝如此伶俐,徐景煥露出一個笑容:“倒不用你出麵,我已經打聽了,楊太太性子敦厚,常年吃齋念佛,隻是她現在在允國公府隻是楊四爺的妾侍,主母不出門,她自然不可能單獨出去禮佛,隻怕還要費一番功夫。”


    徐沛凝語凝,楊太太不出門,她總不能闖到楊家去,又是妾侍的身份,隻怕去了楊家也不能出來見客的。


    徐妙筠大著膽子開口:“我有辦法和楊太太說上話。”


    徐景煥和徐沛凝望過去,徐妙筠道:“學裏有個叫楊宛兒的,便是允國公的女兒,她和芳玉郡主幾個關係很好,一看便知道允國公也是端王爺的人,自然不可能叫楊太太見到我們,可楊太太進府前在住的地方肯定有來往的鄰居,我們可以叫人扮成楊太太的鄰居好友之類的,去楊家做客,說想要見楊太太一麵,隻要楊家摸不清底細,就得恭恭敬敬的對待,倒是極有可能答應讓楊太太出來見麵。”


    話音剛落,徐景煥和徐沛凝已經麵露微笑,徐老太太也笑道:“妙筠畢竟聰明,這法子好,楊太太進府前肯定和左鄰右舍的有來往,到時候上門拜訪名正言順,也很容易見到楊太太,隻要咱們扮的像,說不定楊家會因此高看楊太太一眼,叫楊敏之承了咱們的情。”


    徐沛凝笑道:“這還要打聽楊太太之前住哪兒?左右鄰居有什麽人?是不是還住在哪兒?說出去的話要對的上才是。”


    徐景煥道:“我現在就叫人去打聽,隻怕明日就有消息了。”說完又瞥了一眼徐妙筠,徐妙筠猶自怯怯的,徐老太太護著:“也算是將功折罪了,不許你再排揎她。”


    徐景煥無奈的應下,可還是沉了臉色道:“下不為例!”


    徐妙筠逃過一劫,很是戰戰兢兢了兩日,學裏李茂文又要給徐妙筠開小灶,教她寫詩,徐妙筠哪裏願意,可又不敢反對,隻得在每日別人下學後多留半個時辰。


    李茂文耐著性子教了兩日,見徐妙筠平平仄仄平平仄背的挺熟,可一運用就完全暈了,又是恨鐵不成鋼,又是無奈,因此發了狠心叫徐妙筠抄唐詩,抄了唐詩抄宋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你好生抄錄,自己琢磨,若是再沒有進步,我可要動戒尺了。”


    徐妙筠隻得重複著一遍遍的抄錄唐詩宋詞,固然厭煩可也不敢說出來。


    還有半個月就是端午節,徐老太太決定去慈渡寺上香,為一家老小祈求清泰平安,大太太想著是來京城頭次出門,有意辦的熱熱鬧鬧,遂請了大老爺也一起去,還有徐潤安徐景煥兄弟倆,沛凝姐妹三個,竟是全家出動。


    因老太太不喜歡張揚,也沒有提前清寺,隻叫人去打了個招呼,誰知到了慈渡寺後,才發現晏夫人也帶著女兒來禮佛,晏夫人是認得徐妙筠的,再加上徐妙筠與晏家姐妹同在沉煙樓念書,因此對徐家人很是親熱。


    晏夫人雖然是個內宅婦人,可也是個明白人,康王端王奪位矛盾漸漸激化,朝中有權有勢的幾乎都被牽扯進去,徐家如今是鐵板釘釘的康王一黨,尋常人家若想保持中立,頭一件就是和徐家保持距離。


    可晏家耕讀傳家,避世已久,又和連家是故舊,連家又和岑家是親家,岑家和徐家又是親家,晏家和徐家也是拐著彎的親戚,想要避嫌也沒法子。


    如今晏老爺在順天府做官,說出去固然有麵子,可也要左右逢源,一不小心得罪了人也不知道,反正和徐家扯上了關係,與其弄得裏外不是人,倒不如剛開始就親親熱熱的,以後晏家有事徐家也能拉一把。


    徐老太太也覺得晏夫人端莊賢惠,通曉達理,晏家兩位姑娘又溫柔嫻靜,舉止文雅,十分喜歡,看晏夫人給徐家三姐妹一人一個荷包做見麵禮,索性褪了手上的一對碧玉鐲給晏家姐妹,晏夫人忙攔著:“這太貴重了,可不敢當。”


    那對鐲子一看便是上了年頭的東西,綠瑩瑩的顏色仿佛一汪潭水似的。


    徐老太太笑道:“你這兩個姑娘都是極好的,我一瞧著就喜歡,這也是緣分,你隻管接著,不然我可以為你是嫌禮薄。”


    晏夫人一忖思,笑道:“既是老太太賞的,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又叫晏家姐妹給徐老太太行禮,徐老太太拉起來一邊坐了一個,笑道:“可把我那幾個孫女給比下去了。”


    晏夫人笑道:“您真是太謙虛了,我瞧著大姑娘端莊沉靜,二姑娘溫柔可人,三姑娘又活潑可愛,您可真有福氣哪。”


    正說著,徐潤安和徐景煥過來了,晏夫人又誇徐景煥:“連中三元,老爺說建朝以來也是頭一份呢。”


    徐老太太很是高興,見徐妙筠把晏家姐妹拉著出去玩了,這才委婉的和晏夫人道:“你這兩個姑娘這麽出眾,也不知將來誰有福氣娶了去。”


    晏夫人是個聰明人,聽出來徐老太太竟有攀親的意思,有些意外,有些自豪,可也有些猶疑,遂笑道:“老太太不知道,端宜靜宜從小最受老爺疼愛,隻怕兩個人的婚事還要老爺做主呢,去年我就說該給靜宜說親事了,可老爺舍不得女兒,硬要多留兩年,這才耽擱下來了。”


    徐老太太笑著沒做聲,畢竟如今徐家的身份**,難怪晏夫人猶豫,晏家雖然遊離於朝堂之外,可越是這樣的百年詩書大族越是沉穩,如若有晏家做後盾,徐家也多了幾分底氣。


    徐大太太也看出了老太太的心思,回去便問老太太:“您是看中了大姑娘還是二姑娘?”


    徐老太太笑道:“自然是大姑娘,我瞧著那孩子小小年紀就十分沉穩,和潤安簡直天生一對,將來成為徐家的宗婦,這個擔子也是擔得的。”


    徐大太太沒說好,也沒說不好,道:“大姑娘的容貌不如二姑娘出色,瞧著安靜,可到底是端莊還是木訥還不知道,潤安是長孫,您可要慎重。”


    徐老太太道:“你放心,今兒也是巧遇,我臨時起的心思,若是要結親,自然要細細的打聽。”


    徐大太太到底不放心,晚上大老爺下衙回來便告訴了大老爺,大老爺沉思片刻,道:“若真是晏家的姑娘,說不定是咱們高攀了。”


    大太太道:“老爺和老太太一樣,都瞧著好,可我卻覺得大姑娘不如二姑娘容貌出色,將來出去走動,別人麵上不說,背地裏也會笑話潤安的。”


    大老爺想起波瀾不驚俊秀文雅的徐潤安,也是怕委屈了兒子的,想著若是晏家大姑娘容貌真的不出色,隻怕站在一起也不般配,遂道:“老太太心裏明白呢,你也不用操心,若是準備定下,定要先知會我們一聲的,畢竟你才是潤安的親娘。”


    大太太這才放下了心,徐老太太卻真的叫人去打聽晏家姑娘的品行,因為晏家來京城沒多久,和她們有接觸的人家也不多,費了好一番周折,正經消息沒打聽出來,倒是晏三老爺親自來拜訪徐大老爺,說話間提起了兒女親事。


    徐大老爺見晏三老爺談吐不凡,氣質穩重,晏家姑娘承蒙教導也不是差到哪裏去,心裏便有幾分願意,而晏三老爺主動提起這件事則是因為晏大老爺的來信。


    晏大老爺雖然在江西老家,可對於朝堂局勢還是很明了的,在徐家被貶謫的十幾年,康王一直韜光養晦,端王縱然風頭盡出,可也沒取得什麽實質性的進展,如今皇上拖著遲遲不立太子,也是沒辦法解決端王無子的問題所用的拖延政策罷了。


    可隨著時間的推遲,端王生不出兒子的可能性也越大,康王的三個兒子又漸漸長成,即便不遂皇上的心意,為了朝綱社稷,皇上也不得不立康王為太子的。


    和徐家結親固然是站隊表明晏家的立場,最重要的也是徐家家教好,徐義臣在世時治家嚴謹,兩個兒子都十分有出息,如今孫子一輩的徐景煥又如此優秀,往後數三代,徐家至少還要興旺一百年呢。


    晏靜宜嫁過去別的不說,錦衣玉食是不愁的,徐潤安又是徐家的嫡長孫,雖然不如徐景煥耀眼,可沉穩踏實,跟這樣的人過日子也安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貴女謀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如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如笙並收藏貴女謀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