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又和趙栩聊了一些細節之後,起身說到:“今天該說的草民也都說過了,南方還又諸多事務在等我回去處置,我便不多在此逗留了,就此向王爺告辭了!假如王爺有事需要用草民的話,隻管派人前往杭州威海鏢局找草民便是,隻要草民能幫上王爺的,絕對不會推辭!”趙栩很是不願徐毅這麽快走,很想和他再多相處一些時日,可是看徐毅態度十分堅決,於是隻好答應了下來,然後依依不舍的將徐毅送出了王府,又是一直將徐毅送出了汴梁城外十裏長亭,才撒淚和徐毅告別。
對於趙栩對自己的看重,徐毅也是頗為感動,幾次都想對他吐露關於怡慶的實情,可最終還是忍住了這種衝動,這種事情還是不說的好,說出來解決不了問題,還不過是讓人徒增煩惱而已。
望著在視野中漸漸縮小的趙栩的身影,徐毅騎在馬上微微發出了一聲歎息,心道該做的我都做過了,該努力的我也都努力了,以後便看趙栩自己的路如何走就是了,但願過兩年之後,趙栩能躲過那場靖康之難的浩劫吧!他這麽幫趙栩是有原因的,一是這個濟王趙栩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與眾不同的氣質,讓徐毅似乎看到了大宋的一點希望,另外一點便是因為怡慶的緣故,這個趙栩和怡慶的兄妹之情,讓他不得不出手相幫一下。
才能多少安心一些,可徐毅卻不能肯定,這個時代因為他地出現。
到底會不會影響到曆史進程的發展,未來的道路還是處於一片朦朧之中。
徐毅一行出了汴梁之後,一路沿著汴河朝東南方向地南京應天府行去,這裏也就是後世河南商丘一帶,他已經和高俊約好。
在這裏會麵。
畢竟這裏還屬開封府地界,比起河北要安寧許多,起碼沒有看到遍地流民出現,估計北方難民逃到這裏,也會被官府驅離此地,否則落在趙佶眼中的話,他們這些臣子也不好交待。
離開汴梁的時候。
汴梁城中早已是一片歡騰之色,在朝中那些奸臣的刻意渲染下。
複燕雲的消息早已不脛而走,鬧得天下皆知了,童貫地“複燕奏”將他一係列的敗仗說成勝仗,吹噓“凱旋還師”。
王黼、童貫、蔡攸等都加官進爵。
百官紛紛上表祝賀,又立“複燕雲碑”紀功。
測試文字水印8。
連趙栩也在徐毅的慫恿下,違心的上疏給趙佶。
稱趙佶此次收複燕雲實乃不世之功,讓趙佶好生高興了一把,多少對這個他自認為不爭氣的兒子又有了一點好感,將他招致宮中嘉勉了一番,趙栩強顏歡笑,又好一陣恭維他的老爹。
汴梁城中到處張燈結彩,慶祝當今聖上複燕雲之不世功勳。
仿佛又過了一個春節一般。
徽宗大喜之下,下旨大赫天下。
減輕賦稅,殊不知他的這種恩典,在於北方來說,卻絲毫沒有給那裏地人帶去一點安慰,照樣是民不聊生,反倒是更加混亂了起來,沒有多久山東等地便爆發出各種規模的叛亂事件,北宋王朝卻在徽宗君臣欺人自欺地陶醉在所謂“複燕雲”地“勝利”之中繼續朝覆滅的邊緣行進。
百姓不比徐毅他們這些人,不知真相的他們是很容易被朝廷的宣傳所蒙蔽的,在徽宗等君臣的刻意渲染下,各地都在大肆慶祝,到處都是對趙佶君臣地一片稱頌之聲,鬧得是沸沸揚揚,看著那些興奮的議論著此事的路人,徐毅側目視之、嗤之以鼻。
到了應天府之後,他們直奔碼頭附近的客棧之中,查訪了所有客棧之後,沒有見到高俊以及他的家人,便知道他們還沒有到,於是徐毅便命人找到一個大客棧,現行住下,並讓李柏到碼頭雇下了一條客船,候在碼頭上隻待高俊一到,眾人便登船啟程。
對於這個應天府,本來倒也不是很出名,但徐毅卻還是因為一件事情,牢牢的記住了這個地方,此地也稱為南京,可不是後世的南京,後世地南京在這個時候被稱為江寧府,徐毅之所以能記住這個地方,還是因為不久之後,北宋覆滅,而鑽營僥幸逃出生天地趙構小兒是在這裏登基開始了南宋的統治地緣故,可他沒有興趣到城中閑逛,而是在等候高俊的這段時間中,天天坐在屋子中看那套從趙栩處得來的《武經總要》。
楊再興不時出入徐毅的房間,看到了他埋頭苦讀之後,很是好奇,問過了徐毅之後,聽說這套書是武經總要,也大為感興趣,於是賴在徐毅房中不走,跟著徐毅一起蹭書看,他可是個名將之後,不但武功高強,而且自小便從父親那裏學習兵書戰策,對於軍事方麵的功底,比起徐毅勝之不止一籌,而且他看起這些書來,比徐毅還要更能理解,其中因為還是文言文所著,徐毅看起來很是吃力,而他卻看的十分輕鬆,許多徐毅不懂之處,還要向他請教,兩個人便就兵法展開了討論,楊再興說起兵法,那是一套一套的,可徐毅雖然在這方麵沒有專攻過,以前也多是從一些課外讀物上看上一鱗半爪,不成體係,但貴在他是一個現代人,所接收的信息量絕對遠超過古人太多,所以雖然講不出一些套路,但說起三十六計的時候,還是讓楊再興為之側目,大聲叫好,說的精彩之處,楊再興恨不得趕緊拿筆記下來。
徐毅對於兵法知道不多,但是後世的時候三十六計卻經常被人掛在嘴邊,所以他即便背不下來,也能記下個七七八八,索性他整理了一下腦海中所記的三十六計的名稱,幹脆拿筆寫下,交給了楊再興,讓他自己去揣摩,楊再興很是重視,結合著他知道的孫子兵法,不時的和徐毅交流心得,不知不覺之間,更是覺得徐毅此人的本領實在是有些深不可測,大為敬佩。
就這麽等了三天之後,高俊總算是姍姍趕到了應天府碼頭,徐毅天天安排有人在碼頭專門接他,一見高俊,便立即將他帶到了客棧之中。
高俊一看到徐毅便趕緊賠罪道:“高俊來遲,讓掌櫃的在此久候了,還望掌櫃的恕罪!”徐毅笑道:“不算遲不算遲!穎昌畢竟離此不近,你已經算是很快了,不知道你的家人可都已經接來了嗎?”高俊趕緊答道:“多謝掌櫃的關心,家母還有弟弟都已經接了過來,已經到了碼頭!”徐毅趕緊說到:“既然如此,伯母到了這裏,我當親自前往探望才是,我們現在就去碼頭好了!”“豈敢勞動掌櫃的去親自迎接家母,您能接納我們全家,高俊已經感激不盡,高俊已經知道,掌櫃你們已經在此等候我多時了,要不咱們直接登船趕路好了,這已經耽擱了掌櫃的不少時間了!”高俊提議到。
徐毅想想之後,覺得也是,高俊畢竟還在被通緝之中,而這裏又是人多眼雜的地方,時間長了保不定會出什麽麻煩,還是盡快趕回南方好一些,於是便答應了下來。
李波招呼了眾人一起出了客棧,來到了碼頭上,高俊趕緊引著一個老婦來到了徐毅麵前,為她介紹到:“母親大人,這位便是收留兒子的徐掌櫃,徐掌櫃不但收容了我,而且還命我將您和家人全部帶到他家中安排,並在此地等候外麵多時了!”不待高母說話,徐毅趕緊上前對她躬身施禮:“晚輩見過伯母,隻因晚輩有事在身,未能親自前往穎昌迎接您老前來,還望伯母多多包涵!”高母趕緊還禮道:“老身豈敢受得起徐掌櫃如此客氣,您收容了我家高俊,便已經是對我高家的大恩了,現在又不吝收容我們全家,更是讓老身覺得無以為報,徐掌櫃萬萬不要再客氣了,這樣會讓老身更是不安的!”這個高母說話很是又條理,一看便知曾經也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女子,是個知書達理之人,徐毅讓李波楊再興等人也過來給高母見禮,讓高母頗有些受寵若驚,高俊更是感激的不知道說些什麽好了!聽說高俊還有一個弟弟也過來了,徐毅便問起了高俊,一聽徐毅問到他的弟弟,高俊的臉上頗有一些不自然,支吾了一陣之後,才從後麵的家人中叫出一個年輕人,拉到了徐毅麵前,給他介紹到:“這位便是我的弟弟高旭,高旭,快快見過我家掌櫃的!”徐毅笑著對這個年輕人問好,可沒有想到這個高旭一臉的不快,態度傲慢的隻是微微對徐毅點了一下頭,連一句話都沒有說,倒是讓徐毅弄的有些下不來台,感覺頗為尷尬。
李波楊再興等人沒有想到高俊的這個弟弟居然如此無禮,各個都立即將臉色沉了下來,而最為尷尬的不是徐毅,而是那高俊,看到弟弟居然給自己主公弄了這麽一出,立即便被氣得臉色通紅,這些倒是治好了他黃臉的毛病,看起來反倒健康了許多,他趕緊嗬斥道:“你這愣頭青怎麽如此不通情理,還妄稱讀過許多聖賢之書,難道有你這麽對待咱們恩人的嗎?”
對於趙栩對自己的看重,徐毅也是頗為感動,幾次都想對他吐露關於怡慶的實情,可最終還是忍住了這種衝動,這種事情還是不說的好,說出來解決不了問題,還不過是讓人徒增煩惱而已。
望著在視野中漸漸縮小的趙栩的身影,徐毅騎在馬上微微發出了一聲歎息,心道該做的我都做過了,該努力的我也都努力了,以後便看趙栩自己的路如何走就是了,但願過兩年之後,趙栩能躲過那場靖康之難的浩劫吧!他這麽幫趙栩是有原因的,一是這個濟王趙栩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與眾不同的氣質,讓徐毅似乎看到了大宋的一點希望,另外一點便是因為怡慶的緣故,這個趙栩和怡慶的兄妹之情,讓他不得不出手相幫一下。
才能多少安心一些,可徐毅卻不能肯定,這個時代因為他地出現。
到底會不會影響到曆史進程的發展,未來的道路還是處於一片朦朧之中。
徐毅一行出了汴梁之後,一路沿著汴河朝東南方向地南京應天府行去,這裏也就是後世河南商丘一帶,他已經和高俊約好。
在這裏會麵。
畢竟這裏還屬開封府地界,比起河北要安寧許多,起碼沒有看到遍地流民出現,估計北方難民逃到這裏,也會被官府驅離此地,否則落在趙佶眼中的話,他們這些臣子也不好交待。
離開汴梁的時候。
汴梁城中早已是一片歡騰之色,在朝中那些奸臣的刻意渲染下。
複燕雲的消息早已不脛而走,鬧得天下皆知了,童貫地“複燕奏”將他一係列的敗仗說成勝仗,吹噓“凱旋還師”。
王黼、童貫、蔡攸等都加官進爵。
百官紛紛上表祝賀,又立“複燕雲碑”紀功。
測試文字水印8。
連趙栩也在徐毅的慫恿下,違心的上疏給趙佶。
稱趙佶此次收複燕雲實乃不世之功,讓趙佶好生高興了一把,多少對這個他自認為不爭氣的兒子又有了一點好感,將他招致宮中嘉勉了一番,趙栩強顏歡笑,又好一陣恭維他的老爹。
汴梁城中到處張燈結彩,慶祝當今聖上複燕雲之不世功勳。
仿佛又過了一個春節一般。
徽宗大喜之下,下旨大赫天下。
減輕賦稅,殊不知他的這種恩典,在於北方來說,卻絲毫沒有給那裏地人帶去一點安慰,照樣是民不聊生,反倒是更加混亂了起來,沒有多久山東等地便爆發出各種規模的叛亂事件,北宋王朝卻在徽宗君臣欺人自欺地陶醉在所謂“複燕雲”地“勝利”之中繼續朝覆滅的邊緣行進。
百姓不比徐毅他們這些人,不知真相的他們是很容易被朝廷的宣傳所蒙蔽的,在徽宗等君臣的刻意渲染下,各地都在大肆慶祝,到處都是對趙佶君臣地一片稱頌之聲,鬧得是沸沸揚揚,看著那些興奮的議論著此事的路人,徐毅側目視之、嗤之以鼻。
到了應天府之後,他們直奔碼頭附近的客棧之中,查訪了所有客棧之後,沒有見到高俊以及他的家人,便知道他們還沒有到,於是徐毅便命人找到一個大客棧,現行住下,並讓李柏到碼頭雇下了一條客船,候在碼頭上隻待高俊一到,眾人便登船啟程。
對於這個應天府,本來倒也不是很出名,但徐毅卻還是因為一件事情,牢牢的記住了這個地方,此地也稱為南京,可不是後世的南京,後世地南京在這個時候被稱為江寧府,徐毅之所以能記住這個地方,還是因為不久之後,北宋覆滅,而鑽營僥幸逃出生天地趙構小兒是在這裏登基開始了南宋的統治地緣故,可他沒有興趣到城中閑逛,而是在等候高俊的這段時間中,天天坐在屋子中看那套從趙栩處得來的《武經總要》。
楊再興不時出入徐毅的房間,看到了他埋頭苦讀之後,很是好奇,問過了徐毅之後,聽說這套書是武經總要,也大為感興趣,於是賴在徐毅房中不走,跟著徐毅一起蹭書看,他可是個名將之後,不但武功高強,而且自小便從父親那裏學習兵書戰策,對於軍事方麵的功底,比起徐毅勝之不止一籌,而且他看起這些書來,比徐毅還要更能理解,其中因為還是文言文所著,徐毅看起來很是吃力,而他卻看的十分輕鬆,許多徐毅不懂之處,還要向他請教,兩個人便就兵法展開了討論,楊再興說起兵法,那是一套一套的,可徐毅雖然在這方麵沒有專攻過,以前也多是從一些課外讀物上看上一鱗半爪,不成體係,但貴在他是一個現代人,所接收的信息量絕對遠超過古人太多,所以雖然講不出一些套路,但說起三十六計的時候,還是讓楊再興為之側目,大聲叫好,說的精彩之處,楊再興恨不得趕緊拿筆記下來。
徐毅對於兵法知道不多,但是後世的時候三十六計卻經常被人掛在嘴邊,所以他即便背不下來,也能記下個七七八八,索性他整理了一下腦海中所記的三十六計的名稱,幹脆拿筆寫下,交給了楊再興,讓他自己去揣摩,楊再興很是重視,結合著他知道的孫子兵法,不時的和徐毅交流心得,不知不覺之間,更是覺得徐毅此人的本領實在是有些深不可測,大為敬佩。
就這麽等了三天之後,高俊總算是姍姍趕到了應天府碼頭,徐毅天天安排有人在碼頭專門接他,一見高俊,便立即將他帶到了客棧之中。
高俊一看到徐毅便趕緊賠罪道:“高俊來遲,讓掌櫃的在此久候了,還望掌櫃的恕罪!”徐毅笑道:“不算遲不算遲!穎昌畢竟離此不近,你已經算是很快了,不知道你的家人可都已經接來了嗎?”高俊趕緊答道:“多謝掌櫃的關心,家母還有弟弟都已經接了過來,已經到了碼頭!”徐毅趕緊說到:“既然如此,伯母到了這裏,我當親自前往探望才是,我們現在就去碼頭好了!”“豈敢勞動掌櫃的去親自迎接家母,您能接納我們全家,高俊已經感激不盡,高俊已經知道,掌櫃你們已經在此等候我多時了,要不咱們直接登船趕路好了,這已經耽擱了掌櫃的不少時間了!”高俊提議到。
徐毅想想之後,覺得也是,高俊畢竟還在被通緝之中,而這裏又是人多眼雜的地方,時間長了保不定會出什麽麻煩,還是盡快趕回南方好一些,於是便答應了下來。
李波招呼了眾人一起出了客棧,來到了碼頭上,高俊趕緊引著一個老婦來到了徐毅麵前,為她介紹到:“母親大人,這位便是收留兒子的徐掌櫃,徐掌櫃不但收容了我,而且還命我將您和家人全部帶到他家中安排,並在此地等候外麵多時了!”不待高母說話,徐毅趕緊上前對她躬身施禮:“晚輩見過伯母,隻因晚輩有事在身,未能親自前往穎昌迎接您老前來,還望伯母多多包涵!”高母趕緊還禮道:“老身豈敢受得起徐掌櫃如此客氣,您收容了我家高俊,便已經是對我高家的大恩了,現在又不吝收容我們全家,更是讓老身覺得無以為報,徐掌櫃萬萬不要再客氣了,這樣會讓老身更是不安的!”這個高母說話很是又條理,一看便知曾經也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女子,是個知書達理之人,徐毅讓李波楊再興等人也過來給高母見禮,讓高母頗有些受寵若驚,高俊更是感激的不知道說些什麽好了!聽說高俊還有一個弟弟也過來了,徐毅便問起了高俊,一聽徐毅問到他的弟弟,高俊的臉上頗有一些不自然,支吾了一陣之後,才從後麵的家人中叫出一個年輕人,拉到了徐毅麵前,給他介紹到:“這位便是我的弟弟高旭,高旭,快快見過我家掌櫃的!”徐毅笑著對這個年輕人問好,可沒有想到這個高旭一臉的不快,態度傲慢的隻是微微對徐毅點了一下頭,連一句話都沒有說,倒是讓徐毅弄的有些下不來台,感覺頗為尷尬。
李波楊再興等人沒有想到高俊的這個弟弟居然如此無禮,各個都立即將臉色沉了下來,而最為尷尬的不是徐毅,而是那高俊,看到弟弟居然給自己主公弄了這麽一出,立即便被氣得臉色通紅,這些倒是治好了他黃臉的毛病,看起來反倒健康了許多,他趕緊嗬斥道:“你這愣頭青怎麽如此不通情理,還妄稱讀過許多聖賢之書,難道有你這麽對待咱們恩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