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水家就派人送來帖子,黛玉和林珩都下了雪,賈敏攜著他們往榻上坐了,把帖子給黛玉和林珩看,林珩接了跟黛玉兩個人頭碰著頭看著,帖子雅致,用的是金箔細灑壓紋,勾勒一叢青皮竹,點綴了一對喜鵲,一手極好的簪花小楷,黛玉見過探春做的,自己也做過,這樣風趣的沒見過,不由笑道:“好雅致。”
林珩也未見過這樣的,就先笑:“妹妹要是喜歡,也不妨多做幾張給母親用。”他這大半年時不時會得一些黛玉做的繡花手帕,林如海做的墨塊,他自己也跟著林如海做了幾樣描紙,林如海如今大部分做何事都樂意帶著他,兩個倒不像是父子,倒像是合得來的忘年交。
黛玉遞還給賈敏,啐了一口林珩:“哥哥不害羞,這些都是出門給人的,自然是母親做的更好!”林珩看見黛玉的耳邊飄紅,知道她害羞了,忙端上茶道:“是哥哥錯了,妹妹就原諒哥哥一次。”黛玉撲嗤一聲,笑了,接過了茶。
“明兒你水伯母要帶夕姐兒,和兩位哥兒過府,珩兒就在外院正房接待兩位哥兒。”賈敏看著兩兄妹玩樂,不忘記囑咐林珩要招待水家兩位哥兒,林珩聽了即不跟黛玉玩笑,賈敏又道:“兩位哥兒一位叫水清,一位叫水涇,都是進了學的,水清大你六歲,水涇大你四歲,一概就找林鳴去安排,回頭問他們要是在這邊多留幾天,不妨帶著他們出去逛逛,也是盡地主之誼。”林珩點頭稱是,這時外麵傳話老爺找大爺,賈敏就先讓林珩出去,臨前囑咐道:“你父親要是多喝酒,你就多看這些,你也不許多喝了,仔細腦疼,第二天看不得書!”
“兒子省的,母親放心。”林珩領了話,又細細的吩咐黛玉一回:“前兒得了好些遊記,要看就直接讓竹笙帶你去找就是了,都是整理過的,隻是不許一個勁兒看了晚睡,不然一本也不給你看。”
黛玉又埋怨他嘮叨又攆他去,林珩這才出門去了。
第二天,水家太太水陳氏帶著三個兒女上門,先是在內院大堂相見,互相給了見麵禮後,先由林珩帶了水清和水涇去外院正房,賈敏帶水陳氏和夕姐兒到內院正房裏間,賈敏先讓水陳氏坐到上頭,又一麵讓夕姐兒跟著一塊坐下來,笑道:“咱這樣坐,親密些。”
水陳氏在京城裏跟賈敏關係極好,她嫁的也是很順心,三位兒女皆是嫡出,與林家一樣,侍妾也寥寥幾個,均不上台麵,她身邊的汐姐兒,穿著是今年先裁下的蔥柳金線百蝶衫,配了藕荷色紗裙,頭上戴著一明珠簪子,黛玉先開口叫了姐姐,汐姐兒靦腆的笑了,細聲叫了妹妹,水陳氏這才道:“我這姐兒就是過於靦腆了。”
黛玉瞧著他們兩個許久不見有話說,問道:“母親,我帶姐姐去院子裏玩吧。”賈敏先問過水陳氏,這才道:“去吧,院裏開了好些荷花,帶姐姐賞花去。”夕姐兒先行了禮,才被黛玉牽著出去了,一眾婆子丫鬟們也烏壓壓的跟著去了大半。
黛玉當年在賈家也隻是見過寶釵帶了鶯兒和文杏這兩個丫鬟,夕姐兒身邊帶出來的就是兩個大的丫鬟,後麵跟著兩個嬤嬤,四個小丫鬟,黛玉默默的想:這才是大家子出身的姑娘們吧。
一字亭就在池中,亭子寬敞,與別家不同的是:三個大石桌子,欄邊皆可坐下,可聽水聲,釣魚,賞花,汐姐兒很喜歡,王嬤嬤提醒黛玉調停茶水點心,黛玉問了夕姐兒愛吃什麽喝什麽,百靈和畫眉自去派拿,一時來送了十幾碟的瓜果點心,端了龍井茶,兩個人邊坐邊聊,一時看到魚兒跳躍,黛玉興致來了,這時候就瞧見竹笙過來了,後麵還領著兩個婆子,手裏拿著些釣魚竿和書筆畫具,竹笙笑:“大爺說姑娘肯定今兒高興,便讓奴婢送了這些過來。”
黛玉讓人接過來,笑:“還是哥哥疼我,回去替我謝謝。”竹笙東西給了,話也帶到了,就帶著婆子走了。
黛玉與汐姐兒先釣了一會魚,又一起做了兩首歪詩,畫了畫兒,原本汐姐兒不大肯,可是耐不住黛玉一口一個姐姐的央求,才做了詩,畫了畫,兩個人玩了整一個下午,期間林珩又派人送了大螃蟹和幾樣新鮮的吃食,兩個人都吃了兩個,剩下都賞了下去。
汐姐兒臨走前對黛玉很是不舍,雖然小她三歲,卻極為親近,說話又貼合她,臨走前都互相贈了好些女兒家的手帕和荷包之物。
“夕兒很高興?”水陳氏坐在車裏,攬著女兒,汐姐兒靠著水陳氏,輕聲道:“恩,母親,林姑娘對女兒很好。”
水陳氏嘴彎了彎,急是急了些,這門親事還是做得的。
原來,再過兩個月,林如海就要進京述職,未免出意外,必得先定下林珩的親事,恰逢水杭攜家帶口過來,他與水杭關係很好,又得知他有個女兒喚水汐,年方九歲,僅小林珩二歲,便先讓賈敏探了水陳氏的口風,今日水陳氏見過林珩,才十一歲,進退有度,一表人才,又聽自己老爺說起林珩學問不差,今年預備童生試,哪怕是嗣子也是頂好的,就怕自己的汐姐兒不能當好這一家主母。
水陳氏回到家裏把這事情與水杭一說,水杭自然是願意的,他校考過林珩,資質不差,又從自己兒子嘴裏得知林珩為人謙虛,便等著林如海和賈敏提親。
兩家商量好了日子,由於兩個孩子還小,便隻更換了庚帖,互相告知兩個人知道罷了。
林如海先派林忠和王貴兩家人去京城收拾來日要住的院子,黛玉還未知情汐姐兒為自己未來嫂嫂,下過好幾回帖子,汐姐兒也回回都去。
過了一個月,家裏的東西都收拾差不多了,林如海與景曉臨做了詳細的交接,又忙了將近一個月,這才開始啟程去京城,景曉臨瞧著這一家大小的,動了幾百年才會出的好心,派了自己的一隊人馬貼身保護林如海進京。
有了錦衣衛使的貼身保護,林如海一家包括下麵的仆從數十條船浩浩蕩蕩走了水路一個月後進了京城。
林珩也未見過這樣的,就先笑:“妹妹要是喜歡,也不妨多做幾張給母親用。”他這大半年時不時會得一些黛玉做的繡花手帕,林如海做的墨塊,他自己也跟著林如海做了幾樣描紙,林如海如今大部分做何事都樂意帶著他,兩個倒不像是父子,倒像是合得來的忘年交。
黛玉遞還給賈敏,啐了一口林珩:“哥哥不害羞,這些都是出門給人的,自然是母親做的更好!”林珩看見黛玉的耳邊飄紅,知道她害羞了,忙端上茶道:“是哥哥錯了,妹妹就原諒哥哥一次。”黛玉撲嗤一聲,笑了,接過了茶。
“明兒你水伯母要帶夕姐兒,和兩位哥兒過府,珩兒就在外院正房接待兩位哥兒。”賈敏看著兩兄妹玩樂,不忘記囑咐林珩要招待水家兩位哥兒,林珩聽了即不跟黛玉玩笑,賈敏又道:“兩位哥兒一位叫水清,一位叫水涇,都是進了學的,水清大你六歲,水涇大你四歲,一概就找林鳴去安排,回頭問他們要是在這邊多留幾天,不妨帶著他們出去逛逛,也是盡地主之誼。”林珩點頭稱是,這時外麵傳話老爺找大爺,賈敏就先讓林珩出去,臨前囑咐道:“你父親要是多喝酒,你就多看這些,你也不許多喝了,仔細腦疼,第二天看不得書!”
“兒子省的,母親放心。”林珩領了話,又細細的吩咐黛玉一回:“前兒得了好些遊記,要看就直接讓竹笙帶你去找就是了,都是整理過的,隻是不許一個勁兒看了晚睡,不然一本也不給你看。”
黛玉又埋怨他嘮叨又攆他去,林珩這才出門去了。
第二天,水家太太水陳氏帶著三個兒女上門,先是在內院大堂相見,互相給了見麵禮後,先由林珩帶了水清和水涇去外院正房,賈敏帶水陳氏和夕姐兒到內院正房裏間,賈敏先讓水陳氏坐到上頭,又一麵讓夕姐兒跟著一塊坐下來,笑道:“咱這樣坐,親密些。”
水陳氏在京城裏跟賈敏關係極好,她嫁的也是很順心,三位兒女皆是嫡出,與林家一樣,侍妾也寥寥幾個,均不上台麵,她身邊的汐姐兒,穿著是今年先裁下的蔥柳金線百蝶衫,配了藕荷色紗裙,頭上戴著一明珠簪子,黛玉先開口叫了姐姐,汐姐兒靦腆的笑了,細聲叫了妹妹,水陳氏這才道:“我這姐兒就是過於靦腆了。”
黛玉瞧著他們兩個許久不見有話說,問道:“母親,我帶姐姐去院子裏玩吧。”賈敏先問過水陳氏,這才道:“去吧,院裏開了好些荷花,帶姐姐賞花去。”夕姐兒先行了禮,才被黛玉牽著出去了,一眾婆子丫鬟們也烏壓壓的跟著去了大半。
黛玉當年在賈家也隻是見過寶釵帶了鶯兒和文杏這兩個丫鬟,夕姐兒身邊帶出來的就是兩個大的丫鬟,後麵跟著兩個嬤嬤,四個小丫鬟,黛玉默默的想:這才是大家子出身的姑娘們吧。
一字亭就在池中,亭子寬敞,與別家不同的是:三個大石桌子,欄邊皆可坐下,可聽水聲,釣魚,賞花,汐姐兒很喜歡,王嬤嬤提醒黛玉調停茶水點心,黛玉問了夕姐兒愛吃什麽喝什麽,百靈和畫眉自去派拿,一時來送了十幾碟的瓜果點心,端了龍井茶,兩個人邊坐邊聊,一時看到魚兒跳躍,黛玉興致來了,這時候就瞧見竹笙過來了,後麵還領著兩個婆子,手裏拿著些釣魚竿和書筆畫具,竹笙笑:“大爺說姑娘肯定今兒高興,便讓奴婢送了這些過來。”
黛玉讓人接過來,笑:“還是哥哥疼我,回去替我謝謝。”竹笙東西給了,話也帶到了,就帶著婆子走了。
黛玉與汐姐兒先釣了一會魚,又一起做了兩首歪詩,畫了畫兒,原本汐姐兒不大肯,可是耐不住黛玉一口一個姐姐的央求,才做了詩,畫了畫,兩個人玩了整一個下午,期間林珩又派人送了大螃蟹和幾樣新鮮的吃食,兩個人都吃了兩個,剩下都賞了下去。
汐姐兒臨走前對黛玉很是不舍,雖然小她三歲,卻極為親近,說話又貼合她,臨走前都互相贈了好些女兒家的手帕和荷包之物。
“夕兒很高興?”水陳氏坐在車裏,攬著女兒,汐姐兒靠著水陳氏,輕聲道:“恩,母親,林姑娘對女兒很好。”
水陳氏嘴彎了彎,急是急了些,這門親事還是做得的。
原來,再過兩個月,林如海就要進京述職,未免出意外,必得先定下林珩的親事,恰逢水杭攜家帶口過來,他與水杭關係很好,又得知他有個女兒喚水汐,年方九歲,僅小林珩二歲,便先讓賈敏探了水陳氏的口風,今日水陳氏見過林珩,才十一歲,進退有度,一表人才,又聽自己老爺說起林珩學問不差,今年預備童生試,哪怕是嗣子也是頂好的,就怕自己的汐姐兒不能當好這一家主母。
水陳氏回到家裏把這事情與水杭一說,水杭自然是願意的,他校考過林珩,資質不差,又從自己兒子嘴裏得知林珩為人謙虛,便等著林如海和賈敏提親。
兩家商量好了日子,由於兩個孩子還小,便隻更換了庚帖,互相告知兩個人知道罷了。
林如海先派林忠和王貴兩家人去京城收拾來日要住的院子,黛玉還未知情汐姐兒為自己未來嫂嫂,下過好幾回帖子,汐姐兒也回回都去。
過了一個月,家裏的東西都收拾差不多了,林如海與景曉臨做了詳細的交接,又忙了將近一個月,這才開始啟程去京城,景曉臨瞧著這一家大小的,動了幾百年才會出的好心,派了自己的一隊人馬貼身保護林如海進京。
有了錦衣衛使的貼身保護,林如海一家包括下麵的仆從數十條船浩浩蕩蕩走了水路一個月後進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