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這般漫不經心說出來的話,在座之人各種心照不宣,一個個假裝懶洋洋的樣子,能在這裏的都是人精,若是連陛下這點小心思都不明白,那可就真是愚不可及了,所以大家也隻當是在商討一件不值一提的事,露出漫不經心的樣子。


    便聽朱棣繼續道:“郝家世鎮交趾,理應為朝廷效命,不過火銃隊畢竟人少,而且火器善守而不善攻,隻怕用處不大。可是話說回來,朕並不指望火銃隊平叛,便讓他們協同進剿也無不可,旨意頒下去吧,郝風樓若是造船有閑便去磨礪一二。”


    眾人紛紛道:“陛下聖明。”


    朱棣揮揮手道:“朕也是乏了,諸卿告退吧。”


    解縉便率先站出來,其餘人紛紛起身:“微臣告退。”


    大臣們走了個幹淨,隻留下了一個朱棣。


    朱棣呼了口氣,想著方才的奏對,手撫著案牘,滿是倦意。


    他實在有些累了,竟然突然發現許多豪情壯誌居然被這無數的瑣事消磨了個幹淨,即便是一隻老虎,困在這洞天裏,被那無窮盡的災荒、叛亂包圍,也會生出厭倦之心。


    對於眼前的處境,朱棣可謂是深痛惡絕,而對交趾所發生的事,朱棣亦是憂心不已。


    交趾的事怎麽瞞得過他?以他的眼光當然明白交趾現在遇到了一個死結。一方麵,他不能大動幹戈,再不可能發動一場南征,可問題在於,單憑交趾和廣西的衛兵,這叛賊是越剿越多,可見那些個流官已在交趾人心喪盡,眼下進剿宛如抱薪救火,越剿,交趾越是混亂。越是混亂,就有越多人流離失所,會有越來越多的亂兵劫掠,導致人心喪失得更快。使許多人不得不鋌而走險,從良善百姓變成叛賊。


    這樣下去,這交趾於朱棣來說實在有些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剿不掉叛賊,任由這樣糜爛下去,難道就此放棄?朱棣當然不肯放棄,登基這麽多久,拿得出手的就是這個,他不是建文。建文是正統,名正言順,而他名為靖難,卻是自知自己得位不正,正需要臉上貼金。彰顯文治武功,才能顯示這是天意如此,維持自己的皇權穩固,否則一旦招致人的懷疑,淪為了笑柄,可就不妙。


    眼下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剿賊那樣簡單,更重要的是如何安撫和招討。安撫是一方麵,招討也是一方麵,一味的任用一種法子,都不足以解決眼下的問題。


    猛地……朱棣似乎想起了一份奏書。


    這份奏書還是半年之前,郝風樓進上的,此前郝風樓和一些大臣爭論交趾的問題。最後朱棣打算推郡縣,郝風樓倒是沒有繼續爭辯,隻是上了一道陳情,說什麽陛下推行郡縣本沒有錯,隻是交趾亦有特殊之處。流官自有流官的弊端,一旦流官為禍則交趾必亂。何不如效仿雲南,一麵設置流官,另一麵分封土司,先穩固人心,再徐徐圖之。


    若是從前,朱棣對此不以為然,而現如今卻突然意識到了什麽,當時郝風樓的論點很簡單,無非是安南人雖是漢服漢語,可問題在於士紳豪族們終究及不上中原的士人,若是使他們參與科舉,即便是安南大儒也難以考中,安南還在的時候,他們尚可以做官,可是並入了大明,數十上百個子弟竟連個舉人、秀才都未必撈得到,沒有功名還談什麽士紳,不是士紳,流官必定對其滿不在乎,如此一來,雙方的矛盾必定加劇,假若連這些人都對朝廷心懷憤恨,若是暗中煽風點火,交趾必亂。


    郝風樓的預言……實現了……


    朱棣不由苦笑,當時自己顯然自信過了頭,當時還覺得郝風樓是胡說八道,現在細細思來竟是十分有道理,曆朝曆代,做皇帝的總是喊著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事實也是如此,士紳們根據培養子弟,得到大小不一的功名,而這些功名又成為了特權,有了這個特權,上任的官員到任之後自然不會輕易得罪這些‘士人’,畢竟這些人影響著士林清議,甚至在本地乃至於朝廷,都有如蜘蛛網一般的關係,因此上任的官員要體現‘愛民如子’,就不免要對這些士人極盡優渥。而士紳們呢,在得到地方父母官的‘照顧’之後,再協助官府辦差,如催糧、捕盜、辦學、修橋鋪路之類的事,雙方的權利是互補的,地方官代表的是朝廷,而士紳代表的是本地的影響,在地方上,雙方通力合作,一起治理百姓。


    可是在安南,顯然這個基礎就徹底的打散了,由於交趾沒有士,自然也就沒有紳,那麽在地方官員眼裏,這些人不過是一群巨賈和豪強罷了,你沒有影響力,不能威脅到人家,不能影響到他的仕途,人家不整你整誰,於是流官貪婪無度,大權在握,根本罔顧‘民情’,而那些交趾豪族,地位在交趾建省之後本就急轉直下,又受地方官盤剝,不免心懷怨恨,在這種情況之下,稍微有點火星,有一群百姓造反,原本那些協同官府一起彈壓民變的士紳們,搖身一變,竟都成了反賊。


    一丁點的百姓造反其實算不得什麽大事,可是假若在這民變背後卻交織了許多地方豪族,事情可就嚴重了。


    朱棣忍不住喚道:“鄭和,你來。”


    鄭和連忙來了,小心翼翼地道:“奴婢在。”


    朱棣慢悠悠地道:“朕有意讓你下西洋,讓你及早做好準備,這話,你還記得麽?”


    鄭和道:“奴婢不敢忘。”


    朱棣抿嘴一笑,道:“可是現在,朕就要讓你做準備了,海防船廠便在製造下西洋的大船,朕打算命你去一趟。”


    “啊……”繞是鄭和再如何沉穩,聽了這話也是大吃一驚。


    朱棣正色道:“你去瞧瞧船吧,朕敕你海防船廠督造,即刻去交趾一趟,見了你那師兄……”朱棣眯起眼,交代道:“得給朕傳幾句話。其一,郝家世鎮交趾,一切都可便宜行事,但凡能使交趾穩固,無論任何手段都不必有忌諱,招討之事也由著他去,告訴他,半年多前的奏書,朕已經再看過一遍,覺得頗有道理。”


    鄭和深深地看了朱棣一眼,恭順的道:“奴婢明白了。”


    朱棣笑吟吟地道:“既然明白,那麽明日就動身,造船的事耽擱不得啊。”


    鄭和心裏想,造船的事有自己和沒自己都是一樣,怎麽可能耽誤不得?難道自己去了,這造船的速度就能加快?多半陛下所掛念的還是交趾,鄭和深知朱棣的心思,也不好說破,隻是頜首點頭,告退去了。


    鄭和不是第一次出宮,事實上,他也算是見識過世麵的人,當年靖難,他也是東奔西走,出過不少的力。


    既然心知陛下急迫,鄭和也不敢怠慢,吩咐人給自己收拾了行裝,挑選了十幾個隨行的‘天差’,次日一大清早便向朱棣請辭。


    朱棣朝他微笑,不過鄭和看陛下眼中布滿血絲的樣子,顯是昨夜一宿未睡,於是忍不住道:“陛下要好生照顧身子,奴婢此去隻怕沒有數月功夫是回不來了。”


    朱棣卻是笑了笑道:“去吧,朕這裏有一份書信,記著,這不是聖旨,隻是書信,你轉送給郝風樓,讓他看看。”


    朱棣拿起來的,居然一遝厚厚的文書,看上去,隻怕洋洋灑灑有萬言之多,鄭和這才明白天子為何一宿未睡了,敢情弄了一晚上就是為了寫這麽一通書信。


    不過單單從這一點看,便可見朱棣對這封書信的重視,鄭和接了,小心收好,道:“奴婢告辭。”


    ………………………………………………………………………………………………………………………………………………………………


    目送走鄭和,朱棣孑身一人站在這空曠的殿中。雙目散發著幽光,他的目光又忍不住去看殿中的梁柱,他依稀記得,有一次郝風樓不知犯了什麽錯被自己喚來,當著他的麵告訴郝風樓,自己並非要他做一個善人,而是要做大明的梁柱,是了,似乎是關乎龍江船廠的事。


    想到一些往事,朱棣不由哂笑。


    可是當他再看這梁柱的時候,便忍不住喃喃自語道:“交趾大廈將傾,一根獨木能撐得住麽?撐住了那是萬幸,撐不住又當如何?”


    一股重重的陰霾壓在了朱棣的心頭,他的嘴唇不由顫動了一下,眼眸旋即變得剛硬起來,對方才的擔憂一笑置之,天塌不下來,即便是天塌下來,還有朕留在那裏的那根柱子,即便柱子不成,朕大不了不要這張臉皮,無妨再做一次交趾的定海神針罷了。


    ………………………………………………………………………………………………………………………………………………………………


    第一章道,同學們,期待已久,事情很快要發生了,大家先別急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公子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山打老虎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山打老虎額並收藏公子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