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旅順港後,鎮遠艦立即送入船塢修理,王辰浩再次遭遇強烈圍觀,不過他依然拒絕透露相關細節,其他人自是沒法強迫他說。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丁汝昌將水雷營八百官兵全部劃歸王辰浩調遣,編成水雷艦隊專門負責排雷工作。
這樣,王辰浩從蛟龍號管帶升任水雷艦隊總督官,品秩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變飆升至副將,相當於現代軍銜的海軍少將。
作為水雷艦隊總督官,王辰浩先得了解當代水雷的種類、型號、布雷方式、掃雷技術等相關知識。於是他從中選出二十名優秀的水雷手,他們負責給王辰浩講解水雷的各種型號的布置方式和特點,最主要的是告訴他如何排雷,讓王辰浩心中有數。
水雷早就出現n年了,但第一次創響名頭是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俄國用極其微小的水雷代價給日本海軍造成多艘大型戰列艦和巡洋艦觸雷沉沒,從此世界各國開始重視水雷的作用。
但在十九世紀末的最後十年裏,水雷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複雜程度遠遠不及後世。
此時,世界各國的水雷大體有兩種,一是漂雷,二是錨雷。漂雷沒有固定位置,隨波逐流,在水麵漂浮。錨雷是一種固定在一定深度上的水雷,靠雷錨和雷索固定在在一定深度上。
漂雷因為沒有固定位置,因此隻被廣泛布置在宣戰區海域內,隨著海流潮汐自己漂,撞上它的幾率並不大,但卻可以嚇唬敵人。
航道和港口附近不敢放漂雷,因為如果漂到航道上和港口門口會誤傷己方軍艦和民船。因此航道和港口布防的水雷基本上都是錨雷。
錨雷,顧名思義。就是水雷下端係著定深用的鐵錨,以及防止水雷飄走的雷索(鐵鏈子)。
這個時期的水雷都是觸發性水雷,即撞擊後產生爆炸,當然撞擊需要一定速度和噸位的船隻才行,不能小魚撞上也爆炸。
北洋水師水雷營的每顆水雷上麵有36根撞擊觸角,分作360度方向布置,裏麵裝著引爆水雷的擊針底火。小型水雷每顆裝藥180千克相當於一枚18寸黑頭魚雷爆炸當量,可以輕易炸沉2000噸級船隻;中型用來對付五千噸級左右的船隻,大型水雷爆炸當量達到三枚18寸黑頭魚雷威力,足以炸沉任何萬噸級以上戰列艦。
水雷被稱為“窮國的武器”,因為它造價低廉,布置容易,摘除困難10倍至200倍以上,稱為弱國防禦沿海的最高性價比武器。直到21世紀全球還有52萬枚二戰期間的水雷沒有摘除,因為成本太高緣故。
不過,幾十年後的壓力、磁力、噪音等先進水雷此時還沒有出現,因此才使得王辰浩敢用聲納和超聲波去探測水雷。
雖然這個時期的布雷手段很簡單,但排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排除一顆錨雷需要摘掉它的定身鐵錨使其上浮至水麵,然後收回。但水雷兵隻能靠人力去摘除鐵錨,因此往往一顆水雷下麵掛著的鐵錨重達好幾噸,摘除它需要耗費相當的人力和時間。而有的水雷直接將鐵索拴在海底山石上麵,人力很難將其拉出來。
但這些對於王辰浩來說相當簡單,蛟龍號的機械手臂水下起重能力完全可以輕鬆搞定它們。
王辰浩很快搞定水雷艦隊的分工問題,他駕駛蛟龍號負責探測出水雷位置,並托起雷錨和雷索,剩下的摘除雷錨、雷索,移走水雷的工作由水雷營官兵們來解決。
這是對付航道錨雷,對付港口外的漂雷也無需王辰浩操心,水雷營官兵們拿張大魚網就可以拖走了。
王辰浩這邊敲定了水雷艦隊相關事宜後,丁汝昌那邊也準備好了雷擊艦隊。
雷擊艦,後來代表魚雷驅逐艦,此時表示魚雷艇組成的艦隊。
北洋水師主力艦隊擁有十五艘魚雷艇,分別為“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龍”、“定一”、“定二”、“鎮一”、“鎮二”、“中甲”、“中乙”、“幹一”、“幹二”等十五艘。
看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們是由北洋水師各艦駝帶的,左字頭由左翼各艦搭載,右字頭由右翼各艦搭載,定鎮二艦上麵可以搭載三艘魚雷艇,中甲、中乙由濟遠艦駝帶,幹一、幹二由致遠艦搭載。
這些魚雷艇中,一般都在28噸至74噸之間,搭載一具150度廣角魚雷發射架,速度13節~16節之間。福龍噸位最大最先進,為120噸,兩個210度廣角14寸魚雷發射架,備四枚魚雷,速度24.2節,配防禦37速射炮。
福龍是李鴻章花了6萬兩銀子從福建水師買回來的,但為了配合這次行動,李鴻章再次低聲下氣的向兩江總督張之洞示好,花了18萬兩銀子將他治下的八艘雷字號魚雷艇借調北洋,分別是“雷乾”、“雷坤”、“雷離”、“雷坎”、“雷震”、“雷巽”、“雷艮”、“雷兌”,號稱兩江八卦魚雷營。這八艘魚雷艇是張之洞於1884年從德國挨呂屏什好船廠(elbingschichau)訂造,排水量26噸,速度19.5節,一具14寸魚雷發射管。
接著,李鴻章又花了5萬兩銀子從兩廣總督李瀚章手裏將廣東水師的“雷龍”、“雷虎”、“雷中”三艘魚雷艇借調北洋。
李瀚章和李鴻章是兄弟,借調自然不用花錢,但李鴻章還是將五萬兩銀子作為廣東三艘魚雷艇的開拔費支出。
這三艘年頭和北洋的魚雷艇一樣是1882年購買自德國伏爾鏗廠,也是當年張之洞任兩廣總督時為跟李鴻章較勁而訂造的,從起名就可以看出,張之洞額外喜歡“雷”人。
而張之洞所以鬆口幫忙,除了李鴻章花了錢外,還主要是因為北洋水師在黃海一戰中勝利了。因為之前南方水師拒絕借調軍艦北上,生怕讓李鴻章給斷送了他們的家底。現在北洋勝利,張之洞再不好拒絕,也就順水推舟的送個人情給李鴻章。
10月24日,南洋借調來的十一艘魚雷艇陸續運抵旅順海軍基地,丁汝昌將其劃入雷擊艦隊。這樣雷擊艦隊的魚雷艇數量便激增至26艘,讓北洋水師官兵們鬥誌高漲。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丁汝昌將水雷營八百官兵全部劃歸王辰浩調遣,編成水雷艦隊專門負責排雷工作。
這樣,王辰浩從蛟龍號管帶升任水雷艦隊總督官,品秩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變飆升至副將,相當於現代軍銜的海軍少將。
作為水雷艦隊總督官,王辰浩先得了解當代水雷的種類、型號、布雷方式、掃雷技術等相關知識。於是他從中選出二十名優秀的水雷手,他們負責給王辰浩講解水雷的各種型號的布置方式和特點,最主要的是告訴他如何排雷,讓王辰浩心中有數。
水雷早就出現n年了,但第一次創響名頭是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俄國用極其微小的水雷代價給日本海軍造成多艘大型戰列艦和巡洋艦觸雷沉沒,從此世界各國開始重視水雷的作用。
但在十九世紀末的最後十年裏,水雷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複雜程度遠遠不及後世。
此時,世界各國的水雷大體有兩種,一是漂雷,二是錨雷。漂雷沒有固定位置,隨波逐流,在水麵漂浮。錨雷是一種固定在一定深度上的水雷,靠雷錨和雷索固定在在一定深度上。
漂雷因為沒有固定位置,因此隻被廣泛布置在宣戰區海域內,隨著海流潮汐自己漂,撞上它的幾率並不大,但卻可以嚇唬敵人。
航道和港口附近不敢放漂雷,因為如果漂到航道上和港口門口會誤傷己方軍艦和民船。因此航道和港口布防的水雷基本上都是錨雷。
錨雷,顧名思義。就是水雷下端係著定深用的鐵錨,以及防止水雷飄走的雷索(鐵鏈子)。
這個時期的水雷都是觸發性水雷,即撞擊後產生爆炸,當然撞擊需要一定速度和噸位的船隻才行,不能小魚撞上也爆炸。
北洋水師水雷營的每顆水雷上麵有36根撞擊觸角,分作360度方向布置,裏麵裝著引爆水雷的擊針底火。小型水雷每顆裝藥180千克相當於一枚18寸黑頭魚雷爆炸當量,可以輕易炸沉2000噸級船隻;中型用來對付五千噸級左右的船隻,大型水雷爆炸當量達到三枚18寸黑頭魚雷威力,足以炸沉任何萬噸級以上戰列艦。
水雷被稱為“窮國的武器”,因為它造價低廉,布置容易,摘除困難10倍至200倍以上,稱為弱國防禦沿海的最高性價比武器。直到21世紀全球還有52萬枚二戰期間的水雷沒有摘除,因為成本太高緣故。
不過,幾十年後的壓力、磁力、噪音等先進水雷此時還沒有出現,因此才使得王辰浩敢用聲納和超聲波去探測水雷。
雖然這個時期的布雷手段很簡單,但排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排除一顆錨雷需要摘掉它的定身鐵錨使其上浮至水麵,然後收回。但水雷兵隻能靠人力去摘除鐵錨,因此往往一顆水雷下麵掛著的鐵錨重達好幾噸,摘除它需要耗費相當的人力和時間。而有的水雷直接將鐵索拴在海底山石上麵,人力很難將其拉出來。
但這些對於王辰浩來說相當簡單,蛟龍號的機械手臂水下起重能力完全可以輕鬆搞定它們。
王辰浩很快搞定水雷艦隊的分工問題,他駕駛蛟龍號負責探測出水雷位置,並托起雷錨和雷索,剩下的摘除雷錨、雷索,移走水雷的工作由水雷營官兵們來解決。
這是對付航道錨雷,對付港口外的漂雷也無需王辰浩操心,水雷營官兵們拿張大魚網就可以拖走了。
王辰浩這邊敲定了水雷艦隊相關事宜後,丁汝昌那邊也準備好了雷擊艦隊。
雷擊艦,後來代表魚雷驅逐艦,此時表示魚雷艇組成的艦隊。
北洋水師主力艦隊擁有十五艘魚雷艇,分別為“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龍”、“定一”、“定二”、“鎮一”、“鎮二”、“中甲”、“中乙”、“幹一”、“幹二”等十五艘。
看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們是由北洋水師各艦駝帶的,左字頭由左翼各艦搭載,右字頭由右翼各艦搭載,定鎮二艦上麵可以搭載三艘魚雷艇,中甲、中乙由濟遠艦駝帶,幹一、幹二由致遠艦搭載。
這些魚雷艇中,一般都在28噸至74噸之間,搭載一具150度廣角魚雷發射架,速度13節~16節之間。福龍噸位最大最先進,為120噸,兩個210度廣角14寸魚雷發射架,備四枚魚雷,速度24.2節,配防禦37速射炮。
福龍是李鴻章花了6萬兩銀子從福建水師買回來的,但為了配合這次行動,李鴻章再次低聲下氣的向兩江總督張之洞示好,花了18萬兩銀子將他治下的八艘雷字號魚雷艇借調北洋,分別是“雷乾”、“雷坤”、“雷離”、“雷坎”、“雷震”、“雷巽”、“雷艮”、“雷兌”,號稱兩江八卦魚雷營。這八艘魚雷艇是張之洞於1884年從德國挨呂屏什好船廠(elbingschichau)訂造,排水量26噸,速度19.5節,一具14寸魚雷發射管。
接著,李鴻章又花了5萬兩銀子從兩廣總督李瀚章手裏將廣東水師的“雷龍”、“雷虎”、“雷中”三艘魚雷艇借調北洋。
李瀚章和李鴻章是兄弟,借調自然不用花錢,但李鴻章還是將五萬兩銀子作為廣東三艘魚雷艇的開拔費支出。
這三艘年頭和北洋的魚雷艇一樣是1882年購買自德國伏爾鏗廠,也是當年張之洞任兩廣總督時為跟李鴻章較勁而訂造的,從起名就可以看出,張之洞額外喜歡“雷”人。
而張之洞所以鬆口幫忙,除了李鴻章花了錢外,還主要是因為北洋水師在黃海一戰中勝利了。因為之前南方水師拒絕借調軍艦北上,生怕讓李鴻章給斷送了他們的家底。現在北洋勝利,張之洞再不好拒絕,也就順水推舟的送個人情給李鴻章。
10月24日,南洋借調來的十一艘魚雷艇陸續運抵旅順海軍基地,丁汝昌將其劃入雷擊艦隊。這樣雷擊艦隊的魚雷艇數量便激增至26艘,讓北洋水師官兵們鬥誌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