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中山村村口的長亭,一名弱冠少年長身而立,唇紅齒白,麵如玉耳如輪,額頭寬廣而白淨,一襲青衫襯托得他如柳樹般挺拔。
長亭內,和他對麵而立的是一位四十歲開外的中年男子。男子身穿洗得泛白的長衫,頭戴方巾帽,瘦臉橫眉,三分書生氣七分威嚴相。
中年男子身邊,站立一名十五六歲的女子。女子眉眼如畫,春衫,輕腰,蛾眉,雙眼如霧如月,嫵媚天生。
少年淡然而立,手持一根柳枝,神情毅然之中,又有一絲淡淡的不舍。
“受教先生三年,深感先生才學冠絕天下,不遜於當朝泰鬥司馬飾,為何不北上京城,向司馬先生遞上一紙文章,贏一個功名或是博一個名聲,想必易如反掌。”少年微抿嘴唇,神情堅定,“先生也一再教導學生,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我輩讀書之人,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當今正是盛世,應當上報朝廷下不負黎民,才不枉飽讀聖賢書。”
李鼎善手中折扇打開,輕輕搖動,微微一笑:“司馬先生確實提攜過許多後進,隻不過我已無心於仕途,隻願一生忘情於山水之間,修身齊家足矣,至於治國平天下的大任,就由你們年輕人擔當了。”
女子接過夏祥的柳枝,在手中輕撚幾下,肅然說道:“先生並非不受聖賢教誨無心仕途,也不是不上報君恩,何況說來先生也不需要司馬飾的提攜,他和司馬飾……”
“不必說了,葭兒……”李鼎善擺手製止肖葭繼續說下去,朝她使了個眼色,離別在即,心中既高興又隱有一絲擔憂,他合上折扇,目光掃過折扇上的“風雅”二字,在落款之上停留了片刻。
落款題名赫然是司馬飾。
司馬飾不但為當朝文壇泰鬥,也是翰林院學士兼龍圖閣學士,他在任禮部貢舉的主考官、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時,曾錄取了連車、連易兄弟二人。司馬飾曾說讀到連車文章之時,不覺汗出,以他的才學也應當退讓三分才能避其鋒芒。連氏兄弟後來文名名揚天下,司馬飾提攜後進慧眼識珠之名,由此傳遍大江南北。
“你我就此別過。”李鼎善微一拱手,轉身離去,大步流星,竟不回頭,“不必再虛禮,也不必折柳相送,他日若有機緣,自會再次相見。切記,你進京之後,不要貪玩,也不要惹是生非,隻管考試就是。”
肖葭微一遲疑,將手中柳枝遞還夏祥,依依不舍地看了夏祥一眼,想說什麽,搖了搖頭,也緊隨李鼎善而去。
“先生……”夏祥知道李鼎善去意已決,想起三年來的教誨和相處,不覺潸然淚下,朝李鼎善的背影長揖一禮,“山高水長,此去不知何年才能相見,願先生不負平生所學,德行天下,桃李滿園。”
三年前,李鼎善和肖葭來到中山村,當時的他猶
如乞丐,衣衫襤褸不說,還形容憔悴。好心村民收留了他們二人。李鼎善和肖葭以父女相稱,卻並非同姓。二人隻是自稱從京城而來,是何身世,為何而來,皆不回答。好在中山村民風淳樸,村民隻當二人是一對落難的父女,並不疑心他們。
李鼎善父女二人先是住在村西廢棄的草房之中,忽一日狂風大作,草房被吹成廢墟。二人沒了容身之處,無奈之下想要離開中山村時,宋定娘將自家的房屋騰出兩間,收留了他們。
宋定娘是夏祥之母。
說來夏祥和母親宋定娘也並非土生土長的中山村人,夏祥三歲之時,跟隨母親來到中山村,從此定居於此。爹爹是誰,是生是死,母親諱莫如深,從來不提,也不許夏祥問起。中山村村民久居大山深處,雖也遵循孔孟之道,卻並不迂腐,對於來曆不明的夏祥和宋定娘既不排斥也不懷疑,坦然地接納了他們。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山村的生活安穩而平靜,夏祥和宋定娘也完全融入村民之中。夏祥自幼聰明,隻是奈何家貧,讀不起私塾,宋定娘就以柳枝為筆沙地為紙,教他識字。夏祥也算爭氣,在大地的紙張上博覽群書。等他到了十七歲的時候,已經學有小成,母親已然無力再教他什麽。
夏祥家中並不富裕,李鼎善父女入住之後,日子更是舉步維艱。李鼎善和肖葭也不願在夏家白吃白住,就提出可以開設私塾教書,以補貼家用。
私塾開辦之後,前來上學者寥寥無幾,也是中山村與世隔絕,村民追求功名之心並不強烈。除了夏祥之外,隻有二人,一人名夏來,一人名夏去。三人的私塾,李鼎善倒也認真教學。夏來和夏去頑劣成性,不求上進,勉強識得幾個大字之後,就無心再學了。
李鼎善也不在意,夏來和夏去所交的學費減輕了夏家的負擔,也算是莫大的欣慰了。當然,讓他最驚喜也最滿意的是夏祥的聰慧,堪稱神童。他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夏祥隻用了兩年時間便全部融會貫通。
見夏祥學有餘力,李鼎善便改變了主意,本來以他所想,隻讓夏祥飽讀聖賢書即可,其他雜家,不必一觀。但見夏祥之才可以海納百川,他就拿出輕易不示人的藏品書籍,交與夏祥。
夏祥如獲至寶。
又一年後,夏祥上至天文,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興廢,聖賢經傳,無所不覽。在李鼎善看來,夏祥就算不是百年不遇的大才,也是數十年才有的奇才,至少不比十九歲高中進士的蘇確差上多少。
大夏立國以來,十八九歲高中進士者,不下十餘人,其中尤以蘇確最為引人注目。倒不是蘇確最為才高,而是蘇確最為剛正。為官之後,數次當麵頂撞皇上和王爺,固執己見,從不因對方的皇權或王權身份而讓步半分。
“爹爹,為何我們不同夏祥一起進京,他一人進京趕考,
誰來照顧他的起居?”站在一處山頭之上,俯視群山環抱的中山村,肖葭微蹙眉頭,一時心憂,“此去京城,山高水長,諸多艱難,他一人萬一有個閃失,不知該如何是好?”
李鼎善折扇遙指北方:“他一人前去京城,確實路途艱難,但總好過我們的陪同。京城有人發現我們的蹤跡了,說不定不日就會來到中山村。如果現在不及時離開,會讓夏祥大禍臨頭。”
肖葭輕歎一聲:“若是讓人知道夏祥是爹爹的門生,別說高中進士,怕是連命都不保了。他此去京城,凶多吉少。其實讓他安穩一生,不求功名富貴,隻求平安,不也很好?”
李鼎善卻是搖了搖頭:“大夏太平百年有餘,雖無外患,卻有內憂。以夏祥的才學,隻當盛世一小民,就太可惜了。眼下,朝廷會有一場風波,男兒生於天地之間,當頂天立地,迎難而上——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肖葭輕輕一攏額頭散落的頭發,神情有幾分茫然:“讓他從中山村直接邁入凶險的京城,是不是太難為他了?”隨後目光迷離而失落,“十裏長亭霜滿天,青絲白發度何年?今生無悔今生錯,來世有緣來世遷。”
“葭兒……”李鼎善臉色一沉,語氣嚴厲了幾分,“夏祥和你隻能是兄妹!”
肖葭俏臉微微一紅,隨即失落了幾分,微一低頭:“知道了,爹爹,葭兒不敢。”
見肖葭如此,李鼎善未免心軟,搖頭歎息:“不是爹爹為難你,也不是爹爹有意如此,實在是你的身世原因,不能長伴夏祥左右。”
“我今後該何去何從?”肖葭雙眼迷離,眺望三年來朝夕相伴的山水,心情莫名沉重了許多。
“大夏雖然重仕,但並不輕商,也不抑製經商。”
“我一女流之輩,如何經商?”肖葭並無主見。
“我已有打算,不必多慮。”李鼎善話剛說完,忽然臉色一變,一個箭步躍上旁邊的一塊石頭,朝遠處張望,“來得好快。”
遠處的山路上,幾匹快馬奔跑如飛。馬上幾人,一色的短衣幹練打扮,麵色冷峻,目光淩厲。
一共五人五馬,穿過山間小路,越過小溪,直奔中山村而去。
肖葭臉色大變,聲音顫抖:“爹爹,他們是?”
“是他們。”李鼎善點了點頭,毫不慌亂,淡淡一笑,“幸好先走一步。他還是賊心不死,非要置我於死地不可。既然如此,我如果為了避禍南下泉州的話,豈不是顯得太膽小怕事了?走,北上京城!”
“真的?”肖葭一時驚喜,南下泉州距京城數千裏之遙,和夏祥天各一方,也許再難有相見的機會,而北上京城,說不定會和夏祥有意外重逢之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鼎善哈哈一笑,豪氣陡生,“他想趕盡殺絕,我就自投羅網。”
長亭內,和他對麵而立的是一位四十歲開外的中年男子。男子身穿洗得泛白的長衫,頭戴方巾帽,瘦臉橫眉,三分書生氣七分威嚴相。
中年男子身邊,站立一名十五六歲的女子。女子眉眼如畫,春衫,輕腰,蛾眉,雙眼如霧如月,嫵媚天生。
少年淡然而立,手持一根柳枝,神情毅然之中,又有一絲淡淡的不舍。
“受教先生三年,深感先生才學冠絕天下,不遜於當朝泰鬥司馬飾,為何不北上京城,向司馬先生遞上一紙文章,贏一個功名或是博一個名聲,想必易如反掌。”少年微抿嘴唇,神情堅定,“先生也一再教導學生,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我輩讀書之人,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當今正是盛世,應當上報朝廷下不負黎民,才不枉飽讀聖賢書。”
李鼎善手中折扇打開,輕輕搖動,微微一笑:“司馬先生確實提攜過許多後進,隻不過我已無心於仕途,隻願一生忘情於山水之間,修身齊家足矣,至於治國平天下的大任,就由你們年輕人擔當了。”
女子接過夏祥的柳枝,在手中輕撚幾下,肅然說道:“先生並非不受聖賢教誨無心仕途,也不是不上報君恩,何況說來先生也不需要司馬飾的提攜,他和司馬飾……”
“不必說了,葭兒……”李鼎善擺手製止肖葭繼續說下去,朝她使了個眼色,離別在即,心中既高興又隱有一絲擔憂,他合上折扇,目光掃過折扇上的“風雅”二字,在落款之上停留了片刻。
落款題名赫然是司馬飾。
司馬飾不但為當朝文壇泰鬥,也是翰林院學士兼龍圖閣學士,他在任禮部貢舉的主考官、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時,曾錄取了連車、連易兄弟二人。司馬飾曾說讀到連車文章之時,不覺汗出,以他的才學也應當退讓三分才能避其鋒芒。連氏兄弟後來文名名揚天下,司馬飾提攜後進慧眼識珠之名,由此傳遍大江南北。
“你我就此別過。”李鼎善微一拱手,轉身離去,大步流星,竟不回頭,“不必再虛禮,也不必折柳相送,他日若有機緣,自會再次相見。切記,你進京之後,不要貪玩,也不要惹是生非,隻管考試就是。”
肖葭微一遲疑,將手中柳枝遞還夏祥,依依不舍地看了夏祥一眼,想說什麽,搖了搖頭,也緊隨李鼎善而去。
“先生……”夏祥知道李鼎善去意已決,想起三年來的教誨和相處,不覺潸然淚下,朝李鼎善的背影長揖一禮,“山高水長,此去不知何年才能相見,願先生不負平生所學,德行天下,桃李滿園。”
三年前,李鼎善和肖葭來到中山村,當時的他猶
如乞丐,衣衫襤褸不說,還形容憔悴。好心村民收留了他們二人。李鼎善和肖葭以父女相稱,卻並非同姓。二人隻是自稱從京城而來,是何身世,為何而來,皆不回答。好在中山村民風淳樸,村民隻當二人是一對落難的父女,並不疑心他們。
李鼎善父女二人先是住在村西廢棄的草房之中,忽一日狂風大作,草房被吹成廢墟。二人沒了容身之處,無奈之下想要離開中山村時,宋定娘將自家的房屋騰出兩間,收留了他們。
宋定娘是夏祥之母。
說來夏祥和母親宋定娘也並非土生土長的中山村人,夏祥三歲之時,跟隨母親來到中山村,從此定居於此。爹爹是誰,是生是死,母親諱莫如深,從來不提,也不許夏祥問起。中山村村民久居大山深處,雖也遵循孔孟之道,卻並不迂腐,對於來曆不明的夏祥和宋定娘既不排斥也不懷疑,坦然地接納了他們。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山村的生活安穩而平靜,夏祥和宋定娘也完全融入村民之中。夏祥自幼聰明,隻是奈何家貧,讀不起私塾,宋定娘就以柳枝為筆沙地為紙,教他識字。夏祥也算爭氣,在大地的紙張上博覽群書。等他到了十七歲的時候,已經學有小成,母親已然無力再教他什麽。
夏祥家中並不富裕,李鼎善父女入住之後,日子更是舉步維艱。李鼎善和肖葭也不願在夏家白吃白住,就提出可以開設私塾教書,以補貼家用。
私塾開辦之後,前來上學者寥寥無幾,也是中山村與世隔絕,村民追求功名之心並不強烈。除了夏祥之外,隻有二人,一人名夏來,一人名夏去。三人的私塾,李鼎善倒也認真教學。夏來和夏去頑劣成性,不求上進,勉強識得幾個大字之後,就無心再學了。
李鼎善也不在意,夏來和夏去所交的學費減輕了夏家的負擔,也算是莫大的欣慰了。當然,讓他最驚喜也最滿意的是夏祥的聰慧,堪稱神童。他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夏祥隻用了兩年時間便全部融會貫通。
見夏祥學有餘力,李鼎善便改變了主意,本來以他所想,隻讓夏祥飽讀聖賢書即可,其他雜家,不必一觀。但見夏祥之才可以海納百川,他就拿出輕易不示人的藏品書籍,交與夏祥。
夏祥如獲至寶。
又一年後,夏祥上至天文,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興廢,聖賢經傳,無所不覽。在李鼎善看來,夏祥就算不是百年不遇的大才,也是數十年才有的奇才,至少不比十九歲高中進士的蘇確差上多少。
大夏立國以來,十八九歲高中進士者,不下十餘人,其中尤以蘇確最為引人注目。倒不是蘇確最為才高,而是蘇確最為剛正。為官之後,數次當麵頂撞皇上和王爺,固執己見,從不因對方的皇權或王權身份而讓步半分。
“爹爹,為何我們不同夏祥一起進京,他一人進京趕考,
誰來照顧他的起居?”站在一處山頭之上,俯視群山環抱的中山村,肖葭微蹙眉頭,一時心憂,“此去京城,山高水長,諸多艱難,他一人萬一有個閃失,不知該如何是好?”
李鼎善折扇遙指北方:“他一人前去京城,確實路途艱難,但總好過我們的陪同。京城有人發現我們的蹤跡了,說不定不日就會來到中山村。如果現在不及時離開,會讓夏祥大禍臨頭。”
肖葭輕歎一聲:“若是讓人知道夏祥是爹爹的門生,別說高中進士,怕是連命都不保了。他此去京城,凶多吉少。其實讓他安穩一生,不求功名富貴,隻求平安,不也很好?”
李鼎善卻是搖了搖頭:“大夏太平百年有餘,雖無外患,卻有內憂。以夏祥的才學,隻當盛世一小民,就太可惜了。眼下,朝廷會有一場風波,男兒生於天地之間,當頂天立地,迎難而上——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肖葭輕輕一攏額頭散落的頭發,神情有幾分茫然:“讓他從中山村直接邁入凶險的京城,是不是太難為他了?”隨後目光迷離而失落,“十裏長亭霜滿天,青絲白發度何年?今生無悔今生錯,來世有緣來世遷。”
“葭兒……”李鼎善臉色一沉,語氣嚴厲了幾分,“夏祥和你隻能是兄妹!”
肖葭俏臉微微一紅,隨即失落了幾分,微一低頭:“知道了,爹爹,葭兒不敢。”
見肖葭如此,李鼎善未免心軟,搖頭歎息:“不是爹爹為難你,也不是爹爹有意如此,實在是你的身世原因,不能長伴夏祥左右。”
“我今後該何去何從?”肖葭雙眼迷離,眺望三年來朝夕相伴的山水,心情莫名沉重了許多。
“大夏雖然重仕,但並不輕商,也不抑製經商。”
“我一女流之輩,如何經商?”肖葭並無主見。
“我已有打算,不必多慮。”李鼎善話剛說完,忽然臉色一變,一個箭步躍上旁邊的一塊石頭,朝遠處張望,“來得好快。”
遠處的山路上,幾匹快馬奔跑如飛。馬上幾人,一色的短衣幹練打扮,麵色冷峻,目光淩厲。
一共五人五馬,穿過山間小路,越過小溪,直奔中山村而去。
肖葭臉色大變,聲音顫抖:“爹爹,他們是?”
“是他們。”李鼎善點了點頭,毫不慌亂,淡淡一笑,“幸好先走一步。他還是賊心不死,非要置我於死地不可。既然如此,我如果為了避禍南下泉州的話,豈不是顯得太膽小怕事了?走,北上京城!”
“真的?”肖葭一時驚喜,南下泉州距京城數千裏之遙,和夏祥天各一方,也許再難有相見的機會,而北上京城,說不定會和夏祥有意外重逢之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鼎善哈哈一笑,豪氣陡生,“他想趕盡殺絕,我就自投羅網。”