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孫瓚死後,劉備領北平太守,實則坐擁右北平,遼西,昌黎,玄冤等四郡之地。(.)公孫瓚原有兵馬八萬有餘,俱是勁旅。可公孫瓚攻略冀州之後,數次大敗,兵馬也敗的隻剩下一半了。
但劉備有此四萬兵馬,又有關張二人的勇武,也算一方強勁的諸侯了。
而趁著公孫瓚身死,狄青為主將,潘鳳為先鋒,沮授為軍師,三萬大軍出兵右北平,進駐無終,欲一舉收複幽州全境,完成劉辯製定下來的與青州跨海相依的策略。
三萬大軍來攻,劉備便也起三萬大軍抵抗,時值公孫瓚心喪,三萬大軍披麻戴孝,準備出征,也可謂氣勢洶洶。
出征前夕,公孫勝來見劉備道:“玄德公,如今你坐穩北平,而我也盡了孝道,便要雲遊去了!特來辭別叔叔。”
“賢侄要走?這怎麽能行!”劉備將公孫勝迎上坐榻,兩人相對而坐,攀談起來。
公孫勝搖了搖頭道:“勝乃慵懶之人,隻愛雲遊四海,四處求道,結交朋友!”
“唉!”劉備歎了口氣盯著公孫勝道:“隻怕短時間賢侄是走不開了!”
“哦?這是為何?”
“劉虞手下驍將潘鳳領軍三萬來攻,又有沮授為軍師,我雖然起兵三萬,但不見得便是他的對手!跟何況伯珪兄新喪,我雖然被推舉為太守,但並不得人心,賢侄要是這一走,將士們豈不認為我……”劉備看著公孫勝目光灼灼道。
公孫勝輕撫胡須,便明白了劉備的意思,劉備的意思便是我一旦走了,那些將士隻道劉備清除異己,剛剛做了太守便將唯一的繼承人敢趕跑。若是有心人故意利用這件事,難免發生動亂。
劉備一看公孫勝的模樣,便知道他明白了,拱手請求道:“備乃無能之輩,被推為太守,卻也知盡職盡責,一定會保住這片基業!潘鳳領軍來攻,我並無絕對把握擊退他,如果賢侄一走,那軍心便更加不穩了!還請賢侄暫且留下來,你既然不想理事,我也不給予官職,隻是這出征你卻得跟我走一趟,不然必定大敗啊!”
公孫勝聽了慚愧道:“是侄兒思慮不周,也罷,雲遊何時都能去,此次出征,我便陪叔父走一趟,穩定軍心。(.無彈窗廣告)”
劉備聽了大喜道:“如此最好!”
留下公孫勝,劉備在準備出征期間,可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召集官員前來商議事情。首先便是軍紀,劉備手下兵馬雖強,但是因為與異族常年作戰的緣故,而軍紀卻並不怎麽樣,劫掠百姓的事情,時有發生。
劉辯第一件事,便是約束將士,整頓軍紀,不允許士兵劫掠百姓。
第二件事,便是推舉人才,劉備漂泊半生,那是深刻體會到沒有人才是萬萬不行的。而手底下關張雖勇,卻欠缺智謀,單經,田楷,關靖,鄒丹等人雖然忠厚,卻大多是庸才,難當大任。
劉備讓眾人推舉人才,幾人頗為為難,鄒丹拱手道:“主公,幽州名士雖多,但當初主公卻也請過,但大多不肯前來相投。”
“伯珪兄當初約束士卒不夠,又誠意不夠,故而那些名士不肯前來,我如今約束士兵,如果親自去請,頻頻相顧定能請來賢才!你們且說說,我幽州有那些名士!”劉備笑著詢問道。
幾人一陣沉默,說不出話來,卻是為何,右北平治下,常年交戰,名士大多離去,在劉備治下的名士,還真沒有。
“國讓,你這一年來外出遊學,定然結交不少名士賢才,便為我講講,備定然親自去請!”劉備看向身後一位青年道。
田豫字國讓,劉備依附於公孫瓚之時,年少的田豫就投奔劉備了,這一年多來,田豫四處遊學,直到公孫瓚去世,劉備成為北平之主,田豫才回來。
曆史上的田豫,能力超凡,除了劉備的同鄉簡雍之外,可以說是第一個投奔劉備的謀士了。隻可惜後來劉備成為豫州刺史,田豫因為要奉養老母,無法相隨,劉備哭泣說:“隻恨不能與君共建大業!”
劉備走後,田豫便歸附公孫瓚,在之後歸附曹操,而在曹操手下,田豫的才華,終於得到了發揮,他數次大敗異族,又打敗過東吳孫權,可謂能文能武,國士無雙。
田豫這一年來求學,想必認識許多人才,劉備便讓田豫介紹幾個。
田豫拱手道:“主公,北平這邊名士不多,但遼東,卻有幾位賢才,如邴原,管寧等人!”
“這幾人,都是青州人士,因為避禍黃巾,才遠居海外。可謂隱士,遼東太守公孫度數次邀請,他們都不為所動,更何況他們身在遼東,如何能夠為主公所用?”田楷拱手道。
劉備不以為意道:“事在人為,不去試試,怎麽知道呢?待此戰過後,我親自去請!國讓,可還有其他名士?”
“還有一人,名叫閻柔,他少年被烏丸鮮卑擄走,卻得到他們的親近信任,憑借他的能力,他在烏丸,鮮卑之中,頗具影響力。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閻柔雖然表麵與異族親近,但卻也仇恨異族,主公可以招攬閻柔!”
“如今北方完顏女真族崛起,攻略各個部族,數年之內,必定會南下,而首當其衝的是烏丸。到時候,女真族才是主公的大敵!主公可先結交閻柔,利用閻柔交好烏丸,讓異族兵馬能夠為我所用!”
單經聽了反駁道:“無稽之談,如何能夠與異族合作,此乃與虎謀皮!”
田豫解釋道:“不是合作,是利用,異族之間,也並非鐵板一塊,不會統一,可女真部落,在東北方,卻已經是一家獨大了。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主公可以以此利用烏丸為我所用,而並非合作!”
“此計甚好,北方異族,決計不能統一,既然女真部落崛起,我便資助烏丸與之對抗,讓他自相殘殺。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借助異族的勢力,還可以穩固我後方安慰。真乃一舉兩得誒!”劉備聽後,連連點頭。
“主公聰慧,一點就通!”田豫讚歎道。
“我同鄉簡雍最擅長說客,我日前已經讓簡雍投奔於我,便讓他去交好閻柔!”劉備思忖道。
事情處理完畢,既規定了軍紀,又挖掘了人才,隻待大戰結束,便親自去請,劉備便道:“爾等下去休息吧,明日前往邊關迎敵,北平事物,勞煩關長史了!”
“是,主公!”關靖等四人退下,劉辯也欲往殿後處理事物,卻見公孫勝站在一邊,思忖著什麽。
“賢侄可是有什麽心思?”看著公孫勝發呆,劉備詢問道。
“叔父當真求賢若渴,願意親自去請賢才?”公孫勝回過神來問道。
“自然願意,如今北平我二弟三弟勇武過人,而鄒丹等人大多武夫,唯獨智者,無人出謀劃策,若是有賢才來投,能夠造福百姓,我就是將太守之位相讓,也甘願啊!”劉備搖頭歎息道。
公孫勝聽了,眼睛一亮,看著劉備身後的田豫道:“先前我聽國讓所言,遼東邴原,管寧,還有那閻柔等人都是賢才?”
田豫回答道:“管寧,邴原等人,賢明遠播,遼東一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閻柔此人,雖處於異族,但卻能獲得烏丸,鮮卑的信任,還不足以說明他們的能力嗎?”
“哈哈,這些人,大多虛名,管寧,邴原不過老學究,教書育人尚可,若說出謀劃策,不見得便有多強,而閻柔也不過是一個投機取巧之人,這些人,算不得賢才!”公孫勝哈哈大笑道。
田豫微怒,卻不發作,反問道:“您這麽說,是認識真正的賢才咯?既然如此,還請為主公推薦一番!”
劉備一聽,也連忙醒悟過來,拱手道:“侄兒當真認識真正的賢才?還請為我引薦一番!”
公孫勝點了點頭道:“我確實認識一個,不過他是一個山野村夫,並無太大的名聲,認識他的人,不過一些農夫。並且此人乃是隱世高人,並不見得會出山,叔父還願意去請嗎?”
“山野村夫?”劉備聽了一愣,旋即點頭道:“若真有大才,莫說山野之人,便是流民乞丐,我也願以禮相待!隻是不知來人有何本領,姓甚名誰!”
公孫勝解釋道:“此人姓李名泌,字長源,乃是京兆人士,不過他也喜愛道學,如今在右北平無終的山林道觀中隱世!至於此人才學,我也說不清楚,不過卻有坎比張良陳平的才能!”
“李泌?現居住在無終?”劉備喃喃道:“若他真有張良陳平之才,我大軍正要出征路過哪裏,我便親往求之!”
“不過叔父,李泌與我一般慵懶,恐不會輕易出山,叔父要做好準備啊!”
“如此賢才,我無論如何,也要將他求來!”劉備點了點頭,眼中滿是堅定。
內部事情打點完畢,劉備便帶著三萬大軍出征,留關靖在後看家,田楷押運糧草,關羽,張飛,鄒丹,關靖等人隨軍出征,又有公孫勝,田豫隨行。(未完待續。)
但劉備有此四萬兵馬,又有關張二人的勇武,也算一方強勁的諸侯了。
而趁著公孫瓚身死,狄青為主將,潘鳳為先鋒,沮授為軍師,三萬大軍出兵右北平,進駐無終,欲一舉收複幽州全境,完成劉辯製定下來的與青州跨海相依的策略。
三萬大軍來攻,劉備便也起三萬大軍抵抗,時值公孫瓚心喪,三萬大軍披麻戴孝,準備出征,也可謂氣勢洶洶。
出征前夕,公孫勝來見劉備道:“玄德公,如今你坐穩北平,而我也盡了孝道,便要雲遊去了!特來辭別叔叔。”
“賢侄要走?這怎麽能行!”劉備將公孫勝迎上坐榻,兩人相對而坐,攀談起來。
公孫勝搖了搖頭道:“勝乃慵懶之人,隻愛雲遊四海,四處求道,結交朋友!”
“唉!”劉備歎了口氣盯著公孫勝道:“隻怕短時間賢侄是走不開了!”
“哦?這是為何?”
“劉虞手下驍將潘鳳領軍三萬來攻,又有沮授為軍師,我雖然起兵三萬,但不見得便是他的對手!跟何況伯珪兄新喪,我雖然被推舉為太守,但並不得人心,賢侄要是這一走,將士們豈不認為我……”劉備看著公孫勝目光灼灼道。
公孫勝輕撫胡須,便明白了劉備的意思,劉備的意思便是我一旦走了,那些將士隻道劉備清除異己,剛剛做了太守便將唯一的繼承人敢趕跑。若是有心人故意利用這件事,難免發生動亂。
劉備一看公孫勝的模樣,便知道他明白了,拱手請求道:“備乃無能之輩,被推為太守,卻也知盡職盡責,一定會保住這片基業!潘鳳領軍來攻,我並無絕對把握擊退他,如果賢侄一走,那軍心便更加不穩了!還請賢侄暫且留下來,你既然不想理事,我也不給予官職,隻是這出征你卻得跟我走一趟,不然必定大敗啊!”
公孫勝聽了慚愧道:“是侄兒思慮不周,也罷,雲遊何時都能去,此次出征,我便陪叔父走一趟,穩定軍心。(.無彈窗廣告)”
劉備聽了大喜道:“如此最好!”
留下公孫勝,劉備在準備出征期間,可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召集官員前來商議事情。首先便是軍紀,劉備手下兵馬雖強,但是因為與異族常年作戰的緣故,而軍紀卻並不怎麽樣,劫掠百姓的事情,時有發生。
劉辯第一件事,便是約束將士,整頓軍紀,不允許士兵劫掠百姓。
第二件事,便是推舉人才,劉備漂泊半生,那是深刻體會到沒有人才是萬萬不行的。而手底下關張雖勇,卻欠缺智謀,單經,田楷,關靖,鄒丹等人雖然忠厚,卻大多是庸才,難當大任。
劉備讓眾人推舉人才,幾人頗為為難,鄒丹拱手道:“主公,幽州名士雖多,但當初主公卻也請過,但大多不肯前來相投。”
“伯珪兄當初約束士卒不夠,又誠意不夠,故而那些名士不肯前來,我如今約束士兵,如果親自去請,頻頻相顧定能請來賢才!你們且說說,我幽州有那些名士!”劉備笑著詢問道。
幾人一陣沉默,說不出話來,卻是為何,右北平治下,常年交戰,名士大多離去,在劉備治下的名士,還真沒有。
“國讓,你這一年來外出遊學,定然結交不少名士賢才,便為我講講,備定然親自去請!”劉備看向身後一位青年道。
田豫字國讓,劉備依附於公孫瓚之時,年少的田豫就投奔劉備了,這一年多來,田豫四處遊學,直到公孫瓚去世,劉備成為北平之主,田豫才回來。
曆史上的田豫,能力超凡,除了劉備的同鄉簡雍之外,可以說是第一個投奔劉備的謀士了。隻可惜後來劉備成為豫州刺史,田豫因為要奉養老母,無法相隨,劉備哭泣說:“隻恨不能與君共建大業!”
劉備走後,田豫便歸附公孫瓚,在之後歸附曹操,而在曹操手下,田豫的才華,終於得到了發揮,他數次大敗異族,又打敗過東吳孫權,可謂能文能武,國士無雙。
田豫這一年來求學,想必認識許多人才,劉備便讓田豫介紹幾個。
田豫拱手道:“主公,北平這邊名士不多,但遼東,卻有幾位賢才,如邴原,管寧等人!”
“這幾人,都是青州人士,因為避禍黃巾,才遠居海外。可謂隱士,遼東太守公孫度數次邀請,他們都不為所動,更何況他們身在遼東,如何能夠為主公所用?”田楷拱手道。
劉備不以為意道:“事在人為,不去試試,怎麽知道呢?待此戰過後,我親自去請!國讓,可還有其他名士?”
“還有一人,名叫閻柔,他少年被烏丸鮮卑擄走,卻得到他們的親近信任,憑借他的能力,他在烏丸,鮮卑之中,頗具影響力。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閻柔雖然表麵與異族親近,但卻也仇恨異族,主公可以招攬閻柔!”
“如今北方完顏女真族崛起,攻略各個部族,數年之內,必定會南下,而首當其衝的是烏丸。到時候,女真族才是主公的大敵!主公可先結交閻柔,利用閻柔交好烏丸,讓異族兵馬能夠為我所用!”
單經聽了反駁道:“無稽之談,如何能夠與異族合作,此乃與虎謀皮!”
田豫解釋道:“不是合作,是利用,異族之間,也並非鐵板一塊,不會統一,可女真部落,在東北方,卻已經是一家獨大了。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主公可以以此利用烏丸為我所用,而並非合作!”
“此計甚好,北方異族,決計不能統一,既然女真部落崛起,我便資助烏丸與之對抗,讓他自相殘殺。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借助異族的勢力,還可以穩固我後方安慰。真乃一舉兩得誒!”劉備聽後,連連點頭。
“主公聰慧,一點就通!”田豫讚歎道。
“我同鄉簡雍最擅長說客,我日前已經讓簡雍投奔於我,便讓他去交好閻柔!”劉備思忖道。
事情處理完畢,既規定了軍紀,又挖掘了人才,隻待大戰結束,便親自去請,劉備便道:“爾等下去休息吧,明日前往邊關迎敵,北平事物,勞煩關長史了!”
“是,主公!”關靖等四人退下,劉辯也欲往殿後處理事物,卻見公孫勝站在一邊,思忖著什麽。
“賢侄可是有什麽心思?”看著公孫勝發呆,劉備詢問道。
“叔父當真求賢若渴,願意親自去請賢才?”公孫勝回過神來問道。
“自然願意,如今北平我二弟三弟勇武過人,而鄒丹等人大多武夫,唯獨智者,無人出謀劃策,若是有賢才來投,能夠造福百姓,我就是將太守之位相讓,也甘願啊!”劉備搖頭歎息道。
公孫勝聽了,眼睛一亮,看著劉備身後的田豫道:“先前我聽國讓所言,遼東邴原,管寧,還有那閻柔等人都是賢才?”
田豫回答道:“管寧,邴原等人,賢明遠播,遼東一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閻柔此人,雖處於異族,但卻能獲得烏丸,鮮卑的信任,還不足以說明他們的能力嗎?”
“哈哈,這些人,大多虛名,管寧,邴原不過老學究,教書育人尚可,若說出謀劃策,不見得便有多強,而閻柔也不過是一個投機取巧之人,這些人,算不得賢才!”公孫勝哈哈大笑道。
田豫微怒,卻不發作,反問道:“您這麽說,是認識真正的賢才咯?既然如此,還請為主公推薦一番!”
劉備一聽,也連忙醒悟過來,拱手道:“侄兒當真認識真正的賢才?還請為我引薦一番!”
公孫勝點了點頭道:“我確實認識一個,不過他是一個山野村夫,並無太大的名聲,認識他的人,不過一些農夫。並且此人乃是隱世高人,並不見得會出山,叔父還願意去請嗎?”
“山野村夫?”劉備聽了一愣,旋即點頭道:“若真有大才,莫說山野之人,便是流民乞丐,我也願以禮相待!隻是不知來人有何本領,姓甚名誰!”
公孫勝解釋道:“此人姓李名泌,字長源,乃是京兆人士,不過他也喜愛道學,如今在右北平無終的山林道觀中隱世!至於此人才學,我也說不清楚,不過卻有坎比張良陳平的才能!”
“李泌?現居住在無終?”劉備喃喃道:“若他真有張良陳平之才,我大軍正要出征路過哪裏,我便親往求之!”
“不過叔父,李泌與我一般慵懶,恐不會輕易出山,叔父要做好準備啊!”
“如此賢才,我無論如何,也要將他求來!”劉備點了點頭,眼中滿是堅定。
內部事情打點完畢,劉備便帶著三萬大軍出征,留關靖在後看家,田楷押運糧草,關羽,張飛,鄒丹,關靖等人隨軍出征,又有公孫勝,田豫隨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