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忠信的認知當中,一篇好的文字所帶給人們的,未必隻是作者試圖表現出的思想,還在於包括閱卷老師和參考學生在內的廣大讀者以此衍生出的不同思想。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是隻有叫標準答案的那個哈姆雷特才是可造之材。


    一部《紅樓夢》想表達的,正因為缺失了後四十回,沒有標準答案,兩百多年裏不知出現了多少版本的優秀解讀,成就了今天紅學研究的百花齊放。


    此時曹雪芹的初衷未必就是最重要的,由半部《紅樓夢》衍生出的種種珍貴的思想和由此成就的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其價值早已超過了作品本身的意義。


    語文的學習,在基礎知識之外,不應隻是僵化刻板的固定答案,尤其是作文和閱讀理解上,更要有所變通,否則會固化學生們原本活躍的思維。


    根據作者的時代背景和人生經曆所推出的創作意圖,未必隻是唯一的,要給標準答案之外的思路留下生路,這是文學素養、個人想象力、創造力以及文學品格的養成所必不可缺的。


    畢竟,我們需要的是思維發散活躍,有積極創造力的人才,而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統一型號。


    當然這並不容易,缺乏單一標準答案的閱讀理解,很大程度會因為閱卷老師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評價,要有所慎重,但文學素質的評定方式,從來就是時代的一道大題,嚐試解決總比墨守成規要好。


    在美國學校的教學法,除了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師一致的正確答案外,還給與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去探索教師和學生都沒未知但卻客觀存在著的潛在答案。


    在中國,除了少數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數外,其餘的均以高考成績為錄取人學的、最重要的唯一標準。


    但在美國學生年年都參加各類考試中的至少一種考試,一次失手,情有可言,兩次失手,也可以理解……


    因此,這些考試成績就可作為非常重要的錄取入學考量標準。


    李忠信總有一種感覺,長期以來,基礎教育在片麵追求升學率的嚴重幹擾下,已異化為應試教育。


    這種異化使基礎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征逐步被扭曲,背離了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教育、教學秩序和規範,導致了學生素質的片麵發展或畸形發展。


    李忠信覺得,我們中國政府這邊就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思維,學習國外教育當中的一些好東西,把中國教育當中一些不好地方摒除出去。


    就好像後世提出來的那種素質教育,這個是李忠信一直想要和國家領導那邊去談一談的事情。


    素質教育呢!按照我們國家後世的說法,那是以全麵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麵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這個時代,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世界範圍內的科技競爭、經濟競爭,尤其是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教育在綜合國力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


    麵對知識經濟的挑戰,現行教育在體製、結構、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都與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創新人才有較大差距。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禁錮,許多學校還存在著片麵追求升學率,課業負擔過重,隻重視智育,而忽視其他方麵教育的問題,影響著中國學生的全麵發展。


    其實呢!在李忠信的心中,一直還有著一種想法,那就是中國政府這邊應該進行一種分散式的教學,無論到什麽時候都一樣,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上大學,都成為大學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都會在高中或者是初中的時候流失。


    這些學生呢!國家應該大力地發展技校已經培訓類別的專業課程,隻要是在這個專業畢業以後,就能夠成為正常能夠工作的技術工種。


    別看現在中國的技工校以及一些什麽廚師培訓學校遍地開花,但是,在那樣的學校當中是學習不到太多真正的技術的,李忠信希望的是,中國的教育能夠有一定的改觀,把這部分學生的整體能力提升起來,而不是那麽一種學校上課以後進行一種學生都不喜歡的分配。


    像李忠信他們早些年就已經開辦的培訓類的學校,培訓的主要是到國外去進行工作的服務人員,這些服務人員,隻要按照忠信培訓學校那邊的培訓去做,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時間就能夠正式上崗工作,而不是在學校當中學一些技校設計的一些個沒有任何作用的作業和考試。


    培訓的廚師也是大同小異,隻要是基本功能夠聯係得紮實了,能夠獨立使用灶台做菜,專門學麵點的學習麵點,專門學習炒菜的專門做炒菜,搞那種單一熟練的東西去做,基本上也都是半年的時間就能夠從培訓類的學校畢業,剩下的基本上就是以老代新,老的服務人員以及廚師帶一段時間他們,然後他們就能夠獨立上崗了。


    當然了,這些東西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東西,不過呢!要是能夠按照這樣的一種模式,來培訓一些個不需要太多技術專業的人員,那基本上就夠用了。


    而不是浪費無數的人力和物力,去搞那種什麽全日製的培訓學校,學習基礎文化課,學習那些個今後在工作中完全用不上的東西。


    就好比工廠當中缺少的流水線工人,這樣的一種工人需要那麽好的學曆,需要學習那麽多的文化課程嗎?答案當然是不需要的。


    李忠信覺得,他們隻要把他們要會的那個工作學會就可以,今後科技越來越發達,人才的培養更是需要多元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198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國雄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國雄起並收藏我的198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