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通多門的燕孤鳴一眼就瞧出了琴音中的關竅,但就是如此他才不得不感慨,瀚海樂執令之功力的確驚為天人!
闖蕩武林的江湖客中使用琴作為兵器的大有人在,這一首《悲歡離合曲》原也不是什麽高深奧妙的武學,但凡習練琴功者大多有所涉獵…然而琴之一道收發全在於心,若是此曲出自對琴瑟之道毫無研究的江湖人之手,那最多不過隻能起到惑人心神,惱人神思的輔助作用罷了,想要像樂執令這般隻靠琴音就能發揮開山裂石一般的威力,那必定是對琴道有著相當高深的造詣。
十指造樂,勁發自如,天香閣上樂執令試探性的節律過後,再來者便是實打實的考驗,隻聞無形之樂起興,漸入悲愴莫名之調,層層音波宛如冷雨愁風綿綿而來,無所有始,無所有終,弦音過處,天地為之頹喪,萬物為之哀鳴,甚至就連天香閣中簡單的布置也開始產生異象…
燕孤鳴終於明白為何這名勝之地連半點兒古玩字畫之類的裝飾也看不見…在樂執令隨意催發出的琴音之下,連梨花木的方桌也仿佛漸漸腐朽,若不把那些礙事的擺件提前移走,這一曲過後,什麽字畫古玩全都得化為烏有。
當然,感慨歸感慨,對方既然已經出題,為了拿到參加文會的資格,燕孤鳴也不得不展露身手,坦然應戰。
素手輕彈,麵對無邊無際的至極哀音,琴弦上緩緩流瀉的音調竟然與樂執令所奏之曲別有幾分相似,隱隱出自同一曲譜,但其中不同者,是燕孤鳴手中所彈之調並無半點兒哀喪之意,反倒處處透出幾分欣喜雀躍。
沒錯!為了應對樂執令所用之琴功,燕孤鳴所選的正是與其相同的《悲歡離合曲》!
不過這一次倒不是他現場用小無相功偷學了瀚海前輩的樂譜,隻是先前燕孤鳴在練習琴藝時就曾接觸過這些琴功的秘籍,順手便也帶著一同練了起來。
——
琴藝:99
武學:
《悲歡離合曲》6/10
《風花雪月曲》5/10
《四大美人曲》7/10
…
琴藝滿點的燕孤鳴在對琴功的發揮上自然不會差,再加上本是先天高人的樂執令從來就沒有全力施為的意思,所以對燕少俠而言,即使是隻有造化境的修為也勉強能可相抗。
至於為何選擇與樂執令相同的《悲歡離合曲》作為抗手,並非是燕孤鳴狂妄到覺得自己在此曲上的造詣已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隻是因其曲風特色以及實際情況,此刻選用此曲回應最為合適。
首先,《悲歡離合曲》原本便分四章,悲、歡、離、合對應人生的四種境遇,行功時四曲互相轉化互相配合,風格效果各異,實可叫人難以防備…但反過來說,人之七情六欲本就能夠互相引導轉化,正麵對抗曲中之意雖然艱難,但對於同樣通曉曲調婉轉的燕孤鳴而言,隻要以對應的章節牽引,自可如橫江小舟,雖身隨波濤起伏,但一帆指引之下卻又始終能可保全自身。
再者,關於《鬥轉星移》這門絕學的修煉雖然才剛剛開始,三重招意也隻能停在最初一階的“還招”之上,但其中的道理法門卻未必不能提前為燕孤鳴所用——具體來說,在以巧妙手段緩和對方攻勢之後,再用《鬥轉星移》的辦法進一步化消琴音對自己的影響,如此反複方可保證立於不敗之地。
悲曲現歡音,閣樓上的樂執令似乎也對燕孤鳴之實力更感興趣,眼見哀聲久攻不下,頓時巧手輕撥,曲音再變,可這一回卻是左右開弓調律再變,悲聲不減的情況下,憑空再展離人之調!
一時間,天香閣內朽氣不變,須臾再添肅殺之氛,悲曲、離曲雙管齊下,閣中的擺設終於再也經不起這天地大變,紛紛坍塌毀滅,就連燕孤鳴麵前的方桌也隨著一聲脆響徹底化為腐木,而那一點昂揚歡快之聲也被這更大的哀鳴湮沒,再也尋不見蹤跡…
關鍵時刻,燕孤鳴左腿微曲,右腿一抬橫搭成桌穩穩接住了古琴,但此刻少年的臉上也隱隱露出無奈之色…
這便是功力上的差距了。
——不僅僅單純是指修為內功的境界,更多的,是對琴,對樂的理解和鑽研。
對方身為瀚海樂執令,不僅必定天賦超人,甚至早已不知在琴道上下了多少年的苦功,在這方麵,就算燕孤鳴再怎麽逆天,也不可能憑借區區數載的玩鬧勝過對方…引導曲調變聲,再加上鬥轉星移的手段確實高明,但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卻還是多少顯出幾分蒼白無力。
…不過,若要燕少俠就此認輸,那還未免言之尚早!
縱然已無立身之地,但手中古琴未毀,體內真氣更是充盈,要是這麽輕易便認敗,那自然不符合燕孤鳴的習慣——他這平日裏看似什麽都無所謂的豁達性子,偏偏在某些事情上卻是格外的較真,更何況,此次琴鬥不過是場考驗而已,既無性命之憂,那又為何不放手施為呢?
真氣凝結,燕孤鳴體內的小無相功一變,頓時轉經易脈,轉走陰陽逆反心法!
臨陣對敵之時轉化內功雖然的確稍稍有損功體,但因小無相功之特性,心法轉換的弊端已經被壓製到了最低…相較之下,《陰陽逆反真氣》啟動之後,燕孤鳴手下之曲更添三分餘味,借用化招隻能強行掙出運轉空間。
也就是此時,心知再拖無異的燕少俠雙手連動舞成一片幻影,樂曲暫停之後,合之曲頓時如泉流瀉!
然而此“合”卻非彼“合”,燕孤鳴此刻所奏之章並非是四曲之中原本單獨的合曲,而是將悲歡離合四曲各摘精要,各取所需臨時拚湊而成的合奏,其音一出,時而靡靡,時而高亢,時而哀婉,時而溫馨,種種雜味無法一言而概,但就是這古怪之音卻像極了人之一生!
悲歡之變,離合之情,皆在指尖轉換,宛若天命,無法捉摸…
驀然,天香閣中的兩人同時十指按琴,種種曲聲於此一同止歇,天地之間頓時萬籟俱寂。
闖蕩武林的江湖客中使用琴作為兵器的大有人在,這一首《悲歡離合曲》原也不是什麽高深奧妙的武學,但凡習練琴功者大多有所涉獵…然而琴之一道收發全在於心,若是此曲出自對琴瑟之道毫無研究的江湖人之手,那最多不過隻能起到惑人心神,惱人神思的輔助作用罷了,想要像樂執令這般隻靠琴音就能發揮開山裂石一般的威力,那必定是對琴道有著相當高深的造詣。
十指造樂,勁發自如,天香閣上樂執令試探性的節律過後,再來者便是實打實的考驗,隻聞無形之樂起興,漸入悲愴莫名之調,層層音波宛如冷雨愁風綿綿而來,無所有始,無所有終,弦音過處,天地為之頹喪,萬物為之哀鳴,甚至就連天香閣中簡單的布置也開始產生異象…
燕孤鳴終於明白為何這名勝之地連半點兒古玩字畫之類的裝飾也看不見…在樂執令隨意催發出的琴音之下,連梨花木的方桌也仿佛漸漸腐朽,若不把那些礙事的擺件提前移走,這一曲過後,什麽字畫古玩全都得化為烏有。
當然,感慨歸感慨,對方既然已經出題,為了拿到參加文會的資格,燕孤鳴也不得不展露身手,坦然應戰。
素手輕彈,麵對無邊無際的至極哀音,琴弦上緩緩流瀉的音調竟然與樂執令所奏之曲別有幾分相似,隱隱出自同一曲譜,但其中不同者,是燕孤鳴手中所彈之調並無半點兒哀喪之意,反倒處處透出幾分欣喜雀躍。
沒錯!為了應對樂執令所用之琴功,燕孤鳴所選的正是與其相同的《悲歡離合曲》!
不過這一次倒不是他現場用小無相功偷學了瀚海前輩的樂譜,隻是先前燕孤鳴在練習琴藝時就曾接觸過這些琴功的秘籍,順手便也帶著一同練了起來。
——
琴藝:99
武學:
《悲歡離合曲》6/10
《風花雪月曲》5/10
《四大美人曲》7/10
…
琴藝滿點的燕孤鳴在對琴功的發揮上自然不會差,再加上本是先天高人的樂執令從來就沒有全力施為的意思,所以對燕少俠而言,即使是隻有造化境的修為也勉強能可相抗。
至於為何選擇與樂執令相同的《悲歡離合曲》作為抗手,並非是燕孤鳴狂妄到覺得自己在此曲上的造詣已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隻是因其曲風特色以及實際情況,此刻選用此曲回應最為合適。
首先,《悲歡離合曲》原本便分四章,悲、歡、離、合對應人生的四種境遇,行功時四曲互相轉化互相配合,風格效果各異,實可叫人難以防備…但反過來說,人之七情六欲本就能夠互相引導轉化,正麵對抗曲中之意雖然艱難,但對於同樣通曉曲調婉轉的燕孤鳴而言,隻要以對應的章節牽引,自可如橫江小舟,雖身隨波濤起伏,但一帆指引之下卻又始終能可保全自身。
再者,關於《鬥轉星移》這門絕學的修煉雖然才剛剛開始,三重招意也隻能停在最初一階的“還招”之上,但其中的道理法門卻未必不能提前為燕孤鳴所用——具體來說,在以巧妙手段緩和對方攻勢之後,再用《鬥轉星移》的辦法進一步化消琴音對自己的影響,如此反複方可保證立於不敗之地。
悲曲現歡音,閣樓上的樂執令似乎也對燕孤鳴之實力更感興趣,眼見哀聲久攻不下,頓時巧手輕撥,曲音再變,可這一回卻是左右開弓調律再變,悲聲不減的情況下,憑空再展離人之調!
一時間,天香閣內朽氣不變,須臾再添肅殺之氛,悲曲、離曲雙管齊下,閣中的擺設終於再也經不起這天地大變,紛紛坍塌毀滅,就連燕孤鳴麵前的方桌也隨著一聲脆響徹底化為腐木,而那一點昂揚歡快之聲也被這更大的哀鳴湮沒,再也尋不見蹤跡…
關鍵時刻,燕孤鳴左腿微曲,右腿一抬橫搭成桌穩穩接住了古琴,但此刻少年的臉上也隱隱露出無奈之色…
這便是功力上的差距了。
——不僅僅單純是指修為內功的境界,更多的,是對琴,對樂的理解和鑽研。
對方身為瀚海樂執令,不僅必定天賦超人,甚至早已不知在琴道上下了多少年的苦功,在這方麵,就算燕孤鳴再怎麽逆天,也不可能憑借區區數載的玩鬧勝過對方…引導曲調變聲,再加上鬥轉星移的手段確實高明,但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卻還是多少顯出幾分蒼白無力。
…不過,若要燕少俠就此認輸,那還未免言之尚早!
縱然已無立身之地,但手中古琴未毀,體內真氣更是充盈,要是這麽輕易便認敗,那自然不符合燕孤鳴的習慣——他這平日裏看似什麽都無所謂的豁達性子,偏偏在某些事情上卻是格外的較真,更何況,此次琴鬥不過是場考驗而已,既無性命之憂,那又為何不放手施為呢?
真氣凝結,燕孤鳴體內的小無相功一變,頓時轉經易脈,轉走陰陽逆反心法!
臨陣對敵之時轉化內功雖然的確稍稍有損功體,但因小無相功之特性,心法轉換的弊端已經被壓製到了最低…相較之下,《陰陽逆反真氣》啟動之後,燕孤鳴手下之曲更添三分餘味,借用化招隻能強行掙出運轉空間。
也就是此時,心知再拖無異的燕少俠雙手連動舞成一片幻影,樂曲暫停之後,合之曲頓時如泉流瀉!
然而此“合”卻非彼“合”,燕孤鳴此刻所奏之章並非是四曲之中原本單獨的合曲,而是將悲歡離合四曲各摘精要,各取所需臨時拚湊而成的合奏,其音一出,時而靡靡,時而高亢,時而哀婉,時而溫馨,種種雜味無法一言而概,但就是這古怪之音卻像極了人之一生!
悲歡之變,離合之情,皆在指尖轉換,宛若天命,無法捉摸…
驀然,天香閣中的兩人同時十指按琴,種種曲聲於此一同止歇,天地之間頓時萬籟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