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禮不敬,無德無識。
隱怒的叱喝遠遠傳開,無論是學宮門前亦或者是學宮外的鬆柏之下,氣氛均是一滯。
這番話極重,重至可抹去一名學子臨池學書,寒窗苦讀數年,數十年,甚至一生的功績。
旁的暫且不提,試問,一個失德之人,縱使才學至高,何人敢信?何友敢交?何主可用?換而言之,學宮門前這一叱,便等於毀去了“崔挽”的一生。
往後,任憑她做出何等令世人矚目的之姿,此事均會成為一道猶如附骨之疽的汙點,烙刻在其身,不退不淨,不滅不消。
因而,此言,不可認,決不可認!
崔莞眸色沉凝如墨,慢慢的抬起手,朝那中年學士又行了一禮,就在眾人皆以為,她即將羞臊掩麵,惶惶而逃時,清冽的聲音驟然劃破了肅穆沉寂的氣氛。
“學士之言,挽不敢認。”她說得極慢,話落微頓了一下,抬眼對上那張愈來愈沉冷的中年臉龐,在那學士即將張口時,率先出言,清朗而響亮的道:“挽有三問,但求學士解惑,若解得,挽願長跪青雲階前,以贖無禮之罪。”
崔莞未言倘若三問解不得,那稷下學士又當如何。
事實上,不會有任何一人相信,堂堂一名稷下學士,會解不去一名尚未及冠,莽撞無知的小兒所問之言。
便是那中年學士,也不信,他瞪起一雙眼皮略垂耷的眸子,炯炯有神的目光打量著崔莞。
不閃不避,崔莞從容的迎著那中年學士的目光,神情平靜坦誠,雙眸明澈清透,她並不擔心這中年學士會推拒自己所言。
學宮門前,一名稷下學士,麵對旁人問難,不應而退,此事於稷下學士而言,後果不亞於方才那番對崔莞的叱喝。
故而,那名中年學士深深的望了崔莞一眼,沉聲道:“汝且問罷。”
即便心知肚明,待親耳聽聞應聲時,崔莞心中仍舊止不住微微鬆了一口氣,她頷首,神情端正,聲音清如泉湧,涓涓流淌至眾人之耳:
“請君明聽,挽第一問,君可與挽有一絲血親?”
此話一出,那嚴正以待的中年學士不由一怔,他雖不信這少年能問出何等驚世之言,但多年的修養心性,禮儀風度,均不會令他有一絲一毫的輕視與疏忽。
可沒想到,這少年的第一問,竟如此簡單!
非但那中年學士怔住,便是鬆柏下側耳傾聽的學子儒生們也俱是一怔。
這一問,是如此的顯而易見,莫說中年學士,便是他們任意一人均可作答。
怔忪片刻,那中年學士斂下微泄的心緒,沉聲應道:“無。”
“善。”崔莞頷首,眉目間流轉出一絲若有似無的沉凝,她揚起聲,再道:“挽第二問,君可有為挽啟蒙,教挽識字,授挽解惑之責?”
清朗的聲音剛剛入耳,鬆柏之下不由響起一陣細微的嗤詆,拜稷下學士為師,是世人夢寐以求的機緣,倘若這少年當真有此福澤,今日也不會被攔於學宮門前了。
一時間,眾人再看向崔莞的目光中,透出毫不掩飾的嗤嘲,輕蔑。
中年學士心中亦是泛起一絲不悅,不過,他仍頗有風度的搖頭,道:“無。”
“既然君非挽血親,又不曾為挽師,怎可言之鑿鑿,挽乃無德無識之人?又怎可信誓旦旦,挽不配踏這青雲之階?”崔莞在屋簷之下,本是逆光而站,此時此刻,已讓人難以看清臉上的神情,唯有平靜,淡漠的聲音緩緩傳出:“此乃挽第三問,望君解惑。”
她的聲音,清朗至極,漠然至極,傳得極遠,極開,不但學宮之外,便是學宮之內,諸子台上,亦有所聞。
刹那間,那名中年學士沉穩的麵色,變了。
確實,他並非崔莞血親,未曾親眼見其為人處事,又非崔莞授業恩師,亦不知其才華學識,僅憑一行便斷定她無德無識,過矣。
一片沉寂之中,中年學士緩緩頷首,沉啞的說道:“此事,是吾之過。”他坦然的承認,是自己行事不夠慎密,是他言過倉促,可這句話出口後,他雙眸頓時一瞪,大聲言道:“然而,你這小兒,無帖無薦,登青雲,闖稷下,焉能自認有禮乎?”
滾滾喝聲如雷,驚得四下又是一靜!
崔莞直直的立在遠處,眸光沉靜,毫不退讓的與那中年學士四目相對,少頃,她忽的垂下眼簾,長長的歎出一口氣,不再言語,轉身便沿著石階一步一步往下走去。
那始終挺如蒼竹的身影,與登階時一般,不驕不躁,從容優雅,隨著腳步聲傳開的,是一聲清脆而冷冽的大笑,含著無奈,含著悲憫,震人心魄。
大笑過後,崔莞揚聲朗喝:“世人,皆以稷下為榮,挽卻以為,今世的稷下學宮,不過如此,不過如此!”
清冷呼喝,四下皆驚!
從未有人如此膽大,竟敢當天下學士之麵,出言辱及稷下學宮!
那中年學士的麵色陡然漲得烏紫,他猛地往前幾步,衝到石階旁,指著崔莞怒喝道:“小兒,給吾站住!”
豈料崔莞腳下非但不頓,反正加快了步子,噌噌噌,衣抉紛飛,蹁躚如青鶴,說不出的風流蘊籍,沉著自在。
她下了石階後,當即轉身,昂首抬眼,朗聲再道:“《史記》曾有載,齊王桓公,立稷下之宮,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崇之。覽天下諸侯賓客,言齊能致天下賢士也!挽亦聞先輩所言,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可往來自由,進出無阻,鼎盛之時,諸子台上曾有千人同辯,這方是百家爭鳴之盛景!”
說著一頓,崔莞環視四下,清透的目光一一自那些或驚愕,或呆滯的麵容上飛掠而過,最終抬眼,落向那古樸巍峨的青磚高牆,落向那懸在門上的墨色方匾,朱唇輕啟,長長一歎,“而今,稷下學宮仍在,可稷下之魂安在?”說著聲音一提,“既已無魂,稷下又何以稱為稷下?與尋常私塾草堂又有何不同?如此,我棄之,又有何不對?”
隱怒的叱喝遠遠傳開,無論是學宮門前亦或者是學宮外的鬆柏之下,氣氛均是一滯。
這番話極重,重至可抹去一名學子臨池學書,寒窗苦讀數年,數十年,甚至一生的功績。
旁的暫且不提,試問,一個失德之人,縱使才學至高,何人敢信?何友敢交?何主可用?換而言之,學宮門前這一叱,便等於毀去了“崔挽”的一生。
往後,任憑她做出何等令世人矚目的之姿,此事均會成為一道猶如附骨之疽的汙點,烙刻在其身,不退不淨,不滅不消。
因而,此言,不可認,決不可認!
崔莞眸色沉凝如墨,慢慢的抬起手,朝那中年學士又行了一禮,就在眾人皆以為,她即將羞臊掩麵,惶惶而逃時,清冽的聲音驟然劃破了肅穆沉寂的氣氛。
“學士之言,挽不敢認。”她說得極慢,話落微頓了一下,抬眼對上那張愈來愈沉冷的中年臉龐,在那學士即將張口時,率先出言,清朗而響亮的道:“挽有三問,但求學士解惑,若解得,挽願長跪青雲階前,以贖無禮之罪。”
崔莞未言倘若三問解不得,那稷下學士又當如何。
事實上,不會有任何一人相信,堂堂一名稷下學士,會解不去一名尚未及冠,莽撞無知的小兒所問之言。
便是那中年學士,也不信,他瞪起一雙眼皮略垂耷的眸子,炯炯有神的目光打量著崔莞。
不閃不避,崔莞從容的迎著那中年學士的目光,神情平靜坦誠,雙眸明澈清透,她並不擔心這中年學士會推拒自己所言。
學宮門前,一名稷下學士,麵對旁人問難,不應而退,此事於稷下學士而言,後果不亞於方才那番對崔莞的叱喝。
故而,那名中年學士深深的望了崔莞一眼,沉聲道:“汝且問罷。”
即便心知肚明,待親耳聽聞應聲時,崔莞心中仍舊止不住微微鬆了一口氣,她頷首,神情端正,聲音清如泉湧,涓涓流淌至眾人之耳:
“請君明聽,挽第一問,君可與挽有一絲血親?”
此話一出,那嚴正以待的中年學士不由一怔,他雖不信這少年能問出何等驚世之言,但多年的修養心性,禮儀風度,均不會令他有一絲一毫的輕視與疏忽。
可沒想到,這少年的第一問,竟如此簡單!
非但那中年學士怔住,便是鬆柏下側耳傾聽的學子儒生們也俱是一怔。
這一問,是如此的顯而易見,莫說中年學士,便是他們任意一人均可作答。
怔忪片刻,那中年學士斂下微泄的心緒,沉聲應道:“無。”
“善。”崔莞頷首,眉目間流轉出一絲若有似無的沉凝,她揚起聲,再道:“挽第二問,君可有為挽啟蒙,教挽識字,授挽解惑之責?”
清朗的聲音剛剛入耳,鬆柏之下不由響起一陣細微的嗤詆,拜稷下學士為師,是世人夢寐以求的機緣,倘若這少年當真有此福澤,今日也不會被攔於學宮門前了。
一時間,眾人再看向崔莞的目光中,透出毫不掩飾的嗤嘲,輕蔑。
中年學士心中亦是泛起一絲不悅,不過,他仍頗有風度的搖頭,道:“無。”
“既然君非挽血親,又不曾為挽師,怎可言之鑿鑿,挽乃無德無識之人?又怎可信誓旦旦,挽不配踏這青雲之階?”崔莞在屋簷之下,本是逆光而站,此時此刻,已讓人難以看清臉上的神情,唯有平靜,淡漠的聲音緩緩傳出:“此乃挽第三問,望君解惑。”
她的聲音,清朗至極,漠然至極,傳得極遠,極開,不但學宮之外,便是學宮之內,諸子台上,亦有所聞。
刹那間,那名中年學士沉穩的麵色,變了。
確實,他並非崔莞血親,未曾親眼見其為人處事,又非崔莞授業恩師,亦不知其才華學識,僅憑一行便斷定她無德無識,過矣。
一片沉寂之中,中年學士緩緩頷首,沉啞的說道:“此事,是吾之過。”他坦然的承認,是自己行事不夠慎密,是他言過倉促,可這句話出口後,他雙眸頓時一瞪,大聲言道:“然而,你這小兒,無帖無薦,登青雲,闖稷下,焉能自認有禮乎?”
滾滾喝聲如雷,驚得四下又是一靜!
崔莞直直的立在遠處,眸光沉靜,毫不退讓的與那中年學士四目相對,少頃,她忽的垂下眼簾,長長的歎出一口氣,不再言語,轉身便沿著石階一步一步往下走去。
那始終挺如蒼竹的身影,與登階時一般,不驕不躁,從容優雅,隨著腳步聲傳開的,是一聲清脆而冷冽的大笑,含著無奈,含著悲憫,震人心魄。
大笑過後,崔莞揚聲朗喝:“世人,皆以稷下為榮,挽卻以為,今世的稷下學宮,不過如此,不過如此!”
清冷呼喝,四下皆驚!
從未有人如此膽大,竟敢當天下學士之麵,出言辱及稷下學宮!
那中年學士的麵色陡然漲得烏紫,他猛地往前幾步,衝到石階旁,指著崔莞怒喝道:“小兒,給吾站住!”
豈料崔莞腳下非但不頓,反正加快了步子,噌噌噌,衣抉紛飛,蹁躚如青鶴,說不出的風流蘊籍,沉著自在。
她下了石階後,當即轉身,昂首抬眼,朗聲再道:“《史記》曾有載,齊王桓公,立稷下之宮,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崇之。覽天下諸侯賓客,言齊能致天下賢士也!挽亦聞先輩所言,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可往來自由,進出無阻,鼎盛之時,諸子台上曾有千人同辯,這方是百家爭鳴之盛景!”
說著一頓,崔莞環視四下,清透的目光一一自那些或驚愕,或呆滯的麵容上飛掠而過,最終抬眼,落向那古樸巍峨的青磚高牆,落向那懸在門上的墨色方匾,朱唇輕啟,長長一歎,“而今,稷下學宮仍在,可稷下之魂安在?”說著聲音一提,“既已無魂,稷下又何以稱為稷下?與尋常私塾草堂又有何不同?如此,我棄之,又有何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