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通過史料的分析和後世理解的一些知識,他認為,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爆發戰爭是正常不過的了。


    首先人們可以看到,伊拉克海岸線嚴重限製了其利用海運出口石油的能力。


    伊拉克海岸線不足五十公裏,而且盡是因河流衝刷而形成的灘塗淤地,根本不具備興建港口的自然條件,所以伊拉克隻得依靠海岸線最東邊的阿拉伯河和最西邊的祖拜爾灣,來滿足日益龐雜的海洋運輸需要。


    這種生命線被遏製的痛楚,使伊拉克向科威特提出了割讓或租借沃爾拜島、布比延島的要求,答允以供給阿拉伯河的淡水為代價進行交換,然遭到了科威特的斷然拒絕。


    沃爾拜島和布比延島可謂是橫亙在伊拉克出海口前麵的攔路虎,這兩個總麵積八百多平方公裏的島嶼雖然地勢地平,幾乎完全被灘塗鹽沼覆蓋,且無常駐居民,但其卻控製著伊拉克祖拜爾灣的出入口。


    祖拜爾灣是波斯灣深入伊拉克內陸的一個小港灣,南北縱深三十公裏,口窄內寬,建設於該灣入口西岸的烏姆蓋斯爾港是伊拉克為數不多的深水港。


    兩伊戰爭期間,由於見證了與伊朗近在咫尺的巴士拉港的脆弱性和危險性,伊拉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烏姆蓋斯爾港的建設中,增加泊位,提高吞吐能力,並興建石化和冶金基地。


    因為祖拜爾灣戰略意義的逐步突出,伊拉克已經不能容忍從祖拜爾灣到波斯灣必須要穿過沃爾拜島、布比延島旁邊狹窄水道的事實。


    所以伊拉克為保障其西線出海航道的安全,向科威特提出了割讓或租借上述兩島的要求。


    有石油卻賣不出去,費了很多的力氣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伊拉克人們一直憋著一股子邪火。


    他們在心底當中,一直把科威特當做是自己的領土,他們原來是一家人,是那些個該死的英國佬和美國佬他們,是他們把科威特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伊拉克和科威特應該是一家人,應該成為一個國家。


    其次是石油財富問題。伊拉克和科威特兩國的領土麵積懸殊,但他們的石油蘊藏量差距卻不明顯。


    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是1430億桶,而科威特則是1020億桶。具體到石油財富問題的矛盾焦點,主要體現在石油政策和邊界油田兩個方麵。


    石油政策方麵,科威特因民眾稀少,對石油收入的消化能力有限,所以主張以充足的供應和較低的油價保持世界石油市場的穩定。


    而伊拉克出於戰後重建和清償債務的考慮,主張以限製生產的方式推動油價大幅上漲。


    兩種截然相反的主張所催生出的現象就是伊拉克這邊嚴格限製石油生產水平,而科威特那邊卻是超配額要求瘋狂生產,結果石油價格在1990年一路下跌到了每桶14.6美元。


    這個事情呢!科威特那邊就是典型的你搞你的,我搞我的。


    你願意咋賣我不管,我這邊有石油,我喜歡瘋狂生產,我就瘋狂生產,你想搞你漲價那一套,抱歉,我不喜歡,我也不想和你一起做這個事情,我們各人管各人,愛咋咋地。


    世界上的大財閥,包括美國的大財閥以及世界的一些大寡頭,他們現在並沒有想讓石油漲價的這個想法,因為現在全世界的寡頭們都在狙擊石油的價格,讓一些國家瘋狂地生產,這樣的話,石油的價格一路走低,那些個想要通過石油漲價來使國民富裕的國家,都給我消停的,我就是不漲價,讓你們餓死。


    這個事情呢!最針對性質的其實是蘇聯。


    這個時候,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手打壓石油的價格,就是要蘇聯好看。


    蘇聯不是有石油,想要往外麵占領市場嗎?我偏偏不給你這個機會,我讓你蘇聯在石油上賺不到錢。


    80年代前期,蘇聯一半的外匯收入都來自於石油出口,過於單一的出口品類已經算是高風險運行了,可以說蘇聯的外匯基本上得益於石油,外匯都是通過石油在西方國家弄到手的。


    但是,從八六年開始,石油市場風向突變,從八一年的石油最高點,一路開始不斷下跌,在這幾年當中,油價掉到了八一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此外由於油價暴跌,導致中東一係列國家收入大減,買不起蘇製軍火了,蘇聯的軍火出口也受到了一定影響,雪上加霜。


    當然蘇聯的崩潰是有多個原因同時作用的結果,,但是石油價格暴跌,對蘇聯的經濟整體產生了明顯的不利影響。


    舉一個例子,不,應該說是打一個比方。在二戰結束以後,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來臨,西方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急速上漲。


    當時的蘇聯雖然並不缺石油,但也無力對外出口。在50、60年代,西亞各個石油國依靠石油收入,基本上都是土豪國家。


    變數出現在1973年,就在這一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由於同為阿拉伯國家,海灣石油國為了抗議西方各國援助以色列,決定以石油為武器反擊。海灣各國一方麵大幅度降低石油產量,另一方麵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就在此時,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超級油田。


    海灣各國降低了石油的產量,但是西方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不可能急速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各國必須尋找新的石油供應國。很不幸,它們隻能去買蘇聯的石油。蘇聯依靠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逐步成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


    依靠充足的石油收入,蘇聯開始與美國全麵爭霸,而且處於戰略攻勢。其實蘇聯也並不是沒有問題,蘇聯的糧食一直歉收,蘇聯需要拿出一部分賣石油的錢,轉手去買美國的糧食。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的是,蘇聯石油都在地表深層,開采成本比較高。但在高油價的驅動下,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198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國雄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國雄起並收藏我的198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