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見她?


    崔莞眉間輕輕一蹙,隨之平複,頷首笑道:“是誰?”


    裴清笑而不答,隻道了一聲“你隨我來便知”,當即便轉身,走在前方引路。


    崔莞心中猶豫片刻,仍決定隨他去了,一來對裴清這個爽朗的青年,存有幾分眼善之故,二則是在稷下學宮中,誰也沒膽量惹是生非,若不然以曾信的為人,被她如此借勢打壓,早就按耐不住了。


    拐過諸子台右側的一小片竹林,四周並未有多幽靜,盡管快到了閉合宮門的時辰,但仍有些許殷殷學子正纏著稷下學士們求教解惑。崔莞甚至還碰見了那名方臉學士,他的身旁毅圍繞著三、四名衣著不凡的世家學子。


    目及崔莞,那方臉學士的神情麵色比起九日前在宮門之外,迥然不同,雖無多少和顏悅色,但至少嘴角噙上了幾分笑容。


    顯然,這九日所見,已讓他對崔莞徹底改觀。


    拱手行了一揖,崔莞行完禮後便隨裴清拐入了另一條卵石小道,而小道的另一端影影綽綽,似乎站著好幾道身影,見人行來,還向前迎了數步。


    如此,便讓她看清了裴清所言之人究竟是誰。


    蕭之謙。


    崔莞沒想到,要見她的人竟是蕭之謙,霎時間,她的腳步略微放慢了一絲,不過麵容上仍舊是平靜舒展的神情。


    “崔兄。”蕭之謙好似沒看出崔莞的躊躇,一張俊臉笑如春風拂麵,溫雅至極。


    “原來是蕭兄。”崔莞的目光在他身旁略晃了一圈,鄭淮,俞博,楚沐擎,李孜戈……均是頗為有名望的世家子,除此外,並未發現曾信的身影。


    看來,蕭之謙倒是個玲瓏八麵之人,她眸底微閃了一閃,淡淡笑道:“沒想到蕭兄還在學宮中。”


    蕭之謙朗朗笑道:“難得與故友相見,尚未把酒言歡,怎舍得離去?”


    隨他話落,身旁數人不由會心一笑。


    稷下學宮雖食宿極佳,卻無酒這一物,為的是使人神智清明,靈台空淨,以授聖人教誨。如此,便令得早已習慣每日淺酌,無酒不歡的世家子憋足了苦頭。


    “後日,我與幾名故友在臨淄別院舉一場流觴詩會,還望崔兄賞臉駕臨。”蕭之謙含笑道,他的言語雖誠懇,麵容上卻不見一絲諂媚之色。


    身為建康蕭氏嫡子,他的身份是何等尊貴,哪怕比不及王謝二氏,亦貴於崔莞千萬,能如此開口相邀,已然是崔莞莫大的殊榮了。


    “阿挽,到時王樊也會前來。”裴清一副眉歡眼笑的摸樣。


    王樊?崔莞心中一動,是王謝門高非偶中的王氏一族?


    蕭之謙點了點頭,眼底閃過一絲自得之色,“不錯,意然兄已親口應邀,不知崔兄意下如何?”


    望著蕭之謙溫文爾雅,卻含著一絲不容拒絕的強勢神態,崔莞眉尖若蹙。不過,思量片刻,她卻是開口,淡淡應道:“多謝蕭兄相邀,阿挽到時定如約而至。”


    這聲應答,顯然令蕭之謙十分滿意,遂笑逐顏開的道:“好,屆時我們無醉不歸。”說罷又道:“至於邀帖,明日我會差人送到府上。”


    崔莞眼皮微不可查一跳,此話之意,便是明明白白的告知與她,即便是在臨淄,蕭家也有幾分手段與能耐,至少查清她這個人,仍是綽綽有餘的。


    “如此,阿挽先行告退。”她並未將心緒表露,淡淡一笑,抱手一禮,隨即轉身,從容離去。


    應下流觴詩會,除去崔莞想盡快樹立起當有的名望外,還有另一層隱意,那便是蕭謹。


    建康蕭氏……崔莞未曾忘記,救下蕭謹,實是劉珩的計策,也就是說,劉珩在意的並非是蕭謹這個稚兒,而是他身後的建康蕭氏。


    崔莞邊行邊思,直至踏出學宮大門,才回了神,匆匆一眼尋到衛臨,噌噌噌下了階梯便往鬆柏處走去。


    “阿莞。”晝夜不分的趕路,加之因擔憂崔莞被人識穿身份趕出學宮,故而一連九日守在門前,衛臨看起來比前些時日愈加憔悴了許多,不過他眉目間的歡喜掩也掩不住,“你做到了,果真沒令郎君失望!”


    這九日,足以讓他打探到那些錯過的盛況。


    在衛臨麵前,崔莞才放下一直鋪陳在臉上的淡然,顯露出一絲發自肺腑的笑意,她抬手行禮,淺淺笑道:“多謝衛大哥相助之恩。”


    雖說她令勻子改口,可追根到底,仍是名不正,言不順,有了衛臨及時送至的薦帖,事情便順理成章了。


    話畢,崔莞緊接著又將一直埋在心底的疑惑問出口:“秦四郎君怎麽未到臨淄?”


    當初在郡守府,秦四郎昏厥,迫於無奈,她才告知樓管事速速離去,為免張顯暗中追擊,又言不可前往臨淄。但秦四郎醒後,以他的才智,絕無躲不開張顯的可能,除非……


    崔莞想到了劉珩。


    “郎君已返回巴陵。”衛臨尚不知在齊郡的險境,歎了一口,將秦四郎在族中的處境略點了幾句,末了又道:“郎君命我今日起,便追隨於你。”


    “追隨我?”崔莞愕然,看著衛臨自袖中取出一卷帛紙,呈到自己眼下,“這是?”


    “這是郎君親筆所寫的信箋。”衛臨將信箋呈於崔莞,沙啞的道:“此間應當會寫明此事,阿莞一觀便知。”


    聞言,崔莞接過帛紙,展開細看,前往齊郡的大船之上,她曾向秦四郎討教過不少疑難典籍,對他的字跡,自是識得。


    目及帛紙上熟悉飄逸的字跡,崔莞便知此信確為秦四郎親筆。


    信箋上字跡不多,卻透出不少崔莞以往並不知情的事宜,有些事,甚至令她暗暗心驚。


    好不容易看完信箋,崔莞不由闔了闔眼,以消解心中的驚駭。


    原來,她曾猜測之事皆屬實,甚至超出了這一切的範濤,自雍城開始,劉珩便一直尾隨在她與秦四郎身後,百裏,雲瑤,媚生香,周薇,張琅……樁樁件件,均離不開劉珩之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君心應猶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燈初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燈初裳並收藏君心應猶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