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月底求月票,請大家多多支持。
這個時候,王觀的暗示也十分明顯了,歐陽當然能夠聽得出來。
不過由於王觀的語氣也比較委婉,歐陽倒是沒有聽出他是在懷疑自己的眼力,隻當成是朋友之間的關心。
既然是關心,歐陽沒有理由生氣,反而連忙解釋起來:“東西肯定是真品,畢竟是鋦過的物件,不可能是贗品。
不過也就是由於這個原因,我感覺要價六千萬太貴了,所以才在猶豫不決,不能一下子下決心。”
“鋦瓷?”一時之間,王觀和俞飛白愣住了。
說到鋦瓷,一般人還真不太明白。
主要是現在的瓷器便宜,就算碎了裂了,直接一扔重新買過就是。
但是在古代卻不是這樣,一些珍貴的瓷器裂了,主人卻十分愛惜,不舍得扔,所以會請高明的匠人鋦釘起來,再重新使用。
當然,這裏據說的珍貴瓷器,不僅是相對富貴人家來說,也相對普通百姓來說。
鋦瓷未必就是那些精細的官窯珍品,也有可能是普通百姓家裏的大盤大缸之類的器物。
畢竟大盤大缸在古代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價格也不菲,就算開裂了也不舍得換新的。
這個時候,鋦瓷這門手藝自然應運而生。
現在鋦瓷器的少了,原來大街上經常可以聽到鋦鍋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說的就是這門鋦瓷的手藝。
在鋦瓷的過程中,打孔的師傅手要拿的很穩、很準,絕對不能打穿,而且鑽的孔要非常對稱,不能有一點偏差。
另外就是鋦子的大小要計算很準確,否則做好後盤子會漏水。
隻要滿足了這幾個條件,鋦釘好的瓷器就會嚴絲密合。
絕對不會出來滲水漏水的現象,可以稱得上是巧奪天工。
一般來說,鋦瓷不怎麽值錢。
尤其是百姓家鋦釘的大水缸,就算流傳到現在,那肯定也是不值錢的玩意。
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說在日本就有一個十分顯著的例子。
傳說中國南宋時龍泉窯有一個精美的碗被傳到日本,一直被當做國寶收藏。
到了日本室町時代,這隻碗被掌權大將軍足利義政收藏。
大將軍非常珍惜它,但還是不小心碰裂了。
於是大將軍派使者帶著碗來到中國,懇請大明皇帝依照原樣再賜一隻。
但是禮官遍訪各窯。
卻由於工藝原因,已經仿不出原件的釉色。
使者無奈,隻好請高明工匠把碗鋦釘好,又帶回了日本。
從這個案例就可以知道,鋦瓷這件事情,在明代是十分普遍的。
不過由於時代的審美觀有異,現代的許多古玩收藏家,對於鋦器很不喜歡,覺得一排鋦釘很難看。
所以就算有人買到了鋦瓷。
也會特意請人把鋦釘拔開,再用粘膠仔細粘合起來,這樣看起來確實更加美觀。
當然,不喜歡鋦瓷。
並不代表鋦瓷沒有價值。
在2007年的時候,有一件釘了一圈接痕鋦釘的明正統青花龍紋大缸,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之後,最終以209萬元成交。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起。
許多藏家才開始正視鋦瓷。
“既然鋦過,那就是殘器了。”
與此同時,俞飛白皺眉道:“那大盤到底有多好。
竟然敢要價六千萬?”“東西很好,非常精美。”
看見俞飛白懷疑,歐陽居然立即維護起來:“盡管大盤從中間開裂在兩半了,但是鋦釘的手藝十分精良。
高明的巧匠在盤底鋦釘起來,十分的細密。
如果在正麵觀望的話,根本看不出有裂紋的存在。”
“總而言之,除了這點瑕疵以外,再也沒有什麽毛病。
青花的發色漂亮,荔枝綬鳥紋飾又十分罕見,全世界再也沒有同樣的東西,屬於獨一無二的珍品。”
說話之間,唯恐其他人不信,歐陽快步走了出去,片刻之後返回,手裏卻多了一疊相片。
不是小相片,而是九寸左右的大相片。
“你們看……”歐陽把相片亮出來,王觀等人連忙看去,隻見相片是一個青花大盤,盤心繪綬帶鳥立於的荔枝樹上,悠然俯身,欲擒小蟲,活潑生動,栩栩如生。
在盤心四周的弧壁邊沿,則是六簇荔枝紋飾。
美麗的青花紋飾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大盤中,卻不顯得有絲毫的繁瑣痕跡,相反還十分的清秀雅致,自然細膩之極。
最重要的是,無論王觀他們怎麽觀看,硬是沒能從高清相片之中發現裂紋的存在。
直到歐陽出示盤底的相片,大家才看到一條細密好像是拉鏈的鋦紋。
“就是這樣釘起來?”慕容光很是驚奇:“這樣牢固嗎?”“當然牢固,就算盛熱湯也不會滲漏。”
歐陽十分肯定道:“而且表麵如果不是認真打量,或者拿高倍放大鏡特意去尋找的話,絕對看不出縫來。”
這已經是歐陽第二次強調了,可見東西真的很好,讓他十分動心。
“看起來挺不錯的。”
這個時候,王觀斟酌起來,逐一把相片仔細看過之後,才笑問道:“對了,不知道這個盤子有多大?”這是相片,沒有參照物對比,還真是不好分辨大小。
要知道物件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東西的價值。
不是說小物件就不值錢,主要是大的東西,肯定有一定的加分。
畢竟以古代的工藝,想做出又大又精美的東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再說了,但凡大物件,在流傳的過程之中,最容易磕碰壞了。
這個大盤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然也不會讓人鋦釘起來了。
如果能夠完好無損的流傳到現在,價格肯定還能再翻一倍。
“這個是大盤,很大的盤。”
此時,歐陽興衝衝道:“我親自量過了,盤的直徑有59.5厘米,屬於不可多得的大器。
但是在觀賞的時候,卻沒有任何臃腫的感覺。
相反還顯得十分莊重大氣秀雅……”歐陽讚不絕口,這情形分明是十分意動,打算把東西買下來的征兆。
對此王觀也不感到意外,畢竟通過照片欣賞這件東西,他也有幾分怦然心動的感覺。
然而,在沒有看到實物以前,王觀還是有幾分疑慮:“歐陽大哥,恕我冒昧打聽,這東西到底是什麽來曆呀?”不管是什麽樣的東西,尤其是珍品的古玩,最講究它的來曆,也就是所謂的傳承有序。
祖上傳下來的,自然是有脈絡可尋,又或者是挖地盜墓打撈海底寶藏得到的,也是一種來曆。
一切的一切,都有一個說法,不可能憑空變出來。
贗品就是憑空變出來的,所以賣贗品的人總是喜歡給東西編造故事。
然而故事終始隻是故事,無論編得多麽逼真,也比較容易讓人識破。
“這是海歸瓷。”
歐陽遲疑了下,又立即改口道:“嚴格來說,也不算是海歸瓷,這是我在香港認識的一位藏家手裏的東西。”
“香港的藏家?”王觀一怔,表情更加驚疑了。
畢竟香港到酒泉,至少跨越大半個中國的疆土了,距離似乎有些遠。
在他的印象之中,香港的瓷器一般是在沿海地區出現比較多,很少跑到內陸城市。
之所以這樣,首先是路途的距離,其次就是經濟發達因素了。
畢竟相對內陸來說,沿海地區的經濟肯定比較發達,玩收藏的人更多一些。
“是你自己聯係的,還是他上門推銷的?”俞飛白皺眉問道,他比較直接,也不掩飾自己的懷疑:“感覺好像有些不對。”
“有什麽不對?”歐陽驚愕了下,然後也明白兩人的擔心,連忙解釋道:“東西真的很好,而且還有蘇富比的鑒定證書,應該不是贗品。”
“證書之類的東西,能信,又不能盡信。”
俞飛白搖頭道:“隻要舍得撒錢,別說蘇富比鑒定證書,就是故宮大專家的親筆評定,我都可以拿一個給你。
當然,我隻能保證上麵的簽章是的,至於那些評定是不是出自大專家之手,那就不好說了。”
“歐陽大哥。”
王觀語氣比較委婉:“也不是說東西一定是贗品,隻不過這樣的大器重寶,可以稱得上是價值連城,無論怎麽小心也不為過。”
“我在香港也認識幾個著名的藝術品經紀人,如果你信得過我,卻是可以告訴我那個藏家的姓名,我找他們打聽一下。
畢竟都是在一個圈子,說不定他們也知道這事。”
古玩行裏有潛規則,在一筆交易沒有完成之前,第三方不應該打聽賣家的消息。
因為這樣做有截糊的嫌疑,也就是所謂的攔一道,所以王觀才這樣婉轉。
“這是好事呀。”
慕容光不懂這些彎彎繞繞,隻是覺得知道對方底細肯定最好不過了,當下催促道:“歐陽,趕緊說呀,那人叫什麽名字。”
“怎麽可能信不過王兄弟,還要謝謝你的熱心幫忙呢。”
適時,歐陽稍微猶豫就笑道:“那人是我去年到香港參加一個拍賣會時認識的人。
當時他坐在我旁邊,大家都覺得有些無聊,就聊上了。”
“他很和氣,很熱心的指點我一些瓷器的收藏知識,後來拍賣會結束,我們就相互交換了聯係方式。
一年下來,也時不時的通話,其實主要是我向他請教一些問題,他也十分耐心的解答……”歐陽說了一大段,話裏話外的意思無非是那人是自己的朋友,不可能騙他。
rt
這個時候,王觀的暗示也十分明顯了,歐陽當然能夠聽得出來。
不過由於王觀的語氣也比較委婉,歐陽倒是沒有聽出他是在懷疑自己的眼力,隻當成是朋友之間的關心。
既然是關心,歐陽沒有理由生氣,反而連忙解釋起來:“東西肯定是真品,畢竟是鋦過的物件,不可能是贗品。
不過也就是由於這個原因,我感覺要價六千萬太貴了,所以才在猶豫不決,不能一下子下決心。”
“鋦瓷?”一時之間,王觀和俞飛白愣住了。
說到鋦瓷,一般人還真不太明白。
主要是現在的瓷器便宜,就算碎了裂了,直接一扔重新買過就是。
但是在古代卻不是這樣,一些珍貴的瓷器裂了,主人卻十分愛惜,不舍得扔,所以會請高明的匠人鋦釘起來,再重新使用。
當然,這裏據說的珍貴瓷器,不僅是相對富貴人家來說,也相對普通百姓來說。
鋦瓷未必就是那些精細的官窯珍品,也有可能是普通百姓家裏的大盤大缸之類的器物。
畢竟大盤大缸在古代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價格也不菲,就算開裂了也不舍得換新的。
這個時候,鋦瓷這門手藝自然應運而生。
現在鋦瓷器的少了,原來大街上經常可以聽到鋦鍋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說的就是這門鋦瓷的手藝。
在鋦瓷的過程中,打孔的師傅手要拿的很穩、很準,絕對不能打穿,而且鑽的孔要非常對稱,不能有一點偏差。
另外就是鋦子的大小要計算很準確,否則做好後盤子會漏水。
隻要滿足了這幾個條件,鋦釘好的瓷器就會嚴絲密合。
絕對不會出來滲水漏水的現象,可以稱得上是巧奪天工。
一般來說,鋦瓷不怎麽值錢。
尤其是百姓家鋦釘的大水缸,就算流傳到現在,那肯定也是不值錢的玩意。
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說在日本就有一個十分顯著的例子。
傳說中國南宋時龍泉窯有一個精美的碗被傳到日本,一直被當做國寶收藏。
到了日本室町時代,這隻碗被掌權大將軍足利義政收藏。
大將軍非常珍惜它,但還是不小心碰裂了。
於是大將軍派使者帶著碗來到中國,懇請大明皇帝依照原樣再賜一隻。
但是禮官遍訪各窯。
卻由於工藝原因,已經仿不出原件的釉色。
使者無奈,隻好請高明工匠把碗鋦釘好,又帶回了日本。
從這個案例就可以知道,鋦瓷這件事情,在明代是十分普遍的。
不過由於時代的審美觀有異,現代的許多古玩收藏家,對於鋦器很不喜歡,覺得一排鋦釘很難看。
所以就算有人買到了鋦瓷。
也會特意請人把鋦釘拔開,再用粘膠仔細粘合起來,這樣看起來確實更加美觀。
當然,不喜歡鋦瓷。
並不代表鋦瓷沒有價值。
在2007年的時候,有一件釘了一圈接痕鋦釘的明正統青花龍紋大缸,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之後,最終以209萬元成交。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起。
許多藏家才開始正視鋦瓷。
“既然鋦過,那就是殘器了。”
與此同時,俞飛白皺眉道:“那大盤到底有多好。
竟然敢要價六千萬?”“東西很好,非常精美。”
看見俞飛白懷疑,歐陽居然立即維護起來:“盡管大盤從中間開裂在兩半了,但是鋦釘的手藝十分精良。
高明的巧匠在盤底鋦釘起來,十分的細密。
如果在正麵觀望的話,根本看不出有裂紋的存在。”
“總而言之,除了這點瑕疵以外,再也沒有什麽毛病。
青花的發色漂亮,荔枝綬鳥紋飾又十分罕見,全世界再也沒有同樣的東西,屬於獨一無二的珍品。”
說話之間,唯恐其他人不信,歐陽快步走了出去,片刻之後返回,手裏卻多了一疊相片。
不是小相片,而是九寸左右的大相片。
“你們看……”歐陽把相片亮出來,王觀等人連忙看去,隻見相片是一個青花大盤,盤心繪綬帶鳥立於的荔枝樹上,悠然俯身,欲擒小蟲,活潑生動,栩栩如生。
在盤心四周的弧壁邊沿,則是六簇荔枝紋飾。
美麗的青花紋飾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大盤中,卻不顯得有絲毫的繁瑣痕跡,相反還十分的清秀雅致,自然細膩之極。
最重要的是,無論王觀他們怎麽觀看,硬是沒能從高清相片之中發現裂紋的存在。
直到歐陽出示盤底的相片,大家才看到一條細密好像是拉鏈的鋦紋。
“就是這樣釘起來?”慕容光很是驚奇:“這樣牢固嗎?”“當然牢固,就算盛熱湯也不會滲漏。”
歐陽十分肯定道:“而且表麵如果不是認真打量,或者拿高倍放大鏡特意去尋找的話,絕對看不出縫來。”
這已經是歐陽第二次強調了,可見東西真的很好,讓他十分動心。
“看起來挺不錯的。”
這個時候,王觀斟酌起來,逐一把相片仔細看過之後,才笑問道:“對了,不知道這個盤子有多大?”這是相片,沒有參照物對比,還真是不好分辨大小。
要知道物件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東西的價值。
不是說小物件就不值錢,主要是大的東西,肯定有一定的加分。
畢竟以古代的工藝,想做出又大又精美的東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再說了,但凡大物件,在流傳的過程之中,最容易磕碰壞了。
這個大盤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然也不會讓人鋦釘起來了。
如果能夠完好無損的流傳到現在,價格肯定還能再翻一倍。
“這個是大盤,很大的盤。”
此時,歐陽興衝衝道:“我親自量過了,盤的直徑有59.5厘米,屬於不可多得的大器。
但是在觀賞的時候,卻沒有任何臃腫的感覺。
相反還顯得十分莊重大氣秀雅……”歐陽讚不絕口,這情形分明是十分意動,打算把東西買下來的征兆。
對此王觀也不感到意外,畢竟通過照片欣賞這件東西,他也有幾分怦然心動的感覺。
然而,在沒有看到實物以前,王觀還是有幾分疑慮:“歐陽大哥,恕我冒昧打聽,這東西到底是什麽來曆呀?”不管是什麽樣的東西,尤其是珍品的古玩,最講究它的來曆,也就是所謂的傳承有序。
祖上傳下來的,自然是有脈絡可尋,又或者是挖地盜墓打撈海底寶藏得到的,也是一種來曆。
一切的一切,都有一個說法,不可能憑空變出來。
贗品就是憑空變出來的,所以賣贗品的人總是喜歡給東西編造故事。
然而故事終始隻是故事,無論編得多麽逼真,也比較容易讓人識破。
“這是海歸瓷。”
歐陽遲疑了下,又立即改口道:“嚴格來說,也不算是海歸瓷,這是我在香港認識的一位藏家手裏的東西。”
“香港的藏家?”王觀一怔,表情更加驚疑了。
畢竟香港到酒泉,至少跨越大半個中國的疆土了,距離似乎有些遠。
在他的印象之中,香港的瓷器一般是在沿海地區出現比較多,很少跑到內陸城市。
之所以這樣,首先是路途的距離,其次就是經濟發達因素了。
畢竟相對內陸來說,沿海地區的經濟肯定比較發達,玩收藏的人更多一些。
“是你自己聯係的,還是他上門推銷的?”俞飛白皺眉問道,他比較直接,也不掩飾自己的懷疑:“感覺好像有些不對。”
“有什麽不對?”歐陽驚愕了下,然後也明白兩人的擔心,連忙解釋道:“東西真的很好,而且還有蘇富比的鑒定證書,應該不是贗品。”
“證書之類的東西,能信,又不能盡信。”
俞飛白搖頭道:“隻要舍得撒錢,別說蘇富比鑒定證書,就是故宮大專家的親筆評定,我都可以拿一個給你。
當然,我隻能保證上麵的簽章是的,至於那些評定是不是出自大專家之手,那就不好說了。”
“歐陽大哥。”
王觀語氣比較委婉:“也不是說東西一定是贗品,隻不過這樣的大器重寶,可以稱得上是價值連城,無論怎麽小心也不為過。”
“我在香港也認識幾個著名的藝術品經紀人,如果你信得過我,卻是可以告訴我那個藏家的姓名,我找他們打聽一下。
畢竟都是在一個圈子,說不定他們也知道這事。”
古玩行裏有潛規則,在一筆交易沒有完成之前,第三方不應該打聽賣家的消息。
因為這樣做有截糊的嫌疑,也就是所謂的攔一道,所以王觀才這樣婉轉。
“這是好事呀。”
慕容光不懂這些彎彎繞繞,隻是覺得知道對方底細肯定最好不過了,當下催促道:“歐陽,趕緊說呀,那人叫什麽名字。”
“怎麽可能信不過王兄弟,還要謝謝你的熱心幫忙呢。”
適時,歐陽稍微猶豫就笑道:“那人是我去年到香港參加一個拍賣會時認識的人。
當時他坐在我旁邊,大家都覺得有些無聊,就聊上了。”
“他很和氣,很熱心的指點我一些瓷器的收藏知識,後來拍賣會結束,我們就相互交換了聯係方式。
一年下來,也時不時的通話,其實主要是我向他請教一些問題,他也十分耐心的解答……”歐陽說了一大段,話裏話外的意思無非是那人是自己的朋友,不可能騙他。
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