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陣絲竹靡靡,歡聲笑語中,候在園門外迎客的仆從接了帖,頓時揚起聲,響亮的唱道:“裴氏郎君,崔氏郎君到——”
這唱聲不大不小,恰好壓著絲竹之聲,傳入了眾人耳中。
裴氏郎君尚好,聞及崔氏郎君四字,笑談聲不由減弱了幾分,臨淄城中,崔姓世家子,又有資格與他們同席者,可說是獨一無二。
眾人下意識便想到了崔莞。
幾乎是霎時之間,或站或坐,或舉樽暢飲,或對月吟詞的世家子們,不約而同的止住了當行之事,齊刷刷轉頭,欲目睹被勻子讚譽,與王樊合奏的崔氏郎君。
見此,蕭之謙唇角勾起笑容略微一僵,與眾人一般,側頭望向大敞的園門。
今夜的崔莞,經過岑娘一雙巧手,顯得比以往愈加清貴,一襲月白金絲滾邊的廣袖華袍,鴉發盡挽,以玉冠束之,腰間一條碧玉帶,勾勒出勻稱的腰肢,衣袍翻飛間,垂掛在腰下的一枚羊脂玉玨若隱若現。
坦然而言,比崔莞裝扮華貴者亦有之,然而,卻無一人能及她半分雅致,尤其是那張俊美如斯的容顏,分明清冷淡漠,可一縷縷柔和的月華鋪陳下,又渲染出一抹如暖玉般的溫潤之澤,當真清美得令人舍不得移開半寸目光。
裴清行在前,自是將眾人驚豔的目光盡收眼底,一雙濃眉得意一揚,方才初見崔莞時,他也曾癡了片刻,不過,崔莞到底是他攜帶而來,能如此引人矚目,他麵上自然也覺有光。
麵對滿園的驚歎,崔莞恍若未覺,仍舊靜靜的隨在裴清身後,緩步慢行,便是麵容上淡漠的神色,也不曾有一絲一毫的變化。
隻是,一直留心四下的雙眸,隻稍一眼便目及了被眾人環繞在中間,麵色微僵的蕭之謙與透出一絲陰沉的曾信。
崔莞心中冷冷一笑,二人怕是所料未及,她會借著裴清,光明正大的尋上門來罷。
蕭之謙無愧是出身大族之子,略略一怔後,率先回過神來,他先是掃了一眼四下,朗朗一笑,向前迎了幾步,道:“裴兄,崔兄。”
怔凝的氣氛瞬時便被笑聲打破,眾人紛紛醒神,隨之見禮出聲,笑語漸起。
“蕭兄。”裴清拱手一禮,輕聲笑道:“景於來遲,願自罰三杯。”
裴清雖彬彬有禮,神色間卻透著前所未有的疏離。
蕭之謙心知肚明,裴清此舉,應是裴氏私下授意所致。
人各有誌,他心中雖有些不虞,卻未表露,含笑應承兩句便轉向崔莞,“昨日管事疏忽,竟錯漏了崔兄的邀帖,宴前之謙得知後,立即便讓人快馬加鞭將帖子送上,好在崔兄賞臉,若不然,之謙真是失禮了。”
蕭之謙依舊是風度翩翩的模樣,一番言辭十分誠懇,但細究之下,字裏行間卻大有文章。
即便再怎麽快馬加鞭,宴前才送上邀帖,且不說路上耽擱的時辰,便是崔莞沐浴更衣,也需耗費不少功夫。
如此一來,此時此刻,她應當還在路上才對,又豈會與早已收到邀帖的裴清一同入門?
幾乎是一瞬間,心思玲瓏的世家子們,便看出了蕭之謙與崔莞似乎略有不對之處,有更甚者還隱隱猜中了崔莞不請自來的事實。
對上蕭之謙雖含笑卻透著森然的雙眸,崔莞抬手優雅地行了一禮,唇角彎起一絲淡笑,清聲說道:“說來也巧,今日阿挽路過裴府,一時心血來潮便登門拜訪,這才得知蕭兄設宴一事。思及當日流觴詩會,阿挽不告而別,心中甚愧,故而不請自來,欲向蕭兄賠罪,還望蕭兄見諒。”
這一席話,令蕭之謙眼中的笑意徹底僵下。
當日流觴詩會,崔莞的不告而別,確實略有不妥,然而有了王樊一句稱讚,加之士族本身便推崇放蕩不羈之態,崔莞來去自如的風度,倒也令不少人心折。
可崔莞此時重提此事,又與不請自來合二為一,落在旁人耳中,便成了蕭之謙心胸狹窄,無容人之量,為了區區小事,便刻意排斥崔莞。
最為重要的是,崔莞並非普通世家子,她盛名在外,可是連勻子都讚不絕口之人。
霎時,原本對崔莞不請自來而略有微詞的諸人,紛紛轉向了蕭之謙。
見氣氛僵持,裴清適時上前圓場,“不知今夜可能一品蕭兄所藏的美酒?”
“這是自然。”蕭之謙目光微閃,順勢而下,朗聲笑道:“今夜裴兄定要無醉不歸。”說著長袖飄動,“請。”
裴清頷首,側眼看了一下崔莞,便向眾人行去,他雖不與寒門合流,但也未必要與蕭氏決裂,世家之間,利益為先,自是無死敵,亦無至交。
可一旦觸及到各方利益,那便另當別論了。
蕭之謙與裴清笑言兩句,腳下微微一頓,落後半步,正好行在了崔莞身前。
他身材修長,比崔莞仍要高出一個頭顱,此時借著裴清的背影,微微垂首,森然的目光落在崔俊秀清美的麵容上,以僅有崔莞可聞的低聲,冷笑道:“崔兄今夜,究竟為何而來?”
雙眸抬都未抬的崔莞,好似沒有察覺到蕭之謙陰冷的目光一般,含笑望著大步向她與裴清迎來的世家子們,唇角微微一動,如玉石罄擊般清冷的嗓音遠遠傳開:“自是為美酒佳肴。”
原本上前見禮的眾人目光一錯,紛紛投向麵色再一次僵下的蕭之謙。
不過,他到底大家出身,幾息之間便壓下心底的怒意,恢複原本風度翩翩的笑顏,“之謙定不會讓崔兄敗興而歸。”
爽朗的言辭,落在崔莞耳中,偏生出了一絲咬牙切齒的意味,她雙眸微微一彎,輕笑道:“多謝。”
蕭之謙輕哼一聲,拂袖而去。
見禮,寒暄,笑談,崔莞從容不迫的遊走在各眾世家子中,可這一幕落在一些人眼中,便成了入眼之棘。
曾信昂首,一口抿盡樽中之酒,朝崔莞揚聲說道:“當日流觴詩會上,崔兄一曲高山流水,令長柏耳旁餘音繚繞,三日不絕。正巧,今日除了崔兄之外,頗為擅琴的陶兄也在場,長柏有一主意,崔兄與陶兄便以琴,對賭一局,如何?”
這唱聲不大不小,恰好壓著絲竹之聲,傳入了眾人耳中。
裴氏郎君尚好,聞及崔氏郎君四字,笑談聲不由減弱了幾分,臨淄城中,崔姓世家子,又有資格與他們同席者,可說是獨一無二。
眾人下意識便想到了崔莞。
幾乎是霎時之間,或站或坐,或舉樽暢飲,或對月吟詞的世家子們,不約而同的止住了當行之事,齊刷刷轉頭,欲目睹被勻子讚譽,與王樊合奏的崔氏郎君。
見此,蕭之謙唇角勾起笑容略微一僵,與眾人一般,側頭望向大敞的園門。
今夜的崔莞,經過岑娘一雙巧手,顯得比以往愈加清貴,一襲月白金絲滾邊的廣袖華袍,鴉發盡挽,以玉冠束之,腰間一條碧玉帶,勾勒出勻稱的腰肢,衣袍翻飛間,垂掛在腰下的一枚羊脂玉玨若隱若現。
坦然而言,比崔莞裝扮華貴者亦有之,然而,卻無一人能及她半分雅致,尤其是那張俊美如斯的容顏,分明清冷淡漠,可一縷縷柔和的月華鋪陳下,又渲染出一抹如暖玉般的溫潤之澤,當真清美得令人舍不得移開半寸目光。
裴清行在前,自是將眾人驚豔的目光盡收眼底,一雙濃眉得意一揚,方才初見崔莞時,他也曾癡了片刻,不過,崔莞到底是他攜帶而來,能如此引人矚目,他麵上自然也覺有光。
麵對滿園的驚歎,崔莞恍若未覺,仍舊靜靜的隨在裴清身後,緩步慢行,便是麵容上淡漠的神色,也不曾有一絲一毫的變化。
隻是,一直留心四下的雙眸,隻稍一眼便目及了被眾人環繞在中間,麵色微僵的蕭之謙與透出一絲陰沉的曾信。
崔莞心中冷冷一笑,二人怕是所料未及,她會借著裴清,光明正大的尋上門來罷。
蕭之謙無愧是出身大族之子,略略一怔後,率先回過神來,他先是掃了一眼四下,朗朗一笑,向前迎了幾步,道:“裴兄,崔兄。”
怔凝的氣氛瞬時便被笑聲打破,眾人紛紛醒神,隨之見禮出聲,笑語漸起。
“蕭兄。”裴清拱手一禮,輕聲笑道:“景於來遲,願自罰三杯。”
裴清雖彬彬有禮,神色間卻透著前所未有的疏離。
蕭之謙心知肚明,裴清此舉,應是裴氏私下授意所致。
人各有誌,他心中雖有些不虞,卻未表露,含笑應承兩句便轉向崔莞,“昨日管事疏忽,竟錯漏了崔兄的邀帖,宴前之謙得知後,立即便讓人快馬加鞭將帖子送上,好在崔兄賞臉,若不然,之謙真是失禮了。”
蕭之謙依舊是風度翩翩的模樣,一番言辭十分誠懇,但細究之下,字裏行間卻大有文章。
即便再怎麽快馬加鞭,宴前才送上邀帖,且不說路上耽擱的時辰,便是崔莞沐浴更衣,也需耗費不少功夫。
如此一來,此時此刻,她應當還在路上才對,又豈會與早已收到邀帖的裴清一同入門?
幾乎是一瞬間,心思玲瓏的世家子們,便看出了蕭之謙與崔莞似乎略有不對之處,有更甚者還隱隱猜中了崔莞不請自來的事實。
對上蕭之謙雖含笑卻透著森然的雙眸,崔莞抬手優雅地行了一禮,唇角彎起一絲淡笑,清聲說道:“說來也巧,今日阿挽路過裴府,一時心血來潮便登門拜訪,這才得知蕭兄設宴一事。思及當日流觴詩會,阿挽不告而別,心中甚愧,故而不請自來,欲向蕭兄賠罪,還望蕭兄見諒。”
這一席話,令蕭之謙眼中的笑意徹底僵下。
當日流觴詩會,崔莞的不告而別,確實略有不妥,然而有了王樊一句稱讚,加之士族本身便推崇放蕩不羈之態,崔莞來去自如的風度,倒也令不少人心折。
可崔莞此時重提此事,又與不請自來合二為一,落在旁人耳中,便成了蕭之謙心胸狹窄,無容人之量,為了區區小事,便刻意排斥崔莞。
最為重要的是,崔莞並非普通世家子,她盛名在外,可是連勻子都讚不絕口之人。
霎時,原本對崔莞不請自來而略有微詞的諸人,紛紛轉向了蕭之謙。
見氣氛僵持,裴清適時上前圓場,“不知今夜可能一品蕭兄所藏的美酒?”
“這是自然。”蕭之謙目光微閃,順勢而下,朗聲笑道:“今夜裴兄定要無醉不歸。”說著長袖飄動,“請。”
裴清頷首,側眼看了一下崔莞,便向眾人行去,他雖不與寒門合流,但也未必要與蕭氏決裂,世家之間,利益為先,自是無死敵,亦無至交。
可一旦觸及到各方利益,那便另當別論了。
蕭之謙與裴清笑言兩句,腳下微微一頓,落後半步,正好行在了崔莞身前。
他身材修長,比崔莞仍要高出一個頭顱,此時借著裴清的背影,微微垂首,森然的目光落在崔俊秀清美的麵容上,以僅有崔莞可聞的低聲,冷笑道:“崔兄今夜,究竟為何而來?”
雙眸抬都未抬的崔莞,好似沒有察覺到蕭之謙陰冷的目光一般,含笑望著大步向她與裴清迎來的世家子們,唇角微微一動,如玉石罄擊般清冷的嗓音遠遠傳開:“自是為美酒佳肴。”
原本上前見禮的眾人目光一錯,紛紛投向麵色再一次僵下的蕭之謙。
不過,他到底大家出身,幾息之間便壓下心底的怒意,恢複原本風度翩翩的笑顏,“之謙定不會讓崔兄敗興而歸。”
爽朗的言辭,落在崔莞耳中,偏生出了一絲咬牙切齒的意味,她雙眸微微一彎,輕笑道:“多謝。”
蕭之謙輕哼一聲,拂袖而去。
見禮,寒暄,笑談,崔莞從容不迫的遊走在各眾世家子中,可這一幕落在一些人眼中,便成了入眼之棘。
曾信昂首,一口抿盡樽中之酒,朝崔莞揚聲說道:“當日流觴詩會上,崔兄一曲高山流水,令長柏耳旁餘音繚繞,三日不絕。正巧,今日除了崔兄之外,頗為擅琴的陶兄也在場,長柏有一主意,崔兄與陶兄便以琴,對賭一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